人物:释正觉

相关人物:共 16 位
共 16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智连。
字文秀。
四明人。
年十八受具戒。
古貌修干。
有长松野鹤之态。
后智涌顿悟圆旨。
出世历住五刹。
皆兵燬之馀。
化瓦砾为金碧。
出于顾指。
时圆辩。
重兴延庆。
未就而逝。
师适访宏智
同登千佛阁。
曰。
闻四明谈空中有相。
是否。
师曰。
然。
智以手指云。
太虚本无一物。
师指山川楼阁曰。
此诸物象。
复是何物。
智大服其言。
即荐于郡。
领事十年。
讲无虚日。
而众宇毕成。
太师史真隐。
佚老于乡。
每过从问法要。
真隐曰。
师于禅律。
亦贯通耶。
师曰。
冰泮雪消。
固一水耳。
又问。
华严般若。
似太支离。
师曰。
支离。
所以为简易也。
真隐肃然服。
郡帅丞相沈公。
屈居僧职。
以老病辞。
公手札劝之曰。
师行业清修。
力荷宗教。
自宜表正。
一方纪纲诸刹。
幸勿固辞。
自洁其志。
师即领命。
诸方服其清整。
一日感疾。
谓侍人曰。
一切无碍人。
一道出生死。
复抚掌大笑曰。
我自幸生此。
钟鸣吾逝矣。
时隆兴元年十一月十八日。
火浴得舍利葬焉。
论者谓师亡日。
如知所归。
遂儗史弥远。
为师后身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扬州江都人,字德劭,号檗庵居士。
少负隽才,耻从进士举。
后流寓四明,师宏智禅师
有《檗庵居士集》。
全宋诗
李璜,字德劭,自号檗庵居士,江都(今江苏扬州)人。
少负隽才,耻从进士举。
南渡后流寓四明,晚从宏智禅师游。
有《檗庵居士文集》十二卷,已佚。
事见《攻愧集》卷五二《檗庵居士文集序》。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四一四一
李璜,字德劭,号檗庵居士,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尝试科举,魁维扬。绍兴中流寓明州。自负隽才,既不得志场屋,遂萧散肮脏,以终其身。著有《檗庵居士文集》十二卷。见楼钥《檗庵居士文集序》(《攻愧集》卷五二),《宋史》卷二○八,《宋诗纪事》卷五○。

人物简介

御订全金诗增补中州集·卷六十一
万松老人,名行秀,姓氏不传,自号万松野老,居仰山。
章宗临幸,进迎驾诗一首。
章宗和答后,居京师报国寺,筑蜗舍,榜曰:从容庵。
耶律楚材从之学道,有评唱。
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楚材为之序。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宗印(一一四八~一二一四),字铁牛,又字元实,号空叟,赐号慧庆,俗姓陈,盐官(今浙江海宁盐官镇)人。
先入南湖,后谒象田圆悟演,又归南湖。
历住正觉、上竺、德藏、圆通、超果、灵山。
宁宗时主灵隐寺。
嘉定六年十二月八日卒,年六十六。
为南岳下十七世,佛照德光禅师法嗣。
释门正统》卷七、《补续高僧传》卷四、《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一一有传。
今录诗十一首。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宗印。
字元实。
盐官人。
竹庵之神足也。
解悟有骨气。
凡诸祖格言。
必诵满千遍。
入南湖修长忏。
周氏延以庵居。
以租量非法劝革之。
岁减五百斛。
往谒象田圆悟演。
演反质西来意。
师答曰。
有屈无叫处。
演肯之。
智者忌辰。
夜炷香殿炉。
悲泣失声。
演感其意。
以厚礼送。
归南湖。
次首众于资教从空。
虚堂之延也。
堂著宗极论。
扶智涌。
事理各立一性之旨。
师设九难。
宗极为之义负。
通守苏玭。
领师之法。
请居正觉
时飓风大作。
拔木飘瓦。
诸屋尽坏。
仅存藏殿。
师守死不去。
玭召还。
要师偕行曰。
盖西还。
相与弘赞。
居东二十四年。
至是复还浙右。
讲止观于上竺。
主者。
以得人为忌。
去隐雷峰毛氏庵。
问道者沓至。
历迁德藏圆通超果。
北禅道德之誉既行。
土木之绩亦就。
海空英辞灵山。
举以自代。
诏可之。
召对便殿。
问佛法大旨。
语简理明。
上大悦。
锡号慧庆法师。
后行化至松江。
谓其徒曰。
吾化缘毕此。
即右胁安庠而寂。
时嘉定六年十二月八日也。
藏龛慈云塔傍。
师之衣准律。
五辛刚制。
道力纯至。
幽明俱感。
且格邪拯滞。
除瘵息疠。
一有祈叩。
无不得愈。
常谓。
讲者须备三法。
肃威仪以临大众。
提大纲以尽文义。
具宗眼以示境观。
备此三者。
始无愧宣说也。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宗印,字铁牛,姓陈氏,盐官人,得法于育王佛照光禅师。宁宗时,主灵隐,上堂,举“南泉示众“云:“王老师自小养一头水牯牛,拟向溪东牧,不免食他国王水草,向溪西牧,亦不免食他国王水草,如今不如随分纳些些,总不见得。”颂曰:“不如随分纳些些,唤作平常事已差。绿草溪边头角露,一蓑烟雨属谁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66—1246 【介绍】: 宋僧。解州解县人,俗姓蔡,号万松老人。出家于邢州净土寺。嗣雪岩,构万松寺以居,潜志自修。通孔老百家之学,三阅藏教,恒业《华严经》。有《祖灯录》、《鸣道集》、《辨宗说》等。
补续高僧传·护法篇
行秀。
号万松。
河内人。
族蔡氏。
自幼不凡。
超然有出世志。
屡白父母求出家。
父母初难之。
然知终不可以世相夺。
因携送邢州净土寺。
礼赟允公为师落䰂焉。
具戒后。
决力参究。
即担囊抵燕。
栖憩潭柘。
过庆寿。
叩胜默老人。
老人曰。
学此道。
如锻金。
滓秽不尽。
精真不显。
观君眉宇间大有物在。
此物非一番寒彻。
不能放下。
子后自见。
不在老僧多言也。
师益厉精猛。
至寝食俱忘。
后至磁州。
参云岩满公。
遂于言下大悟。
曰得恁么近。
始知胜默为人处婆心切落草深也。
依雪岩二年。
尽其底蕴。
付僧伽黎。
勉以流通大法。
自是两河三晋之人。
皆饮师名。
法门隐然。
倚以为重。
明昌中。
章宗请入内庭说法。
亲奉锦绮大衣。
腋而升座。
自后妃以下。
皆从师受法。
罗拜位下。
各施珍爱。
建普度会。
数日之内。
祥瑞叠见。
道猷远闻。
承安改元。
特诏住仰山栖隐寺。
寺先为世宗所建。
奉玄冥顗公为开山。
顗公。
故金国大禅老。
给田度僧。
虽极一时之盛。
然未大弘法音。
师登座一宣。
万指倾听。
以洞上孤冷不振之宗。
一旦得师而起之。
扶颓继绝。
功不在青华严下也。
次迁宝集万寿。
又移席报恩。
连住钜刹。
道化不少衰。
晚年退居从容庵。
幽林多暇。
评唱宏智百颂。
又著请益录。
踵碧岩之后尘。
开宝镜之重垢。
甚有补于宗门。
学者至今传习。
师天资敏利。
于百家之学。
无不淹通。
三阅大藏。
首尾熟贯。
虽座主老于翻检者。
不敢以汗漫欺。
李屏山居士。
著论弘宗。
人称。
使摩诘枣柏再出无以加。
然以日叩函丈。
受师启发者居多。
则师于法门树立宏矣。
后无疾而终。
年八十一。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七
释行秀,字万松,姓蔡氏,河内解人也。父真,才气俊爽,好善多能,雅信因果。皇统初,宦游洛水,喜永年风物之盛,因而家焉。秀年十五,即求出家,父母不能夺其志,礼邢州净赟,业五大部,试于有司,在选者二百人。与老僧靖恩皆为众所属望,恩自以为不如,不能出其右。秀闻而让之,试之日,独献律赋而归。考官孙椿年读其文,乃大叹服,请冠其发而妻之以子。秀拒之曰:“与其挂名吏曹,曷若取牃祠部。”明年受具足戒,遂游燕,历潭柘、庆寿诸刹,晚归西刘村寺。西刘村者,今广济寺也。秀初出家时,参万寿胜默光禅师,半载无所入。复于元沙未彻语有疑,行脚至磁州大明,请益雪岩满禅师,力参二十七日,于满言豁然大悟,满以衣偈付之。旋还中都,居万寿。金章宗景其道行,请入内廷,敷座说法,宫嫔罗拜。建普度会,香花阒咽,万众云屯。复奉诏命住大都仰山,更移锡报恩、洪济。元太祖庚寅,乃奉敕主万寿。已而退居从容庵,幽室独处,冥然入定,心相俱清。生平励行苦志,勤修弗倦,数典名蓝,发扬洞旨,宗风茀茀,动人神髓。至是疲于津粱,盖将终焉。至元元年丙午后四月四日示疾,七日,书偈别众,悠然坦化。世寿八十有一,僧腊六十,建塔于西刘村寺前。今乾石桥北砖塔是也。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如净,字长翁(《中国佛学人名辞典》),俗姓俞,明州苇江(今浙江宁波)人。初自芙蓉山至明州雪窦山谒智鉴禅师,相侍十五年。宁宗嘉定三年(一二一○)受请住建康府清凉寺。迁台州瑞岩寺、临安府净慈寺、庆元府瑞岩寺,再住净慈寺。晚受诏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为青原下十六世,雪窦智鉴禅师法嗣。约卒于理宗宝庆间,行脚四十馀年,卒年六十六(《语录·辞世颂》)。有《天童如净禅师语录》二卷、《天童如净禅师续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续语录》及所附《观音导利兴圣宝林寺入宋传法沙门道元记》。 如净诗,以辑自《语录》、《续语录》者依原卷次编为三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僧。号长翁。历主净慈等名刹,后奉敕住天童。嗣宗珏禅师。卒年六十六。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七
如净禅师。
字长翁。
奇逸有远大志。
受可印于足庵。
不屑肥遁。
广诸方便经。
其笑詈者。
皆脱略成器。
故尝开会浙江左右。
六坐名坊。
而净慈天童最久焉。
其升座曰。
有问有答。
矢尿狼藉。
于是眉毛庆快。
鼻孔轩昂。
直得大地平沉。
虚空迸裂。
正当恁么时。
且与宏智古佛相见。
竖拂云。
相见已了。
合谈何事。
从前汗马无人识。
只要重论。
盖代功开炉打圆相。
召众曰。
个是天童火炉。
近前则烧杀。
退后则冻杀。
忽有汉出来道。
作么生。
㘞火炉动也。
又曰。
螟蛉子殪而逢蜾。
祝之曰。
类我类我。
天童门下莫有类我者么。
万里不挂片云。
天地一团猛火。
又曰。
陆修静陶渊明文殊普贤。
作圆相云。
咦一款具呈。
且道凭谁批判。
若是孔夫子吾无隐乎。
尔有觉禅者。
亲依年久。
夜分请决于净。
净曰。
我困倦旦去。
明日为你说。
觉念日月蹉跎。
含涕而出。
露立待旦。
整威仪入室。
净怜之。
乃上堂曰。
一个乌梅似本形。
蜘蛛结网打蜻蜓。
蜻蜓落了两边翼。
堪笑乌梅咬铁钉。
觉傍失声曰。
早知灯是火。
饭熟已多时。
净便喝。
识者称净险要。
颇类云门。
其缜密实如洞山。
但未见禀承何人。
或间请曰。
师唱道多年。
名满丛林。
高足已阐化。
方得法源委。
乞明指示。
净良久笑曰。
涅槃堂里向汝道(有本云。
涅槃堂里看)。
又示众曰。
古人大雪满长安。
天童卖却者心肝。
无神通菩萨猛劈。
一椎千手眼大悲。
捏怪多端还会么。
狮子教儿迷子诀。
老婆心切不相瞒。
净年六十六。
忽命侍者设香案。
声鼓集众。
拈香嗣足庵焉。
其语曰。
如净行脚四十馀年。
首到乳峰。
失脚堕于陷阱。
此香今不免拈出。
钝置我足庵大和尚。
足庵名智鉴。
鉴法嗣天童珏。
珏嗣长芦清了。
了字真歇。
乃丹霞子淳入室之子也。
是净为青原下十七世之正裔。
初足庵鉴公为儿时。
母与洗手痬。
执鉴手曰。
好似个甚么。
鉴曰。
似佛手。
亲殁。
即从长芦真歇禅师得度。
珏首座器其进止端庄。
以方便示鉴。
鉴即隐象山。
屏绝诸缘。
一钁为伍。
廓达玄旨。
复就珏。
珏可其见处。
鉴住后。
以枯淡集方来。
晚年徙居雪窦座下。
明眼衲子皓首相依。
如净以柏子话请益鉴。
鉴本色策之。
净乃领悟曰。
西来祖意庭前柏。
鼻孔寥寥对眼睛。
落地枯枝才𨁝跳。
松罗亮格笑掀腾。
鉴曰。
老成持重为人天眼。
声光暴耀非我所望。
净既受记莂。
乃重其师训。
半生开化。
不邀虚名。
又疾时辈冒称越继。
故临末际。
方示法源。
乃召众曰。
六十六年。
罪犯弥天。
打个𨁝跳。
活陷黄泉。
咦从来生。
死不相干。
奄然长往。
赞曰。
丹霞大隆洞宗之后。
而冒滥之弊。
骎骎有矣。
长翁举措风规无。
乃涂毒鼓不容侧耳。
抑识法者惧乎。
但其入理深谈。
不滞玄微。
真洞下狞龙。
而云行雨施。
讵可量哉。
共 16 首上一页 第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