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范天顺

相关人物:共 21 位
共 2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蒯祥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98—1481 【介绍】: 明苏州府吴县香山人,字廷瑞。
木工,隶工部。
累官营缮所丞、太仆寺少卿,官至工部左侍郎。
自永乐至天顺,凡内殿陵寝,皆其营缮。
能以两手握笔画双龙,合之如一。
每修缮,持尺准度,不失厘毫。
张大圭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八二二○
张大圭,咸淳时庆元府慈溪(今浙江宁波西北)人。
景定三年第进士。
见《延祐四明志》卷六,天顺《宁波郡志》卷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08—1466 【介绍】: 明河南邓州人,字原德。
宣德八年进士。
授验封主事。
少师杨士奇欲一见,贤竟不往。
正统时为文选郎中,从英宗北征,师覆脱还。
景泰初拜兵部侍郎,转户部,又转吏部。
英宗复位,入直文渊阁,预机务。
旋进尚书。
曹钦叔侄反时,几被杀害。
宪宗立,进少保,华盖殿大学士。
以惜人才开贤路为急务,名臣多所识拔。
卒谥文达。
曾奉敕编《大明一统志》,有《古穰集》、《天顺日录》。
明诗纪事·乙签·卷十六
贤字原德,邓州人。宣德癸丑进士,授吏部主事。进郎中,擢兵部侍郎,改户部。英宗复辟,兼翰林学士,入直文渊阁,预机务,进尚书。坐事下狱,谪福建参政,未行,留为吏部侍郎。寻复官,进太子太保。成化初,进少保、华盖殿大学士。卒赠太师,谥文达。有古穰集》三十卷。 (《国史唯疑》:郭琏为兵部尚书,雅持正,试造士贤《嘉禾》诗,谓有公辅器,兴张紞之识杨士奇事同。 《双槐岁钞》:文渊阁右植芍药,有台,相传宣庙幸阁时命工砌者。初植一本,居中澹红者是也。景泰初,增植二本,纯白居左、深红居右。旧常有花,自增植后未尝一开。天顺改元,徐有贞、许彬、薛瑄、李贤同时入为学士,居中一本遂开四花,其一久而不落。既而三人皆去,惟贤独留。人以为兆。明年暮春,忽各萌芽,左二右三,中则甚多,而彭时、吕原、林文、刘定之、李绍、倪谦、黄谏、钱溥相继同升学土,凡八人。贤约开时共赏,首夏四月盛开八花,贤遂设燕以赏之。时贤有玉带之赐,诸学士各赐大红织衣,且赐宴,因名纯白者曰「玉带白」,深红者曰「宫锦红」,澹红者曰「醉仙颜」,惟谏以足疾不赴,明日复开一花,众谓谏足以当之。贤赋诗十章,阁院宫寮咸和,汇成曰《玉堂赏花诗集》。 纳兰成德《渌水亭杂识》:玉堂赏花会赋诗者四十人。学土则南阳李贤、安成彭时、槜李吕原、莆田林文、安成李绍、永新刘定之、钱塘倪谦、东吴钱溥,侍读则金城黄谏,詹事则庐陵陈文、长洲刘铉,侍讲则眉山万安、渔阳李泰,中允则古杞孙贤,赞善则范阳牛纶,修撰则吴中陈鉴、博野刘吉、钱塘童缘、华容黎淳,编修则西蜀李本,昆陵王㒜、馀姚戚澜、宜兴徐溥、琼山丘浚、泰和尹直、安成彭华、书川陈秉中、临川徐琼、四明杨守陈、临江吴汇,检讨则严州傅宗、安成张业、河东邢让,翰林五经博士则天台鲍相,典籍则西蜀李鉴、泰和陈谷,侍书则浙江谢昭,其二人则礼部员外郎临淮淩耀宗、中书舍人江东曹冕。诗成,李贤序之,彭时作后序。 田按:诸公和李文达《内阁芍药黄字韵》诗,彭学士时句云「色借宫袍近柘黄」,林学士文句云「玉带几名新赐白,金花应瑞旧围黄」,倪学士谦句云「托根终近省闱黄」,又云「近侍曾闻亚姚魏,品题今喜得苏黄」,黄侍读谏旬云「资福玉盘先逞白,广陵金带总腰黄」,永新刘学士定之则「玉带白」、「宫锦红」、「醉仙颜」各赋一诗,见本集。此后成化中,徐少傅溥赋内阁芍药用吟、扉二韵,本院官皆和之。正德中,大学士梁储、杨一清赏芍药用东、冬、清、青为韵,诗各别纪于后。
维基
李贤(1408年—1466年),字原德,河南邓州长乐林(今邓州市孟楼镇长乐岭)人,进士出身,明朝重臣。明英宗、代宗时代曾历任吏部侍郎、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官至华盖殿大学士、明朝内阁首辅,进少保,一生从政三十余年,为官清廉正直,政绩卓著,是明朝历史上难得的治世良臣之一。谥文达。宣德、正统年间宣德七年(1432年)壬子科河南乡试第一名举人(解元),宣德八年(1433年)联捷进士,奉命调查河津蝗灾,授验封主事,少师杨士奇欲一见,李贤竟不往。正统初年,建议减少对塞外降人的俸禄,以消除其祸患。明英宗不听。当时廷臣诰敕均须有九年任期,李贤建议改以三年,后准许。之后升为考功郎中,改文选,跟从明英宗北征,土木之变时脱逃回朝。景泰、天顺年间景泰二年(1451年),上疏谏言景泰帝勤政等策,得到景泰帝赞许,命入翰林院。随后升兵部右侍郎,改户部右侍郎。也先屡次上贡马,李贤则称给金帛以强盗并非正策,于是陈述边界战备废弛,于谦请其写章批评诸将,之后转为吏部右侍郎,并呈上《鉴古录》。夺门之变后,明英宗复辟,命其兼任翰林院学士,直入文渊阁,与徐有贞共同在内阁参赞机务。不久,进升吏部尚书。李贤为人气度端凝,所奏对皆中机宜,深得英宗眷用。当时山东饥荒,英宗发帑币以赈灾,召徐有贞与李贤商议。徐有贞称有官员多在其中私饱己囊。李贤则称:「虑中饱而不贷,坐视民死,是因噎废食也。」英宗于是下令增加银钱。当时,石亨、曹吉祥与徐有贞争权,并忌恨李贤。诸多御史弹劾石亨、曹吉祥有罪,两人怀疑此为徐有贞、李贤之计,于是向英宗求诉,徐有贞、李贤两人均下狱。恰逢有风雷变,李贤得释,谪福建参政。未行之时,王翱奏请李贤可大用,遂留用为吏部左侍郎。一个月后,恢复吏部尚书,仍然在内阁参赞机务。石亨知英宗向著李贤,虽怒却仍无可奈何,只能佯装与他友好。李贤亦深居简出,非英宗召见则不入阁,而英宗却更加亲近李贤。之后,蒙古孛来进犯边界,石亨称玉玺在孛来处,可以打仗取回,英宗为之心动。李贤则称不可再主动挑衅,而玉玺不足为宝,事情遂方休。石亨却更加忌恨李贤。当时英宗亦厌恶石亨、曹吉祥骄横,有次屏人对李贤称:「这些人干预朝政,各地奏事者均先到其门,怎么办?」李贤称:「陛下只能独断,这样的趋附方能自息。」帝曰:「如果不采纳他们的建议,他们的脸上就有难色。」李贤称:「希望您能以缓制之。」当时石亨、曹吉祥用事,李贤顾忌不敢尽言,然而每次都能从容应对。曹石之变时,曹钦攻入东朝房袭击李贤,并将杀之,逼其写释己罪草奏。幸亏王翱率军赶来救助得免。李贤则密疏请擒贼党,英宗得疏后大喜,慰劳特加太子太保。李贤并进言,急宜诏天下停不急务,而求直言以通闭塞,得到批准。曹石之变后,英宗再问李贤“夺门之变”事。李贤称:「『迎驾』则可,『夺门』岂可示后?天位乃陛下固有,『夺』即非顺。且尔时幸而成功,万一事机先露,亨等不足惜,不审置陛下何地!」英宗大悟并赞同。李贤并解释道,英宗复辟是自然之理,石亨等人才是夺门之变的真正受益者。于是英宗下令章奏勿用「夺门」字,并议革冒功者四千余人,仅剩已袭父爵的太平侯张瑾和兴济伯杨宗。至成化初年,诸被革者诉请,李贤又进言,并夺张瑾、杨宗爵位,时论均称大快。英宗重用李贤,其所言之事均见听,锦衣卫门达忌妒大学士李贤受宠,又多次规劝自己,便曾在朱祁镇面前诬陷他,说李贤接受陆瑜的黄金,为他求取尚书一职。朱祁镇怀疑了,半年仍不下诏书。至此,门达拷打杨埙,教他引出李贤,杨埙即谎称:「这是李学士教我干的。」门达非常高兴,立即上奏朱祁镇,请求法司在午门外会审杨埙。朱祁镇派宦官裴当监视。门达想抓住李贤一起审讯,裴当说:「大臣不可辱!」门达这才罢休。到审讯时,杨埙说:「我不过是个小人物,怎能见到李学士?这都是门锦衣教我的。」门达气色沮丧,话都说不出来,袁彬也历数门达纳贿的情状。法司害怕门达而不敢上报,结果仍判袁彬绞刑,以财产赎死罪。杨埙论斩。朱祁镇下命袁彬赎完后调到南京锦衣卫,而禁锢杨埙。天顺七年,李贤请英宗宽恤、罢江南织造、清锦衣卫狱、止边臣贡献、停内外采买等事情,英宗感到为难,李贤则四次进言,同列官员均感到恐惧,李贤退则称「大臣当知无不言,可卷舌偷位耶?」截止天顺年间,李贤一直担任内阁首辅,吕原、彭时为辅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09—1489 【介绍】: 明浙江鄞县人,字廷玉。宣德八年进士。授刑部主事,究心律例条格。景泰中,任山东布政使。天顺二年,任刑部尚书。熟习法律、典故,屡辨冤狱。卒谥康僖。
甬上耆旧诗·卷十二
字廷玉,号省庵。年十四为名诸生,弱冠中进士,授刑曹。奉命出录两淮、江南北十七郡狱参错讯,鞫务得平,所释系囚三百馀人,改从轻比者千馀人。历迁郎中,以才望擢为山东布政使。齐鲁大饥,民相聚鬨取富人粟。监司坐强劫,当死。公曰:民苦饥,攘粟以免道殣耳,奚更杀之。改从抢夺,例俱得免死。英庙初复辟,李文达公贤时,为上言公才。及刑部尚书阙,朝议数拟以进,俱不许,遂徵拜公。及陛谢,上语左右曰:国家持刑得人矣。公先在刑曹,于格律轻重,尽若披掌。凡有大狱,诸曹不能决,先质于公。公曰:某年某所狱类此,可比拟。曹吏发故牒视之,不少差。时门达治锦衣狱,用法酷。弘农卫卒诬指挥李斌谋反事下达煅炼,具狱,会廷议,公独言其冤。达怒,语侵公,公曰:瑜所执者,祖宗法耳,奈何枉人至族耶?达奏公庇反者,上不听,为赦斌妻子。未几达败,言者俱欲置之死。李文达以质公,公曰:达典制狱,任情轻重是其罪,然视纪纲马顺则有间矣,达卒得不死。曹钦夜为乱,公被执,巳知为公,遂释不害。或执钦佃人数千,俱为逆党,公以钦谋逆仓卒,诸佃相去各数百里,岂得与谋,尽释之。上素重公名,凡游上苑出猎,俱召公从行,礼遇甚渥。宪庙初年,公历九载,乞致仕。上曰:国家方倚任老成,卿安得去。每遇小疾,上遣御医往视,中使临问,赐饮馔相望。疾少间,特免公朝参。复六年,坚乞骸骨归老,上特赐宝钞治行,进公阶荣禄大夫。公初在曹,年少有重名,故以郎擢长外藩,以外藩特召为尚书,俱异数也。方官主事时,郎中仲闵为之长。仲君心知公大器,每举太祖太宗朝法比沿革告公,且曰:陆君他日必大用,此国家旧典,当先尽心。故公于律例条格,无不精晰。既入掌邦宪,每举仲君所言教。其属吏见诸曹贤者,礼之若宾友。其用法酷者,辄严责之,务使持平乃已。都御史寇深暴戾自用,凡会鞫强断,众莫敢抗。公徐发一言,执理定罪,深不觉自诎。前后在刑曹十八年,尚书十五年,倚任既久,遂为国家名法臣第一。公家在鉴湖,晚年鹤发曳杖,逍遥十洲间,为诗吊贺季真。里居复十七年卒,年八十一,谥康僖。其族人世有显者。
维基
陆瑜(1409年—1489年),字廷玉,号省庵,浙江鄞县城内月湖边人。
天顺、成化间官至刑部尚书。
宣德七年(1432年)举壬子科浙江乡试第九名。
宣德八年(1433年)参加癸丑科会试第五十一名,殿试登进士第二甲第三十二名,授刑部山西司主事,升员外郎。
正统九年(1444年),受命与郎中郭恂审察南北直隶狱囚,巡行淮扬十七郡,审核释放无罪囚犯上百人,升任郎中。
景泰二年(1451年),擢山东右布政使,转左。
天顺二年(1458年)升刑部尚书。
成化五年(1469年)致仕,弘治二年(1489年)卒,谥康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18—1462 【介绍】: 明浙江秀水人,字逢原。正统七年进士。授编修。景泰间进左春坊大学士。天顺初,入阁预机务,与李贤、彭时相得甚欢。贤处事果断,原济以持重,庶政称理。进翰林学士,遭母丧,归葬,以哀毁卒。谥文懿。有《介轩集》。
槜李诗系·卷九
原字逢原,号介庵,秀水人。正统六年解元,明年成进士,以榜眼授翰林院编修。景泰中,为侍读学士兼中允。天顺元年,改通政司左参议,仍兼侍读,入内阁,寻升大学士。时曹、石怙宠用事,岳正暨原列上曹石罪状,留中不报。曹、石恐,谋摘承天门灾诏中语,为阁臣讪谤。上怒,召对近臣,厉声曰:正大胆敢尔!原素谨厚,乃左右正,何也?正既去,原得留,与李贤同相。李贤通达,见事立断。原守正谨恪,济以持重。以母忧去,卒于家。赠礼部左侍郎,谥文懿。原内端外和,不苟取予。性俭约,身无纨绮,箧中惟赐衣数袭,每分禄以赡宗姻,平居无疾言遽色。杨文懿诔及刘文安挽,词,皆实录也。尝著宋元通鉴续编,义例精审。书成,须发尽白,曰:使我进二阶,不若稽古获一事。外有诗文集十二卷。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逢原,秀水人。正统壬戌赐进士第二,除翰林编修历学士赠礼部右侍郎谥文懿有介庵集
明诗纪事·乙签·卷十七
原字逢原,秀水人。正统壬戌第二人及第,除翰林编修。历中允、侍讲学士、左春坊大学士。天顺初,改通政司参议兼侍讲,入内阁预机务,进翰林学士。卒赠礼部侍郎,谥文懿。有《介庵集》十二卷。
维基
吕原(1418年—1462年),字逢原,浙江秀水人。
吕原父兄为教谕、训导,自小家贫,父兄过世时,没法回乡归葬,只能葬在景州暂时居地的附近,吕原时常到父兄坟墓恸哭。
后来,奉母南归,家里更加贫困。
知府黄懋欣赏吕原的文笔,补其为诸生,遣入学,正统六年(1441年)举辛酉科乡试第一。
正统七年(1442年),联捷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授编修。
正统十二年(1447年),与侍讲裴纶等十人同选入东阁。
景泰初,进侍讲,与同官倪谦授小内侍书于文华殿东庑,那时于谦讲《国风》、吕原讲《尧典》。
后任左春坊大学士。
天顺初,改通政司右参议,兼侍讲。
徐有贞、李贤下狱之次日,命入内阁预机务。
石亨、曹吉祥用事,贵倨,独敬吕原。
后来,李贤恢复官位入阁,吕原为次辅。
不久,彭时也入内阁,三人相得甚欢。
天顺期间,重要的三个阁老,李贤通达,遇事立断。
吕原济以持重,庶政称理。
彭时善谋。
后吕原进翰林院学士。
天顺六年,遭母丧,水浆不入口三日。
诏葬毕即起视事。
原乞终制。
不允。
乃之景州,启父兄殡归葬,舟中寝苫哀毁。
体素丰,至是羸瘠。
抵家甫襄事而卒,年四十五。
赠礼部左侍郎,谥文懿。
吕原内刚外和,与物无竞。
性俭约,身无纨绮。
归装惟赐衣数袭,分禄恤宗姻。
潘琴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24—1513 【介绍】: 明浙江景宁人,字舜弦,号鹤溪。天顺元年进士。授南京吏部主事,累迁福建兴化知府,在官建社学、毁淫祠,禁端阳竞渡、元宵放灯旧俗。有《竹轩稿》。
维基
潘琴(1424年—1513年),字舜弦,号竹轩,浙江处州府景宁县人,天顺进士,官至福建兴化府知府。
浙江乡试第七名。
天顺元年(1457年)丁丑科进士。
历官南京吏部稽勋主事,改兵部武库司,迁职方员外郎、郎中,成化八年(1472年),擢福建兴化府知府。
致仕归,家居三十八年,卒年九十。
沈源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广东海丰人,字澄之。
天顺进士。
为南京御史,陈修德弭灾十事,皆切时政。
巡视上江,诸勋贵不便,被中伤,贬卢氏知县。
维基
沈源(1425年—?),字澄之,福建漳州府龙溪县人。进士出身。福建乡试第四十二名。天顺八年(1464年)甲申科会试第名,殿试登进士第三甲第一百一十一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26—1510 【介绍】: 明河南钧州人,字负图。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为领台事之王文、王翱所倚重,历按山西、湖广。迁福建按察使,镇守中官惮之,有所收敛。成化初,巡抚陕西,助总督项忠镇压满四起事。升左副都御史。入为兵部右侍郎。十四年,陈铖在辽东以掩杀冒功激变。文升驰往宣玺书抚慰,事得平息。后为中官汪直所陷,谪戍重庆卫。直败,再起巡抚辽东。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弘治初任兵部尚书,严核诸将,罢黜贪懦者三十余人。在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功在边塞。十五年任吏部尚书。孝宗死,承遗诏汰传奉官多人。正德二年,以朝政移于中官刘瑾,连疏求去,归。卒后逾年,起义军赵燧部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而去。刘瑾败后,追谥端肃。有诗集、奏议。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负图,钧州人。景泰辛未进士,累官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赠太傅,再赠左柱国太师,谥端肃,有集。
维基
马文升(1426年—1510年),字负图,号约斋,晚年又号三峰居士、友松道人,河南钧州(今河南省禹州市)人,景泰辛未进士,历仕五朝。
弘治间担任兵部尚书多年。
官至吏部尚书。
谥端肃。
景泰、天顺朝原籍禹州,后落籍虞城,文武全才。
马文升相貌奇异,很有气力。
七岁开始读书,了解大义。
年满二十岁时,乡试中举。
景泰二年(1451年),考中进士,吏部尚书王直惊异其才。
次年选授监察御史。
历任山西、湖广巡按,业绩显著。
后返回京师负责各道的奏章。
母丧期满后越级升为福建按察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26—1505 【介绍】: 明山东单县人,字世缨。
景泰二年进士。
授南京御史,以劾中官,谪为驿丞。
天顺、成化间,历陕西各地知县、知州、知府等官。
后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守边有功。
弘治间,以故罢官。
十四年,再起总制三边军务。
在边三年,修战守之具,募民屯种,边境晏然。
以老致仕。
卒谥襄毅。
维基
秦(1426年—1505年),字世缨,山东承宣布政使司兖州府单县人,景泰辛未进士,历仕四朝,弘治年间官至户部尚书。

人物简介

甬上耆旧诗·卷五
字文重。
天顺、成化以来,文重与张景心、宋弘之、先栎轩诸先生,俱以布衣宿望,为里中五经师。
启后鸣时不愧。
真隐先生少为文,学胡平仲,书法仿宋克而变,自成一家。
诗溯汉、魏以至盛唐诸大家,能造其妙。
生平喜读易,有易注若干卷,孤舟夜读一卷。
它所著勾章小家言二十卷,并藏于家。
先生卒后,魏云松先生哭之曰:九原诗癖应如昨,月白花开对墓门。
是足使人追味也。
明诗纪事·乙签·卷二十一
珍字文重,鄞人。
共 2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