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赵恒

相关人物:共 234 位
共 23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凤翔府人,字灵隐,号鸿濛子。
师事陈抟,多得微旨。
与种放、刘海蟾为方外友。
游天台,登赤城,庐于琼台观。
真宗召对,授著作郎,辞之。
赐还山,令台州给著作郎俸以养老。
有《琼台集》。
全宋诗
张无梦,字灵隐,号鸿蒙子。
幼入华山,与种放、刘海蟾为方外友,师事陈抟。
后居天台琼台峰,真宗曾召对,并以长歌赠行。
后终于金陵(《嘉定赤城志》卷三五)。
今录诗四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8 【介绍】: 五代时魏州人。少勇健。事后唐累历郡守。后晋高祖天福初,以战功历贝州、泾州节度使。问民疾苦,去苛弊,民庶悦焉。后汉高祖立,移镇武宁。卒官。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48 魏州(今河北大名)人。
尝登进士第(《登科记考》卷二七)。
事后唐庄宗、明宗,以军功累历郡守。
后晋天福中,历贝州、泾州、定州、镇州节度使。
杜重威降契丹,周欲自尽,家人迫以出降,授邓州节度使检校太师。
后汉刘知远立,移镇徐州,加同平章事。
乾祐元年(948)二月卒于镇,赠中书令。
生平见《旧五代史》、《新五代史》本传。
周能诗,《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有《王周集》一卷,元辛文房谓:“唐季文体浇漓,才调荒秽……非复盛时之万一也。
如王周……等数人,虽有集相传,皆气卑格下”。
(《唐才子传》卷一〇)《全唐诗》存诗1卷。
一说王周为宋真宗、仁宗朝人,事迹散见《乾道四明图经》卷一二、《宝庆四明志》卷一、《咸淳毗陵志》卷一〇、《嘉庆浙江通志》卷一二三,《全唐诗》系误收。
全唐文·卷八百五十五
周。魏州人。事后唐明宗。以战功拜刺史。晋天福中历贝州泾州节度使。迁武胜保义义武成德四镇。杜重威降契丹。欲自引决。家人迫以出降。授武胜军节度使检校太师。汉祖入立。徙镇武宁。加同平章事。乾祐元年卒。赠中书令。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张友道,真宗朝人(《天台续集》卷上)。
今录诗二首。
赵庆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赵庆,真宗朝人(《舆地纪胜》卷一九。
,官水曹郎(《诗话总龟》前集卷三三)。
周怀政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0 【介绍】: 宋并州人。
宦官。
太宗时,给事禁中,累迁入内高品。
真宗东封泰山,命主修建行宫事。
后屡监修宫观,官至入内副都知、英州团练使、昭宣使,权势颇盛。
朝臣屡言其妄,帝遂渐疏之。
天禧四年,密谋杀丁谓等人,立仁宗,以真宗为太上皇,事泄被诛。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朱炎,真宗朝人,曾为节度判官(《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七)。
刘承勋 朝代:五代至宋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至宋初人。
美风度,善数计。
仕南唐。
李昪时为粮料判官,迁德昌宫使。
德昌宫乃内帑别藏,金帛财货为承勋盗用无算。
又厚赂权要,故弗之谴。
宋太祖平荆湖,诏沿江具舟运米,承勋请行。
国亡,归宋,首自陈漕米功,为太祖叱出。
冻馁而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阆州阆中人,字端己。五代时以明经登第。归宋,初官虹县尉、高陵主簿。累迁通判澶州、真定。太宗淳化三年,召访以边事,称旨,拜监察御史、三司盐铁判官。出为荆湖北路转运使,兼峡路随军转运、同知兵马事,镇压李顺起事。真宗咸平二年,契丹犯塞,命为河北转运使,屡条奏傅潜无谋略。徙知宣州,上疏言去暴征、省烦刑等四事,改司封郎中。后仕至光禄卿卒。在官有吏干,慷慨敢言,太宗奖其忠谠,多所听纳。
全宋文·卷六一
裴庄(九三八——一○一八),阆州阆中(今四川阆中)人。
后蜀时以明经登第,归宋历虹县尉,高陵主簿。
雍熙间通判澶州,迁太子中允;端拱初通判真定;淳化三年拜三司盐铁判官,出为荆湖北路转运使;五年兼峡路随军转运、同知兵马事。
真宗朝为河北转运使,历知宣、潞、邢、襄等州。
天禧二年入判刑部,卒,年八十一。
宋史》卷二七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1—1016 【介绍】: 宋歙州新安人,字孟节。
张谔子。
太宗太平兴国进士。
历监察御史、右司谏,深为宰相赵普所器重。
真宗朝知颍、襄、凤翔、河南、永兴军等州府,累官枢密直学士。
秉屡历要职,而不重仪检,好为谐戏,人不重之。
全宋诗
张秉(九五二~一○一六),字孟节,歙州新安(今安徽歙县)人。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九八○)进士,授将作监丞,通判宣州,迁监察御史。以荐得知郑州,召还,直昭文馆,迁右司谏。后擢知制诰。真宗即位,除左谏议大夫,历知颍、襄、河南、河阳、澶、滑、永兴军等州府,后转礼部侍郎,加枢密直学士,再知并州,徒相州。大中祥符九年卒,年六十五。《宋史》卷三○一、《新安文献志》卷九四有传。今录诗七首。
全宋文·卷一八八
张秉(九六一——一○一六),字孟节,歙州新安(今安徽歙县)人,谔子。
举进士,通判宣州,迁监察御史,知郑州。
后历仕盐铁判官、度支员外郎、知制诰,判吏部铨,知审官院。
真宗嗣位,进秩兵部郎中、判昭文馆,知颍、襄、河南、澶、滑等州府。
召归,复悉吏部铨,拜工部侍郎、同知审官院、通进银台司,纠察在京刑狱。
出知永兴军府,加枢密直学士,复知并、相州。
大中祥符九年卒,年五十六。
宋史》卷三○一有传,又见《新安文献志》卷九四上。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2—1023 【介绍】: 宋华州下邽人,字平仲。
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进士。
授大理评事、知巴东县。
历通判郓州,累擢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铨。
颇敢直谏,太宗以比魏徵。
淳化初,除枢密副使,坐事罢知青州。
五年,召拜参知政事,加给事中,又坐事出知邓州。
真宗立,入权知开封府,为三司使。
景德元年拜相,时辽兵大入,中外震骇,乃力排众议,请帝亲征,真宗遂至澶州,和议而还。
为王钦若所谮,罢相出知陕州。
天禧三年再相,真宗病,准密奏请以太子监国,事泄,罢相,封莱国公。
丁谓乘机倾陷,连贬雷州司户参军,卒于贬所。
仁宗朝追谥忠悯。
有《寇莱公集》。
全宋诗
寇准(九六二~一○二三),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
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九八○)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移大名府成安县。
累迁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
淳化二年(九九一),拜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枢密院事。
四年,罢知青州。
五年,拜参知政事。
至道二年(九九六),罢知邓州。
真宗即位,迁工部侍郎,权知开封府。
咸平六年(一○○三),迁兵部侍郎,为三司使。
景德元年(一○○四),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同年冬,契丹攻宋,准力谏真宗亲征,至澶州(今河南濮阳),迫成和议,是为“澶渊之盟”。
三年罢相,为刑部尚书,知陕州。
后迁兵部尚书,入判都省。
大中祥符七年(一○一四),复拜同平章事、枢密使。
八年罢。
天禧三年(一○一九),又授同平章事,充景灵宫使。
四年六月,坐与周怀政谋请太子监国、禁皇后预政、奉真宗为太上皇事,罢相,封莱国公,寻贬道州司马。
乾兴元年(一○二二),再贬雷州司户参军。
仁宗天圣元年,以疾卒于雷州,年六十二。
后十一年,诏复太子太傅,赠中书令、莱国公,又赐谥忠悯。
有《忠悯公诗集》三卷,集前附有孙汴所撰神道碑。
宋史》卷二八一有传。
 寇准诗,以《四部丛刊》三编影印明嘉靖间蒋鏊刻《忠悯公诗集》三卷本为底本。
校以清康熙间吴调元辨义堂刊《寇忠悯公诗集》三卷本(简称吴本),清初《两宋名贤小集》钞本所收《寇莱公集》七卷本(简称集本)。
采录清鲍廷博校记(简称鲍校)、劳权校记(简称劳校)、近人傅增湘校记(简称傅校)、张元济校记(简称张校)。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彭元瑞知圣道斋钞本、李文田跋钞本,俱系出自蒋本、吴本,然四库本补了各本残缺的文字,少数异文有参考价值,故亦出校记注明。
另辑得集外诗十五首,编为卷四。
宋诗纪事》所收《春恨》一首,系唐人来鹄所作,今归诸附录。
词学图录
寇准(961-1023) 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晚年封莱国公,谥忠悯。《宋史》有传。有《寇莱公集》,存词五首,见《花庵词选》及《湘山野录》。
全宋文·卷一八二
寇准(九六一——一○二三),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巴东县。太宗朝累官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景德初,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辽兵大入,中外震骇,准力排众议,拥帝亲征,遂有澶渊之盟。为王钦若所陷,罢知陕州。天禧三年再相,以请太子监国,为丁谓所陷,罢相,封莱国公,累贬道州司马、雷州司户参军。天圣元年卒于贬所,年六十三。仁宗朝追谥忠悯。著《巴东集》三卷、《忠悯公诗集》三卷(存)、《寇莱公集》七卷(存)。《宋史》卷二八一有传。
共 23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