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晁补之

相关人物:共 30 位
共 30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济州巨野人,字君成。
晁补之父。
年二十五登进士。
曾为上虞令,有惠政。
官至著作佐郎。
工诗,苏轼称其诗清厚静深,如其为人。
卒年四十七。
有《新城集》。
全宋诗
晁端友(一○二九~一○七五),一作端有,字君成,一作君诚,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
补之父。
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
知上虞(《黄豫章集》卷二三《晁君成墓志铭》)及杭州新城县,从仕二十三年,改著作佐郎以没(《东坡集》卷二四《晁君成诗集引》)。
卒年四十七(《晁君成墓志铭》)。
有《新城集》(《晁君成诗集引》),《宋史·艺文志》著录《晁端友诗》十卷,皆佚。
今录诗七首。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石塔。
戒长老。
住扬州石塔院。
东坡赴登州。
师往迎之。
坡曰。
吾欲一见石塔。
以行速不及也。
师起立曰。
只这是砖浮图耶。
坡曰。
有缝奈何。
师曰。
若无缝。
争解容得法界蝼蚁。
及坡镇维扬。
师遣侍者投牒解院。
坡问。
长老欲何往。
以归西湖旧隐为对。
坡与僚佐同至石塔。
击鼓集众。
袖中出疏。
使晁无咎读之。
其词曰。
戒公长老。
开不二门。
施无尽藏。
念西湖之久别。
亦是偶然。
为东坡而少留。
无不可者。
一时稽首。
重听白椎。
渡口船回。
依旧云山之色。
秋来雨过。
一新钟鼓之音。
其为时贤注恋如此。
长老。
必为时名德。
惜不得详其始末耳。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一七二二
邓御夫(一○三二——一一○七),字从义,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
幼辛苦读书,尝试太学异等。
后结茅北郭水滨,作《老子注》,又作《农历》一百二十卷,有诗三百篇。
大观元年卒,年七十六。
晁补之《邓先生墓表》(《鸡肋集》卷六三)。
王辟之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2—? 【介绍】: 宋青州营丘人,字圣涂。英宗治平四年进士。历任州县官三十余年,志尚博雅,与士大夫谈议,择其可取者记之,编次成帙,为《渑水燕谈录》。哲宗绍圣四年,于知忠州任上告老还乡。
全宋文·卷一八四七
王辟之,字圣涂,青州营丘(今山东临淄)人,治平间进士。
元丰中调博州高唐令,监察御史黄夷仲赋诗饯别。
哲宗朝历知河东县、忠州。
后退居渑水,与士大夫游,撰《渑水燕谈录》十卷。
见黄庭坚《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一七,晁补之鸡肋集》卷二九,《宋史》卷一五,《宋诗纪事》卷二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5—? 【介绍】: 宋澶州清丰人,字美叔。晁端禀弟。登进士第。与章惇同年生,同榜及第,又同为馆职,常以“三同”相呼。哲宗绍圣初章惇为相,倡“绍述”之说,端彦力谏,黜为陕守。历秘书少监、开府仪同三司。文章书法,为朝野所崇尚。
全宋诗
晁端彦(一○三五~一○九五)(生平据《曲洧旧闻》卷五),字美叔,其先清丰(今属河南)人,后徙彭城(宋王圭《华阳集》卷五○《晁君墓志铭》)。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进士(《曲洧旧闻》)。一说嘉祐二年进士(《东坡全集》卷七《怀西湖寄晁美叔同年》)。神宗熙宁四年(一○七一),权开封府推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六)。七年,以都官员外郎提点淮南东路刑狱,徙两浙路(同上书卷二五五)。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司勋郎中为贺辽国正旦使(同上书卷三八五),后又为江淮荆浙等路发运使(同上书卷四四二)。绍圣初以秘府少监黜知陕州(《曲洧旧闻》)。二年卒(《鸡肋集》卷六○《祭陕州二叔父文》)。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一八三二
晁端彦(一○三五——一○九五),字美叔,清丰(今河南清丰)人。
与章惇同生于乙亥,同于嘉祐四年进士及第,又同为馆职,常以三同相呼。
熙宁四年权发遣开封府推官,七年自淮南东路刑狱徙两浙路。
元丰五年为金部郎中。
元祐四年知苏州,五年为右司郎中、江淮荆浙等路发运使。
绍圣初,章惇入相,见其设施,极力谏之,惇怒,黜为陕守,因谓其亲曰:「三同今日不同矣。
」与苏轼相友善,文章书法,为时所宗。
见盛陶《晁端彦墓志铭》(残文)、晁补之《祭陕州二叔父文》及《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六、二三二、二五三、二六五、二八○、四四○、四八三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7—1098 【介绍】: 宋濮州鄄城人,字君章。杜纯弟。第进士。神宗熙宁中为大理详断官,修《武经要略》。哲宗元祐初,为夏国母祭奠使,责夏人不逊,使畏惧而加敬。历右司郎中、大理卿、权刑部侍郎。官终知应天府。喜读书,长于《礼经》。有文集及《奏议》、《易说》等。
全宋诗
杜纮(一○三七~一○九八),字君章,濮州鄄城(今山东鄄城北)人,纯弟。
起进士,为永年令。
神宗时为大理祥断官、检详枢密刑房。
哲宗元祐初为夏国母祭奠使。
迁大理卿,以直秘阁知齐、邓二州。
复为大理卿,权刑部侍郎。
加集贤殿修撰,为江淮发运使,知郓州。
徙知应天府。
元符元年卒,年六十二。
事见晁补之鸡肋集》卷六七《刑部侍郎杜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三○《杜纯传》。
全宋文·卷一八三九
杜纮(一○三七——一○九八),字君章,濮州鄄城(今山东鄄城北旧城)人。
与兄纯俱知名,时号「二杜」。
起进士,调深州司法参军,为永年令。
神宗时用为大理寺详断官、检详枢密刑房,预修《武经要略》。
擢刑部郎中,迁右司郎中、大理卿,以直秘阁知齐、邓二州,复为大理卿,权刑部侍郎,加集贤殿修撰,为江淮发运使、知郓州。
徙知应天府,元符元年八月卒,年六十二。
有文集二十卷、奏议十卷、易说数十篇等。
详《刑部侍郎杜公墓志铭》(晁补之鸡肋集》卷六七)及《宋史》卷三三○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植。宋泗州临淮人,字元直。钦宗靖康初补迪功郎,督船四百艘,招募民兵二万余人,总押犒师银、粮,自淮入徐趋济,凡十余战,运达康王幕府。累官户部员外郎。秦桧当国,丐祠奉亲,寓居醴陵十九年。桧死,复出历知数州,为江东转运使兼知建康府,上书极言防江十策。后以宝文阁学士致仕。卒年七十六。谥忠襄。有《临淮集》。
全宋诗
李稙,字元直,泗州招信(今江苏盱眙西南)人(清光绪《盱眙县志》卷九)。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以助军资借补迪功郎。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为东南发运司干办公事,寻知潭州湘阴。以张浚荐,通判鄂州,转通判荆南府。秦桧当国,被屏黜。绍兴二十六年(一一五六),起知徽州。二十八年,为荆湖北路转运判官(《新安志》卷九)。三十一年,迁转运副使,寻放罢(《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九三)。孝宗乾道元年(一一六五),为江南西路提点刑狱。二年,擢江南东路转运使兼知建康府。以疾致仕,卒年七十六。有《临淮集》十卷,已佚。《宋史》卷三七九有传。
全宋文·卷四○八八
李稙,字元直,泗州临淮(今江苏泗洪东南)人。
幼敏悟好学,两举于乡,甚为晁无咎所重,妻之以女。
靖康初,借补迪功郎,招募忠义,押解犒银军粮,历经艰险,终抵康王幕府。
康王嘉之,承制授承直郎。
高宗即位,历知湘阴,通判鄂州、荆南府,除尚书户部员外郎。
时秦桧当国,稙丐祠奉亲,杜门不仕达十九年。
桧死,复出为户部郎中,历知桂阳军、徽州、镇江府,迁江淮荆湘都大提点坑冶铸钱公事,又为京西河北路计度转运使。
乾道元年,迁江西提刑。
二年,直宝文阁,除江南东路转运使、兼知建康军府、兼本路安抚使,后以宝文阁学士致仕。
卒年七十六,谥忠襄。
著有《临淮集》十卷。
见《宋史》卷三七九本传。
关景晖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一五二六
关景晖,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嘉祐八年进士及第,授郓州平阴县主簿。
神宗时以奉议郎知亳州谯县,曾奏进《汴都赋》,乃官河北。
哲宗时知处州。
见曾巩《郓州平阴县主簿关君妻曾氏墓表》(《元丰类稿》卷四六),晁补之《汴都赋序》(《鸡肋集》卷三四)。
宋登科记考
关景仁弟。越州会稽县(今浙江绍兴)人。嘉祐八年(1063年)进士。平阳县主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5—1109 【介绍】: 宋处州龙泉人,字元善。
神宗熙宁间进士。
为广亲、睦亲宅教授。
通制澧州,知建昌军,皆有善政。
进右正言、左司谏,论苏轼、苏辙深毁熙宁之政,奏逐其门下士晁补之等。
时滨、棣等州岁被水患,建议减免租赋,以绥流民。
累迁工部侍郎,进刑部尚书。
以枢密院直学士知扬州,徙定州,缮葺甲胄,加强边备。
召为吏部尚书。
仕至同知枢密院事,以病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5—1105 【介绍】: 宋洪州分宁人,字鲁直,号涪翁、山谷道人。
英宗治平四年进士。
调叶县尉。
神宗熙宁初,教授北京国子监,才能为文彦博所重。
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
哲宗立,累进秘书丞兼国史编修官。
绍圣初,出知宣州、鄂州。
章惇、蔡卞劾其所修《神宗实录》多诬,贬涪州别驾,黔州等安置。
徽宗即位,起知太平州,复谪宜州。
工诗词文章,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
论诗推崇杜甫,讲究修辞造句,强调“无一字无来处”,开创江西诗派。
擅长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
有《豫章黄先生文集》等。
全宋诗
黄庭坚诗,以《武英殿聚珍版书》所收《山谷诗注》为底本。校以宋绍定刊《山谷诗注》(简称宋本;残存三卷,藏北京图书馆),元刻《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简称元本;残存内集十六卷,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宋乾道本《豫章黄先生文集》(简称文集)及元刊《山谷外集诗注》(简称影元本),明嘉靖间蒋芝刊《黄诗内篇》十四卷(简称蒋刻本)、明版《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简称明大全本;此书与蒋刻本并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山谷集》(简称山谷集)、清光绪间陈三立覆宋刻本(简称陈刻本)。并参校乾隆间翁方纲校树经堂本(简称翁校本,其中翁氏校语称翁校)。《内集》《外集》的编年说明,集中移置每卷卷首;《别集》等的系年,底本多疏漏,据《四库全书·山谷集》所附黄𧦬《山谷年谱》拾补,分别系于诗题下。底本中涉及山谷跋语、手迹、石刻及版本文字异同的注释文字,酌予保留。《山谷集》中多出底本的骚体诗及偈、赞、颂(其中多为六言或七言诗)等,参校明弘治叶天爵刻、嘉靖乔迁重修本(简称明本),编为第四十五至四十八卷。另从他书中辑得的集外诗和断句,编为第四十九卷。
词学图录
黄庭坚(1045-1105)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苏门四学士之一,江西诗派宗主。宋宋四大书家之一。有《豫章集》、《山谷词》。
黄鹤楼志·人物篇
黄庭坚(1045—1105) 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哲宗时为校书郎,官至著作佐郎,被贬后出知宣州、鄂州,任涪州别驾,处世泊然不以迂谪为意。其诗立意曲深喜用典,以其格调独特与苏轼齐名,并称“苏黄”,为江西诗派开山祖师。其书法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书家。有《山谷集》《豫章黄先生词》等。元祐年间(1086—1094),多次游览黄鹤楼及南楼,曾作《鄂州南楼书事》四首等。其中“江东湖北行画图,鄂州南楼天下无”为黄鹄山南楼自宋以来见称于世的名句。黄鹤楼古碑廊现存诸可权集黄庭坚墨迹字句摹刊而成的“‘燕蝶’联语碑”。
全宋文·卷二二七八
黄庭坚(一○四五——一一○五),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黄庶次子。英宗治平四年举进士第,调叶县尉。神宗熙宁五年除北京国子监教授。元丰三年改知吉州太和县,六年调监德州德平镇。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擢起居舍人、秘书丞等。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二年,新党谓其修《实录》「多诬」,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后移戎州。元符三年徽宗即位,召还,旋又以文字罪除名,羁管宜州。崇宁四年卒于贬所,年六十一。庭坚工诗,主学杜甫,开创江西诗派。善草书、行书,列宋四大家。著有《豫章黄先生文集》、《外集》、《别集》、《遗文》、《山谷老人刀笔》、《山谷琴趣外篇》等。事迹见黄㽦《山谷年谱》、《宋史》卷四四四本传。
共 30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