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承天,越受帝命。
业超上世,歼周灭郑。
七雄靡馀,六国是并。
功齐太古,道深前王。
埒炎均昊,美冠颛黄。
通灵七代,敬构商堂。
纵圣凝贤,将记百几。
奄蔼馀辉,蜚声万祀。
按:(附考山在海盐县南十八里海上始皇东游登此望海又名秦望亦名秦径始皇美人死葬山下有美人庙又相传五百童女避秦难于此后得仙今尚有秦皇石桥柱十二没于沙中山下长堤沿海为始皇驰道山下有秦溪庙前有飘松一株伐去复生时显戈甲光怪之异云碑系梁天监二年八月二十三日右判史敬素立字多磨灭不能全载按宋王象之舆地碑记目曰始皇碑在嘉兴县意即此碑然不知何年移郡城耳)
见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一六二、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一○三《静江府》(按:《全唐诗》卷五三《桂州陪王都督晦日宴逍遥楼》首二句云:「晦节高楼望,山川一半春。」此录二句当即其异文。因其出处甚早,有五字不同,韵脚亦异,故另录出。)
昔见漳滨卧,言将人事违。
今逢庆诞日,犹谓学仙归。
棠棣花重发,鸰原鸟再飞。
德比代云布,心如晋水清。
霜落寒空月上楼,月中歌吹满扬州。
相看醉舞倡楼月,不觉隋家陵树秋。
惯游山水住南州,行尽天台及虎丘。
惟有上强精舍寺,最堪游处未曾游。
(以上六题均见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一八三《兴元府》)(〖1〗北宋文同《丹渊集》卷十五《崔觐诗》〖原注:大中时人〗:「崔觐者高士,梁州城固人。读书不求官,但与耕稼亲。夫妇既已老,左右无子孙。一日召奴婢,尽以田宅均。俾之各为业,不用来相闻。遂去隐南山,杂迹麋鹿群。约曰或过汝,所给为我陈。有时携其妻,来至诸人门。乃与具酒食,啸咏相欢欣。山南郑馀庆,辟之为参军。见趣使就职,漫不知吏文。已复许谢事,但谓长者云。补阙王直方,本觐之比邻。文宗时上书,召见蒙咨询。荐觐有高行,用可追至淳。诏授起居郎,裒斜走蒲轮。辞疾不肯至,高风概秋旻。我昨过其县,裴回想芳尘。访问诸故老,寂无祠与坟。斯人久不竞,薄夫何由敦?此县汉唐时,诸公扬清芬。刻诗子坚庙,来者期不泯。」按:文同于北宋熙宁六年知汉中府,此诗为其时作。诗中保存了一些崔觐事迹的传闻,故附存之。)
偶乘青帝出蓬莱,剑戟峥嵘遍九垓。
我在目前人不识,为留一笠莫沉埋。
按: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一五一《成都府路·永康军》。《舆地纪胜》:绍兴癸丑(一一三三)道会,有道人携凉笠而至。会散,乃挂笠于壁,无挂笠之物而不坠。题诗云云。
按:见刘喜海《金石苑》卷二。《舆地纪胜》卷一五七《资州》录第二首。张忱石先生告:《永乐大典》卷九七六六引《成都府志》录第一首,今据以校补。(〖1〗《金石苑》云:「高约二尺,广三尺六寸,十二行,行七字,字径寸馀至二寸不等。正书。下端石残缺。」石刻题下署:「资□刺史王师闵。」末署:「大和二年正月七日。」〖2〗刘喜海跋云:「右诗刻在资州。此西岩龙潭瀑布诗也,见王象之《碑目》。王师闵为资州刺史,史失载。」〖3〗《舆地纪胜》云:「唐王师闵守资中,政有能声。尝游西岩,留《瀑布诗》于石壁。其一曰〖录第二首,略〗。」按:据《舆地纪胜》及《永乐大典》所录诗,知石刻除稍有漫漶外,大致完整。《金石苑》谓「下端石残缺」,未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