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之仪

相关人物:共 8 位
共 178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翰林门生两苍璧,似是天人人不识。
学得黄初五字诗,不作人间万钱食。
晚向江头看药栏,花前一笑聊开颜。
自言千载司玉局,尚记桥山分省宿。
今朝玉乳打团龙,昨夜新诗刻红烛。
我识风流李元礼,人物流中有泾渭。
平生漫刺不浪持,晚得龙门略相似。
诗成袖手初相羊,便识从来锦作肠。
梦回却诵矞云句,彷佛官焙闻馀香。
从今下客牛马走,问字不妨时载酒。
青鞋忍踏江沙路。
恨人已、骑鲸去。
笔底骅骝谁与度。
西州重到,可怜不见,华屋生存处。

秋江渺渺高台暮。
满壁栖鸦醉时句。
飞上金鸾人漫许。
清歌低唱,小蛮犹在,空湿梨花雨。
碧沙笼处惹人嗤,踏雪飞鸿更不奇。
寄语浊流郭功甫,少陵活得许多时李端叔作《罗朝议墓志铭》云:「姑熟之溪,其流有二,一清而一浊。」清者谓罗公也。盖指浊者为功父。功父益以怨深刺骨。见《挥麈后录》。功甫晚年作游采石诗,自谓古人未尝有,忽得之不祥。不踰月果死。李端叔闻之曰:「不知杜少陵如何活得许多时。」见《竹坡诗话》。)
胡丈步曾远函论诗却寄 现当代 · 钱钟书
七言律诗
汲古斟今妙寡双,袖携西海激西江。
中州无外皆同壤,旧命维新岂陋邦。
烽火远书金可抵,丹铅退笔鼎难扛。
不乾扪有谈诗舌,挂壁年来气亦降。
注:《五灯会元》卷十一风穴廷沼章次,问如何如是谛实之言,师曰:口悬壁上。山谷《赠别李端叔》:古来得道人,挂舌屋壁间。
楚汉干戈地,岿然见此山。
艰难思帝业,牢落漫禅关。
野鸟惊人散,江湖到岸边。
明朝又东去,空羡阿师閒。
有人颇似长沙傅,得官亦望长沙去。
去时好赋楚江谣,还使风骚满江路。
便须酌酒吊三闾,正是忠魂冤愤处。
县令如今未去时,兰亭故事犹可为。
莫惜千筒万筒往,诸君方壮我已疲。
登科学究文章豪,数奇老将诗能高。
长沙县令号才吏,方将睥睨谢与曹。
凉风即是八九月,红萸黄菊花将发。
正是诗家得意时,莫学古人悲莫节。
东南美者有吴姬,红襦绣袂无所施。
把酒一卮轻皓腕,得诗一句胜蛾眉。
山夫野叟只如此,诸君达者应相嗤。
有酒且慢饮,有歌且慢讴。
共君说怀抱,未语先搔头。
良久欲说说不得,胸中有物如山丘。
君不闻东家女子花见羞,十六未嫁便悲忧。
墙头楼上到日晚,马骤车奔如水流。
西家亦有闺中女,月璧龙珠求未许。
有心自比蟠桃花,无言窃笑阳台雨。
谢鲲便是妾家邻,败唇折齿犹相语。
何况五陵轻侠儿,抛金掷玉教人非。
一夫奔处千夫驰,不论荣辱与刺讥。
膻中之蚁醯中鸡,攫金逐兽两眼迷。
主人下马客已齐,拜起俯仰容正卑
有如六月卖蒲葵,唯恐不售霜风凄。
言至于此良可悲,所以慷慨见于诗。
谁能起舞谁能歌,瓮中有物如秋波。
古来多少无奈何,要须一醉都销磨。
茫茫人间歧路多,不如海水通天河。
⑴ 原作俾,据明抄本、四库本、宣统本改
端叔上马去,巷口马头转。
我唤端叔时,端叔急回面。
记取此时意,莫使落风埃。
上东门外水,正望楚州来。
此水一来不复见,不及黄沙塞头雁。
是物可寄情,是物可寄声。
不须使黄犬,延州歧路远。
莫怪不登淮上楼,只为淮水不西流。
直待衔芦雁却回,其时随到天尽头。
关中日落时,但见山相接。
塞上闭城时,但听吹芦叶。
延州平安火过早,月出山头照孤堡。
王家池上醉欲倒,铜钵声中诗已了。
落笔挥成露布草,主人更索平戎表。
文章意气入杳冥,金船插羽如飞鸟。
诸军鼓吹高牙晓,大纛门开扑馀燎。
壮士犀衣剑气寒,客身依旧红霞绕。
陆生待寄梅花枝,庾郎莫爱芙蓉好(以上《节孝先生文集》卷五)
⑴ 原缺,据四库本补,宣统本作烟
题孙元京近诗 宋末元初 · 方回
七言律诗
后生如猬总能诗,骨弱瞳昏俗不治。
忽似再生萧德藻,已应突过李之仪
扫红紫阵观黄落,悬万千钧系一丝。
精刮洁磨犹未已,直须陶谢与同时。
共 178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