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允堪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2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读劝学两篇,经济文章,勋业允堪崇一代;
缅服官卌载,忠清坦白,讴歌岂仅永千秋。
与僧月崖 明 · 卢宁
七言律诗
云界碧楼玄鹤杳,桂宫银篆午天长。
二名不避自圆妙,万象同归谁慧光。
手出黄金通化羽,梦回青棘比明珰。
木犀香动天无隐,真悟应输老晦堂。
人生行乐须及时,秉烛看花每卜夜。
西郊十里烂如锦,我曾三日卧其下。
丹砂画焰金鼎烧,珠露朝擎玉盘泻。
文采风流宋大夫,雏凤声清允堪亚。
折简邀我为再游,䌽笔江淹许谁借。
扬鞭出门嗟路岐,长吟无计追颜谢。
巡畦穿径各马蹄,茗碗炉烟不同舍。
先生险韵诗早成,讽之娓娓如啖蔗。
遥知挥洒方丈壁,龙蛇淋漓燕雀怕。
花秾酒香日已晡,竖儒不前乃公骂。
报少收多率弗问,报多收少切询之
诩丰讳歉恒为戒,六十三年一念兹。
按:予自御极以来于各省雨旸岁收刻萦怀抱六十馀年如一日每值收成丰稔惟益增虔惕或间遇一隅歉收必再四驰询各该督抚不得稍有讳匿其稔收地方或所收之数浮于所报之数率置之不问诚以丰不可诩而歉不宜讳惟愿各省大吏体此意以子惠黎元庶不负牧民之责即如此次直隶所报麦收分数盖因宣化承德二府属向来不种秋麦所报分数较少通省牵算裒多益寡尚得九分有馀此实上稔之占允堪欣慰即所收已逮十分亦宁存戒满之念不敢稍涉誇诩也爰识此以明予志
⑴ 今年直𨽻所属地方春夏雨泽频沾二麦长发畅茂结穗盈畴将次刈穫据胡季堂奏易州所属约收十分永平保定河间天津正定顺德广平大名定州所属约收九分有馀顺天府遵化州冀州赵州深州所属约收九分宣化承德府所属约收七分有馀合计通省各府州属约收九分有馀虽未逮十分已为上稔地方官所报收成分数每有因年岁丰稔将所收实数稍为减报者子向置弗问即如此次直𨽻所报麦收九分有馀或尚不止此更属佳事予惟以慎重民瘼为怀正不必以收多报少致询尔
⑵ 各省或间遇歉收每先事咨询地方官不得将收成分数以少报多稍存粉饰之见
北宋 · 释允堪
始生岩谷畔,早有月中香(宋元敬、元复《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允堪)九岁时,有客指小桂试之,答曰云云。)
浣溪沙 爱猫黑宝(己卯至壬辰(一九三九至一九五二)) 现当代 · 丁宁
耋耄依稀似画图,随裾绕膝不须呼,牡丹午荫胜蓬壶。

不独称儿还道老,允堪为将莫云奴。
赖他勤护五车书。
评议庸何伤,功德具存,没世允堪三不朽;
责望久弥厚,忧劳莫赞,拂公只为百无能。
赠陈握卿 清 · 王彰
七言律诗
琴剑飘零海外游,何期今日识荆州。
共推品格无双美,独擅才华第一流。
医俗允堪消鄙吝,辅仁真可励清脩。
去秋若使归帆急,顽石那从悟点头(施懿琳编校)
永丰刘杰希秀举进士而授官有年自鼻祖省元至高曾而下代有显者道德节义满人口耳予采其实题其世荣堂使读者知刘氏之荣在此不在彼也
昔人文献称西江,西江人物多淳庞。
山川降神岂无意,生贤用世资家邦。
君家旧居鹫溪里,儒业相承近谁比。
清风高节满前朝,盛德丰功载良史。
省元奋发开后昆,百年子姓俱兰荪。
东亭先生德尤厚,天畀令器如溟鹍。
令器为谁讳鹗者,早岁词章播朝野。
外藩中秘屡迁官,随把丹衷向君写。
可怜末路逢坎坷,平时草野皆干戈。
间关奉命守韶郡,抚辑能使民心和。
无何又挂将军印,驻节边疆靖边衅。
忠肝义胆付天知,婢膝奴颜耻时摈。
元阼将湮不敢续,大厦支倾非一木。
俯知时势两难为,坐取文山传来读。
从容赋就绝笔诗,英魂暗逐旌旗飞。
舍身下从巡与远,三军血泪齐沾衣。
仁声不减泰华重,凛凛孤忠鬼神诵。
心田一片无寸瑕,留与后人耕且种。
太学儒生乃其嗣,东阳明府为孙子。
诗书浸渍卒有获,仁义栽培允堪恃。
熙朝启运亿万年,大开科目罗英贤。
一时君家五兄弟,齐驱并驾相争先。
累世荣通世非少,名节多亏无足道。
孰似言言百尺堂,蒂固根深不倾倒。
琼枝玉树新成行,后来门户将尤昌。
僭题长句庆私幸,还期过尔瞻辉光。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 其一 明末清初 · 释函是
五言律诗
我宗无语句,亦无一法与人,矧文字乎?惟是法运衰晚,真悟人少。聪明人多以聪明之资,久侍知识,从垂手处揆之一千七百则,若向上,若向下,若门庭施设,若入理深谭,识解依通,往往微中,而真悟之士,反见朴拙。故予谓六祖大师与雪峰、云门诸老,若值文胜之日,未有不当面错过者。真人之未易识,时习蔽之也。尝读近录,有杂糅联语如六朝体,又如七才子诗,八句中多用至十六事。诗文家且犹卑之,以之说法而欲人悟于言下,恐无此事。稍具正眼,亦复为之,外重则内必轻,吾以知其中之所存矣。年来痛诫门下,除旧习鲁论,以其所近应酬世谛,姑不在禁。若早年剃落,少一习气,便是多一便宜,犹耽耽不已,真可谓舍其田而耘人之田矣。吾道贵悟明心地耳,古云离文字相,离心缘相,使其获自本心,尽天下人目为不通文,不达理,亦复何愧。老僧固曾习鲁论者,设禁以来,不作诗文三年于兹矣。自归匡岳,乃有《山籁》,繇其天有所甚乐,故其籁有所自鸣也。天乐贫,故其籁以贫鸣;天乐拙,故其籁以拙鸣。贫与拙皆山性也,性既山,其籁亦山,是山籁所由发欤?世有爱予《山籁》,或不罪予先自犯禁,且即以此而与天下士守禁益笃,是为善读《山籁》者。若曰此老虑人弛禁,故终为是说,然则老僧之不欲人弛禁,究至何意?不欲人弛禁,而先自犯禁,又究至何意?是不可不细详谛审,而后语人曰:“此固自禁之而自犯之也。”老僧始合十以谢,使天下闻吾过。
滂沱昨夜雨,晴好忽今朝。
策杖归初地,登堂布旧条(予早岁依先师剃落于此。)
老成怀德在,小子习心销。
从此风规远,金轮瑞气昭。
共 2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