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萧泰来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9 首
逍遥咏 其四 北宋 · 赵炅
五言律诗
刚气纵横合(原注:纯刚则阳,私邪不杂,混然一气,契合纵横矣。),无人到所思
浮生看即易,至理杳难知
返覆因兴念,恒持入远期
孤云霄汉外,花见晚霜悲
⑴ 原注:玄德深远,至理自然,未见忖度所思而能扣寂。
⑵ 原注:滔滔尘世,汩没往来,未了幽玄,见如于易也。
⑶ 原注:冲玄至理,眇邈无形,安遣凡人而能辄扣矣。
⑷ 原注:念兹在兹,返覆攸致,原其终始,咸由忆念为因矣。
⑸ 原注:夫士之修道,耿介其志,恒持其心,但慕进修,远期入圣矣。
⑹ 原注:得理优游,超凡脱屣,自地升汉,迥若孤云者哉。
⑺ 原注:霜华肃物,卉木其萎,未悟于道,虽荣而终丧也。
萧小山 其一 宋 · 刘鉴
七言绝句
一冬晴暖春相似,欲叩吟关未有诗。
折得梅花装担了,起程还是雪飞时。
萧小山 其二 宋 · 刘鉴
七言绝句
一水凝寒棹不开,几人于此欲船回。
思君却有扁舟兴,半夜直冲风雪来(以上同上书辛集卷八)
① 《宋诗纪事》卷九○引《诗林万选》下有太博二字
宦清只有著书忙,六馆归时客满堂。
芍药待吟班已峻,梅花曾赋笔犹香。
夜瞻北斗星河近,晴倚冬梅岭树长。
别日未深情不浅,雪风吹老孟襄阳(影印《诗渊》册一页五八一)
⑴ 《宋诗纪事》作东楼
别李司直萧小山(1235年) 南宋 · 戴复古
五言律诗
老作五羊客,时从二妙游。
文星照南斗,吾道欲东周。
合作金闺彦,那为玉帐留。
严徐闻有召,吾亦办归舟。
圣人饮人和,师天天可迓。
世人相助消,安能以德借。
风非冬可反,冰非春可假。
除日无残岁,除夕无冬夜。
万物几乘除,适我皆新藉。
见见与闻闻,不用频相讶。
使人日畅然,国都旧陵舍。
使人忽怒争,蛮触新参差。
游心于无穷,一吷何须诧。
我思陆沉者,声销名亦卸。
未闻莽裂徒,获睹滋繁稼。
可怜欲恶孽,翻作性情杷。
巧利资盗窃,智力引欺诈。
五十九年非,方求六十罢。
蘧玉玉如人,卫灵灵孰吓。
合观丘里言,山泽俱旅亚。
阴阳异杀生,一气行冬夏。
祸福本相环,名实分上下。
有名物之居,无名物之驾。
谁能驾物虚,于此冥天化。
只为分明得却迟,道腴禅藻负相知。
指名百体惭扪象,顺向诸根好学狸。
别院木樨无隐闭,当窗茂草不芟夷。
灌园凭剪吴淞水,万紫千红没了期。
按:渊雷好谈禅
五灯会元卷二十、大慧曰、只为分明极、翻令所得迟、按此乃裴说鹭鹚诗颈联、 只原作却。庄子则阳指、马之百体面不得马、即行阿含经第三十世纪经龙鸟品第五 、生盲人摸象之旨。礼记射义、狸首为节皇侃疏引旧解、即续传灯录卷二十二黄龙 论求道如猫儿捕鼠、诸根顺向之旨
以上一九五三年
万山积雪。
掩映筼筜折。
崩石谁怜瘦硬,冰斫就、玉莹澈。

凄绝。
况伤别。
孤舟独载月。
且看征鸿过尽,只宜共、北风说。
庚寅六月初六谒金溪象山先生墓(2010-07-21) 当代 · 熊盛元
五言律诗
炎暑销金石,不磨惟此心。
沿溪径高下,瘗恨草幽深。
落照红依树,流云翠滴襟。
一元归易简,儒释本同岑。
【注】陆子静和其兄子寿诗云:“墟墓兴衰宗庙钦,斯人千古不磨心。涓流滴到沧溟水,拳石崇成太华岑。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只今。”
【附】
徐梵澄《陆王学述 论学之诗》
“圣人之道,入乎耳,存乎心,蕴之为德行,行之为事业,彼以文辞而已者,陋矣!”——这是周濂溪之说。周子是主张“文以载道”的。“文辞,艺也。道德,实也。笃其实而艺者书之。美则爱,爱则传焉。贤者得以学而至之,是为教。故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不知务道德而第以文辞为能者,艺焉而已。噫!弊也,久矣!”1后之道学家多同此见解。
朱子是曾有“诗人”之称的。陆子所留下的诗不多,不过数首。因牵连一学术讨论会,故分录之。
淳熙二年(1175),吕东莱约先生2及象山、紫阳,会于广信之鹅湖寺。先生谓象山曰:“伯恭约元晦为此集,正为学术异同。某兄弟先自不同,何以望鹅湖之同。”遂与象山议论致辩。又令象山自说,至晚罢。先生曰:“子静之说是。”次早,象山请先生说。先生曰:某无说。夜来思之,子静之说极是,方得一诗云:
鹅湖示同志
孩提知爱长知钦,古圣相传只此心。
大抵有基方筑室,未闻无址忽成岑。
留情传注翻榛塞,著意精微转陆沉。
珍重友朋勤切琢,须知至乐在于今。
象山曰:“诗甚嘉。但第二句微有未安。”先生曰:“说得恁地,又道未安,更要如何?”象山曰:“不妨一同起行。”及至鹅湖会,东莱有问先生别后新功。先生乃举诗,才四句,紫阳顾东莱曰:“子寿早已上子静船了也。”举诗罢,遂致辩于先生。象山曰:某途中和得家兄此诗,云:
墟墓兴衰宗庙钦,斯人千古不磨心。
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太华岑。
易简功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
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只今。
三年之后,朱子乃和此诗:
德义风流夙所钦,别离三载更关心。
偶扶藜杖出寒谷,又枉篮舆度远岑。3
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
却愁说到无言处,不信人间有古今。4
三首妍媸略同。象山谓“第二句微有未安”,想来在“只此心”三字。古圣相传者,是“道心”,尧命舜之言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危。”人人皆具之心知,亦不必古圣传授。但道心即是人心,人固不可有二心。此亦无论。终究“微有未安”者,想系指此。其次,“著意精微转陆沉”,此颇有见地。“陆沉”二字首见《庄子 则阳》“物沉于水,则沦没;人隐于世俗,则陆沉”,同一形况词。“精微”之学,原是“著意”不得的。何况这是心学。往往至精深极微妙之处,只可心领神会,于此不可执著。以道学正统自矜者,未免此过,使人感觉其道高深莫测。或者朱学之徒亦有之,而陆氏总说“易,简”——“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5
——此象山“易简功夫终久大”句之由来。
此一学术讨论会,朱子当然不怿而去。三年之后方答辩以一诗,于其末二句致讥,曰:“不信人间有古今”。——这似乎也不完全是讥讽。在修为上,无论是儒或释或道,有此一心境,静定到某一阶段,是主观上时间、空间的观念双泯的。客观的时、空当然不因此而改变。粗略观之,朱子是存讥讽。
从文学立场用现代眼光看,三首皆不是怎样的佳作,属讲学家的议论,近于口号。讲学家从来多是薄此不为,没有好诗。因为这颇明白揭出陆学主旨,故拈出一说。
【注释】
1 《通书》。 2 即陆九龄,子寿。 3 此朱子之所以为诗人也。
4 以上均见《学案》所引。 5 《易经·系辞二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