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安国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3—1088 【介绍】: 宋临江新淦人,字经父。孔延之子。性狷直,寡言笑。少刻苦问学,号博洽。仁宗嘉祐六年进士。调余杭尉,恬介自守,不事请谒。神宗熙宁初,范镇以制举荐,对策力论王安石理财训兵之法为非,罢归故官。通判保德军,陈征西夏三不便。哲宗元祐初,擢左谏议大夫,又论青苗免役诸法之害。改中书舍人。三年同知贡举,寻以劳卒。与弟孔武仲、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文集及《清江三孔集》。
全宋诗
孔文仲(一○三八~一○八八),字经父,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
仁宗嘉祐六年(一○六一)进士,调馀杭尉,转台州推官。
神宗熙宁初,以范镇荐应制举,对策力言王安石新法不便,罢归故官。
吴充代王安石为相,召为国子直讲,以不谙王安石经义,换三班主簿,出通判保德军。
哲宗元祐初,召为秘书省校书郎。
三年,同知贡举,事毕还家而卒,年五十一。
官至中书舍人。
文仲与弟武仲、平仲,皆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
黄庭坚以之比苏轼、苏辙,有“二苏联璧,三孔分鼎”之誉。
有文集五十卷,已佚。
南宋宁宗庆元四年(一一九八),王𨗨编集孔氏兄弟遗文为《清江三孔集》,其中文仲诗文为二卷。
宋史》卷三四四有传。
 文仲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清江三孔集》本为底本,连同辑得的集外诗,合编一卷。
全宋文·卷一七六○
孔文仲(一○三三——一○八八),字经父,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延之子。
嘉祐六年登进士第,授试秘书省校书郎、馀杭县尉,转台州推官。
熙宁三年应贤良方正科,对策力论王安石所建理财、训兵之法为非是,罢归故官。
吴充为相,除充国子监直讲,换三班院主簿,出通判保德军。
迁奉议郎、通判火山军。
元丰八年,转承议郎。
元祐元年,召为秘书省校书郎,进礼部员外郎,迁起居舍人,擢左谏议大夫,改中书舍人。
元祐三年春同知贡举,时已病,及奏榜归第而卒,年五十六。
有文集五十卷。
与弟武仲、平仲皆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
见苏颂《中书舍人孔公墓志铭》(《苏魏公文集》卷五九),《宋史》卷三四四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1—1097 【介绍】: 宋临江新淦人,字常父。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全宋诗
孔武仲(一○四一~一○九七),字常父(甫),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仁宗嘉祐八年(一○六三)进士,调谷城主簿,选教授齐州,为国子直讲。哲宗元祐初,历集贤校理,著作郎,国子司业。尝民族矛盾论恢复诗赋取地一下,攻击王安石经义。进起居郎兼侍讲迩英殿,除起居舍人,改中书舍人,直学士院。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徙宣州。绍圣四年,坐元祐党夺耿,管勾洪州玉隆观、池州居住(《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七之一六),卒,年五十七。与兄文仲、弟平仲并称“三孔”。黄庭坚有“二苏联璧,三孔分鼎”之誉。著有,诗书论语说》等百馀卷,已佚。南宋王𨗨收辑孔氏兄弟诗文合刊为《清江三孔集》,武仲诗文共十七卷,其中诗七卷。《宋史》卷三四四有传。 孔武仲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清江三孔集》为底本,参校民国初年胡思敬校本《宗伯集》(刊入《豫章丛书》,简称豫章本)、《宋诗钞》(简称诗钞)、《永乐大典》。校本多出底本的诗篇,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二一八六
孔武仲(一○四二——一○九八),字常父,临江新淦(今江西新干)人,文仲弟、平仲兄。
幼力学,举进士中甲科。
调谷城主簿,选教授齐州,为国子直讲。
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校书,集贤校理,著作郎,国子司业。
进起居郎兼侍讲,除起居舍人,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
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徙宣州。
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
元符元年卒,年五十七。
元符末追复原官。
著《》、《》、《论语说》、《金华讲义》、内外制、杂文共百馀卷。
宋史》卷三四四《孔文仲传》有附传(卒年见孔平仲《祭三兄侍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