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刘焉

相关人物:共 10 位
共 10 首
王商 朝代:东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广汉郪人。
王堂曾孙。
益州牧刘焉以为蜀郡太守,有治声。
祝龟 朝代:东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汉中南郑人。
刘焉为益州牧时,辟召之。
有《汉中耆旧传》。
张郴 朝代:东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汝南人。
中山王刘焉相。
守正不阿,和帝永元五年擢为太仆。
刘诞 朝代:东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94 【介绍】: 东汉江夏竟陵人。
刘焉子。
任治书御史。
献帝兴平元年,参与其兄刘范等谋诛李傕事。
战败,与兄均被杀。
赵韪 朝代:东汉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00 【介绍】: 东汉末人。
益州大吏。
刘焉卒,拥立刘璋为益州刺史。
韪任征东中郎将,屯兵巴郡以备刘表。
在巴中深得民心,阴结州中大姓,于献帝建安五年起兵击刘璋,为璋所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广汉绵竹人,字茂安。
少游太学,事杨厚学图谶,还家讲授。
征辟皆不就。
灵帝时征拜侍中,劝太常刘焉求为益州牧,谓京师将乱,益州有天子气。
扶亦入蜀为蜀郡属国都尉。
后去官还家,卒年八十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19 【介绍】: 东汉末江夏竟陵人,字季玉。
刘焉子。
袭父为益州牧。
曹操加璋振威将军。
汉献帝建安十六年,迎刘备入蜀,使击张鲁。
明年,备还兵攻璋。
十九年围成都,降备。
被迁于南郡公安。
后孙权取荆州,以为益州牧,驻秭归。
寻卒。
全后汉文·卷八十二
璋,字季玉、焉第三子。献帝迁长安,以为奉车都尉,奉使谕蜀,留不遗。兴平元年,袭焉位为监军使者、振武将军,领益州牧。建安十九年,降于刘备,迁公安。孙权克荆州,以为益州牧,驻秭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末沛国丰人,字公祺。
张道陵孙。
为益州牧刘焉之督义司马。
献帝初平二年据汉中,以五斗米道教民,自号“师君”。
以教中“祭酒”掌地方政权,雄据巴、汉垂三十年,汉以为镇民中郎将,领汉宁太守。
地区较安定,附者甚众。
建安二十年,曹操征之,鲁奔巴中,寻出降。
拜镇南将军。
封阆中侯。
卒谥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37 【介绍】: 三国蜀陈留人,字子远。
刘焉入蜀。
刘璋时为中郎将。
刘备主蜀,壹为护军讨逆将军。
其妹为备夫人。
诸葛亮卒,壹督汉中,任车骑将军,假节,领雍州刺史,进封济阳侯。
僧唯俨 朝代:中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0—829 【介绍】: 唐僧。绛县人,俗姓寒。年十七师事惠照。代宗大历八年纳戒,谒石头禅师,住药山寺。宪宗元和中李翱出刺朗州,谒唯俨问道,唯俨以“云在青天水在瓶”答之,翱顿悟。
宋高僧传·卷第十七 护法篇第五
释唯俨。
俗姓寒。
绛县人也。
童龀慷恺敏俊逸群。
年十七从南康事湖阳西山慧照禅师。
大历八年纳戒于衡岳寺希操律师所。
乃曰。
大丈夫当离法自净。
焉能屑屑事细行于布巾邪。
遂谒石头禅师密證心法。
住药山焉。
一夜明月陟彼崔嵬。
大笑一声。
声应澧阳东九十许里。
其夜澧阳人皆闻其声。
尽云是东家。
明辰展转寻问迭互推寻直至药山。
徒众云。
昨夜和尚山顶大笑是欤。
自兹振誉遐迩喧然。
元和中李翱为考功员外郎。
与李景俭相善。
俭除谏议荐翱自代。
及俭获谴。
翱乃坐此出为朗州刺史。
翱闲来谒俨。
遂成警悟。
又初见俨执经卷不顾。
侍者白曰。
太守在此。
翱性褊急。
乃倡言曰。
见面不似闻名。
俨乃呼翱应唯。
曰太守何贵耳贱目。
翱拱手谢之。
问曰。
何谓道邪。
俨指天。
指净瓶曰。
云在青天水在瓶。
翱于时暗室已明疑冰顿泮。
寻有偈云。
鍊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相问无馀说。
云在青天水在瓶。
又偈。
选得幽居惬野情。
终年无送亦无迎。
有时直上。
孤峰顶。
月下披云笑一声。
初翱与韩愈柳宗元刘禹锡为文会之交。
自相与述古言法六藉。
为文黜浮华尚理致。
言为文者韩柳刘焉
吏部常论仲尼既没诸子异端。
故荀孟复之。
杨墨之流洗然遗落。
殆周隋之世王道弗兴。
故文中子有作。
应在乎诸子左右。
唐兴房魏既亡失道尚华。
至有武后之弊安史之残。
吾约二三子同致君复尧舜之道。
不可放清言而废儒纵梵书而猾夏。
敢有邪心归释氏者有渝此盟。
无享人爵无永天年先圣明神是糺是殛。
无何翱邂逅于俨顿了本心。
末由户部尚书襄州刺史充山南东道节度使。
复遇紫玉禅翁。
且增明道趣。
著复性书上下二篇。
大抵谓本性明白为六情玷污。
迷而不返今牵复之。
犹地雷之复见天地心矣。
即内教之返本还源也。
其书露而且隐。
盖而又彰。
其文则象系中庸隐而不援释教。
其理则从真舍妄。
彰而乃显自心。
弗事言陈唯萌意许也。
韩柳览之叹曰。
吾道萎迟翱且逃矣。
俨陶鍊难化护法功多。
回是子之心拔山扛鼎。
犹或云易。
又相国崔群常侍温造相继问道俨能开发道意。
以大和二年将欲终告众曰。
法堂即颓矣。
皆不喻旨。
率人以长木而枝柱之。
俨抚掌大笑云。
都未晓吾意。
合掌而寂。
春秋七十云。
系曰。
尝览李文公复性二篇。
明佛理不引佛书。
援證而徵取易礼而止。
可谓外柔顺而内刚逆也。
故曰。
得象而忘言矣。
经云。
治世语言皆成正法者。
李公有
俨公一笑声彻遐乡。
虽未劳目连远寻而易例有诸。
隆墀永叹远壑必盈。
道感如然不知其然也。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姓韩。绛县人。童龀慷慨。敏俊逸群。年十七。薙染慧照禅师。大历八年。纳戒于衡岳希操律师所。乃曰。大丈夫。当离法自净。焉能屑屑事细行于布□耶。遂谒石头禅师。密證心法。住药山焉。一夜明月陟山巅大笑一声。声应澧阳东九十许里。其夜澧阳人。皆闻其声。尽云是东家。明辰展转寻问。直至药山。徒众云。昨夜和尚山顶大笑是欤。自兹振誉。遐迩喧传。元和中。李翱为考功员外郎。坐李景俭谪。出为朗州刺史。翱闲来谒俨。遂成警悟。又初见俨执经卷不顾。侍者白曰。太守在此。翱性褊急。乃倡言曰。见面不似闻名。俨乃呼。翱应唯。曰太守何贵耳贱目。翱拱手谢之。问曰。何谓道耶。俨指天指净瓶曰。云在青天水在瓶。翱于时。暗室已明。疑冰顿泮。寻有偈云。鍊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相问无馀说。云在青天水在瓶。又偈。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笑一声。俨于大和二年。合掌而寂。
共 10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