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赵普

相关人物:共 28 位
共 28 首上一页 第 3 页
李重诲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6—1013 【介绍】: 宋应州金城人。
初仕契丹,为应州马步军都指挥使。
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为宋师擒获,太宗召见,补邓州马步军都指挥使。
赵普出镇,奏监州军。
雍熙初历官至缘边十八砦招安制置使,御边有功。
官终皇城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4或946—1011 【介绍】: 宋河南人,字圣功。太宗太平兴国二年进士第一。历著作郎、翰林学士,参知政事。端拱元年,拜中书侍郎兼户部尚书、平章事。淳化二年罢为吏部尚书。四年,复相。至道初,出判河南府。真宗咸平四年,第三次入相。六年罢。授太子太师,封莱国公,改许国公。有重望,直言敢谏。能知人,识重富弼,荐侄夷简,后俱成名相。卒谥文穆。
全宋诗
吕蒙正(九四六~一○一一),字圣功,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九七七)进士,通判升州,召直史馆。五年迁知制诰、翰林学士。擢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端拱元年(九八八),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淳化二年(九九一)坐事罢,四年复相。至道元年(九九五)出知河南府,真宗咸平四年(一○○一)再复相位。景德二年(一○○五)春告老归洛。大中祥符四年卒,年六十六。谥文穆。《名臣碑传琬琰集》上集卷一四、《宋史》卷二六五有传。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一○六
吕蒙正(九四六——一○一一),字圣功,河南府(治今河南洛阳)人。
太平兴国二年擢进士第一,通判升州。
五年,知制诰,擢翰林学士。
八年参知政事。
端拱元年,拜中书侍郎兼户部尚书、平章事。
淳化二年,罢为吏部尚书;四年,复平章事。
至道元年,罢为右仆射,出判河南府兼西京留守,进左仆射。
咸平四年,又以本官同平章事。
宋建国以来,三入相者惟赵普与蒙正二人。
六年,授太子太师、封莱国公,改封徐,又封许。
景德二年表请归洛。
大中祥符四年卒,年六十六。
赠中书令,谥文穆。
宋史》卷二六五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7—984 【介绍】: 字文化,本名光美。宋太祖、太宗异母弟。建隆元年授嘉州防御使,次年迁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开宝六年改京兆尹、永兴军节度使。太宗立,为开封尹,封齐王。太平兴国中从征太原;太宗征辽,留守京师。进封秦王。七年,被诬有异谋,出为西京留守。再坐与宰相卢多逊交通,降为涪陵县公,房州安置。旋忧悸成疾而卒。追封涪王,谥悼。
全宋文·卷一三○
赵廷美(九四七——九八四),字文化,本名光美,太祖次弟。
建隆元年授嘉州防禦使,二年迁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
乾德二年,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开宝六年,授京兆尹、永兴军节度使。
太宗即位,加中书令、开封尹,封齐王。
从征太原,进封秦王。
太平兴国七年,或告廷美将有阴谋,罢开封尹,授西京留守。
赵普发卢多逊与廷美交通事上闻,降涪陵县公,房州安置。
雍熙元年,至房州,忧悸成疾而卒,年三十八。
宋史》卷二四四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同州合阳人。
雷德骧子。
父削籍,有邻意赵普害之,讼不法事,由是出镇洛阳,有邻授秘书省正字。
后累上疏告人隐事,未几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03—1358 【介绍】: 元庐州人,字廷心,一字天心,先世为唐兀氏。
顺帝元统元年进士,授同知泗州事,为政严明,宿吏皆惮之。
入为中书刑部主事,以忤权贵,弃官归。
寻以修辽、金、宋三史,召为翰林修撰。
至正十二年,任淮西副使、佥都元帅府事,守安庆,御来犯军,升江淮行省参知政事、拜淮南行省左丞。
十七年十月,为陈友谅、赵普胜军包围。
次年正月,城陷,自刭。
谥忠宣。
为文有气魄。
有《青阳集》。
元诗选
阙字廷心,一字天心,唐兀氏,世居武威。父官合肥,徙家焉。少孤,授徒以养母。与吴草庐弟子张恒游。登元统癸酉进士第二名,除同知泗州。历任监察御史、翰林待制。至正十三年,江淮用兵,改淮东宣慰司为都元帅府,治淮西。起阙为副使,佥都元帅事,分兵守安庆。屡败诸寇,拜淮南行省左丞。陈友谅合兵来攻,十八年正月城陷,阙死之。举家赴井,官民将士从死者以千计。事闻,赠淮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追封豳国公,谥忠宣。廷心留意经术,为文有气魄,能达其所欲言。诗体尚江左,高视鲍、谢,徐、庾以下不论也。篆隶亦古雅可传,尝读书青阳山中,学者称青阳先生。门人郭奎掇拾其遗文为《青阳集》六卷。同年进士李祁序之,谓廷心以羸卒数千守孤城,屹然为江淮保障者五六年。援绝城陷,与妻子偕死。孤忠大节照映千古,为斯文之光。明太祖嘉阙之忠,立庙忠节坊,命有司岁时致祭。(按忠宣公夫人,宋太史传作耶卜氏,张美和《元史节要》作耶律氏,贾良伯《死节记》作夫人蒋氏。公侄孙宗烈云:叔祖有妾耶律、耶卜氏。叔祖母实蒋氏。子德臣,女安安,皆其所生也。维扬张毅所记如此。
维基
余阙(1303年—1358年),字廷心,一字天心,号青阳先生,河南庐州(今安徽合肥),籍贯甘肃武威,唐兀族,元末政治人物、榜眼和进士。父沙剌臧卜因在庐州(今安徽合肥)当官,于是余阙居住于此。元统元年(1333年)进士。曾担任泗州同知、翰林学士、监察御史,参与编纂《宋史》。至正十三年(1353年)驻扎在安庆,出任都元帅以及淮南行省右丞。至正十七年(1357年)冬,陈友谅包围安庆。至正十八年(1358年)正月,城破,余阙自杀。元朝赠爵豳国公。著有《青阳集》六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13—1186 【介绍】: 宋兴化军莆田人,字应求。
高宗绍兴八年进士。
授泉州观察推官。
因不附秦桧,被置闲职。
桧死,召为校书郎。
任普安郡王府教授。
孝宗即位,迁中书舍人,出知泉州。
乾道元年,除吏部侍郎同修国史。
四年,授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
以用人为己任,奖廉退,抑奔竞。
凡所奏请,都关治乱安危大事。
六年,以观文殿大学士知福州。
以少保、魏国公致仕
谥正献。
有文集。
全宋诗
陈俊卿(一一一三~一一八六),字应求,莆田(今属福建)人。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进士,授泉州观察推官。二十六年,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五),累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三十一年,权兵部侍郎。孝宗即位,迁中书舍人,充江、淮宣抚判官兼权建康府事。隆兴元年(一一六三),建都督府,除礼部侍郎参赞军事,为汤思退忌,出知泉州。乾道元年(一一六五)复召,又为钱端礼所忌,出知漳州,改建宁府。三年,召为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四年,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与虞允文不协,出知福州,兼福建路安抚使。领祠禄。淳熙二年(一一七五),再命知福州。力求去,提举临安府洞霄宫。五年,起判建康府、江南东路安抚使兼行宫留守。九年,致仕,十三年卒,年七十四。谥正献。有遗文二十卷、奏议二十卷,均佚。事见《晦庵集》卷九六《正献陈公行状》、《诚斋集》卷一二三《正献陈公墓志铭》,《宋史》卷三八三有传。今录诗九首。
全宋文·卷四六四六
陈俊卿(一一一三——一一八六),字应求,兴化军莆田(今福建莆田)人。绍兴八年登进士第。授泉州观察推官。累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除权兵部侍郎。孝宗立,迁中书舍人。隆兴初年,建都督府,除礼部侍郎参赞军事。为汤思退所忌,以宝文阁待制知泉州。乾道元年,除吏部侍郎,同修国史。知建康府,授吏部尚书。拜同知枢密院事。四年,授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迁左仆射。六年罢,以观文殿大学士知福州。淳熙六年,判建康府兼江东安抚。十年致仕,封魏国公。十三年卒,年七十四,谥文献。有集二十卷。见杨万里《正献陈公墓志铭》(《诚斋集》卷一二三),《宋史》卷三八三《陈俊卿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同州冯翊人,徙河南,字无间。
杨克让子。
生而失明,令诸弟读经史,一历耳辄不忘。
为文善缄牍。
赵普为西洛守,□疏皆其所为,将署为掾,不受。
卒年三十九。
有遗集。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赵期(一○六六~一一三七),字友约,祖籍洛阳(今属河南),其父赵寓迁居亳州(今安徽亳县)。
赵普四世孙。
哲宗绍圣元年(一○九四)进士,官机宜检详文字,除秘书郎。
徽宗立,累迁光禄少卿、国子祭酒。
宣和二年(一一二○),除尚书丞,迁兵部尚书。
三年,以镇压宋江、方腊封武功伯。
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冬,奉敕为江南宣抚使督诸勤王兵入援。
高宗即位,以卫尉少卿进封河南郡公。
自亳护驾南迁,侨居缙云。
绍兴七年卒,年七十二。
谥忠简。
著《九望》、《九怨》,大抵皆忧国悯世之意,已佚。
事见《五云赵氏宗谱》卷一八《赵忠简公言行录》、《摘芳外集·宋故银青光禄大夫卫尉少卿河南郡公墓志》。
今录诗五首。
共 28 首上一页 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