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刘端

相关人物:共 10 位
共 10 首
乱云碾破苍龙璧,自言鏖战无勍敌。
一朝倒垒空壁来,似觉人马俱辟易。
我家文开(王本作又闻)如此儿,客欲造门忧水厄。
酒兵先已下愁城,破睡论功如破贼。
惟君盛气敢争衡,重看鸣鼍斗春色。
王有一统,人无异归。
中四方而正位,画千里以为畿。
总大众之奠居,式昭民极;
据方来而处要,以重皇威。
二代而还,维周有制。
揽庶绩以图大,廓多方而为卫。
作我上国,垂诸永世。
以为地非中夏,无以示天子之常尊;
土不一圻,无以待诸侯之入计。
尔乃测圭于地,考极于天。
风雨之所交者,道里之必均焉。
郊野错而回合,乡遂亘而蝉联。
沟封斯万,疆埸且千。
差籍九畿,定夫家于都鄙;
出车万乘,括赋入于原田。
是谓辨方,且非期侈。
廓焉天府之国,巍乎王者之里。
爵禄命赐之供亿,朝觐会同之底止。
不偪陋以取侮,不誇矜而役美。
侔江海之重润,乃据上游;
法日月之径围,用张天纪。
且其蛮夷面内,玉帛骏奔。
内则百官承式,外则四国于蕃。
化之远者,礼益广;
居之众者,务愈繁。
必在制广轮于有截,示极挚于群元。
倍十子男,大有由而御小;
任包甸稍,卑不得以侔尊。
亦犹天之高焘,物而无外;
地之厚广,生而咸赖。
使高而可度,则寥廓何仰;
厚而易知,则沈潜有害。
是用控天下以咸乂,极宸居而称大。
《诗》美四方之是则,理乃同归;
史称后世之无加,事诚胥会。
美夫!
周原膴膴,禹画芒芒。
或处瘠为教,或建瓴是防。
然皆按成事于神甸,迹前谋于令王
所以汉相论都,首识金城之广;
召公相宅,前知墨食之祥。
洪惟我朝,奄有方国。
托洪基于天地,亘长藩于道德。
所以申画邦畿,是用守之无极。
君讳猛进,字威□。彭城绥舆里人。汉楚元王交之后也。肇□源于陶唐显著姓,以季高十尺八采之德,指草屈荚之瑞,大小盈缩之祥,虹胎虬孕之□,岁□之灾,天福所持,岂有□门之难,斯为玄祐之徵,非嚣夫能测□□之妙理也。祖晓,少集经学,七籍俱□,内□发□,册府永辩,出乎情□仁德。虞翻未并孝悌,□□岂俦志性。恬□淡□寂□,穷搜五典,抱持十教。守兹虚静,毕愿生年。不尚世荣,垢□禄位。遂以先基景业,罕得自潜;三辟六征,□□亡请。乃以梁天监二年癸未七月廿五日除通直散骑常侍、宁远将军、桂阳太守。莅抚三稔,兽知报泽,禽识人恩。霍显之谋,不行于杯杓;荆轲之变,帷幄□兴。害虿亡踪,乌□潜影。木自连理,畎秀嘉禾。巷出葳蕤,衢舒紫□。欢讴溢陌,□诵盈阡。佥间□征,如从海运。耆少辙寝,氓吏路眠。棘甚丧亲,悲深逝子。长幼提携,俱趋象魏。请以永留,长为众父。天从民欲,□守桂□,遂经九载。乃值辰□□并六三祸集,薨于桂阳之任。庶民斩绖,悲痛丧亲。父仕□,以太清元年丁卯七月十六日,除邵陵王常侍、宣远将军、□阶县令。承圣三年甲戌八月十七日,除洪烈将军、始昌县令。永定二年戊寅十月廿五日,除武毅将军、归善县令。是乃业运所钟,值龙潜凤隐,九五之应未宁,七旬之末犹变。□迁去本,无道上升。纲维绵绝,人伦失统,选司废注,天府辍征。辟简既沦,皇符罢记,遂爵杪位,微绝生平之念。牛衣不被,衮黼陈罕。缄守桂符,息丹墀之践。金刚虽缺,不愧鱼肠;龙渊见庇,犹堪剖骐。逮□侍郎,龀逢梁季,孩遇分崩。锋刃为仁,戈矛以□。手持干盾,身带鞬弓。甘心旗旆之先,慕志旌麾之首。望□取吸,嗤关羽□人;□□□□,哂贺齐不勇。龄方二九,壮气始隆。乃属陈祚,龙兴神州。金屋偃甲息戈,仪秦之志;便潜脱胄解韬,周鲁之权。仍没韩功樊爵,罢冀匪希,王李深劳。永焉亡觖,去武归文,而参清绪。以陈太建四年壬辰十月廿七日,除散骑侍郎。非解□之□,□□之刃,用□□□,甲士屈躬相从,丙□一生。林□掩气,蓬闾决□。家园不欣冠冕。大隋启业,天庭□夐。闾路邈遐,弥沦所觊。大荒之岁,建酉之月,瘐瘵忽增,奄从殡椟,春秋五十有五。文武之气,既穷仁知之行,仍□即以其年建子之月三日丙寅,穸乎南海郡西北朝亭东一里半。坟向艮宫,厥名甲寅之墓。山则盘藤宛引,回首坎乡。左右相携,前迎后送。平陵坦荡,来凉吹而进温风。明树萧条,凯栗□䫻。慈儿万恸,魂随雾而不归;悌子亿悲,魄同云而永去。哀兮伤兮,乃为铭曰:
羡乎元族,厥裔彭徐。
膺灵启业,秉玺神书。
传符永代,独擅邦除。
先根氓主,末叶斯□。
可伤黔□,□愧皇墟。
古今乃异,盈长空无。
瑞□上纪,凡挟嚣愚。
昔食九土,昔食九士。
令□□□,所莅唯守。
所宰唯令,五等相仍,无期九命。
钦咨散骑,水洁璆辉。
州里崇仁,朝敦君子。
德俦菹溺,行侪□李。
文秀长卿,武该樊杞。
献秩孔臧,林茅悊士。
天禄阡沦,归□窀里。
岁月久长,靡言回纪
⑴ 清梁鼎芬、卢维庆修民国二十年刊《番禺县续志》卷三三《金石志一》
大哉乾元。
神不可测。
其内也刚。
其外也直。
直所以保合太和。
刚所以运行不息。
故王者奉之而垂化。
君子体之而进德者也。
原夫天者乾之形。
乾者天之名。
用九以则。
得一而清。
名也者纯阳之经。
形也者大无之精。
语其动兮孰知其动。
语其行兮孰见其行。
得不详所由稽。
所以历土圭以穷妙。
因浑仪而探理。
左出右没。
不行则何以变三辰之度。
上腾下降。
不动则何以为万物之始。
履柔兮居常。
配坤兮秉阳。
笠也谁覆。
弓也谁张。
四德虽具。
未足以拟议。
十翼虽广。
未足以披攘。
微乎哉得于幽者道。
盛乎哉得于道者王
绵绵若存。
户枢不蠹。
较之则火井易灭。
当之则金柅难固。
持刚靡失。
既兼柔克之资。
用壮罔亏。
亦取易知之故。
是以为君为首。
为金为冰。
杳冥兮不虑乎盈缩。
寂寥兮何有于骞崩。
谕彼成形。
是显飞龙之象。
旌其致远。
因推良马之能。
且夫天也者阳。
乾也者健。
窥之于里。
则其象历历。
瞻之于表。
则其容慁慁。
不言非涉于可名。
不拔方知乎善建。
大道非物。
岂容娲后之功。
小说惑人。
岂容秦宓之论。
皇家恩流品物。
礼达上元。
垂文明画一之令。
秉神武不杀之权。
推之荡荡。
守之虔虔。
信所谓神道设教。
刚健而法天者欤。
咏史(上) 其一 董仲舒 宋末元初 · 陈普
七言绝句
好古刘安岂逆俦,左吴枚赫满诸侯。
仲舒到处皆狼虎,妥帖驯良独到头(自注:江都王非,武帝兄,素骄。胶西王端,亦帝兄,尤恣忌。仲舒相之,皆正身率下所居而治。淮南王安,以好书博雅为武帝所重,至谋逆与反国同灭,习与不正人居故也。)
我读醉翁文,想当笔如椽。
东坡独知翁,谓今为飞仙。
伟明后来秀,文亦星斗悬。
一旦辞世纷,归巢月轮边。
大雅久不作,刘子艺且贤。
笔墨所横溃,折冲遂无前。
向来坐位书,一日万口传。
不惭颜鲁公,易地则皆然。
身閒无事日,日涉五亩园。
图书破百金,花石费万钱。
子真隐谷口,摩诘居辋川。
渊明道上醉,知章井底眠。
风味有数子,较量谁后先。
君乃于其间,并得四子全。
高堂纳日月,竹树森以联。
览彼不尽景,乐此无穷年。
前山若飞来,倚断西南天。
灏气濯苍玉,晴阳生紫烟。
固疑融结异,真恐造化偏。
想像山中人,因之招隐篇。
我家居洛阳,门巷伊水连。
吾庐荫清竹,不受车马喧。
一来升君堂,抚事情悁悁。
交浅言已深,胜处相磨镌。
却来从杖履,已办几屐穿。
折简王夫子,载醪携向泉。
送凌仲子归江南(癸丑) 清 · 翁方纲
七言律诗
博士代耕耕且养,求师归去有馀师。
六经蕴奥环相质,十载商量更未迟。
今日旧闻增训故,白田红豆孰然疑。
昨宵把袂新安使,目极江东叩楫时(昨送石亭视学,序深以近日江南学人侈陈汉学以驳程朱渐不可长。此诗及白田者,盖谓王予中,且兼示刘端林耳。)
韦君释礼经,朗若设绵蕝。
谁云今非用,犹瘉士推说。
明堂王史氏,篇弟久湮绝。
后人订讹误,但等疏茹噎。
临川逸经编,秘比图畴泄。
黄干绪孰参,紫阳义乃揭。
公彦摭前儒,非惟庆孟悊。
惜也于章句,尚苦多牵缀。
韦君力剖析,应节破关捩。
岂惟事物明,重以箴绳切。
文词与指要,釐然听者悦。
发凡简乃精,不费笔与舌。
犹取盛(世佐。)(兆锡。)辈,谦言私比窃。
去年凉雨隙,添我秋灯阅。
狂草跋百条,芜言蔓徒茁。
谁知匠心巧,不弃椳栌楔。
尚有欲图处,耿耿我心结
刘向二戴目,孰获衷之折。
宝应有刘生(台拱。),铿铿事论列。
且从任礼部,新编掇金屑
按:〖近代治《仪礼》者,可谓勤且博矣。愚所以拈出勉斋、信斋者,有二义焉:一曰篇目宜综理,一曰名物宜详覈也。名物之学,迩日歙人程勉之与昭阳任幼植各有用力处,其书亦渐有端绪矣。惟篇目之学最难,宝应刘端林意见颇正,而搜采未全。今端林已南归,于其行也,谆切相勖,未知何日成之,因跋静山此卷,为之汗下。十一月三日。〗
⑴ 韦君《仪礼章句》颇有可补入杨氏图者,如释乡饮酒礼无算爵之类。
⑵ 任幼植《释缯》《释色》二书新刊出。
人仰真主,治循旧章。
师爰取于盛帝,式聿兼于令王
虽居利势之尊,聪明不恃;
仰法同条之世,言动无忘。
盖闻圣明捐己见之私,道法至古人而极。
苟轻为举动,不鉴往辙,是自越绳墨,宁无失德?
曰王与帝,在累朝有此典刑;
自古迄今,凡人主宜皆师式。
观其富贵操柄,睿聪冠伦。
谓一身仪表,下属群望,故万世轨范,上稽昔人。
森然鉴戒之示我,以此周旋而律身。
总持一世之权纲,未尝自用;
明白前人之模楷,敢不知遵?
盖曰惟精惟一,授我者尧;
有典有则,贻吾者禹。
少不知鉴,动皆戾古。
当口传面命,敬守谟训;
而声度身律,动循规矩。
信有可行、有可遵,岂无常师、无常主?
崇高无敌,休期适应于半千;
表则在前,每事必稽于三五。
大抵在昔有成训,晓若可鉴;
律己以圣人,动无越思。
盖规警君心,惟古之足畏,苟荡跌古法,听君之自为,是必佩服执中之语,祗严建德之丕词。
典谟训诰,警我多矣,而法度准绳,终身守之。
范足示人,孔氏述可行之语;
踪当稽古,崔生形遵述之辞。
且以善仪刑者孰有过乎王,能授受者无以加于帝。
然《诗》言「不式」,所式奚道?
《传》曰「唯师」,所师何世?
以当时犹有宪于前圣,矧后代敢遽忘于古制?
凡宪章所在,动稽文武之君;
虽讲论之馀,必及唐虞之际。
然尝论汉非陋八世,略以不法;
秦岂薄五帝,背而不师。
盖典章详密,私意难接;
而规矩森严,惮心易随。
籍弗去则害己,政欲行而戾时。
此其尽废于古典,始得肆行其己私。
使田制尚存,何至纷更于阡陌;
如肉刑犹在,岂能复创于鞭笞?
噫!
师焉尊敬之凛然,式则准绳之必以。
曰政杂者知循守之不尽,誇远辈者以等夷而相视。
呜呼!
废古者不足责,而慕古者有高自尊大之心,去师式之义远矣!
中统二年予客上都馆于太医使王宜之家中秋夜伯禄宣慰携酒相过同会者馆主王丈洎省郎宋庭秀近人来索旧赋乱道今亡之矣因追作是诗以寄
二年中秋客滦阳,滦江陆海天中央。
秋风吹空一万里,谁复斫桂增清光。
年分秋气无少陂,但觉霜露非寻常。
玉绳灭没澹鳷鹊,众宿何有争光芒。
烟霄幸附应时翼,佳节共下今宵堂。
凤池鸣佩有馀暇,白兔捣药秋正香。
故人携酒喜见过,慰我久客同一觞。
谪仙杯杓思浩浩,芙蓉城阙天茫茫。
眼中宾主侯与宋,胡床更对墙东王。
九迁初不羡时贵,一醉径入无何乡。
人生相逢贵适意,浮世聚散真参商。
当时少陵客,爱国心遑遑。
夜深饮散卧不寐,醉听金钥锵玱琅。
夜如何其夜未艾,被衣颠倒寻封章。
只今潦倒百事废,感叹岁月徒悲伤。
书来索诗叙往事,盛集难再须揄扬。
兴来追作固狂斐,念君久要曾不忘。
郑重西楼花上月,金波重约醉秋凉。
共 10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