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郑清之

相关人物:共 32 位
共 32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慧开(一一八三~一二六○),号无门,俗姓梁,杭州(今属浙江)人。宁宗嘉定十一年(一二一八),入住湖州报因禅寺。后历住隆兴府天宁寺、黄龙崇恩寺、平江府灵岩显亲崇报寺、隆兴府翠岩广化寺,再住黄龙崇恩寺,镇江府焦山普济寺、平江府开元寺、建康府保宁寺、开山护国仁王寺。理宗淳祐七年(一二四七),入朝起居奉旨。景定元年(《西天目山志》作四年,误)卒,年七十八。为南岳下十八世,月林师观禅师法嗣。有《无门慧开禅师语录》二卷、《禅宗无门关》一卷,均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末附《行实》,又见《西天目山志》。 释慧开诗,以辑自《语录》及其中单编偈颂、《禅宗无门关》中的颂古编为三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七四一○
慧开(一一八三——一二六○),字无门,俗姓梁,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幼出家,从天龙肱和尚受业,继谒月林师观得法。嘉定间住安吉报国寺,历迁龙兴天宁寺、黄龙翠岩、苏州开元、灵岩、镇江焦山、金陵保宁等刹。淳祐间还里居西湖北山。有旨入内演法,赐号佛眼禅师,就其居地建护国仁王寺。著有《禅宗无门关》一卷,其弟子辑有《无门慧开禅师语录》二卷,今并存。事迹见《语录》末小传,《补续高僧传》卷一九。
补续高僧传·感通篇
慧开。
字无门。
杭之良渚人。
俗姓梁。
母宋氏。
礼天龙肱和尚。
为受业师。
闻月林观公开法于万寿。
师同石霜印公。
往谒之。
林令看无字话。
六年迥无入处。
乃奋自尅责。
誓云。
若去睡眠。
烂却我身。
每至困剧时。
廊下行道。
以首触露柱。
一日在法座边立。
忽闻斋鼓声有省。
成偈云。
青天白日一声雷。
大地群生眼豁开。
万象森罗齐稽首。
须弥𨁝跳舞三台。
入室通所得。
林叱曰。
何得见神见鬼。
师便喝。
林亦喝。
师又喝。
自此机语吻合。
嘉定间。
出世住安吉报国。
迁龙兴天宁。
黄龙翠岩。
苏之开元灵岩。
镇江焦山。
金陵保宁。
淳祐间。
还里。
于西湖北山林木幽荫处。
乐而居之。
有石自山趾斗折而上。
𥓂砑不合如砺。
师之来其下。
划然出泉。
色绀而甘。
洌澄若重渊。
言者谓。
师自黄龙移是山。
盖龙随师锡而归也。
遂呼其石处。
为黄龙洞。
而峰为黄龙峰。
是凡夏雨初霁。
有物蜿蜒松上。
气茀茀而黄。
其黄龙焉。
时境内大旱。
少保孟珙。
丞相吴潜郑清之
奏师道行。
致泉自涌龙时现。
必能为苍生救枯槁也。
有旨。
召入文德殿演法。
师升座。
无所说唯嘿坐。
雨应时大作。
远近普洽。
上喜甚。
问何以致是。
师曰。
寂然不动。
感而遂通。
上悦。
赐号佛眼禅师。
被以金缕伽梨。
敕祠黄龙。
曰灵济侯。
于黄龙峰下。
建护国仁王寺。
拨平江官田三千亩。
命师开山。
师形体矬小。
其赴召也。
指日观众。
而后踰阈。
施重墄于座级而升焉。
朝士多窃笑之。
师誓弘法教。
惟自讳报身不伟。
洞之颠。
有玉峰一片。
削成插天。
莹如脂肪。
高二丈馀。
因命工肖己形。
长丈许。
飞云隐其足。
缘背光𦦨蔚起。
凿龙首蟠。
绕右向虚。
左窦可俛入。
前施案焉。
皆就石势镂之。
幻若从地涌出。
而登坐于空中者。
私祝云。
愿后有身视此。
师迁化之夕。
钱塘孙氏妇。
梦一僧篝灯。
自称开道人。
寄宿。
翼日产男子。
后为大禅师。
即中峰本公也。
师法嗣为永嘉见和尚。
高峰语石屋云。
温有瞎驴。
是也。
亦为大宗匠。
不坠家声者。
长孙晟 朝代:南北朝末隋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2—609 【介绍】: 隋河南洛阳人,字季晟。长孙炽弟。性明敏,善弹擅射,矫捷过人。年十八,仕北周为司卫上士,杨坚一见识其异而善待之。北周末出使突厥时默察地势,暗探虚实。至隋文帝开皇中突厥进扰,晟口陈形势,手划山川,定其虚实,如数指掌。帝纳其策划以备突厥。拜车骑将军。后又为受降使者,突厥畏之,闻其弓声,谓为霹雳,见其走马,谓为闪电。师旋,授上开府仪同三司。终右骁卫将军。谥献。
全隋文·卷二十六
晟字季晟,河南洛阳人,魏上党王稚曾孙。
仕周武帝,为司卫上士。
大象中,迁奉车都尉。
隋受禅,授车骑将军,进仪同三司,左勋卫车骑将军,加开府,进骠骑将军。
持节护突厥,授上开府。
炀帝即位,拜左领军将军,相州刺史,转武卫将军,迁右骁卫将军。
大业五年卒。
至唐贞观中,以子无忌贵,追赠司空、上柱国、齐国公,谥曰献。
释善 朝代: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妙峰善禅师。
刘氏子。
世居彭城。
后徙吴兴。
年十三落发。
其师教以经论。
一览辄了大意。
久而弃之。
时佛炤唱道鄮山。
师往参焉。
于风幡话下悟旨。
佛炤可以偈曰。
今日与君通一线。
斩钉截铁起吾宗。
自是辩慧泉涌。
然不以是自足。
入武康庐妙高峰。
壁坐十年。
身隐而名彰。
学者尊之。
曰妙峰禅师。
出世于台之慧因鸿福万年诸刹。
退居皋亭刘寺者。
又十馀年。
其徒推迫不已。
复领明之瑞岩。
苏之万寿。
常之华藏。
次至灵隐。
灵隐。
密迩于阙。
轮蹄凑集。
师掩户若不闻。
一无所将迎。
公卿贵人。
或见之。
寒温而已。
会天童虚席。
郑清之秉钧轴。
谓非师莫宜居。
因勉师行。
师答曰。
老僧年耄矣。
尚夜行不休乎。
郑公高之。
师善于诱掖后进。
未尝厉声色。
然一经指授。
无不心融神化。
充然有得。
相传。
师住灵隐时。
夜坐方丈。
为四鬼舁出入。
此与洞山宝事相类。
得道人。
时或有是。
不欲章异以惑修。
故讳而不言。
中峰所谓当时赖遇妙峰。
若王老师。
又作修行无力会也。
将示寂。
澡身趺坐。
书偈云。
来也如是。
去也如是。
来去一如。
清风万里。
遂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59 【介绍】: 唐河南洛阳人,字辅机。先世出于北魏皇族。长孙晟子。太宗长孙后之兄。博涉书史,尝与撰《隋书》诸志。高祖武德九年,决策发动玄武门之变,佐太宗登帝位。累官尚书右仆射、司空、司徒,封赵国公。曾奉命与房玄龄等修定《唐律》。贞观末,受命辅立高宗。高宗即位,进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又奉命与律学之士条释唐律,撰成《唐律疏义》。因谏高宗立武则天为后,削爵流黔州,自缢死。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59 字辅机,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先世本鲜卑拓跋氏,北魏献文帝时改为长孙氏。太宗长孙后之兄。武德九年(626),决策发动玄武门之变,辅佐太宗夺取帝位。太宗即位,迁左武侯大将军。贞观元年(627),转吏部尚书,拜尚书右仆射。七年,改转司空。十一年,封赵国公。十六年,进位司徒。十七年,朝廷图二十四功臣于凌烟阁,无忌为之冠。加太子太师、同中书门下三品。高宗即位,进拜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与褚遂良悉心奉国,故永徽之政有贞观风。后因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后,被诬流放黔州,自缢而死。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无忌博涉文史,曾领修《唐律疏义》、《大唐仪礼》、《永徽五礼》、《武德贞观两朝史》、《贞观实录》等书。《全唐诗》存诗4首,《全唐诗续拾》补诗4首。
全唐文·卷一百三十六
无忌字辅机。
河南洛阳人。
高祖兵渡河。
授渭北道行军典签。
太宗朝累官吏部尚书。
以功第一封齐国公
授开府仪同三司。
册拜司空。
改封赵。
徙拜司徒。
图像淩烟阁。
加太子太师。
受遗令辅政。
高宗即位。
进拜太尉检校中书令知门下尚书二省事。
显庆四年。
许敬宗诬其谋反。
诏流黔州。
自缢死。
上元元年追复官爵。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厉寺正,名未详,理宗端平、嘉熙间有诗贺乔行简、郑清之(《新编通用启劄截江网》卷四)。
今录诗十二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沈平,字澹然,自号东皋子,吴兴(今浙江湖州)人。理宗嘉熙初曾访吴泳于百寮山。有《东皋唱和集》,已佚。事见《鹤林集》卷三六《东皋唱和集序》。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七八七八
沈平,号东皋,嘉兴府崇德(今浙江桐乡西南)人,一说乌程(今浙江湖州)人。
雅好作文,郑清之、吴潜皆与之游,荐于朝,欲官之,辞疾不赴,人称沈处士。
著《东皋遗稿》、《乌青记》四卷。
见《乌青文献》卷九,《吴兴备志》卷一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1 【介绍】: 唐郑州新郑人,祖籍河南偃师,字俞之。徐商子。宣宗大中十二年进士。僖宗时,累拜中书舍人。昭宗立,以户部侍郎同平章事,进位太保、门下侍郎。时方多难,彦若最见信于帝。崔胤专权,出彦若为清海军节度使,卒于镇。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01 新郑(今属河南)人。
徐商子。
懿宗咸通十二年(871)进士,僖宗乾符末,以尚书郎知制诰,拜中书舍人。
昭宗时迁御史中丞,转吏部侍郎,检校户部尚书。
复拜中丞,改兵部侍郎、同平章事。
进封齐国公
光化三年(900),为广州刺史、清海军节度、岭南东道节度等使。
卒于镇。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唐方镇年表》卷七等。
全唐诗》存诗2句。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郑起(一一九九~一二六二),初名震,字叔起,号菊山,连江(今属福建)人。
思肖父。
初,潜心于性理之学,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出游临安。
理宗嘉熙四年(一二四○),主于潜县学。
淳祐四年(一二四四),忤史嵩之,得旨免解。
七年,忤郑清之,被执得纵。
十二年,主诸暨县学、萧山县学。
宝祐二年(一二五四),相继充尹和静书院堂长,泰州胡安定书院山长,平江三高堂长。
晚年专心著述。
景定三年,将脱稿而疾卒,年六十四。
其诗作有《清隽集》传世。
事见《知不足斋丛书·三山郑菊山先生清隽集》卷末《先君菊山翁家传》。
 郑起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林佶手钞本《三山郑菊山先生清隽集》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七八七八
郑起(一一九九——一二六二),初名震,字叔起,号菊山,福州连江(今福建连江)人,思肖父。尝应聘主无锡县学,晚居西湖长桥,扁其庐曰「水南半隐」,潜心穷理尽性之学,造诣益深。欲毁旧太极无极说,别作《太极书》,未竟而卒。时景定三年,年六十四。著有《清隽集》(存)、《倦游稿》。见《先君菊山翁传》(郑思肖《心史·杂文》),《南宋文范作者考》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黄大受,字德容,自号露香居士,南丰(今属江西)人。
生平未仕,以诗游士大夫间,游踪颇广。
遗著《露香拾稿》,于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其子伯厚仕鄞时,请应𢖟、郑清之作序。
事见本集卷首序及有关诗。
 黄大受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为底本,编为一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京兆奉天人,字延吉。
赵隐子。
以文学德行知名,方直温润,人称“玉界尺”。
唐僖宗朝进士,历太常卿。
入后梁为中书侍郎、平章事。
后唐明宗天成中拜太保,封齐国公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27 字延吉,京兆奉天(今陕西乾县)人。
懿宗朝宰相赵隐子。
僖宗乾符五年(878)登进士第,释褐凤翔推官,入为监察御史。
光启元年(885)授太常博士,累擢礼部郎中。
昭宗景福中,以祠部郎中知制诰,寻充翰林学士,拜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学士承旨。
乾宁二年(895),拜御史中丞,改礼部侍郎。
后南北司争权,乃称疾居洛阳。
昭宗迁洛,起为吏部侍郎,改尚书左丞、太常卿。
唐亡,仕梁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后唐天成二年(927),迁太保致仕,封齐国公
生平见新、旧《唐书》及新、旧《五代史》本传。
光逢以文学知名,能诗。
全唐诗》存诗8首,均为三言及四言之郊祀乐章。
共 32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