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晁补之

相关人物:共 30 位
共 30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7—1121 【介绍】: 宋郑州人,字公叔。毕仲衍弟。与仲衍同登进士第。哲宗元祐初,任军器卫尉丞。召试学士院,为苏轼所重,擢为第一。加集贤校理、出为河东路提点刑狱,为官清廉。徽宗时,历知郑、郓州,入为吏部郎中。后入党籍,坎□散秩而终。为文雄健博辨,多切事理。有《西台集》。
全宋诗
毕仲游(一○四七~一一二一),字公叔,郑州管城(今河南郑州)人。
初以父荫补太庙斋郎,后与兄仲衍同举进士。
历霍丘、柘城主簿,知罗山、长水县。
哲宗元祐初,除军器监丞,改卫尉寺丞。
召试学士院,同试者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等九人,仲游擢第一。
除开封府推官,出为河北西路、河东路提点刑狱。
召权礼部郎中,又出为秦凤路、永兴路提点刑狱,改知耀州,因苏轼党狱调知阆州。
徽宗即位,迁利州路提点刑狱,改知郑州、郓州。
在淮南转运副使任上入元祐党籍,降监嵩山中岳庙。
后出籍,管勾西京留守御史台,提举南京鸿庆宫,致仕。
宣和三年卒,年七十五。
有《西台集》二十卷(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宋史·艺文志》作五十卷),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二十卷,以为“亦几几乎还其旧矣”。
事见宋陈恬《西台毕仲游墓志铭》(《永乐大典》卷二○二○五),《宋史》卷二八一有传。
毕仲游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
校以武英殿聚珍版本(简称殿本)等。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二三八九
毕仲游(一○四七——一一二一),字公叔,士安曾孙。其先代郡(今山西大同)人,后徙郑州管城(今河南郑州)。熙宁三年与兄仲衍同科进士及第,声名籍甚,调寿州霍丘主簿。哲宗继位,召试学士院,苏轼异其文,擢为第一,加集贤校理,提点河东刑狱。上书司马光,谓新法废而可复;上书苏轼,劝其以诗文为戒,均如其虑。徽宗时历知郑、邓二州,京东、淮南转运副使。入元祐党籍,坎𡒄散秩而终。卒于宣和三年,年七十五。见陈恬《毕公墓志铭》(《永乐大典》卷二○二○五)及《宋史》卷二八一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9—1100 【介绍】: 宋扬州高邮人,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
少从苏轼游。
神宗元丰八年进士。
为定海主簿。
哲宗元祐初,以苏轼荐,除太学博士,复迁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
绍圣元年,因坐元祐党籍,通判杭州。
又以增损《实录》罪,责监处州酒税。
继迭遭贬谪,编管横州、雷州。
徽宗即位,召为宣德郎,北归至藤州卒。
善诗赋策论,尤工词,属婉约派。
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合称苏门四学士。
有《淮海集》。
全宋诗
秦观(一○四九~一一○○),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神宗元丰八年(一○八五)进士,授蔡州教授。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以荐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试,未第。五年,召为秘书省校对黄本书籍(《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四三)。六年,迁正字(同上书卷四六二),兼国史院编修官。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出为杭州通判,道贬处州监盐酒税。三年,削秩徙郴州。四年,编管横州。元符元年(一○九八),除名,移雷州(同上书卷五○二)。三年,放还,至藤州卒,年五十二。有《淮海集》四十卷,《后集》六卷,《长短句》三卷。事见《秦观词年表》(《淮海居士长短句》附录二),《宋史》卷四四四有传。秦观诗,以宋乾道高邮军学刻《淮海集》(藏日本内阁文库)为底本,原集唱和诗多误入他人之作。参校宋乾道高邮军学刻、绍熙谢雩修补本(简称谢本,藏北京图书馆,残存二至十一卷,四十卷,后集一至四卷)、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旧藏眉山文中刻《淮海閒居集》(简称文本,藏北京图书馆)、明鄂州张綖刻本(简称张本)、清高邮王敬之刻本(简称王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十六卷。
词学图录
秦观(1049-1100) 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人。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全宋文·卷二五七二
秦观(一○四九——一一○○),字太虚,又字少游,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人。元丰八年进士,除定海主簿,寻授蔡州教授。元祐初因苏轼荐,任太学博士,六年迁秘书省正字,八年任国史院编修,授左宣德郎。绍圣元年坐元祐党籍,出通判杭州,道贬监处州酒税。后削秩徙郴州,继编管横州,又徙雷州。徽宗即位召还,复为宣德郎。元符三年八月卒于北归途中。观善诗赋策论,尤工词,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著有《淮海集》四十卷、《后集》六卷、《长短句》三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余干,字樗年(《同文馆唱和诗》卷一○晁补之《次韵樗年见贻》),毗陵(今江苏常州)人。
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咸淳毗陵志》卷一一)。
哲宗元祐初与邓忠臣等同为考试官。
今录诗十三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潭州长沙人,字谨思,号玉池先生。神宗熙宁三年进士。为大理丞,以献诗赋擢正字,迁考功郎。以坐元祐党废,出守彭门,改汝海,以宫祠罢归。有《玉池集》。
全宋诗
邓忠臣,字慎思,一字谨思,长沙(今属湖南)人。
神宗熙宁三年(一○七○)进士。
元丰四年(一○八一)为开封府界提举司管勾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一三)。
五年,为秘书省正字(《宋会要辑稿》职官一八之六)。
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权通判瀛州。
六年为秘书省注《晋书》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八、四六四)。
绍圣间入元祐党籍,出知汝州,以宫祠罢归。
居玉池峰,号玉池先生。
徽宗崇宁、大观间卒(《沅湘诗》卷二○)。
有《玉池集》十二卷,已佚。
事见《宋诗拾遗》卷九、清范能浚辑补《范忠宣集补编·覆忠宣公谥议》按语。
 邓忠臣诗,《同文馆唱和诗》十卷中收有与余干、张耒、晁补之等人唱和诗,今据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收录,与新辑集外诗合编一卷。
全宋文·卷一六六三
邓忠臣,字慎思,自号玉池先生,长沙(今湖南长沙)人。熙宁三年进士。累官知衡阳县、大理丞。元丰四年为开封府界提举司管勾官,以献郊祀庆成诗赋擢秘书省正字。元祐三年通判瀛州,迁考功郎,充注《晋史》官。崇宁初,权发遣汝州。坐撰范纯仁谥议过实,罢为管干南京鸿庆宫,后入元祐党籍。著有《玉池集》十二卷。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一三、四○○、四○八、四六四,《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能改斋漫录》卷一四,《范忠宣公集补编》,陆心源《宋史翼》卷二六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济州巨野人,字之道。晁说之弟。以荫入官,调扬州司法参军,未上,以诗文献扬州守苏轼,轼叹为奇才。复举进士,为河中教授。哲宗元符末应诏上书论事,罢官。后为京兆府司录事,秩满提点崇福宫。卒年五十二。有《崇福集》。
全宋诗
晁咏之,初名深之,字深道(《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二○),后改字之道(《紫微诗话》作知道,《鸡肋编》卷中作以道),又字叔予(《曲洧旧闻》卷三),钜野(今山东巨野)人。
说之弟。
以荫入官,调扬州司法参军,未上。
哲宗元祐间进士。
为河中府教授。
元符末应诏上书,罢官(按:《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二之五载,徽宗建中靖国元年新信阳司理参军晁咏之宏辞入等。
鸡肋编》卷中亦有靖国中宏词入等之语。
与《宋史》等记事多有支吾,不详其由)。
久之,为京兆府司录事,秩满,提点崇福宫。
卒,年五十二。
有文集五十卷,已佚。
事见《东都事略》卷一一六、《宋史》卷四四四《晁补之传》。
今录诗七首。
全宋文·卷二九○七
晁咏之,初名深之,字深道,后改名咏之,字之道(一作知道),又字叔予,钜野(今山东钜野)人,说之弟。
以荫入官,未赴。
时苏轼守扬州,补之倅州事,以其诗文献轼,轼叹为奇才,乃具参军礼谒轼。
后举进士,为河中教授。
元符末,应诏上书论事,罢官。
建中靖国元年举宏词,一时传诵其文,授新信阳军司理参军。
后为京兆府司录事,秩满,提点崇福宫。
卒,年五十二。
著有《崇福集》五十卷。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八之三、选举一二之五,《宋史》卷四四四《晁补之传》有附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54—1114 【介绍】: 宋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人,字文潜,号柯山。神宗熙宁六年进士。哲宗时累官起居舍人,以直龙图阁知润州。坐元祐党籍,徙宣州,谪监黄州酒税,再徙复州。徽宗时召为太常少卿,又出知颍、汝二州。崇宁初再坐党籍落职,以曾为苏轼举哀行服,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后得自便,居陈州。工诗赋散文,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作诗务平淡,效白居易体,乐府学张籍。有《宛丘集》、《明道杂志》、《诗说》等。
全宋诗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
为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
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
元丰元年(一○七八),为寿安尉。
七年,迁咸平丞。
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历秘书丞、著作郎、史馆检讨。
元祐末,擢起居舍人。
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
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
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
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复州酒税。
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为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
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复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
五年,归淮阴。
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
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
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为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为底本。
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隐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
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全宋文·卷二七五○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楚州淮阴(今属江苏淮安)人。少即颖异能文,后得苏轼兄弟爱重,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熙宁六年中进士,任临淮主簿等职。元祐初以太学录召试馆职,历任秘书丞、著作郎、史馆检讨。居三馆八年,擢起居舍人。绍圣初以直龙图阁知润州,坐党籍落职,徙宣州,谪监黄州酒税。徽宗即位,历知兖、颍、汝州。崇宁初复坐党籍落职,并因为苏轼举哀行服,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得自便,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著有《宛丘集》七十卷(存)、《治风方》一卷。见《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三、一七,《宋史》卷四四四本传,邵祖寿《张文潜先生年谱》。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59—1129 【介绍】: 宋济州巨野人,字以道,一字伯以,自号景迂生。晁端彦子。神宗元丰五年进士。以文章典丽,为苏轼所荐。哲宗元符三年知无极县,上书斥王安石及绍述诸臣政事之非。高宗即位,召授徽猷阁待制兼侍读,以病未赴。晚年信佛。工诗,善画山水。博通五经,尤精于《》。有《儒言》、《晁氏客语》、《景迂生集》。
全宋诗
晁说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一字伯以,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宋史·晁补之》)。
因慕司马光为人,自号景迂生。
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
哲宗元祐初,官兖州司法参军,绍圣时为宿州教授,元符中知磁州武安县。
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知定州无极县。
后入党籍。
大观、政和间临明州造船场,起通判鄜州。
宣和时知成州,未几致仕。
钦宗即位,以著作郎召,除秘书少监、中书舍人,复以议论不合,落职。
高宗立,召为侍读,后提举杭州洞霄宫。
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一。
有《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二十卷。
事见《嵩山文集》附录其孙子健所作文集后记,《晁氏世谱节录》,及集中有关诗文。
 晁说之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旧钞本《嵩山文集》(集中“祯”字皆缺,注“今上御名”,当沿宋本之旧)为底本。
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二七九八
晁说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又字伯以,自号景迂生、老法华、天台教僧,清丰(今河南清丰)人,端彦子。熙宁中,父官杭州,随侍。元丰五年登进士第。历任兖州司法参军,蔡州、宿州教授。元祐中,群公以博极群书、雅有史学科荐,苏轼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科荐。元符三年应诏上书,坐入邪籍二十馀年。崇宁中,为承议郎、知磁州武安县、定州无极县,监陕州集津仓。大观末监明州造船场。宣和中通判鄜州,知成州。靖康元年以著作郎召,除秘书少监兼太子谕德。未几,除中书舍人兼太子詹事。坐请补外落职。金兵南略,避难高邮。高宗继位,召为徽猷阁待制兼侍读,提举万寿观,再请,得提举杭州洞霄宫。建炎三年正月卒于江宁舟中,年七十一。博通六经,尤长于《》,著述多达三十馀种,今存者仅《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晁氏客语》。见《晁氏世谱节录》(《嵩山文集》附),陆游《景迂先生祠堂记》(《渭南文集》卷一八),范祖禹《手记》(《范太史集》卷五五)。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李夷行,字炳大(《过庭录》),号易初(《鸡肋集》卷三二《李夷行易初赞》)。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为鄜延路经略使勾当公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五)。哲宗元符二年(一○九九),提举熙河兰会路弓箭手(同上书卷五○六)。徽宗崇宁初,为都水监丞。三年,入元祐党籍,寻知泗州(《元祐党人传》卷八)。大观中,知赵州(明隆庆《赵州志》卷六)。
全宋文·卷二二七○
李夷行,字炳大,号易初。
元丰七年为邢州司法参军,鄜延路勾当公事。
绍圣元年为左宣德郎,充潞州州学教授。
元符初为承议郎、熙河兰会经略司勾当公事,次年特降一官。
建中靖国初为都水丞,崇宁间知泗州,入元祐党籍。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七之二四、兵四之一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五、五○六、五○七,《太平治迹统类》卷二七,《文献通考》卷二二二,晁补之鸡肋集》卷三二,范公称《过庭录》,《元祐党人传》卷八。
董汲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东平人,字及之。
以医为业,治病多效。
哲宗元祐间撰成《小儿斑疹备急方论》,名医钱乙见而赞叹,欣然作序。
徽宗崇宁、大观间行医开封,深得叶梦得、晁补之称誉。
又有《旅舍备要方》、《脚气治法总要》。
全宋文·卷一七四○
董汲,字及之,郓州(治今山东东平)人。少服儒术,举进士不第,兼身多病,因习医业。著有《脚气治法总要》(存)、《旅舍备要方》(存)、《小儿斑疹备急方论》(存)。见《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医家类,《郑堂读书记》卷四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济南人,字成季,自号乐静先生。
少与晁补之齐名,为苏轼所知。
第进士。
以李清臣荐,累官提点京西、京东路刑狱,坐元符党夺官。
徽宗时召为太常少卿。
崇宁初,以改元丰敕条,罢主管鸿庆宫,入党籍中。
居闲十五年,寓意书画。
晚知歙州,辞不行。
有《乐静集》。
全宋诗
李昭玘(?~一一二六),字成季,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五),任徐州教授。哲宗元祐五年(一○九○),自秘书省正字除校书郎(《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四五)。通判潞州,入为秘书丞、开封府推官。出提点永兴、京西、京东路刑狱。徽宗立,召为右司员外郎,迁太常少卿,出知沧州。崇宁初,入党籍,居闲十五年,自号乐静先生。钦宗靖康元年,以起居舍人召,未赴而卒。有《乐静集》三十卷传世,其中诗四卷,而今存各本均缺第二卷。《宋史》卷三四七有传。 李昭玘诗,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陆心源藏抄本(简称清抄本,今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补于卷末。
全宋文·卷二六○五
李昭玘(?
——一一二六),字成季,钜野(今山东钜野)人,少与晁补之齐名,为苏轼所知。
元丰二年擢进士第,除徐州教授。
用李清臣荐为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加秘阁校理。
通判潞州,入为开封推官,累官提点永兴、京西、京东路刑狱,坐元符党夺官。
徽宗立,召为右司员外郎,迁太常少卿、起居舍人,为陈次升所论,出知沧州。
崇宁初,罢职主管鸿庆宫,遂入党籍中,閒居十五年,自号乐静先生。
晚知歙州,辞不行。
靖康初,复以起居舍人召,已卒。
绍兴初,追复直徽猷阁。
见《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四七有传。
共 30 首上一页 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