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梁焘

相关人物:共 10 位
共 33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况之 北宋 · 韩维
七言律诗
湖上和风艳翠漪,柳枝摇动草芽齐。
珍禽䌽翼嬉晴日,游女红裙上大堤。
新试画船浮鹢首,却惭美盎乏驼蹄。
喜君不负持杯约,正是桃花水满溪。
兹园旷不涉,寒草忽已芽。
同游三四人,及此风景嘉。
芳梅如我期,朱萼承素华。
欣然坐其下,偃君初月斜。
攀条酌醇酒,谈笑时一哗。
歌童虽非妍,清唱凌烟霞。
人生自有适,岂要外物加。
兴尽复云返,修竹盘昏鸦。
观空泯群有,崇虚悟真玄。
微言扫烦障,妙契排冥筌。
况之憩远迹,邈在云萝巅。
空香入人境,花雨来诸天。
三缘等无生,众妙同自然。
喻心了无取,濯濯如清莲。
襄城除害马,祗舍留真铨。
愿君解明月,示我造劫前。
池上即席送况之赴宣城(1061年) 北宋 · 曾巩
七言律诗
池上红深绿浅时,春风荡漾水逶迤。
南州鼓舞归慈惠,东观壶觞惜别离。
远岫烟云供醉眼,双溪鱼鸟付新诗。
陵阳岂是迟留地,趣驾追锋自有期。
湖山不到每驰情,与客逢迎暂驻旌。
鹫岭飞来询慧理,龙宫吟就续延清。
僧房有竹循门见,磴道攀萝尽日行。
交臂晤言欣得侣,上台专使对仙瀛(自注:韩君著作、丘君节推皆被命专干使事,与明州梁况之学士同会。)
南山到处待挥毫,逸似凌云羽翮飘。
好著碧纱笼寺壁,更将金刻置岩标。
偶陪嘉约出重闉,自觉超然隔世尘。
若欲遍游山下寺,直须经岁驻征轮。
湖上归时暮气侵,松香花露拂巾簪。
万家灯火沙河里,月色相和廓暝阴。
鄞江东望水连空,越峤明峰几万重。
谁识此行多乐事,挥毫一曲饮千钟。
慈竹不外长,密比青瑶华
矛攒有森束,玉立(一作粒)无蹉跎
纤粉妍腻质,细琼翠柯
亭亭霄汉近,霭霭雨露多。
冰碧寒夜耸,箫韶风昼
烟含胧胧影(含:蜀本、英华作“涵”。),月泛鳞鳞(一作鲜鲜)波。
鸾凤一已顾,燕雀永不过。
幽姿媚庭实,颢气爽(一作陵)天涯
峻节高转露,贞筠寒更佳。
托身仙坛上,灵物神所呵。
时与天籁合(音閤)。(天籁:自然界天然之声响。《庄子·齐物论》:“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疏:“籁,箫也。……夫箫管参差,所受各足,况之风物,咸禀自然。”合:蜀本、卢本、杨本、全诗、英华下有小注“音閤”),日闻阳春歌
应怜孤生者,摧折成病(一作沈,一作卧)痾。
⑴ 瑶华:美玉。晋葛洪《抱朴子·勖学》:“故瑶华不琢,则耀夜之景不发。”
⑵ 立:原作“粒”,据蜀本、杨本、董本、英华、全诗一作改。蹉跎:跌倒,倒伏。《楚辞·王褒〈九怀·株昭〉》:“骥垂两耳兮,中阪蹉跎。”洪兴祖补注:“蹉跎,失足。”
⑶ 《箫韶》:舜乐名。《尚书·虞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孔传:“《韶》,舜乐名。言‘箫’见细器之备。”孔颖达疏:“箫是乐器之小者,‘言箫见细器之备’,谓作乐之时,小大之器皆备也。”此处形容风吹过竹丛所发出美妙之声响。
⑷ “鸾凤”句:《庄子·秋水》:“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成玄英疏:“练实,竹实也。”《庄子·秋水》:“鹓雏,鸾凤之属,亦言凤子也。”
⑸ 颢气:秋天之气。《吕氏春秋·有始》:“西方曰颢天。”爽:卢本、钱校、英华、钱校、全诗一作“陵”,季本一作“凌”。
⑹ “托身”句:《穆天子传》卷二:“庚戌,天子西征,至于玄池。天子三日休于玄池之上,乃奏广乐,三日而终,是曰乐池。天子乃树之竹,是曰竹林。”
⑺ 《阳春歌》:战国宋玉《对襄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俚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郢,春秋战国时楚国之都城。
共 33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