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方滋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94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日日凭高处。
有疏榕、当窗浓绿,嫩凉新护。
一带溪湾人更好,吹到晚兰初度。
望碧水、小桥来路。
难得风华还倩隐,映花花、叶叶千千步。
新月怨,一相诉。

流华恰向凉衣吐。
算将来、重逢何地,双心何许。
君亦人间凄恨积,早识黯然离苦。
指隔岸、红纱如语。
向晚沙河灯数点,照青山、不及人眉妩。
况早是,送归去。
才失阳和气便寒,遥林遮雾晓漫漫。
微霜未着枝先劲,零露方滋叶已干。
弱质纵凋还自惜,芳心犹在讵应残。
请君试看深秋色,不学青枫更染丹。
营生畎亩中,外事百不知。
夜枕来好雨,晨兴课耕菑。
有客将出门,扁舟过我辞。
云当谒父执,遥溯清江𣾨。
似闻淮黄交,海道废不治。
上流渐填淤,漕粟行迟迟。
去冬数万艘,回空(去)悉后期。
河臣日坐啸,公帑徒虚縻。
九重南顾忧,宵旰允在兹。
天下有钜任,楚材起当之。
矫矫湘潭公,望隆朝野毗。
司空职水土,特简非畴咨。
下车甫三月,积弊端端釐。
别开延揽途,奏入报可随。
顾惟需才际,遄往夫奚疑。
忆昨陪南巡,开河议方滋
圣聪斥勿听,仁被枯骸骴。
使者免冠谢,跪聆切责词。
子时理北河,底绩在下邳。
桃花千里浪,故道复一支。
上考记姓名,把麾旋量移。
西凉极边郡,忍使侍养违。
弃官返子舍,色笑依庭帏。
三年檀州城,形影肯暂离。
父在代父劳,父殁扶榇归。
衔哀举大事,黾勉独力支。
子性实至孝,子才故难羁。
焉能盛壮年,郁郁长衡茨。
大儒况当道,行矣得所□(音依与归义同)
轻车就熟路,成此一段奇。
我有肝膈语,殷勤效临岐。
子家门阀高,仍世泽未漓。
愿为良马逐,莫作覂驾驰。
曹辈岂乏贤,心期古为师。
奢须示以俭,爱必视乎施。
上为国惜财,下亦量已资。
谨身而节用,历试何不宜。
赠行意尽此,或胜酒一卮。
昔日主人今法从,空留伟观古城隅。
邦人指点思遗爱,我亦先生屋上乌。
紫橐论思旧,碧落拜除新。
内家敕使,传诏亲付玉麒麟。
千里江山增丽,是处旌旗改色,佳气郁轮囷。
看取连宵雪,借与万家春。

崇牙,开盛府,是生辰。
十州老稚,都向今日祝松椿
多少活人阴德,合享无边长算,惟有我知君。
来岁更今日,一气转洪钧。
六箴 其五 名箴(1120年) 宋 · 李纲
四言诗
名者公器,不可多取。
有心取之,是为怨府。
古之至德,民无能名。
过情之誉,何足为荣。
令闻令望,有闻有声。
得之不愧,明德维馨。
是以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
汝不务德,而贾名以害其生耶?
壮时一别鬓成丝,忽漫同盘又语离。
底事不为三日款,相逢犹是半年迟。
溪边赠策正杨柳,境上开尊应荔枝。
莫叹峤南荒绝好,光华最有远人知。
同年进士同坛僧,暂联戢戢如浮萍。
一从仕版秪事役,往往牢落如明星。
假能作意笃恩好,言语不过时芳馨。
死生贵贱两乖角,黄钟可扣非柔莛。
吾见何子取路别,秋霜皦日看鸿冥。
一言意合即定分,咄嗟洞见无留停。
慈亲八十发黄素,稚子三岁眸青荧。
此翁贫苦不敢叹,意欲欢笑娱亲庭。
往年我官南武郡,士有林子家伶俜。
一儿得官走上国,投铨中品书安宁。
忽去病死不得返,我亦愤泣伤飘零。
徐言中表有贤丈,已收旅骨依林坰。
是年我归再通讯,冬日已照尧阶蓂。
书中报我方急扰,我意官下非常经。
鄱阳胡子遽客死,此翁立为营辎軿。
我时方卧生叹息,不觉洒泪沾床屏。
恩宜先施士固有,德不期报人谁听。
贫犹务德幸今见,死不背义闻前铭。
又思此翁乃常履,盛誉未足滋芳名。
有如此翁空试用,慕附始见真膻腥。
一官未用念乡里,九鼎自合尊朝廷。
行看謦欬立事业,下邦震动如雷霆。
淮田野人分屏置,双鬓不复当年青。
乾愁道路阻会面,恨酒不醉嗟长醒。
短书一纸说情状,安得模写无馀形。
何如未决待清暑,尚期一醉同壶瓶。
伊昔汉武之遣绣衣也,节旄翩翩,衣冠晔晔。
威振州郡,扫荡寇贼。
其人伊何,有臣昆德。
想其武皇受图,措世治安。
内凭府库,外攘百蛮。
志欲凌乎宇宙,锐有为于兴作。
爱酷吏之尊用,纷日事乎掊剋。
民不忍于荼毒,竟漏网而四散。
盗弄兵于潢池,恣狗偷而张乱。
于时乡亭戒严,枹鼓不息。
法不能伏,威不能詟。
天子曰:吁,来汝范张。
奸徒煽乱,延及四方。
孰副予意,用诘奸慝。
汝遂相予,扫除乱略。
赐汝绣衣,虎符龙节。
诏一下于天庭,共奔走而震慑。
衣绣衣以启行,仗天子之明威。
耀原隰之皇华,烂光彩之陆离。
城狐畏威而窜伏,社鼠望风而辟易。
发奸摘伏之如神,卒莫逃于斧钺。
是风靡而自殄,已群盗之惕息。
伟绣衣之一遣,措天下于宁谧。
猗欤乎称其服兮,信既安而且吉。
客或难之曰,是何异服尧之衣而行桀之行也。
治盗之术,岂可以砧斧令也。
子不闻乎礼义生于富足,盗贼起于穷贫。
上有尧舜,民亦为仁。
上有桀纣,民亦为暴。
彼仁暴之所分,乃君上之所导。
乃何不务德化,专事刑法。
张夸大之心,恣穷荒之欲。
君门邈于万里,下情抑而难达。
遂使吾之赤子,忍自弃于盗贼。
既不能抚之以恩信,又重之以孥戮。
一暴公之持斧,竟俱焚于玉石。
向非衷由天启,脐悔自噬。
下罪己之诏,为富民之计。
则散亡聚党,谁非大泽之卒。
提剑共逐,不啻秦宫之鹿。
纵绣衣之相望,日斩断其何益。
帝雄才而大略,胡反愚于谋国。
想绣衣于今日,重为当时惜也。
方今明良相遇,赓歌一堂。
经营四方者,皆召公之贤,折冲千里者,尽方叔之良。
士竞登于赤墀,民自安于康庄。
方将画衣冠异章服而不犯,跻一世于虞唐。
亦既鄙汉家绣衣之使,则愿黼黻尧舜山龙之衣裳也。
庐山谣答刘生芷庭(丙申稿,清光绪二十二年) 晚清 · 丘逢甲
① 刘芷庭,镇平文福乡人。庐山,公山居澹定村后山曰庐山。
匡庐名自匡君遗,福庐乃出叶少师。
匡庐自大福庐小,名山要待人扶持。
五岭东来郁雄秀,群山冠剑森威仪。
纷趋到海尽南纪,与海争地雄鼓旗。
天藏地閟留隐秀,有山亦以庐名垂。
州因鋗姓乡旼姓,兹山未著庐者谁。
我归自东未宁宇,越鸟固应巢南枝。
不为神仙不宰相,入山将恐山灵嗤。
前身太华老道士,游仙旧梦参希夷。
误信神山在海上,失足𩊊佩人间嬉。
九十九峰发霞燄,手持芙蓉哦新诗。
要令海国变风雅,开山初祖天人师。
青柯故侣苦相惜,小劫摧落云龙姿。
东方狼星忽悬燄,天弧久弛无神威。
扶桑岛窄奋乌足,香蕈洋浅张黥鬐。
黑风摧海水四立,阴云惨澹台山危。
沙虫百万势将化,末劫不救非慈悲。
生作愚公死精卫,谓海可塞山能移。
开屯径欲试神手,炮雷枪雨供驱驰。
玉门第八金匮九,安知变故多参差。
值天方醉剪鹑首,呵壁欲问宁非痴。
岂有扶馀王剑侠,虬髯一传词尤支。
不如归去亦一策,山中血泪啼子规。
朱崖虽弃汉地大,公卿固应从捐之。
独恨平生失微尚,请缨请剑忘官卑。
南阳已矣不得卧,兼累羽扇无能挥。
辽东幼安本侨寓,欲去犹恋将奚为?
撒手台山惨将别,直等死别非生离。
全家轻舟径西渡,旧游回首成天涯。
闽山将尽粤山见,青山万里安舆随。
五花战袍失光彩,剩有馀耀生莱衣。
东迁四世过百载,故居乔木苍烟霏。
恐如丁仙化鹤返,感慨城郭人民非。
圆山之间印山下,厥邑隶镇乡文基。
自从宋元此聚族,小宗别祀多分祠。
朱门白屋万家聚,岁时伏腊陈牲牺。
弟兄伯叔各欢序,唐山直惜吾归迟。
摩挲故谱寻老屋,半废为圃芜不治。
故钉遗瓦存者仅,不如别卜陈蓍龟。
惟乡之西协吉卜,宗老告我庐山宜。
一邱一壑本吾愿,名山况复如相期。
忆昨泉山小留滞,清源紫帽神挚维
阴那老僧速归驾,许我佳地当非欺(梦见惭愧祖师,亦在泉州时事。)
梦中之境忽真得,此事或亦神能司。
乃携寻山绿玉杖,古径手自荆榛披。
一峰卓立出云表,苍然秀色轩人眉。
如玉屏张宝帐合,如宝驮象球弄狮。
群山众壑竞奔赴,势若拱卫来逶迤。
乃登极顶旷四瞩,玉华金简生光辉。
仙桥俯瞰飞渡迹,天马旁若凌风嘶。
目卑三台小九子,君山肃立毋敢欹。
鞭云策霞互吐纳,沐日浴月相蔽亏。
四时花开长不谢,万年松老生清飔。
洞天福地不在远,佳处要岂人境违。
四山环合若庐舍,山中地忽成平夷。
有圃宜蔬田宜稻,买山以隐宁靳赀?
乃测周圭景以正,乃用傅版功斯施。
惟堂有宦阁有簃,开门山影绿满池。
乡人载酒欲吾贺,言待其落陈金卮。
就中吾友有刘子,清言古谊吾所推。
山村易名曰澹定,刘子妙解为之词。
今晨缄书更报我,开函奇字蟠蛟螭。
庐山之谣又继作,青莲逸轨遥相追。
上为兹山发厥秀,下为吾庐言其私。
中间慷慨论时事,若屈奇诡梁哀噫。
山中展诵发浩叹,神妙欲告山灵知。
惟山如诗贵真面,得其真者名乃归。
惟楚有山称九嶷,惟蜀有山称峨嵋。
粤山罗浮实称首,同向南戒争崟崎。
兹山又别钟粤秀,如光初曜华方滋
吾爱吾庐更爱山,以山相属吾宁辞?
山中之云出无时,青天舒卷人难羁。
山中之泉清且漪,我归自濯缁尘缁。
名庐以山庐乃结,因山得庐山尤奇。
襟江带闽此胜境,鼎足匡福宁须疑。
和君谣罢一长啸,松间双鹤高空飞。
⑴ 在泉州时,清源紫帽山神皆曾入梦。
共 94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