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蒋璨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善清(一○五七~一一四二),号草堂,俗姓何,南雄州保昌县(今广东南雄)人。神宗元丰四年(一○八一)剃度。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住黄龙,后居曹疏二山,移住隆兴府泐潭草堂寺。为南岳下十三世,黄龙祖心禅师法嗣。高宗绍兴十二年卒,年八十六。《嘉泰普灯录》卷六、《五灯会元》卷一七有传。今录诗十首。
全粤诗·卷二四
释善清(一○五七 — 一一四二),号草堂,俗姓何。南雄保昌(今南雄)人。宋神宗元丰四年(一○八一)剃度,初谒大沩哲禅师,无所得。宋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谒黄龙,豁然契悟。依止七年,乃辞。遍访丛林,后出世黄龙,终于隆兴府泐潭草堂寺,为南岳下十三世,黄龙祖心禅师法嗣。宋高宗绍兴十二年卒,年八十六。宋释正受《嘉泰普灯录》卷六、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一七有传。诗十首。
全宋文·卷二七八○
善清(一○五七——一一四二),一名怀清,号草堂,南雄州保昌(今广东南雄)人,俗姓何。年三十始出游方,参黄龙祖心禅师得法。闻见淹博,机辩绝伦。辅弼祖心二十馀年,政和中遂嗣其席。后迁泐潭山,学侣云集,推诸山之冠。绍兴十二年卒,寿八十六。见《嘉泰普灯录》卷六。
僧宝正续传·卷第五
禅师讳善清。
生何氏。
南雄保昌人也。
依香林寺法恩。
试所习。
得度具戒。
年三十。
始游方。
依黄龙晦堂禅师。
久之有悟献颂。
晦堂曰。
得道易。
守道难。
守道犹在己。
说法为人难。
吾宗一句中具三玄。
一玄中具三要。
有玄有要。
向后自看。
师复立成一颂。
有刹刹尘尘。
奉此身之句。
晦堂可之。
去游江浙。
遍叩宗匠。
退归庐山。
见真净禅师问。
甚处来。
曰。
下江。
净曰。
将得什么来。
曰。
和尚要什么。
净曰。
一切要。
师提起坐具。
净曰。
闲家具。
曰。
莫要急切底么。
净曰。
试拈出看。
师摵一坐具。
净骇异之。
会死心出世。
灵源走书。
招之俾辅佐。
死心师奇。
厖福艾刚。
严有识度。
凡死心由翠岩。
再住云岩。
迁黄龙。
师皆在焉。
率居第一座。
分席接衲。
与死心周旋。
垂二十年。
闻见淹博。
机辩绝伦。
政和五年。
死心去世。
大师张司成请师继席。
开法唱晦堂之道。
时黄龙号称法窟多奇杰之士。
师上堂曰。
昨日林间为野客。
今朝堂上住持人。
放开捏聚全由我。
万像之中独露身。
越明年谢院事。
结茅寺侧。
自号草堂。
久之再住。
上堂曰。
掩息茅堂过六冬。
心忘境寂万缘空。
不知幻业从何起。
依旧令教振祖风。
建炎末。
避地临川。
太守蒋宣卿请居曹山。
迁疏山。
绍兴五年。
以院事𢌿得法弟子了如禅师。
乃遂闲居。
然接物无勌。
学者奔趋。
之唯恐后。
道价遂为天下第一。
南昌帅张参政闻风而悦。
患不能致。
会枢密徐山过洪。
相与虚泐潭以起。
师时年八十有三。
辞避甚力。
而敦请之。
礼有加。
不获已而赴。
大师就请说法于州之东山。
倾城拥观。
叹未曾有。
及居泐潭。
学者不约而自治。
不化而自行。
未期年而厖鸿绝特之士。
至自远方者五千指。
军兴之后。
丛林未有若此之盛。
十二年正月晦日。
出衣盂唱之。
付以后事。
明日端坐而化。
住世八十有六。
坐六十夏。
烬馀目睛不坏。
灵骨舍利。
塔于黄龙。
每对重客。
或语以世故。
则张目直视。
久乃厉声曰。
老僧耳重。
及受参入室。
应机酬酢。
电击星驰。
虽初机学者。
且莫咨扣。
未始有厌色。
犹日诵般若心经一藏。
其弘道力法。
老而益勤如此。

人物简介

僧宝正续传·卷第三
禅师名惠方。
道号超宗。
临江龚氏子。
出家禅居寺。
年十九试经得度。
具戒。
遍参知识。
晚入黄龙。
见死心禅师。
机缘有契。
遂留执待。
阅十有四年。
于时死心高视诸方。
以壁立险绝为方便。
学者莫可近傍。
鲜有投其机者。
独于广众中。
称师堪任正续。
以最后大事𢌿托之。
师膺记莂。
隐迹丛林。
而声价益高。
宣和中。
出世螺川之隆庆。
迁禾山。
宗风大震。
僧问。
如何是一印印空。
答曰。
想你摸索不著。
问。
如何是一印印水。
师曰。
湛湛地。
问。
如何是一印印泥。
师云。
前后相应。
问。
如何是死中活。
答曰。
照中有用。
问。
如何是活中死。
答曰。
用中有照。
问。
如何是死中恒死。
答曰。
照用临时。
问如何是活中恒活。
师曰。
平出。
死心和尚忌日。
僧问。
死心每举只履西归意旨如何。
师云。
还见么。
进曰。
即此见闻非见闻。
未审作么生见。
师曰。
若非见闻。
犹滞迹在。
问。
报德慇勤。
未审死心还赴也无。
师云。
言中有响。
僧云。
若然者。
顶门拶出金刚眼。
照破凌霄千万峰。
师云。
你且道只履西归作么生。
进云。
叶落归根。
来时无口。
师云。
只得一橛。
乃曰。
死心先师。
每好举只履西归话。
问衲子。
且巴陵和尚。
于得法师忌日。
以三转语为报。
禾山今日因行不妨掉臂。
只以明只履西归话。
用报先师之德。
况此话古今难明。
诸方或谓之隐显。
或谓不可两个。
或谓唯此一事实。
若也如是。
殊未识祖师意旨。
诸人要见么。
浊中清清中浊。
勿谓麒麟生只角。
西行东。
向路不差。
大用头头如啐啄。
莫莫玄要。
灵机休卜度。
枢密徐公师川尝致三问。
师各以偈答之。
问曰。
洞山云。
拟将心意学玄宗。
大似西行却向东。
十二时中动转施为。
莫非是拟底心。
到此作么生别辨。
答曰。
拟将心意学玄宗。
妙用纵横触处涌。
捩转个中关棙子。
休论南北与西东。
问。
维摩经云。
佛以一音演说法。
或有怖畏。
或断疑者。
答曰。
或有怖畏或断疑。
双明一句绝针锥。
于斯切莫生忻厌。
觌面还须眼似眉间。
维摩经云。
众生病故我病。
即今他人病时。
为什么自己却不病。
答曰。
众生病故维摩病。
妙见全提越我人。
既了病源无个事。
何如出现宰官身。
龙图蒋公宣卿
亦从之问道。
师居禾山十年。
迁豫章云岩。
建炎三年三月己酉示寂。
寿五十有七。
臈三十八。
火馀齿舌不烬。
舍利五色。
塔于寺之南天台。
师皃清悴。
而悟门超彻。
践履高妙。
圜悟禅师称其纵谈。
雷震波骇。
辨才出没。
电闪星飞。
而性理渊源。
极为奥妙。
真全才也。
世以为礭论云。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法顺(一○七六~一一三九),俗姓文,绵州魏城(今四川绵阳)人。住抚州白杨寺。为南岳下十五世,龙门佛眼清远禅师法嗣。高宗绍兴九年卒,年六十四。《嘉泰普灯录》卷一六、《五灯会元》卷二○有传。今录诗七首。
僧宝正续传·卷第四
禅师讳法顺。
绵州魏城文氏子。
七八岁时。
于夜暗中。
视物如昼。
父母知其异。
因令出家。
依香林院奉和得度。
游成都。
从大慈寺冲悟法师。
受圆觉起信。
至若离于念名为得入。
研覃久之。
持以问悟。
悟虑胡不能决。
即勉之游方。
参谷隐静觉禅师。
大观中。
佛眼居龙门。
道风籍甚。
往依之。
竭诚累年。
备历遮务。
未尝有怠色。
一夕闻举水中盐味色里胶青决定是有不见其形。
忽有省。
于是离念得入之旨。
吻然玄契。
明日入室。
龙门问真。
佛在什么处。
师曰。
在不定处。
曰。
既是真佛。
为甚不定。
师云。
若定即非真佛。
龙门异之。
因问何以及此。
师告以实。
门诘之曰。
水中盐味色里胶青直下作么会。
师曰。
不用更会。
龙门可之。
自是酬酢雷动雨泣。
众目骇观。
龙门去世。
奉舍利入塔已。
即首众僧于云居。
分座接衲。
拂未授手。
而户外之屦满矣。
建炎初。
有旨应寺院之为神霄者。
悉还旧贯。
于是漕使张公琮首辟临川之广寿。
迎师开法。
绍兴改元。
太守蒋公宣卿徙住白杨。
唯老屋敷楹。
不芘风雨。
前此住僧侈瘟。
祠以仰给。
师至。
首击去之。
乃大自激昂。
多所树立。
未期年。
而四方浩然归重。
衲子竭蹶而趋之。
来者云涌。
师不起于座。
化卑陋而为宝坊。
平居汲汲于接人。
垂示勘辨。
虽造次不间也。
性鲠介。
不苟循时俗。
谈道之际。
讥诃无所避。
或问。
东山门下。
佛果孤峭。
佛眼慈软。
二人所得。
粗细何如。
师正色曰。
法顺于闹市中。
亲见爷来。
汝以软峭粗细为问。
无乃谬乎。
其析疑破妄。
类如此。
尝示众曰。
山僧从旦至暮。
手脚不曾停住东廊走过西廊佛殿。
又穿厨库三个。
和尚般柴两个匠人。
牵锯佛也。
理会不得。
教我如何来注。
露出达磨眼睛打开白杨门户。
大众不须更著赵州衫。
其下脱却娘生裤。
江西帅李伯纪慕其道。
欲一奉见。
以黄龙致请。
将命者再至。
师坚卧不赴。
九年五月一日。
集众告别。
侍者持纸求颂。
师曰。
吾平日语固多矣。
兹尚何言。
因诫左右。
今夕鸡鸣即报我。
已而忽自闻开静钟。
遂大喝一声。
左右惊视之。
则已跏趺而逝。
阅世六十四。
坐四十六夏。
火馀目睛齿舌顶骨及所持数珠不烬。
舍利五色。
塔于寺之西隅。
师退然才中人。
而神观爽迈。
操守坚正。
善为偈句。
肆笔立成。
既卓有声誉。
道方盛行。
而未艾遽尔去世。
四方衲子识与不识。
靡不伤感至泣下。
其得人心如此。
赞曰。
枢密徐公师川曰。
善哉道师明眼。
而安步方号。
足目俱到。
则高庵之所以为兄。
白杨之所以为弟也。
诚哉斯言。
详观高庵俨临巨刹。
卑躬力道。
唯众是亲。
白杨荒村废寺。
激昂崛起。
而名跨一时。
然二公弘法。
俱不满十载。
而风教言言。
虽百世尚可想见其眉宇。
鸣呼盖循道而亡。
私之效也。
比夫异时怙势肆奸刻众奉己者。
何殊粪壤哉。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五
法顺禅师者。绵州文氏子也。弃蒙行脚。观宝轮藏迅转。顿彻教外别传之旨。得受记于龙门佛眼。同出佛眼门者。有高庵悟竹庵圭雪堂行辈。顺住白杨时。其同门俱播令名矣。独白杨败屋数楹。东倾西压。以木丫支拄焉。顺日携钵袋。走抚之乡城。至晚或负斗粟而还。及门数十人乐与之。俱每夜参。必端据木床。徒属或栗足侧耳而听曲折。顺曰。好事堆堆叠叠来。不须造作与安排。落林黄叶水推去。横谷白云风捲回。寒雁一声情念断。霜钟才动我山摧。白杨更有过人处。尽夜寒炉拨死灰。忽有个衲僧出来道。长老少卖。弄得恁么穷乞相。山僧祇向它道。却被你道著。又曰。鸡啼晓月。狗吠枯桩。只可默会。难入思量。看不见处。动地放光。说不到处。天地玄黄。抚州尺六。状纸原来。出在清江。大众分明话出人难见。昨夜三更月到窗。又曰。风吹茅茨屋脊漏。雨打阇黎眼睛湿。恁么分明却不知。却来者里低头立。顺住白杨既久。激励学者。妙有方略。虽枯淡不堪。有青原绍灯辈。始终侍从。后俱出世。大显其声。顺老疾。一日诸山趋询。顺起示众曰。久病未尝离木枕。人来多是问如何。山僧据问随缘对。窗外黄鹂口更多。只如七尺之躯甚处受病。众中具眼者。试为山僧指出病原。看众争下语。顺乃拊掌一下。作呕吐声曰。好个木枕子。便趋寂。依法阇维。收五色舍利。并诸不坏者。曰目睛齿舌数珠。瘗于寺西。初顺在龙门时。云居虚席。闻高庵悟表里端劲。趋龙门聘之。悟固辞。佛眼勉其出住。悟仍不就。顺告悟曰。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盖素分也。况云居为江右名刹之首。安众甚便。沾沾小节。奚足喜焉。君应之。顺虽不敏。愿请为辅。悟乃欣起。于是顺自为藏主。邀贤真牧任维那。通乌头典知客。应庵华莅副寺。德用为监寺。自圆为首座。故佛眼之风大振焉。 赞曰。余初阅师行实。疑其为踽凉之士。逮味师语句。乃政黄牛端狮子之上也。高庵最劲挺。不近人情。师降尊招贤。阐扬一代时教。其迹岂可测哉。然其示枯淡于一时。流膏腴于百代。于戏尚矣。
赵士琼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绍兴四年(1134)任袁州知州。
绍兴五年(1135)蒋璨未赴,再任。
绍兴六年(1136)4月在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