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征集

相关人物:共 15 位
共 1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全台诗
陈肇兴(1831~?),字伯康,号陶村。台湾府彰化县治(今彰化市)人。咸丰三年(1853)入庠邑,补廪膳生。从鹿港拔贡廖春波读书于彰化白沙书院,学习四始六义及唐宋明清诗,表现极为突出。和蔡德芳、曾惟精、廖景瀛合称「白沙书院四杰」。咸丰九年(1859)中举,曾建古香楼作为书房及居处,以读书歌咏自娱。同治元年(1862)戴潮春起事,陈肇兴拒绝戴氏之拉拢,遂遁入武西堡(今南投县集集)之牛牯岭山中。是年七月谋刺戴氏不成,几度濒于险境。闰八月避入集集山中,虽身在军旅,夜晚得閒时,往往秉烛赋诗,追悼阵亡战士,详录戴案经过,题为《咄咄吟》,乃台湾重要的历史文献。同治三年(1864)事平,陈肇兴返回乡里,设帐授学,门生有杨馨兰、杨春华、吴德功、许尚贤等,多为俊才之士。著有《陶村诗稿》六卷,并《咄咄吟》二卷合刊。  陈肇兴的《陶村诗稿》写至戴案结束止,由此作可见清代中叶崛起的台湾士子,思想取向与价值判断。不仅有个人心灵世界及理想抱负的抒写,诗作的关怀重心亦往往与生民百姓密切相关。在形式上,陈氏习惯以长篇歌行来抒怀、言志,诗作风格雄健豪迈。门人吴德功在《陶村诗稿》序文中谓,肇兴之诗胎息于杜甫,可视为清中叶台湾文坛之「诗史」。《陶村诗稿》最早由门人林宗衡等校刊,光绪四年(1878)夏季初刻,乙未之役,版毁于兵燹。后彰化人杨珠浦在大正元年(1912)得抄本于书肆,遂于昭和二年(1937)重刊。民国五十一年(1962)台湾文献丛刊本据杨抄本排印;1971年郑喜夫以连横所藏原刊本为底本〖编者按:据连横《台湾诗荟》创刊号〈遗集待刊预告〉云:「彰化陈伯康孝廉著有《陶村诗稿》八卷,版久毁失,印本亦亡。全台仅存二部,一在余处,一为云林黄君丕承所藏。」〗,另以杨氏本、文丛本合校,是为郑校本。1992年龙文出版社据杨珠浦本重印,而将郑氏校本标注于眉批以供参考,编为「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第一集第四册。以下作品以杨珠浦版本(以下简称「杨本」)为底本,郑校本(以下简称「郑本」、「郑注」)为辅,进行编校。(施懿琳撰)
陶村诗稿·林序
余生也晚,不获于伯康先生之古香楼而修士相见礼,仅于先生之门下士藉悉其为人,有践绳之节;并读其遗著数篇,爱其质不过朴、丽不伤雅,洵足以光扬缉熙,昭章元妙。然卷帙无完,究不能窥其全豹为憾!近有杨君珠浦者,抱先生之遗集过务滋园而告之曰:『此前清道、咸间陈伯康孝廉之遗著也;惜版已散佚,特为之抄而存之』。余喜而浏览,如见故人。读至七、八卷,觉当日戴万生之乱状历历如现,可藉以知台湾往昔之史迹;其关系于文献,固不少矣。杨君并言欲翻印以存于世;笃矣乎仁者之情,近今罕觏。此不独伯康先生之幸,亦吾台文献保存之幸也。韩昌黎答崔立之书,尝谓『发潜德之幽光』;杨君其有焉。故为加墨简端,表而出之。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丙子)夏,树德村人林耀亭撰于守拙山房。
陶村诗稿·陈肇兴先生略传
陈肇兴先生,字伯康,彰化人。少颖悟,抱豪胆;事亲至孝。曾入邑庠。道光季年,翰林高鸿飞先生署彰化县;提倡风雅,乃聘廖春波先生长白沙书院主讲,以诗赋文课士,高县主躬莅讲席。是以文化大兴,士竞吟咏,就中陈肇兴先生为杰出。先生咸丰八年举于乡;颜所居曰古香楼,读书歌咏以自娱。 迨同治元年戴万生变,先生慨然投笔从军。彰城陷,只身冒险逃入集集。日则奋练强悍民番,援官军、诛叛逆;夜则秉烛赋诗,追悼阵亡将士,语多忠诚壮烈。事平,不仕;设教于里,时雨化人,桃李争妍,而杨馨兰、杨春华、林宗衡、许尚贤,俱列门墙。于是相谋刊此「陶村诗稿」,以惠后学。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六月,彰化杨珠浦辑叙。
陶村诗稿·杨记
「陶村诗稿」共八卷,系磺溪陈肇兴先生壮年时所作也;贵写实、尚平易。余二十五年前,偶然得之书笥;回环三复,不求甚解。民国八年,请示于吴德功先生;先生喜出望外,详为说明:『此卷乃台湾诗学之结晶,现存殆无完本;卷中虽有蛀失,当为补记』。至十年,阅毕;告曰:『好自珍藏』!余以是更加爱惜。屡思翻版,踌躇莫进。此次受林耀亭先生及乡中父老之怂恿,乃决意付印重刊,以公同好,藉以保存台湾地方文学之一助,亦可以谢故吴德功先生指导后学之劳也。爰为之记。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秋,杨珠浦记于南屯爱仁医院。
陶村诗稿·题词
一 一卷新诗百感生,经年避寇赋长征;壮怀不作偷安计,又向桃源起义兵。
二 数载书生戎马间,杜陵史笔纪瀛寰;采风若选「东征集」,咄咄吟中见一斑。
三 浣花溪畔少陵祠,绝代诗才赋乱离;谁料千年才更出,有人继和「北征」诗。
荆楚陈懋烈芍亭顿首拜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02—1756 【介绍】: 清安徽休宁人,字元长,号蔼堂。
雍正间援例为刑部江南司员外郎,擢福建司郎中。
乾隆初授湖南衡州知府。
去官后迁居苏州狮子林,乾隆帝南巡,五至其处。
有《南征集》、《南归集》、《松园编》、《师林纪胜》。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常州晋陵人,字端叔。
孝宗乾道二年进士。
金人遣乌林答天钖贺生辰,怙强骄倨,众愤莫能制,逢上书乞借上方剑斩之,孝宗嘉其材气可尚。
累知安丰、盱眙二军,皆有政绩。
仕终宝谟阁待制、知郴州。
有《南征集》。
全宋诗
丁逢,字端叔,晋陵(今江苏武进)人。孝宗乾道中进士,为激赏所干官,除国子监书库官。历知安丰、盱眙、婺、庐等州军,潼川路转运使。宁宗庆元四年(一一九八)以行司农少卿兼知临安。曾一度閒居,晚年知郴州(《舆地纪胜》卷五七引王希居《送丁端叔守郴州》“燕居九见岁华周,晚得湘湖斗大州”)。官至宝谟阁待制。《咸淳临安志》卷四八有传。今录诗八首。
全宋文·卷五八二八
丁逢,字端叔,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乾道二年进士,为激赏所干办官。上书乞斩金国使节,孝宗甚嘉赏之,召对,除国子监书库官。历知安丰、盱眙军,迁湖北提刑、淮西安抚。庆元中以司农少卿兼知临安府,徙军器监,出知郴州。逢居官清廉,有守有为。著有《南征诗》一卷,《郴江前集》十卷、《后集》五卷、《续集》九卷。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二五、职官七四之一三、食货三一之三○、食货四四之一五、食货六二之七二,《咸淳临安志》卷四八,《咸淳毗陵志》卷一七,《宋史》卷二○八、二○九,《宋元学案》卷九七,《宋诗纪事小传补正》卷三。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四五二
李元畅,字维寔,号云泉。
一号迪子。
茂名人。
一迪次子。
明神宗万历十四年(一五八六)进士。
有《前后北征集》、《吹剑编》、《药房稿》。
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三八、清光绪《茂名县志》卷六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13 【介绍】: 宋临安人,字若晦,号盘隐居士。
孝宗淳熙八年进士。
光宗时以秘书郎出守嘉兴,上供及额即止,不苛取以邀赏。
为司封郎官,寻借户部尚书,以忤韩侂胄罢。
宁宗嘉定初知镇江府,抚辑流民有方。
后权吏部侍郎兼中书舍人,于滥恩斜封,多格阻不行。
有《盘隐诗编》、《掖垣制草奏议》、《北征集》等。
全宋诗
俞烈(?
~一二一三),字若晦,号盘隐居士,临安(今属浙江)人。
孝宗淳熙八年(一一八一)进士。
十五年,以太学录转对。
迁太常博士。
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进国子博士。
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为秘书郎,出知嘉兴府。
嘉泰元年(一二○一),除起居舍人(《宋会要辑稿》职官五一之二七)。
四年,除中书舍人,以忤韩侂胄论去。
嘉定元年(一二○八),起为沿海制置使,改知镇江府(《宝庆四明志》卷一)。
五年,为吏部侍郎兼中书舍人兼侍读(《宋会要辑稿》崇儒七之三○)。
六年,卒。
著有《盘隐诗编》、《北征集》等,已佚。
咸淳临安志》卷六七有传。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六四一三
俞烈(?——一二一三),字若晦,号盘隐居士,临安(今浙江杭州)人。淳熙八年试礼部第一。十五年,以太学录迁太学博士。绍熙初进国子博士。庆元三年为秘书郎,年馀出守嘉兴。嘉泰元年出使金国。后除中书舍人。嘉定初知庆元府,移知镇江。累官吏部侍郎。六年卒。有《盘隐诗编》、《掖垣制草》、《奏议》、《北征》等集。见《金佗粹编》卷二八,《咸淳临安志》卷六七,《宝庆四明志》卷一,《宋史》卷三八,《宋诗纪事》卷五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广东东莞人,字敬德。
万历间举人。
官天长知县。
工书善画,尤工诗。
有《白云集》、《燕粤西征集》。
全粤诗·卷四一五
袁敬,字敬德。东莞人。明神宗万历四年(一五七六)举人,授天长令。有《白云集》、《燕粤西征草》。民国《东莞县志》卷五九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吴县人,字友篁。
曾搜集太湖地区历代文人作品,编为《七十二峰足征集》。
清诗别裁集
字友篁,江南吴县人。太学生。○友篁成《七十二峰足徵录》,表章具区文献,吾觉有心之士也。诗不分唐、宋,以新颖为归,时有名论。与翁君琢山,称东山二家。

人物简介

清诗别裁集
字涵一,奉天人。
官四川巡抚。
著有《读易草》、《西征集》。
黄建中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扬州府兴化人,字良辅。万历二十六年进士。官至南京户科给事中,遇事敢言。有《留垣疏草》。
维基
黄建中,字艮甫,南直隶扬州府兴化县军籍,江西瑞州府新昌县人。
万历十年(1582年)壬午科应天乡试举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戊戌科进士,平生廉介刚正,守法无私。
及居言路,弹劾不避权贵。
初授南阳府推官,甫下车,立寘一狯掾于法,奸吏震慑。
属县令密馈以金,杖其使,令即解绶去。
丁艰归,服阕,补金华府推官,如治南阳方略。
擢南户科给事中,疏湖册科弊五条上之,得俞旨意,著为令。
复革汰湖役,饩节省缮修诸费,积四万馀两,归朝廷。
未几,摄兵科,寻摄六科,有御史以白金千两致建中家,闻之,驰书戒子,令勉为清白吏子孙,趣还之。
在垣知无不言,同官多侧目。
当是时朋党议起,东林如李三才、浙如方从哲、齐如赵焕等各持门户交斗,言路多唯阿其间。
建中独挺然孤立,期以一身正朝廷,上疏分别三才、从哲、焕及孙丕扬、秦聚奎诸人邪正是非,皆引大义,慷慨披陈,绝去依附。
边事兴,经略熊廷弼有边才,中朝党人忌其不附己也,群挤之。
建中抗疏力言廷弼才可任,群臣不当以私斗误国事。
众益忌之。
会内计,南科官年例当二人,其一以贿嘱免,竟罢建中归。
随起大理寺评事,转礼部主事,未至官卒,年六十。
著有《留垣谏草》藏于家。
长子黄珙,崇祯八年贡士,癸未廷试,擢县令第一,遭闯难,间关归里,闭门著述,有《北征集》、《水阁孤吟》若干卷。
珙子黄升,康熙丙辰成进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52—1527 【介绍】: 明福建莆田人,字待用,号见素、云庄。
成化十四年进士。
授刑部主事,进员外郎。
曾上疏请斩僧继晓并治中贵梁芳罪,触帝怒,下狱,贬姚州判官。
寻召还,复官,改南京。
正德时,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镇压蓝廷瑞等起事。
嘉靖时官至刑部尚书。
有《见素文集》、《西征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待用,莆田人。成化戊戌进士,授刑部主事,历广东右布政使,以佥都御史巡抚江西四川,升右都御史、工部尚书,改刑部,加太子太保。谥贞肃。有见素西征集。
明诗纪事·丙签·卷七
俊字待用,莆田人。成化戊戌进士,授刑部主事。迁员外,以事下狱,谪姚州判官。迁南刑部员外,擢云南按察副使,进按察使,改湖广,引疾归。起广东布政使,不赴。起佥都御史,督操江,改巡抚江西,进右副都御史,改四川,迁右都御史,致仕。起工部尚书,改刑部,加太子太保致仕,卒。追论议礼,削职。隆庆初复官,赠少保,谥贞肃。有集五十四卷。 (《四库总目》:俊诗多学山谷、后山,颇多隐涩之词,而气味颇能远俗。 (《艺苑卮言》:林待用如太湖中顽石,非不具微致,无乃痴重。 田按:尚书诗晦涩者不必言,时遇疏豁者,如绝壑疏林,别有风景。)
维基
林俊(1452年—1527年),字待用,号见素,晚号云庄,福建承宣布政使司兴化府莆田县(今福建省莆田市)人。成化戊戌进士,历仕四朝,官至刑部尚书。
共 1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