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曾震

相关人物:共 1 位
共 8 首
异时畎亩不忘忧,避俗今犹若避仇。
直指威声曾震岳,封章义气欲横秋。
诗成故客知无敌,酒尽凭谁为起谋。
岁晚相逢山在眼,从公脚历颇能不(自注:第三句子我家讳,易此字。)
曾伯贡主簿挽诗二首 其一 (1200年秋) 南宋 · 杨万里
五言律诗
练练兰溪秀,家家玉树荣。
兴安有才子,艮老是先生。
师与三冬学,诗专五字城。
一官才祭灶,作么便铭旌。
曾伯贡主簿挽诗二首 其二 (1200年秋) 南宋 · 杨万里
五言律诗
我壮君初冠,相逢便定交。
即今俱白首,赴告忽黄茅
人物王兼谢,诗声岛与郊。
病来无气力,不得奠兰肴。
复申辞以招之曰:黄鹤仙人兮早归来,吾楚胜迹兮渠楼为魁48。
中兴普淖兮䆉稏含胎,民生浸苏兮若吹寒灰49。
贞百度兮上有法台,神明太守兮吏畏民怀50。
政通人和兮议鼎建51。
云甍雾琐兮丹融碧溷,会计停审兮斟酌株寸52。
举废固存兮,良有关乎治论53。
文杏为楹兮桂为梁,祓以桃茢兮涂以椒芳54。
时一宴会兮俦滥觞,神交气求兮偕徜徉55。
仙税驾兮白云乡,鹤弄影兮明月光56。
汝当擅东南之美兮,永郑重于吾邦57。
按:【校注】 (1)疑题衍一“楼”字。 (2)岁:即太岁,古星名。舍:居。犹言位于。游兆:即柔兆,天干中丙的别称。《尔雅·释天》:“太岁在丙曰柔兆。”辰:指日月交会之所。即夏历一年十二个月的月朔时,太阳所在的位置。《左传》昭公七年:“日月之会,是谓辰。”大梁:十二星次之一。日月一年十二会,故有十二次,各有专名。《尔雅·释天》:“大梁,昴也。”《礼记·月令》郑玄注:“季春者,日月会于大梁而斗建辰之辰。即夏历三月。庚申:记日干支。未渠央:即未遽央,指未匆促完结。渠,通“遽”,促;央,尽,完结。《诗·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郑玄笺:“夜未央,犹言夜未渠央也。” (3)梵宫:即梵宇。本指梵天的宫殿,此指佛寺。闾里:指平民所居。 (4)欻:忽然。《玉篇》:“欻,忽也。”烜:火。《周礼·秋官》有司烜氏,因以烜为火。旁周:旁、周,皆遍、广之义。划:裂物声。苏轼《后赤壁赋》:“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匝耳:犹遍耳,充耳。 (5)岿:高耸独立之貌。喻黄鹤楼被焚之状。归墟:指大海最深处。《列子·汤问》:“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唯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蓬壶:即蓬莱仙山。因形如壶器,故称。曜灵:《楚辞·天问》: “角宿未旦,曜灵安藏?”王逸注:“曜灵,日也。”浑函:即浑涵。广远无际,笼罩万物。殆:几乎。旸谷:传说中日出之处。《书·尧典》:“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孔安国传:“日出于谷而天下明,故称旸谷。”《淮南子·天文》:“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也作“汤谷”。 (6)邈:远。清微之都:清微,道家称三清之一,指天。《酉阳杂俎·玉格》: “四人天外曰三清:大赤、禹余、清微也。”此指天府。攸居:居住之所。通明:传说中天上玉帝宫殿名。苏轼《次韵乐著作天庆观醮诗》:“无因上到通明殿,只许微闻玉佩音。”盱:张目。目不及盱,谓不能张目直视。郁罗:盖即大罗。道家称最高之天为大罗天。《酉阳杂俎·玉格》:“三清上曰大罗。”朱熹《读道书》:“郁罗耸空上,青冥风露凄。”《真诰》:“云阙竖空上,琼台耸郁罗。” 玉京:指天宫。《魏书·释老志》:“上处玉京,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为飞仙之主。”《云笈七签·天地部》:“《玉京山经》曰:‘玉京山冠于八方诸大罗天。其山自然生七宝之树,一株乃弥覆一天,八树弥覆八方大罗天矣。’” 红云:《翼圣记》:“玉帝所居,常有红云拥之。”奥区:深处。刘协《文心雕龙·宗经》:“洞性灵之奥区,极文章之骨髓者也。” (7)化人句:《列子·周穆王》:“周穆王时,西极之国有化人来,…… 居之几何,谒王同游。王执化人之祛,腾而上者,中天乃止。暨及化人之宫。化人之宫构以金银,络以珠玉;出云雨之上,而不知下据,望之若屯云焉。耳目所观听,鼻口所纳尝,皆非人间之有。王实以为清都,紫微、钧天、广乐,帝之所居。王俯而视之,其宫榭若累块积苏焉。王自以居数十年不思其国也。化人复谒王同游,所及之处,仰不见日月,俯不见河海。光影所照,王目眩不能得视;音响所来,王耳乱不能得听。百骸六藏,悸而不凝,意迷精丧,请化人求还。”此即所谓“化人之游”。化人,张湛注:“化幻人也。”《翻译名义集·寺塔坛幢》:“周穆王时,文殊、目连来化,穆王从之。即《列子》所谓化人者是也。”谓神佛变形为人,以化度众生者。妙,远。高朗,犹高明,高敞明亮,指天。块苏,即累块积苏,土块和草堆,此指大地。此二句意谓,黄鹤楼大火景象,如随化人远游于天之高朗处,下视所见,令人目眩耳乱,意迷精丧。 (8)蜃气:滨海地区,常出现由折光所形成的城廓楼宇等幻象,古人常误以为蜃所吐之气而成,俗称海市蜃楼。《史记·天官书》:“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光景:景象,指由折光所形成的幻象。 (9)七泽:泛指楚地诸湖泊。司马相如《子虚赋》:“臣闻楚有七泽,尝见其一,未睹其余也。臣之所见,盖特其小小者耳,名曰云梦。”胜概:美景,佳景。 (10)绵邈:长远,久远。顾:岂,难道。 (11)占角:犹占星,观星象以占吉凶。角,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感孚:盖谓感天命之信。《尔雅·释诂》:“孚,信也。”太史:官名。掌天文历法。明则专以天文占候之事归钦天监。 (12)啸梁:韩愈《原鬼》:“有啸于梁,从而烛之,无见也,斯鬼乎?”呻呓:《列子·周穆王》:“眠中啽呓呻呼。”殷敬顺释文:“啽呓呻吟,并寐语也。”诘曲:谓声音难以听懂。嗔恚:愤怒,怨恨。 (13)癸亥:记年干支。指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据本集《黄鹤楼杂记》,黄鹤楼于嘉靖丙寅(1566)焚于火,“先是,癸亥秋,大雷火入楼中,残其脊,云有妖,故击之,人亦讹言楼中夜闻人声,或为楼当毁祥云”。“往者” 以下云云,谓此。 (14)鬼有二句:见《左传》昭公七年。厉,害,灾。 (15)石不二句:《左传》昭公八年:“八年春,石言于晋魏榆。晋侯问于师旷曰:‘石何故言?’对曰:‘石不能言,或凭焉。’”杜预注:“谓有精神凭依石而言。” (16)周釐王:周之第十六代王,名胡齐,在位五年。 (17)翘:启发。 (18) 龋然:笑貌。《后汉书·梁冀传》:“(冀妻孙)寿色美而善为妖态,作……龋齿笑。”李贤注:“《风俗通》曰:……龋齿笑者,若齿痛不忻忻。” (19)粤:助词,与“曰”通。《尔雅·释诂》:“粤,曰也。”《史记·周本记》:“奥詹洛伊,毋远天室。”文伟:即仙人费文伟。 (20)弭节而容与:《楚辞·离骚》:“吾令羲和弭节分,望崦嵫而勿迫。” 王逸注:“弭,按。按节,徐步也。”《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于是楚王乃弭节徘徊,翱翔容与。”容与,安逸自得貌。 灵岩:指黄鹄山。 (21)繄:助词,表语气。《广韵·齐韵》:“繄,辞也。”《左传》隐公元年:“尔有母遗,繄我独无。”杜预注:“繁,语助。”吕岩:即吕洞宾。优游:悠闲自得。 (22)榴皮:石榴之皮,其汁如墨,可作书画之用。《志雅堂杂抄》:“凡碾工描玉,用石榴皮汁,则见水不脱。”《群芳谱》:“凡使榴皮,根叶无犯铁器,不计乾湿,皆以水浆浸一夜,取出用之,水如墨汁。”苏轼诗序云:“回先生过湖州东林沈氏,饮醉,以石榴皮书其家东老庵之壁。”回先生,吕洞宾别号。写真:画像。《颜氏家训·杂艺》:“武烈太子偏能写真,坐上宾客,随宜点染,即成数人,以问童孺,皆知姓名矣。”按《江夏县志》云:“洞宾仙迹有二,一在县西南黄鹄矶,石壁上有遗像;一在县东北二里紫荆山西,石壁上有卧迹,今山北石刻洞宾仙迹四字尚存。”依然崖壁:指黄鹄矶石壁上之洞宾遗像。 (23)林樾:林阴。《玉篇·木部》:“楚谓两树交阴之下曰樾。”黄鹄山黄鹤楼东有仙枣亭,相传亭前有枣数株,忽结实如瓜,太守令小吏往视,小吏窃啖之,遂仙去。后人因建仙枣亭。“种枣如瓜”即指此。后相传吕岩尝过此,遂改名吕仙亭。 (24)灵巫:犹言神灵。律格:即格律。相传吕洞宾尝夜半吹笛黄鹤楼,并题诗于壁云:“黄鹤楼中吹笛时,白萍红蓼满江湄。衷情欲诉无人会,只有清风明月知。”诗即指此。 (25)谅:的确,确实。《诗·小雅·何人斯》:“谅不我知。”郑玄笺:“谅,信也。” (26)地灵人杰:王勃《滕王阁序》:“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灵,灵秀。物外:世外。“超物外”,超脱于世事之外。
赠陶宫保参赞留务 明 · 林俊
七言律诗
一行簉羽共华颠,南北分飞思惘然。
平土近承咨禹任,居留寻进命周权。
山河表里开基外,版宇安危制治前。
新主临轩劳目送,师贞元属旧耆贤。
挽东初法师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瘗鹤名山曾驻锡;制龙高弟与传灯。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作者原注】其徒圣严为佛学博士。
东初法师:释东初(1908.09.22——1977.12.15),俗姓范,法名镫朗,法号东初,江苏泰县人,为近代著名的佛教禅宗大师,继承曹洞宗法脉,被尊称为东初老人,东初长老。1920年于江苏观音庵静禅老和尚披剃,1929年于宝华山受具足戒,1934年自太虚大师创办的厦门闽南佛学院毕业,1935年于镇江焦山定慧寺,受曹洞宗智光和尚付法,继承曹洞宗法脉,1949年抵台,同时将中国佛教会招牌迁带赴台,时东老任中国佛教会常务理事;同年假北投法藏寺创办《人生杂志》。1955年兴建中华佛教文化馆,作为推展佛教文化、教育等弘法利生之基地;先后影印《大正大藏经》,创办《佛教文化》季刊,每年举办冬令赈济。1967年应中华学术院之聘,任该院佛学研究所顾问。1977年12月15日,无疾坐化,世寿七十一。东老以太虚大师逝后的佛教改革事业追随者为职志,毕生推行佛教文化、护国卫教,是法鼓山圣严法师与慈光山圣开法师的入门师父。著有《中印佛教交通史》、《中国佛教近代史》(上下册)。
成氏有骈文《法藏寺题记》。
瘗鹤名山:焦山余脉有两座小山:一个叫松寥山,又称瘗鹤山。东初法师1935年于镇江焦山定慧寺,受曹洞宗智光和尚付法,继承曹洞宗法脉。
驻锡:僧人出行,以锡杖自随,因称僧住止为驻锡。
制龙:“安禅制毒龙”王维《过香积寺》。毒龙:佛家比喻邪念妄想。
高弟:才优而品第高。弟,“第”的古字。后因谓门弟子之成绩优良者为高弟,又称高第弟子或高弟子。
传灯:佛家谓佛的教旨可以破除迷暗,像灯照明一样,因称传法曰传灯。
圣严:佛学大师、教育家、佛教弘法大师、日本立正大学博士,也是禅宗曹洞宗的第五十代传人、临济宗的第五十七代传人、台湾法鼓山的创办人。
笺:魏虞燕岩寺联:
燕子去无踪,惟余萝月半林,留人古寺;
龙华会有果,好借蒲团一座,照我传灯。
鼓钟不合飨鶢鶋,人事何因到野庐。
玉节金台新贵字,宝章琰刻故交书。
葛冠道士重温卷,芝砌郎君亦下车。
忽忆苏州风雨夕,空山落叶昔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