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赵恒

相关人物:共 234 位
共 234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4—1032 【介绍】: 宋杭州钱塘人,本名侃,避真宗旧名改,字子正。
杨覃从子。
太宗端拱二年进士。
好学自信,文风质朴。
真宗咸平中为太常博士,直集贤院。
因无所阿附,为权臣丁谓、王钦若所不悦,二十余年不升迁。
晚年因朝廷欲矫士大夫文章雕靡之弊,始与陈从易并为知制诰。
官终集贤院学士、知亳州。
有《大隐集》、《西垣集》、《职林》、《两汉博闻》。
全宋诗
杨侃(九六四~一○三二),避真宗藩邸讳改名大雅,字子正(《隆平集》卷一四作子政),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太宗端拱二年(九八九)进士,屡迁知浔州。
真宗景德二年(一○○五)由太常博士直集贤院,出知筠、袁二州(《袁州府志》卷六)。
后知越、常二州及应天府,以兵部郎中知制诰。
拜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亳州。
仁宗明道元年卒,年六十九。
有《大隐集》三十卷、《西垣集》五卷等,已佚。
《欧阳文忠公集》卷六一有墓志铭,《宋史》卷三○○有传。
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二一一
杨大雅,原名侃,避真宗讳改,字子正,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钱俶归朝,挈族寓宋州。
进士及第,历新息、鄢陵县主簿,改光禄寺丞、知新昌县,徙知浔州。
监在京商税,迁秘书丞、太常博士、直集贤院,知筠、袁、越、常等州及应天府,纠察在京刑狱。
天圣六年九月以兵部郎中知制诰。
居二岁,拜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亳州,卒。
好学笃古,著述颇富,有《原治》十七篇、《大隐集》三十卷、《西垣集》五卷、《职林》二十卷、《两汉博闻》二十卷、《家谱》一卷。
宋史》卷三○○有传,又参《宋史》卷二○三、二○四《艺文志》二、三。
侯廷赏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人。
真宗咸平间为施州巡检使,边民怀服。
真宗召问,奏对言边民唯欲盐,真宗乃诏谕夔路转运使丁谓措置,谓即传告,边民感悦,相与盟约,不为寇钞,愿输兵食,自是边谷有三年之积。
六年为峡路都监。
大中祥符元年兼知夔州,次年病,真宗欲以人代而难其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4—1041 【介绍】: 宋宣州宣城人,字昌言。太宗端拱二年进士。真宗时为三司户部判官,屡上书论西北兵事。坐断田讼失实,降通判杭州。迁两浙转运副使,判三司开拆司。坐议天书,出知濠州。后历知数州,累官翰林侍读学士、给事中、知审官院。以足疾出知许州。
全宋诗
梅询(九六四~一○四一),字昌言,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太宗端拱二年(九八九)进士,为利丰监判官。真宗咸平三年(一○○○)直集贤院。因事降通判杭州,历知苏、濠、鄂、楚、寿、陕诸州,为两浙、湖北、陕西转运使,仁宗天圣六年(一○二八)直昭文馆,知荆南。明道元年(一○三二)以枢密直学士知并州(《北宋经抚年表》卷三)。入为翰林侍读学士,拜给事中,知审官院。宝元二年(一○三九)知许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二四)。康定二年卒,年七十八。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二七《梅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一有传。今录诗二十八首。
全宋文·卷一九九
梅询(九六四——一○四一),字昌言,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城)人。
端拱二年进士及第,为利丰监判官,知杭州仁和县。
真宗召试中书,除集贤院。
屡上书陈论西北事,历知苏州、濠州、鄂州,为湖北、陕西转运使。
后擢龙图阁待制,历龙图阁直学士,枢密直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判流内铨,为翰林侍读学士、群牧使。
累迁给事中、知审官院。
康定二年六月卒于许州官第,年七十八。
见欧阳修《翰林侍读学士梅公墓志铭》(《欧阳文忠公集》卷二七),《宋史》卷三○一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4—1032 【介绍】: 宋僧。
台州宁海人,俗姓叶,字知白。
投东掖山义全出家。
年二十受具戒,研律学。
后诣普贤像前,自誓习天台教法,遂趋宝云义通师讲席,尽得台宗秘奥。
真宗大中祥符中敷席杭州昭庆寺,讲扬所学。
后复兴故天竺寺居之。
真宗赐号慈云大师。
著有《忏仪》多种,世称“百本忏主”、“慈云忏主”。
又有《天竺灵苑集》。
全宋诗
释遵式(九六四~一○三二),俗姓叶,字知白,天台宁海(今属浙江)人。少投东山义全出家,太宗雍熙元年(九八四)从宝云义通受业。淳化初,居宝云讲席。真宗咸平中,归天台。大中祥符中,历居景德寺、杭州昭庆寺讲席。后居复兴故天竺寺,赐号慈云。著《净土忏法》、《金光明》、《观音》诸本忏仪行世,又号慈云忏主。仁宗明道元年卒,年六十九。事见《镡津集》卷一五《杭州武林天竺寺故大法师慈云式公行业曲记》。著述今存《金园集》三卷、《天竺别集》三卷等。 遵式诗,以《续藏经》本《金园集》、《天竺别集》为底本,《金园集》参校日本刻本(简称日刻本,藏上海图书馆)。另从诸书辑得集外诗十七首,共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二○○
遵式(九六四——一○三二),字知白,宁海(今浙江宁海)叶氏子。稍长,潜往东山,依义全师出家,继入国清寺。雍熙元年,见明州宝云寺义通法师北面受业,与知礼同门相契。智解秀出,得天台奥旨。义通入寂,众请居宝云讲《法华》诸经,又历讲诸寺,后定居杭州天竺寺。天禧中赐号慈云,乾兴元年受章懿太后命,为皇室行忏,遂请天台教文入藏,天台宗由是大振。明道元年卒,年六十九。著述甚丰,今存《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一卷、《大乘止观释要》四卷、《金园集》三卷、《天竺别集》三卷等十数种。见契嵩《慈云式公行业曲记》(《镡津文集》卷一五),《补续高僧传》卷二。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师名遵式。字知白。台州宁海叶氏。母梦咽明珠而生。出家于东掖山。传天台教于宝云通师。未几。继其席。祥符八年。刺史薛公请居灵山天竺寺。寺久废。师按其旧而新之。王文穆出守。重师之道。奏复天竺名。寻请赐慈云号。章献太后遣使赍白金命修忏。师著金光明护国仪文上之。因奏请天台教文入藏。又依经撰集诸忏法盛行于世。常行三昧以九十日为期。师力行之。感应非一。凡为法祈祷必然指。唯存三焉。及建光明忏堂。每架一椽一甃。必诵大悲咒七遍。屡经兵火。岿然独存。愿力致也。师诗文典雅。有金园灵苑天竺别集。天圣九年归东岭草堂。明年十月十八日夜有大星陨于山。师示寂。累谥法宝禅慧。淳祐八年。其徒明禋祷晴获应。上御宸翰。加谥圣应。淳祐十一年。明禋祷晴复应。上御宸翰。加谥正觉。 赞曰。 台岭一宗  兴于法智  师出宝云  金昆玉季 示无生忍  住不退地  徽号累旌  终古不坠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遵式。字知白。天台宁海叶氏子。母王氏。乞男于观音。梦大士与明珠吞之而生。稍长。潜往东山。依义全师出家。受具戒。研律学。继入国清。普贤像前。烬一指誓弘教观。雍熙元年。见宝云北面受业。未几智解秀出。智者讳日。然顶誓行四三昧。宝云入寂。师乃返天台。以苦学致疾。至于呕血。感异梦而愈。既而顶高寸馀。手垂过膝。声若洪钟。时年二十八也。众请居宝云。讲法华维摩金光明等经。至道二年。结缁素。专修净业。作誓生西方记。咸平中。归天台。主东掖。以徒属之繁。即西隅益建精舍。率众修念佛三昧。有白鹤庙。居民甚神之。师与神授戒。改祭为斋。祥符四年。讲止观于景德寺。道经黄岩。有豕奔伏于前。推其来。乃逸于屠肆者。偿其直而豢之。赤山寺濒海而高。先是。山颠有异光。中现七层浮屠之形。周山四十里。皆渔人之[竺-二+(一/(尸@邑))]梁。或以语师。师喜其有先兆。遂建塔焉。于是居人感化。不复为渔。时东山结忏会。天大旱。师卓锡石缝。泉即激涌。七年。受杭昭庆请。大弘法化。从化者众。自是居杭矣。八年。苏人以郡符。迓师于开元建讲。缁素毕集。不荤饮者。倾匝邑。屠酤不售。官监有失课之言。师辞其徒曰。智者遗晋王书。有言六恨。其一谓。以法集动众妨官。为人所忌。余今德薄。安可久留。遂幡然复杭。刺史薛颜。始以灵山。命师居之。即隋真观所营天竺寺也。天禧三年。王钦若抚杭。与师道契。奏锡天竺旧名。复其寺为教。又奏请西湖。为放生池。因赐号慈云。乾兴元年。章懿太后。以师熏修精进。遣使赍白金。命于山中。为国行忏。天台教文。于是入藏矣。天圣四年。中秋月望之夕。桂子降于殿庭。师取其实。播种林下。乃作桂子之诗。九年讲净名经。忽谓其徒曰。昔在东掖讲此经。梦荆溪授我卷。及出室视日已没。今吾殆终此讲乎。因与众诀。作谢三缘诗。谓谢徒属。绝宾友。焚笔砚也。随徙东岭之草堂。明道元年十月八日。示疾不用医药。惟说法勉众而逝。寿六十九。腊五十。逝之夕。山中人。见大星殒于灵鹫峰。越明年仲春四日。奉遐榻。葬于寺东月桂峰下。师始出家。郡挍诸生。慕师才俊。勉回业儒。为诗答卢积。中有真空是选场。大觉为官位之句。人多诵之。常行三昧。以九十日为期。于行道。四隅置𨫼炽炭。遇困倦。则渍手于𨫼。十指惟存其三。崇宁三年。赐号法宝大师。绍兴中。又谥忏主禅慧云。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遵式,字知白,姓叶氏,宁海人。投天台东掖山义全出家,纳戒于禅林寺,习律于守初师。郡校诸生,要其还初服,式答以偈曰:“真空是选场,大觉为官位。”因诣普贤像前,然指自誓,习天台教法,趋宝云义通师讲席,尽得台宗秘奥,遂然顶誓行四禅三昧。后染疾危甚,入灵墟佛室,持咒伏消,梦感神觉,其疾乃愈。于是澄心澈虑,著《观音礼忏文》,复撰《誓生西方记》、《念佛三昧十四大愿文》。大中祥符四年,昭庆齐一律师启请至寺,宣讲四部,兼弘律仪,学者向慕,如水赴壑,沛然莫禦。杭之风俗,以酒肴会葬,式谕以胜缘,其俗皆化,易为蔬果,因著《戒酒肉慈悲法门》以正其事,至今犹则效之。尝赴姑苏开元寺,大敷讲席,听者踵止,户内之履,几不能容。后居天竺灵山,于寺东建日观庵。老撰《天竺高僧传》,补智者大师《三昧行法说》,著《金光明经忏法三昧仪》。名彻上闻,召赐紫衣。乾兴元年,赐号“慈云大师”。明道壬申岁,入寂,葬寺东月桂峰下,所著诗文《金园集》、《灵苑集》,释元复赞曰:“台岭一宗,兴于法智。师出宝云,金昆玉季。示无生忍,住不退地。徽称累旌,终古不坠。”其《慈云集》中有《酬伉上人》诗云:“尘外清閒极,谁能更似君。山光晴后见,瀑响夜深闻。拾句书幽石,收茶踏乱云。江头待无事,终学弃人伦。”又《寄悟和尚》诗云:“无累无机祗任缘,一斋长掩古松边。长垂白发过深雪,不下青林知几年。木叶当薪烧更暖,草苗为履著难穿。竟何人问东林社,时引清流灌碧莲。”其风度超迈,胸怀活淡,可想见矣。
李浚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5—1013 【介绍】: 宋冀州信都人,字德渊。
李超子。
第进士。
历知康州。
真宗咸平中为御史台推直官,屡上书言事,迁开封府推官。
景德初,拜虞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
真宗至澶渊,师还,奉命与陈尧咨安抚河北。
逾年,判吏部铨。
进枢密直学士,寻知开封府。
能检察隐微,京师称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3—1039 【介绍】: 宋婺州永康人,字子正。太宗端拱二年进士。调许田尉,以干练闻。灵夏用兵,转运使命则部送刍粮,入奏称旨。真宗时累官至三司度支副使。坐丁谓党降知信州,徙福州,以右谏议大夫知杭州。历典七州,更六路使者节,践更中外凡四十七年,所至有声绩。以兵部侍郎致仕。卒谥忠佑,改正惠。
全宋诗
胡则(九六三~一○三九),字子正,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太宗端拱二年(九八九)进士,为许田尉。真宗大中祥符七年(一○一四)为京西转运使。乾兴初知信州。仁宗天圣中历知福州、杭州、永兴军,累迁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明道二年(一○三三)知杭州。景祐元年(一○三四)以兵部侍郎致仕。宝元二年卒,年七十七。徽宗宣和间封佑顺侯,理宗淳祐间进正惠公,宝祐初加忠佑(《金华黄先生文集》卷九《胡侍郎庙碑阴记》)。事见《范文正公集》卷一二《胡公墓志铭》,《宋史》卷二九九有传。 胡则诗,旧有清嘉庆二十年胡敬辑《宋胡正惠公遗文事迹合录》(又题作《胡正惠公集》,清钞本,藏南京图书馆)。今参据诸书,得诗七首,重为辑编。别有诗二首入存目。
全宋文·卷一九六
胡则(九六三——一○三九),字子正,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人。
端拱二年以进士起家,补许田县尉。
后知睦州、温州,改江淮制置发运使。
真宗幸亳还,擢三司度支副使。
出为京西、广西转运使,累迁太常少卿。
乾兴初,坐丁谓党,降知信州,徙福州、杭州、永兴军,以给事中权三司使,通京东西、陕西盐法,人便之。
以在河北时假官舟贩盐,后按验出知陈州。
逾月迁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
刘随上疏言「则奸邪贪滥闻于天下」,徙杭州。
再迁兵部侍郎致仕,宝元二年六月卒,年七十七,谥忠佑,改谥正惠。
见范仲淹《兵部侍郎致仕胡公墓志铭》(《范文正公集》卷一二),《宋史》卷二九九本传。
其后裔辑其诗文为《胡正惠公集》一卷。
许逖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歙州祁门人,寓居宣州宣城,字景山。
许规子。
仕南唐为监察御史。
入宋,授汲县尉。
数上书论北边事,为时相赵普所知。
历知海陵、鼎州、兴元府,所至有政绩。
除主客员外郎、京西转运使,徙荆湖南路。
秩满来朝,真宗称其能,以度支员外郎选知荆南府事。
逾年擢司封员外郎、知扬州。
卒年五十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3—1004 【介绍】: 宋郓州须城人,字太素。
太宗雍熙二年进士。
历殿中丞、右司谏。
真宗初,诏群臣言事,颢时使陕西,途中作《听政箴》以献。
咸平二年,契丹来攻,上疏极论用兵赏罚不明之弊,请斩握兵畏战之傅潜,为时论所称。
累官翰林学士、权知开封。
以吏才为真宗所赏识。
有文集。
全宋诗
梁颢(九六三~一○○四),字太素,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太宗雍熙二年(九八五)进士。四年,召为右拾遗、直史馆。五年,贬虢州司户参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九)。还,迁殿中丞。后改右司谏。真宗咸平元年(九九八)同知贡举。三年,知制诰,出为峡路安抚使,归掌三班。五年,为翰林学士。景德元年权知开封府,卒,年四十二。有文集十五卷,已佚。《宋史》卷二九六有传。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一九七
梁颢(九六三——一○○四),字太素,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
雍熙二年登进士甲科,解褐大名府观察推官,历官至右司谏。
真宗初,除度支判官,同知贡举,预修《太祖实录》。
咸平三年,知制诰。
命为峡路安抚使、关右安抚副使,拜右谏议大夫,充户部使。
授翰林学士,同知审官院、三班。
景德元年,权知开封府,暴病卒,年四十二。
著《阁门仪制》十四卷、文集十五卷。
宋史》卷二九六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026 【介绍】: 宋开封襄邑人,字尚贤。
张去华子。
真宗大中祥符四年进士第一。
除将作监丞,通判耀州。
判三司都理欠凭由司,建言有逋负官物而被系,本非侵盗而无以自偿,愿特蠲之。
真宗用其言。
天禧二年擢右正言、知制诰,九年不迁。
仁宗天圣四年以左谏议大夫罢职。
孝谨有家法,不交权贵。
有文集。
全宋诗
张师德,字尚贤,开封襄邑(今河南睢县)人。真宗大中祥符是年(一○一一)进士,通判耀州。累擢右正言、知制诰。出知颍州,迁刑部员外郎,判大理寺。仁宗天圣四年(一○二六)拜右谏议大夫,罢知制诰。九年不迁,卒于官,年四十九。有文集十卷,不传。事见《隆平集》卷一四,《宋史》卷三○六有传。
全宋文·卷三二○
张师德(九七八——一○二六),字尚贤,开封襄邑(今河南睢县西)人。
大中祥符四年真宗祀汾阴,献《汾阴大礼颂》于行在,是岁举进士第一。
除将作监丞、通判耀州。
迁秘书省著作郎、集贤校理、判三司都理欠凭由司。
契丹、高丽使来,多以师德主之。
天禧初,安抚淮南,改判司农寺。
擢右正言、知制诰,判尚书刑部,出知颍州,判大理寺,知邓州,徙汝州,拜左谏议大夫,罢知制诰,卒,年四十九。
有文集十卷。
见《东轩笔录》卷一四、《隆平集》卷一四,《宋史》卷三○六《张去华传》有附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6—1029 【介绍】: 宋亳州谯县人,字贯之。真宗咸平二年进士。天禧中为右正言,多所论列。仁宗即位,迁户部郎中,判户部流内铨,厘正铨格,揭示科条。拜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枢密使曹恃权骄横,宗道屡于帝前折之,贵戚用事者皆惮之,目为“鱼头参政”。再迁礼部侍郎。在政府七年,务抑侥幸,不以名器私人。卒谥肃简。
全宋诗
鲁宗道(九六六~一○二九),字贯之,谯县(今安徽亳州)人。真宗咸平二年(九九九)进士(《隆平集》卷六),为濠州定远尉。仁宗即位,迁龙图阁直学士兼侍读,拜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天圣七年卒,年六十四(《隆平集》)。谥肃简。《宋史》卷二八六有传。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二○七
鲁宗道(九六六——一○二九),字贯之,亳州谯(今安徽亳州)人。
登咸平二年进士,为濠州定远尉,再迁海盐令,改歙州军事推官,通判河阳。
天禧初为右正言,多所论列,真宗书殿壁曰「鲁直」。
迁户部员外郎,直龙图阁。
仁宗天圣初拜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
敢犯颜直谏,为贵戚所惮,目为「鱼头参政」。
天圣七年卒,年六十四,谥简肃。
宋史》卷二八六有传。
共 234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