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宗杲

相关人物:共 100 位
共 292 首上一页 第 4 页 下一页
虎头带角人难措,石火电光休密布。
中兴天子展神锋,万象之中看独露(庆御书妙喜庵额)
海门鼓浪拍天飞,妙喜家风孰与知。
今日风云重借便,分明向上为全提。
文彩未彰,消息已露。
动地惊天,不容回互。
云汉昭回星斗垂,谁敢抬头正眼觑。
双林善慧大士录赞(1120年) 宋 · 李纲
昔长者维摩诘具善巧方便,居毗耶离城,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摄诸众生,以慈悲喜舍作诸佛事。虽为白衣居家,而奉持律仪,不著三界。虽有妻子眷属,而修诸梵行,常乐远离。其辨才无阂,则现身有疾,如应说法,令无数千人皆发无上道心。诸菩萨大弟子众皆不堪任,诣彼问疾,虽文殊师利亦云,彼上人者难为酬对,深达实相,有如此者。其游戏神通,则能以方丈之室,容受九百万菩萨三万二千师子之座,而不迫迮。示遣化人,以众香钵取满香饭,餍饱十方无量众。会不起,于座断取妙喜国土山河如陶家轮,及持华鬘,示一切众不可思议,有如此者。故佛书以为金粟如来,不其然欤。惟双林善慧大士应世阐化之迹,何其似维摩诘也,岂独以六度摄众生,以四心作佛事,以白衣居家而奉律仪,有妻子眷属而脩梵行为似之耶?至于辨才无阂,其偈颂言语,深达实相,游戏神通,其显示变化不可思议,亦与之举相似然。故尝自谓弥勒化身,而行道山中,常见七佛引前,维摩接后者,良有以也。唐人楼颖集大士应世阐化之迹以为之传,文字繁颣,无以发明甚深难解之义。今右文殿修撰罗公以无尽智参订其书,芟除润色,又为序以表出之,而大士立言行事灿然著明。读者随其分量,各有所得,其于助发第一义谛,岂小补哉!暇日以其书示昭武李某,欢喜踊跃,得未曾有,再拜稽首,以偈赞曰:
弥勒栖神兜率天,下生此土犹久远。
化身无数在世间,善慧大士乃其一。
于中深秘菩萨行,而外示现凡夫相。
佃猎渔捕悉与同,娶妻生子亦复尔。
忽然照水知宿因,本来神智皆具足。
双林净土坐道场,说法度脱无量众。
为欲化导群生故,六度四心为依止。
田园庐舍诸器用,奴婢妻子亦弃捐。
而以营修大法会,盖行布施摄悭贪。
强夫暴客与魔民,豪夺追逐共诬谤。
更以软语安慰之,盖行忍辱摄瞋恚。
精进摄诸懈怠者,昼夜行道不休息。
持戒摄诸毁禁者,敷草而坐食粗粝。
智惠禅定无有边,摄诸痴乱亦如是。
慈悲喜舍救众生,微妙宏深难测识。
虽依如是众法门,亦不于此而常住。
辨才演说无滞阂,譬如空谷中答响。
歌颂句偈自成章,纵横颠倒皆通达。
神通游戏得自在,聊以折伏不信心。
异香殊相放妙光,一叩宫门馀悉启。
住是解脱不思议,正如长者维摩诘。
应世阐化靡不齐,故于行道常接后。
化缘已毕示寂灭,迄今何翅五百年。
虽有文字传未来,芜颣不能发实相。
我观龙津大居士,已能深入不二门。
应缘虽现宰官身,于诸世味如嚼蜡。
燕闲清净无所为,乃以笔墨为法施。
芟除润色出妙语,善慧之书乃光焰。
佛子若观善慧书,当知三士无异法。
毗耶离城双树林,及此龙津元一处。
受持读诵善思维,普愿发心无上道。
按:《梁溪集》卷一四○。
佛日杲禅师真赞(1138年) 宋 · 李纲
闻佛日之名而未识其面,见佛日之相而不闻其言。
心契神交,未识面可也。
目击道存,不闻言可也。
如水中月,虽非实见,已有清凉之意。
如狮子吼,虽未发声,已有畏仰之心。
自非真是,恁么人办得恁么事。
众所推许,畴克尔耶。
虽然,孤峰顶上诃佛骂祖,彼佛日也。
一幅丹青默然无说,此佛日也。
孰是孰非,必有明眼人能辨之者。
(以上《梁溪集》卷一四一)
再刊大慧语 南宋 · 释心月
七言绝句
妙喜胸中流出底,重华天子手亲书。
大千俱坏此不坏,别板刊行亦听渠。
寄云门山僧宗杲 宋 · 吕本中
七言律诗
隋堤河畔别支公,目断霜天数去鸿。
岁月峥嵘如许久,江湖漂泊略相同。
无穷烟草夕阳外,不尽云山秋色中。
寄语只今能见忆,书来莫遣太匆匆。
相逢不用苦相催,只(原校:一作直)到更深月上回。
莫怪室空无侍者,夜窗相对有寒梅。
楞伽洞(乾隆辛卯) 清 · 弘历
楞伽本是竺国山,何代不翼飞来止。
依然诸佛坐峰颠,世间刻镂那办此。
玲珑牝洞窅以深,调御演经付大慧(叶书见读记)
达摩云此可印心,那跋陀罗所译是。
又如灵鹫识梵僧,是一是二非此彼。
时方法雨霈滂沱,四山犹自大云起。
帝释恭敬天龙喜,下视稻田足新水,利物诚无过斯矣。
客里多岑寂,寻春兴独赊。
擎来妙喜叶,尽属法王家。
不见青鞋士,来煎黑面茶。
幽怀在天末,落日更鸣鸦。
大慧禅塔 清 · 黄中
五言律诗
村鸡三唱罢,开户尚茫茫。
烟猎黄沙曲,云蹲白石冈。
钟声流断壑,山色到初阳。
何事东西客,冲寒别故乡。
按:梁溪诗钞卷四十
共 292 首上一页 第 4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