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植

相关人物:共 9 位
共 2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大仆祝公。鄱阳之世胄也。其先皆以儒雅著称。公克济世美。好学洽闻。其未筮仕也。构亭于江之上。扁以临清。弦诵之暇。垂饵而渔。自号钓隐。盖钓之为事虽细且鄙焉。然以孔子之圣。亦尝钓而不网。是其待物之仁。非截流尽取之可比。且其持竿也必正而固。投饵也必徐而审。垂纶也必直而静。手必拱坐必危。心必定而不驰。视必专而不散。然后钓可得而有获也。是于学者渔猎经史之间。息焉游焉。勤息有养之道。不为无助。人子事亲。养志之需。亦所不废。其视庸夫利于贩卖。镵于口腹。数罟污池之惨。操舟骇浪之险。皆不可以拟伦也。是以。自古幽人逸士高洁自守者。必于是而自托焉。若磻溪之非螭。桐江之客星。尤其表表者也。祝公初以是自居。其志岂真在鱼也哉。卜猎之载。非所希也。物色之访。非所期也。晴朝月夕。灏气满天。垂纶坐啸。胸次悠然。俯临长江。浩浩清涟。与我胸中天理之流行者。混融一体而无间。超万物而独立。付万事于忘筌。直与沂上咏归之兴同一气象。此其所以自适其适。乐之于心而托之于号者也。三公之贵。万钟之富。举无足以易之者矣。钦遇皇明奄有四海。以道德为竿纶。礼义为钩饵。尽拔天下有道之士而登用之。祝公于是奋鬐跃鳞。始登仕版。跻华践要。为时之良。今嗣天子尤加器任。增秩以宠。特命持节于海外之国。所以重使事也。公乃跋涉山海。淹延岁月。险阻艰难之备尝。贤劳困悴之既极。未尝小有忧愁郁抑之态。惟孜孜焉使职是力。宽裕自如。和易与人。临清平日所养之趣。蔼然辄见于辞气之间。至其发为诗文。则清新流丽。源源不穷。飘然有出尘之想。是则随吾所处。乐无不在。天壤之间。无往而非临清也。岂以身之出处。地之彼此。而易吾胸中之所乐哉。推广是心。以及于物。不假濡沫。而使自得于江海可也。公将使还。不鄙予而徵诗文。故敢以此而进。愿承教焉。
鄱阳江水清且深,小亭翼然江之阴。
有容持竿日日寻,志不在渔常独唫。
磻溪钓璜垂直针,鹰扬隽烈谁能任。
桐庐客星久已沉,凛凛清风吹古今。
圣贤高躅留碧浔,眼底万物空萧森。
出处殊涂同此心,直教千载人皆钦。
寂寥不鼓昭文琴,胸中至乐无知音。
临流兀坐凉满衿,不觉岁月驰骎骎。
歘尔徵起纡缨簪,风彩磊落倾士林。
振鬣雄嘶万马瘖,𦬼云历井仍扪参。
玉皇睿鉴如天临,命掌房驷围田禽。
威加北汉南踰郴,豺虎遁走皆成擒。
东游奇气增嵚岑,俯瞰溟浡同蹄涔。
当事不敢忘规箴,高怀岂受纤尘侵。
宾庖有鱼炮且燖,公燕鹿鸣歌食芩。
樽前只许鲁酒斟,橐里曾无南越金。
节旄来趁清霜砧,去时方炎桑落葚。
海外僻地久滞淫,舒忧啸咏锵璆琳。
西归我思慨釜鬵,送别缱绻情难禁。
知君天上霈传霖,永使万方枯涸咸沾淋,梯航世世争输琛。
天台也。桐柏也。代谓之天台。真谓之桐柏。此两者同体(一作出)而异名。同契乎元。道无不在。夫如是。亦奚必是桐柏耶。非桐柏耶。因斯而谈。则无是是。无非非矣。而稽古者言之。桐柏山高万八千丈。周旋八百里。其山八重。四面如一。中有洞天。号金庭宫。即中右弼王乔子晋之所处也。是之谓不死之福乡。养真之灵境。故立观有初。强名桐柏焉耳。古观荒废。则已久矣。故老相传云。昔葛仙公始居此地。而后有道之士往往因之。坛址五六。厥迹犹在。洎乎我唐。有司马鍊师居焉。景云中。天子布命于下。新作桐柏观。盖以光昭我元元之丕烈。保绥我国家之永祉者也。夫其高居八重之一。俯临千仞之馀。背阴向阳。审曲面势。东西数百步。南北亦如之。连山峨峨。四野皆碧。茂树郁郁。四时并青。大岩之前。横岭之上。双峰如阙。中天豁开。长涧南泻。诸泉合漱。一道瀑布。百丈悬流。望之雪飞。听之风起。石梁翠屏可倚也。琪树珠条可攀也。仙花灵草。春秋互发。幽鸟清猿。晨暮合响。信足赏也。始丰南走。云嶂间起。剡川北通。烟岑相接。东则亚入沧海。不远蓬莱。西则浩然长山。无复人境。总揽奥秘。郁为秀绝。苞元气以混成。镇厚地而安静。非夫神与仙宅。仙得神营。其孰能致斯哉。故初构天尊之堂。昼日有云五色。浮霭其上。三井投龙之所。时有异云气。入堂复出者三。书之者记祥也。然后为虚室以凿户。起层台而垒土。经之殖殖。成之翼翼。缀日月以为光。笼云霞以为色。花散金地。香通元极。真侣好道。是游斯息。微我鍊师。孰能兴之。鍊师名承祯。一名子微。号曰天台白云。河内温人。晋宣帝弟太常馗之后。祖晟。仕隋为亲侍大都督。父仁最取。唐兴为朝散大夫襄州长史。名贤之家。奕代清德。庆灵之地。生此仙才。以为服冕乘轩者。宠惠吾身也。击钟陈鼎者。味爽人口也。遂乃捐公侯之业。学神仙之事。科箓教戒。博综无所遗。窈冥夷希。微妙讵可识。无思无为。不饮不食。仰之弥峻。巍乎其若山。挹之弥深。湛乎其若海。夫其通才练识。赡学多闻。翰墨之工。文章之美。皆忘其所能也。练师蕴广成之德。睿宗继黄轩之明。斋心虚求。将倚国政。侃侃然不可得而动也。我皇孝思维则。以道理国。协帝尧之用心。宠许由之高志。故得放旷而处。逍遥而游。闻鍊师之名者。足以激厉风俗。睹鍊师之容者。足以脱落氛埃。以慈为宝。以善救物。神以知来。智以藏往。允所谓名登仙格。迹在人寰。奥不可测矣。夫道生乎无名。行乎有精。(一作情)分而作三才。播而作万物。故为天下母。修之者昌。背之者亡。故为天下贵。况绝学无忧。长生久视也哉。道之行也。必有阶也。行道之阶。非山莫可。故有为焉。有象焉。瞻于斯。仰于斯。若舍是居。教将奚依。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元门既崇。不名厥功。朝请大夫使持节台州诸军事守台州刺史上柱国贾公名长源。有道化人。有德养物。尝谓别驾蒋钦宗等曰。且道以含德。德以致美。美而不颂。后代何观。乃相与立石纪颂。以奋至道之光。其辞曰。
邈彼天台,嵯峨崔嵬。
下临沧海,遥望蓬莱。
漫若天合,呀如地开。
烟云路通,真仙时来。
顾我鍊师,于彼琼台。
鍊师鍊师,道入元微。
噏日安坐,淩霄欲飞。
兴废灵观,鍊师攸赞。
道无不为,美哉轮奂。
窈窈茫茫,通天降祥。
保我皇唐,如山是常。
赠李士宁(治平四年)(1067年闰3月) 北宋 · 欧阳修
蜀狂士宁者,不邪亦不正。
混世使人疑,诡谲非一行。
平生不把笔,对酒时高咏。
初如不著意,语出多奇劲。
倾财解人难,去不道名姓(原校:一无上六句)
(一作千)钱买酒醉高楼,明月空床(一作清风)眠不醒。
一身四海即为家,独行万里聊乘兴。
既不采药卖都市,又不点石化黄金。
进不干公卿,退不隐山林。
与之游者但爱其人而莫(一作不)见其术,安知其心。
吾闻有道之士游心太虚,逍遥出入,常(一作动)与道俱。
故能入火不热(一作爇),入水不濡。
尝闻其语(一作吾虽闻其语矣),而未见其人也,岂斯人之徒欤。
不然言不纯师,行不纯德(一作表)
滑稽玩(一作傲)世,其东方朔之流乎。
⑴ 原校:一本四字作世之人
⑵ 原校:一本以上十四字止作逍遥太虚
⑶ 原校:一本无而字
子初入小学闻先生长者说颜谷先生有道之士也又五年始能读先生所为文章发扬道德之意时先生已殁矣今其子子明与余俱被召来京师得过从相讲说因示先生所自作颜谷记伏读数过盖有以窥知先生之所存窃憾生晚不得撰杖履从后也作颜谷辞以志予意辞曰
山青青兮郁盘,又英英兮白云。
蔼嘉树兮颜谷,流泸水兮澄源。
源左右兮上有原田,鱼潜泳游兮禾麻秀蕃。
谷中之人兮连居接门,一姓盛大兮伯叔弟昆。
不斲为饰兮朴之惇,夕还诵弦兮画行耨耘。
嗟嗟夫子兮超哉拔伦,金玉为质兮组绣文。
握廉秉节兮服义仁,袆椒茝兮有馥其身。
逍摇徜徉兮以秋以春,胡不永世兮溘飘尘。
嗟嗟夫子兮身去名存,怀不可见兮空可闻。
世纷纷兮华薄群,安得硕人兮永亲。
空望颜谷兮涕泗沾巾。
唐宝历二年岁直景午。浙右连帅御史大夫赞皇公新建圣祖院于大茅峰下崇元观之前。上直夫华阳洞之南门。集偫仙之灵庆。资圣寿于亿万。本其经始。实感周先生出应昌运。为唐广成。荐瑞表祥。式旌不朽。于是恩锡院额。号曰宝历崇元圣祖院。元门之盛。辉动嵓谷。时唐兴二百有九载。天子以神圣文武。惟新景命。德合乎五千文之元训。明继乎十二圣之丕业。以清净源化理。以仁寿域生灵。陶之以太和。跻之于至顺。故自临驭大宝。则申诏百辟。旁延万邦。推诚备礼。徵访至道。寤寐孜孜。如恐不及。夫明天子勤求于上。必贤方伯感致于下。君臣一德。而道德可兴。乃其年秋七月。公以天子之命。斋戒虔恳。果得周先生曰息元。实元精之全德。大道之宗师也。先生葆真抱一。涵光吹万。天下聆其风者久矣。而遐襟旷迹。冥寄希夷。显晦自我。人莫能识。夫元珠非吃诟可索。至道惟精诚是致。故累圣之所不能起。而一朝感契洪化。蒸然来思。且谓公曰。昔广成对理身之问。鸿蒙启养心之说。二者皇王之大本也。今息元亦将以斯道上报吾君。公于是澄心清神。思所以庆皇休而赞景福。遂与先生图议。选置元宇。相彼形胜。栖灵此峰。昔梁朝福乡太子置道观二。其古坛废井。遗址犹在。乃铲荒夷险。郁起层构。散俸钱以资其费。择干吏以董其役。翚飞矢直。不日而成。像设崇严。殿宇沈邃。神仙仪卫。左右森列。并按旧史氏。得仲尼问礼关尹请著书之像。咸备于前。盖将会通仙而肃百灵。以永为国家斋醮之胜选也。况三茅精气。二许馨烈。古来得道于是者。代有其人。考传验图。若可攀揖。而缭垣之内。有流泉嘉木。滋饰幽润。地灵境秀。触类益增。懋此成绩。与山无穷。永惟圣祖育德乎大极之前。显灵于未形之表。当是时也。合散消息。莫可名象。明而为日月。动而为风雷。播育而不测。运行而不殆。君得之豕韦以挈天地。臣得之傅说以相武丁。吾何为哉。道本一贯。及夫神化挺生。含章炳灵。象帝之先。资我疆名。将寄言以显元枢。锡羡以兴皇业。犹龙既见。万物方睹。是宜夫垂休储祉。长发其祥。亿万斯庆。集于宝历。此崇元新院所以得时而启也。初公以上方崇向道德。计天下有道之士可以当是大选者。惟周先生一人而已。故其招致之忠荩。访求之精实。则先生不得不出。而公之诚节不得不伸。既而圣情感惬。万国瞻贺。其逢迎之优异。礼貌之严显。自古尊师重道之盛。无以加也。则真宗元极至道之精。不得不洞契乎上心。播宣于理术。俾风流泽浸。广被八区。呜呼。此先生所以出而不疑。亦可以示天下之不可不致如己者。当吾君之至理。适吾道之可行。千载一期。起乃时耳。矧公以济代全才。合乎休明。树风南藩。绩最天下。前岁兴建儒学。而天降膏露。显于庙庭。俗变风移。遂至于道。今之辉崇真馆。阐奉元化。上感睿旨。下孚元元。仁声顺气。流溢四境。推是为政。大而伸之。则致君兴国之用可见矣。又况封部之内。融汰之下。遍识元元之教。俱为㟪之人。顾难乎哉。餗谬列属城。获详事实。又尝以春秋属词为学。故承命奋笔。直而不文。其铭曰。
圣运光启,山川效灵。
黄帝为君,起乃广成。
崆峒至言,今复行兮。
明明天子,以道致理。
方伯虔诚,先生戾止。
累圣莫致,今兹起兮。
元感既宣,化流溥天。
公拜稽首,天子万年。
何以荐神,御元元兮。
閟宇崇崇,圣祖尊容。
神而明之,神应丰融
华阳仙洞,大茅峰兮。
金榜瑶坛,仙术真官。
羽节淩风,珠佩珊珊。
是醮是斋,百福延兮。
名从天锡,镜占地久。
下荐臣忠,上资圣寿。
灵山万岁,绩不朽兮。
潮阳吴先生子野,有道之士也,自少好游,凡四方幽遐瑰诡之观,无不至也。
过余于南海,留与语数日,复告予将北游也,作《北游赋》以送之。
辞曰:
有美若人兮,寔生长乎南州。
爰自少以说兹兮,好轻举而远游。
采丹砂于勾漏兮,问仙灶于罗浮。
跨无著之三山兮,阅巨鳌之番休。
搴菖蒲于曲涧兮,撷灵药于芳洲。
要安期分我以大枣兮,还挹袖乎浮丘。
闯朱明之洞户兮,杳不测其深幽。
过鲍靓于南海兮,曾不肯以少留。
复舍此而之他兮,曰吾何适而不逍遥。
陋区中之狭隘兮,骖苍螭而驷玉虬。
欸重华于九疑兮,披崇山以谒尧。
止南岳而见魏夫人兮,巨石巃嵷而嶕峣。
泛武夷之清溪兮,升幔亭之飞桥。
与洪崖以相肩兮,挹玉井之湍流。
倩麻姑以爬背兮,荐擗麟之珍羞。
控黄鹤以凌云兮,追陵阳而友王乔。
觌琴高于钓台兮,睨遗药之游鯈。
穷铸鼎于帝轩兮,访首山于中条。
陟半削之桥陵兮,想攀髯以飞超。
蹑太华之绝顶兮,觑玉女之洗头。
觏通玄于皂驮兮,粲骈齿于既燋。
问广成于崆峒兮,畏摇精之可忧。
翔阴山而睹西王母兮,皓然穴处,吾不与夫卒化之孰优。
顿吾辔于无何兮,回吾车于不周。
登寒门而历玄阙兮,忽焉忘其道路之阻脩。
逢一士于沉墨兮,欲下接乎卢敖。
麾无为而驱象罔兮,合漠而参寥。
低回眺听,曾不得其仿佛兮,焉用师旷与离娄。
卑海宇于勺撮兮,悉笼络而并包。
乘变化以独往兮,莽不记乎春秋。
后天地而不老兮,遑恤蟪蛄而哀蜉蝣。
揽众妙于希夷兮,谓无得而献酬。
上与造物者为友,而下与外死生、遗哀乐者处,吾乃于是乎相求。
四明山诗 石窗(870年) 唐 · 陆龟蒙
五言律诗
谢遗尘者,有道之士也,尝隐于四明之南雷。一旦访予来,语不及世务,且曰:「吾得于玉泉生,知子性诞逸,乐神仙中书,探海岳遗事,以期方外之交。虽铜墙鬼炊,虎狱剑饵,无不窥也(案:已上八言谢语,不知所谓者何。一云出《隐中书》。)。」今为子语吾山之奇者,有峰最高,四穴在峰上,每天地澄霁,望之如牖户,相传谓之石窗,即四明之目也;山中有云不绝者二十里,民皆家云之南北,每相从,谓之过云;有鹿亭、有樊榭、有潺湲洞;木实有青棂子,味极甘而坚不可卒破;有猿,山家谓之鞠侯,其他在图籍,不足道也。凡此佳处,各为我赋诗,予因作九题,
石窗何处见,万仞倚晴虚
积霭迷青璅,残霞动绮疏。
山应列圆峤,宫便接方诸。
祗有三奔客,时来教隐书。
四明山诗 过云(870年) 唐 · 陆龟蒙
五言律诗
谢遗尘者,有道之士也,尝隐于四明之南雷。一旦访予来,语不及世务,且曰:「吾得于玉泉生,知子性诞逸,乐神仙中书,探海岳遗事,以期方外之交。虽铜墙鬼炊,虎狱剑饵,无不窥也【案:已上八言谢语,不知所谓者何。一云出《隐中书》。】。」今为子语吾山之奇者,有峰最高,四穴在峰上,每天地澄霁,望之如牖户,相传谓之石窗,即四明之目也;山中有云不绝者二十里,民皆家云之南北,每相从,谓之过云;有鹿亭、有樊榭、有潺湲洞;木实有青棂子,味极甘而坚不可卒破;有猿,山家谓之鞠侯,其他在图籍,不足道也。凡此佳处,各为我赋诗,予因作九题,
相访一程云,云深路仅分。
啸台随日辨,樵斧带风闻。
晓著衣全湿,寒冲酒不醺。
几回归思静,髣髴见苏君。
四明山诗 云南(870年) 唐 · 陆龟蒙
五言律诗
谢遗尘者,有道之士也,尝隐于四明之南雷。一旦访予来,语不及世务,且曰:「吾得于玉泉生,知子性诞逸,乐神仙中书,探海岳遗事,以期方外之交。虽铜墙鬼炊,虎狱剑饵,无不窥也(案:已上八言谢语,不知所谓者何。一云出《隐中书》。)。」今为子语吾山之奇者,有峰最高,四穴在峰上,每天地澄霁,望之如牖户,相传谓之石窗,即四明之目也;山中有云不绝者二十里,民皆家云之南北,每相从,谓之过云;有鹿亭、有樊榭、有潺湲洞;木实有青棂子,味极甘而坚不可卒破;有猿,山家谓之鞠侯,其他在图籍,不足道也。凡此佳处,各为我赋诗,予因作九题,
云南更有溪,丹砾尽无泥。
药有巴賨卖,枝多越鸟啼。
夜清先月午,秋近少岚迷。
若得山颜住,芝𥰭手自携。
四明山诗 云北(870年) 唐 · 陆龟蒙
五言律诗
谢遗尘者,有道之士也,尝隐于四明之南雷。一旦访予来,语不及世务,且曰:「吾得于玉泉生,知子性诞逸,乐神仙中书,探海岳遗事,以期方外之交。虽铜墙鬼炊,虎狱剑饵,无不窥也(案:已上八言谢语,不知所谓者何。一云出《隐中书》。)。」今为子语吾山之奇者,有峰最高,四穴在峰上,每天地澄霁,望之如牖户,相传谓之石窗,即四明之目也;山中有云不绝者二十里,民皆家云之南北,每相从,谓之过云;有鹿亭、有樊榭、有潺湲洞;木实有青棂子,味极甘而坚不可卒破;有猿,山家谓之鞠侯,其他在图籍,不足道也。凡此佳处,各为我赋诗,予因作九题,
云北是阳川,人家洞壑连。
坛当星斗下,楼拶翠微边。
一半遥峰雨,三条古井烟。
金庭如有路,应到左神天。
共 2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