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张先

相关人物:共 10 位
共 10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湖州人,字谦中。
张先孙。
出家为道士。
善篆书。
有《复古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1—1055 【介绍】: 宋抚州临川人,字同叔。真宗景德初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历左正言、直史馆,为翰林学士。仁宗立,拜右谏议大夫迁给事中、枢密副使。以论事逆刘太后意,罢知应天府。在任兴学校、教生徒。召拜御史中丞,迁参知政事。再出知亳、陈州,复入为御史中丞、三司使。庆历中拜宰相兼枢密使。后为谏官论罢,历知颍州、许州、永兴军、河南府,以疾归京师。平居好贤,范仲淹、孔道辅、欧阳修等皆出其门。及为相,仲淹与韩琦、富弼皆进用。文章赡丽,尤工诗词,甚得时誉。卒谥元献。有文集及《珠玉词》。
全宋诗
晏殊(九九一~一○五五),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幼以神童著称,真宗景德二年(一○○五)十五岁时即赐同进士出身,初授秘书省正字,久之,擢翰林学士。仁宗天圣三年(一○二五)迁枢密副使,明道元年(一○三二)除参知政事,康定元年(一○四○)进枢密使,庆历二年(一○四二)加同平章事。先后出知应天、江宁、河南府,以及亳、陈、颍、许、永兴等州军。至和元年(一○五四)以疾归东京。二年卒,年六十五。谥元献。晏殊原有集,久佚。清胡亦堂辑《元献遗文》一卷,仅存诗六首。劳格辑《元献遗补编》(简称补编)三卷,其中诗两卷。一九一七年南城李之鼎将两书校订,勒为一编,后附《元献遗文增辑》一卷,收入宜秋馆刊本《宋人集乙编》中。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二二《侍中晏公神道碑》,《宋史》卷三一一有传。 晏殊诗李氏刊本虽收辑最多,但凌乱丛杂。这次整理,在前人成果基础上重新补辑、编次,定为三卷。其得之于《会稽掇英总集》等宋人著作者,为第一卷;得之于宋蒲积中《古今岁时杂咏》者,(以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叶志诜抄本为底本)为第二卷;得之于元、明、清诸人著作者凡十八首,与辑出零句,合为第三卷。
词学图录
晏殊(991-1055) 字同叔。
封临淄公,卒谥元献,世称晏元献。
抚州临川人。
当时范仲淹、富弼、欧阳修、张先等辈,皆出其门。
有《珠玉词》。
全宋文·卷三九七
晏殊(九九一——一○五五),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七岁能属文,景德初以神童荐,擢秘书省正字。历任集贤校理、翰林学士、礼部侍郎、枢密副使、枢密使。庆历三年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集贤殿大学士兼枢密使。曾先后知宋州、颍州、陈州、许州、永兴军、河南府兼西京留守。至和二年卒,赠司空兼侍中,谥元献。见欧阳修《晏公神道碑》,《宋史》卷三一一本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许元祐,生平不详。
《淳祐临安志》卷二九录其《风水洞》诗,在张先、范仲淹后,或亦为仁宗时人。
现暂列于此,俟考。
许元祐,《淳祐临安志》作许元裕。
张维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湖州乌程人。
张先父。
耕读持家,以诗自娱。
仁宗时以子封卫尉寺丞。
有《曾乐轩集》。
刘淑英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江西安福人。
明扬州知府刘铎女,庐陵王蔼妻,年十八而寡。
知书能诗,兼精剑术、兵法。
李自成破京师,淑英募士卒,亲自教练,欲以复明。
南明将张先璧驻永新,淑英率部投之。
璧欲娶之,淑英不从,跨马而去。
归里辟小庵,诵佛终身。
陈荩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简介

维基
陈荩(17世纪—17世纪),又名陈赓,字鸣墀,直隶魏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陈荩是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举人,到崇祯四年(1631年)成进士,工部观政,七年授大理寺右评事,十年丁忧。
十三年补左评事。
累任职授广信府知府、福建参议,有德行。
崇祯十七年(1644年)担任御史巡行云南,上疏请求弘光帝派兵保卫当地四十万公帑,获准许,并加监军衔。
陈荩为人傲慢,不懂得军事,宗室朱寿𮢅招募三万名士兵、二千匹战马、十二匹象,军队骁勇、兵器锋利;成军后派赵应选、胡一青、王永祚、蒲缨到黔、楚,但是南京已经失陷。
隆武帝提拔陈荩为佥都御史,命令他到福建,路过吉安,万元吉招引守城,多次打败清朝军队。
之后二人意见不合,陈荩引退到南安,吩咐赵应选与胡一青支援忠诚。
忠诚府失守,陈荩败走宝庆,因为部下被张先璧、刘承胤控制而失意,回到隆回居住。
后来王进才搜掠他家,他转至奉天,在当地郁郁而终。
郑问玄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郑问玄,号澹叟,山东济南府新城县人。
天启四年(1624年)甲子科山东乡试举人,座师米寿图,崇祯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进士,兵部观政。
本年授重庆府推官。
丙戌夏(1646年)恭顺三王徇楚至武冈,大帅刘承胤迎降,沅守将张先璧不战而走,贵州巡抚米寿图被执,见孔有德,不屈绝食二日,有德好语劝降,终不屈,遂与爱将于守方及其家三十馀口同时遇害,故御史郑问玄从有德军中,为公门下士,备棺衾敛之。
顺治六年五月,原委贵州提学道佥事郑问炫为浙江按察使司佥事、分巡嘉湖道。

人物简介

维基
吴杰(1783年—1836年),字梅梁,浙江会稽(今绍兴)人。
少年即能撰文,为阮元所赏识。
拔贡生,应天津召试,取二等,担任文颖馆誊录,书成后,授昌化教谕。
嘉庆十九年(1814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道光二年(1822年),督四川学政。
担任给事中,出京为湖南岳常澧道,历官贵州按察使、顺天府丞。
道光十三年(1833年)上疏论川南少数民族事务,主张先剿后抚,以除内奸、分疆界为善后之策。
后连续主持顺天乡试及会试。
道光十五年(1835年),擢工部侍郎。
道光十六年(1836年),吴杰卒。
维基
吴杰(1783年—1836年),字梅梁,浙江会稽(今绍兴)人。
少年即能撰文,为阮元所赏识。
拔贡生,应天津召试,取二等,担任文颖馆誊录,书成后,授昌化教谕。
嘉庆十九年(1814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道光二年(1822年),督四川学政。
担任给事中,出京为湖南岳常澧道,历官贵州按察使、顺天府丞。
道光十三年(1833年)上疏论川南少数民族事务,主张先剿后抚,以除内奸、分疆界为善后之策。
后连续主持顺天乡试及会试。
道光十五年(1835年),擢工部侍郎。
道光十六年(1836年),吴杰卒。

人物简介

全台诗
林占梅(1821~1868),幼名清江,字雪村,号鹤山,又作鹤珊,别号巢松道人。清淡水厅竹堑(今新竹市)人。祖父绍贤(1761~1829)经办台湾盐务,为竹堑巨富;父祥瑞(1797~1862)早卒。年十四,尝随岳父黄骧云北上京师任职。占梅急公好义,道光二十一年(1841),因捐防鸡笼英军之犯,获贡生加道衔;道光二十三年(1843),因捐防八里坌,获知府即选;道光二十四年(1844),募勇扼守大甲溪,绝嘉、彰各邑漳泉械斗蔓延,赏戴花翎;咸丰三年(1853),林恭事变,协办全台团练,捐津米三千石,准简用浙江道;咸丰四年(1854),克复艇匪黄位之乱,加盐运使衔;同治元年(1860),毁家纾难,协助朝廷平戴潮春事件有功,加布政使衔。晚年因林、郑二家讼事,郁病而卒。占梅擅丝竹、书画、骑射诸艺。道光二十九年(1849),构筑潜园,雅集诗骚。文酒之盛,冠于北台。著有《潜园唱和集》二卷、《潜园琴馀草》八卷,其中《潜园唱和集》已佚。林占梅《潜园琴馀草》约有诗一千九百馀首,写作年代自道光二十七年(1847)迄同治六年(1867)。多咏骨肉亲友、园居、游历、时事、兴怀之作。五言古、近体,善摹难状之景,达难显之情。作品风格多样,平易晓畅法白居易,感时忧国似陆放翁,伤感兴怀如吴梅村。台澎道徐宗干评其诗「和静清远、古澹恬逸」、「诗味多琴味」。兹据台湾分馆藏《潜园琴馀草》 为底本,并参照下列对校本编校:李清河藏《潜园琴馀草》(以下简称李本) 、李清河藏《潜园诗抄》(以下简称李抄本) 、连雅堂《台湾诗荟》(以下简称荟本) 、台湾文献丛刊《潜园琴馀草简编》 (以下简称台银本)、《新竹文献会通讯》(以下简称文献本) 、陈培桂《淡水厅志》、林维丞《沧海拾遗》、蔡振丰《苑里志》、郑鹏云《师友风义录》、连横《台湾诗乘》、王松《台阳诗话续编》、林钦赐《瀛洲诗集》、赖子清《台湾诗醇》、曾笑云《东宁击钵吟后集》、彭国栋《广台湾诗乘》、蜕萒老人《大屯山房谭荟》。
潜园琴馀草·序及题词
诗,乐章也。
诗言志,律和声;唯知音者,始可与言诗。
桓谭「新论」云:『八音以弦为最,而琴为之首。
自虙牺削桐、重华被袗以后,襄陵之作、训佃之操、思贤之曲尚矣。
汉、魏而下,以诗名者多以琴名;辋川「春江送别」、谪仙「清夜闻钟」、乐天「池西秋思」、六一居士「受宫声」、东坡「闻窗外歌」,其尤著也』。
稽中散「琴序」云:『吟咏之不足,则寄言以广意』。
间尝持此以衡近代诗人,今读鹤山「琴馀草」而得之。
家青山之论琴况也,曰「和静清远,古澹恬逸」。
琴心也,即诗心也。
鹤山善琴,手挥目送,别有会心;故诗味多琴味。
山中访隐、海上移情、理性返真、忘形合虚,殆有得于味外味者,丝桐云乎哉?
章句云乎哉?
仆解组退居,雨窗閒坐,手兹编而三复之,如聆「梅花弄」、「桃源吟」,不觉翛然意远。
缀数言于简端,鹤山可许为知音否?
咸丰四年夏五月,江左徐宗干识。
「山虚水深,万籁萧萧;四无人踪,惟石嶕峣」:此古琴铭也;鹤珊之诗近之。
鹤珊精于琴,诗学香山、剑南,得其神似;五言、古近体,尤善摹难状之景、达难显之情:所谓「秀语夺山绿」也。
大抵其少作多舒愉恬雅之音,间有天性语缠绵悱恻,如弹履霜;是可以觇其所养而得其性情之所近。
比年海上骚动,鹤珊同牧守竭力堵禦,一方赖以安固。
近复奉命筹办海运,倡率捐输。
其平日之蕴抱,至是而一露焉。
出其绪馀,发为诗歌以抒写胸臆;不觉苍凉感慨,忧从中来。
鹤珊之诗境将一变,又乌测其所至耶!
绍芳因公东渡,获与朝夕从事;鹤珊独心折予,皇然引愧而已。
他日者,绍芳和琴成声,得与鹤珊相酬答;出其近作,正襟危坐,以蔷薇露盥手读之,鹤珊当为予鼓一再行,奚翅如刺船海上之移我情也。
小石愚弟黄绍芳拜序。
空桑之柱耶,琼桂之姿耶?
绕梁之嗣响也,夺锦之馀思耶?
相赏有松石间意,移情在花月夜时。
海上禽鸟乱啼号,冥漠林木何处高?
结想只在云以上,骏马走堤兴倍。
忽闻石上泉流声,一字一珠著手生;十指翻云风习习,留得琴韵到诗情。
诗情何俊逸,琴韵何悠扬!
相对两不厌,郁郁石生香。
咸丰甲寅夏六月,润堂洪毓琛题。
写景则无奇不搜,深入剑南之室;言情则有感斯托,能摹浣花之神。
刚健婀娜,悱恻芬芳;真得味外味,不厌百回读。
咸丰甲寅夏至后五日,古粤愚弟黄鹤龄拜手。
余年四十,即弃诸生而客于台。
虽举业尽废,然诗歌、文史,结习未忘;恨可与谈者,少耳!
林雪村都转,淡水巨室也;乡闾以孝称。
且笃于世谊交情,慷慨任侠,有东汉八厨风。
又闻其抱雅尚而多才思,彝鼎琴尊,珍怪纷罗;于书画、丝竹、骑射诸艺亦色色精绝。
是清秘阁再见倪云林复生也,心钦迟之。
一日,诣其斋,流连茶话;偶及风骚,雪村色飞眉舞,若即欲疾趋青莲、浣花之室者。
从此喜与余作玉屑谈,遂延余为老马。
然余犹有虑焉!
虑其绮年失学,驰骋京华;况家务丛杂,日不暇给,未有俭于腹而丰于才者、亦未有不劳其神而逸其趣者!
而熟知无虑也?
盖其天禀超绝,加以数年来弹琴习静,淡若书生,披览勤、䌷绎切、商榷多,故其诗日进。
嗟乎!
今之伧父,于载籍及前贤名篇概未省识而以诗自负,塞满牛腰;是打油钉铰皆可以吟诗矣,牛童马走皆可以谈诗矣。
诗若是易也,何俟雪村乎!
雪村之诗,于中晚、宋人为近,于游览、写怀为长。
其构思下字,如五丁开山,别通蹊径;如李临淮军容,壁垒一新、旌旗变色;又如少翁奇术,钩营致魄,使李夫人活现帐中。
其杰句繁富,虽老马识途稍效导引,要其心血固多人数斗矣。
或调雪村颇滥交,几如坡公乌台之累。
然雪村恒言:知我者惟黄公雨生、徐公树人及馀数人而已;是滥而不滥也。
或又谓雪村多坎坷;迩者时乱年荒、骨肉丧亡,又付会计于纪纲任其侵盗,致诗日富、家日穷,悲愤时发于篇什。
然而昔人论诗,有「若非新变,不能代雄」之说;如雪村之「新变代雄」何疑!
夫雄于讴吟,即可雄于振作;使以治诗之道治家,屏斥奸邪如去浮烟浪墨,则一鸣惊人,贤者固不可测。
家将恢复,或不至如云林之终穷;诗愈精进,或可直入青莲、浣花之室。
此吾所以望雪村也夫!
此吾所以序雪村也夫!
咸丰八年小春下浣,镇平曾骧拜撰。
予自罢官旋里,轮指十有馀年矣;杜门不与外事,日以诗自遣。
意兴所至,发为咏歌。
举凡近代能诗之士,闻有佳著,未尝不求而展玩之,嗜之成癖;虽更有可好之物,不与易也。
客冬黄翼南孝廉从东瀛旋,言其姊夫林雪村都转天才峻特、经济恢涵,而性嗜歌吟,著有「琴馀诗草」甚富,尚未梓行。
予闻之,不禁跃然起曰:『是殆与予有同嗜者矣』!
因嘱借观。
其即景之作,俊逸警鍊、品格杰句,美不胜收,在白乐天、陆剑南之间。
其杂感、自述诸作,至性至情,真从肺腑流出,空所依倚,自成一家:一片惓惓爱国之诚,不能自已;所谓「处江湖之远,不忘其君」者欤!
至其篇法简老,浑成一气,旋转能达难显之情;于少陵为神似。
盖雪村少负不羁之才,继以南游吴苑、北登燕台,山川之助,胸次益旷。
归里后频遭大故,其抑塞无聊之气无所舒发,恒托之诗;「穷而后工」,信不诬也。
夫士苟所遇恬适而好为愁惨之词,唐之戴叔伦、明之郑善夫无病而呻,识者讥之;若雪村遭际迍艰、时事忧愤,其发为变徵之音,乌得以叔伦、善夫律之耶!
读毕而归之,爰书所见以写倾仰,非敢云序也。
咸丰九年立冬后一日,雪椒杨庆琛书于绛雪山房。
昔罗威未识昭谏而嗜其集,永叔未识子野而爱其词。
予从姻亲林半痴耳雪村先生名,悉其能琴、善书,尤精诗学。
尝赠以楹帖云:「雅量高涵,交情慷慨;天真脱洒,韵事风流」。
尚未知其诗足以推倒豪杰也。
及半痴袖其集草示予,受而读之,知其有感于怀,辄托之诗,一扫风云月露之习故云。
生平所历甘苦以及忧时愤事,絜领持纲,有条不紊;较诸雕饰一字一句之间以求合于古作者之林,其格律之高下为何如也!
生席前人荫,少年时,意气自豪,不屑屑于名缰利锁;长而历游辇下,所以益壮。
夫以履丰席厚之身,而贤母独能忍慈割爱,使之习舟楫之劳、阅风霜之苦,卒克和平心性、历练才华,大变少小之习气;贤母苦衷于是乎慰,生诗学亦于是乎进。
观杂感、写情诸作,其不忘母氏之劬勤,非学有心得,弗能道也。
而又感念于妻孥之溘逝、友朋之翻覆、世难之凋伤,前后十数年间不胜聚散离合之异,故其抑塞无所告语,恒藉诗以遣之;此生诗所以发乎性情,非雕虫小技比也。
至七古如「谭生行」、「哭黄香铁」诸篇,置之吴梅村集中,几不可辨;其工力犹为深造。
他日或一遇其人,当为永叔之倒屣,岂苦罗威之偷「江东集」哉!
咸丰十年孟冬,愚弟廖鸿荃拜撰。
何必争追唐与宋,能言情性即诗人。
十年泉石常怀国,千首词章半忆亲;残月晓风皆寄托,春花秋柳亦精神。
卿云未出欣先睹,定有桑山香火因。
东瀛梅鹤继西湖,好向孤山认故吾;海国几人扶大雅,蛮乡从此获骊珠。
虚心下问君师竹,盲目随声我滥竽。
传到洛阳应纸贵,骚坛处处识林逋。
山阴剑南后裔翰芬。
三百篇之作,大都忠臣、孝子、思妇、劳人之所寄托;微言大义,胥于是乎在。
唐、宋而降,取士皆不废诗;我朝诗学昌明,人才辈出,固未可以词章之末而忽之也。
虽然,诗亦岂易言哉!
无论靡蔓之音等于郑、卫者,不堪被诸咏歌;即如风云月露,雕琢虽工而非出自性灵,要亦卑卑无足道矣。
雪村先生,风雅士也。
素稔其善音乐、善书画,而尤长于诗;著有「潜园琴馀草」,尝以未获一读为憾。
既而中、倭搆衅,让台议成;与生之哲嗣达夫司马,同避居鹭门山中。
有李公湘蘅者,达夫之执友、汉之乡缙绅也;袖兹编示予而读之,于写物、言怀间得伦理性情之正。
其词笔之清新、丰神之俊逸,殆合开府、参军为一手。
友人咸怂恿寿梨以公诸世;达夫曰:『此素志也』。
夫以是诗之梗概,有曾籋云诸前辈叙而论之矣,予何言耶!
然有不能已于言者:以达夫蒐理遗书勤勤恳恳、不忍令前人美泯没而无称者,于以见孝思之不匮焉。
至煮酒论交,雅量高致;忧时愤事,感慨悲歌:具有乃父风。
如达夫者,盖亦人杰矣哉!
爰不揣谫陋而为之序。
光绪二十三年仲冬月冬至前一日,桂岭黄维汉谨识。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刘斯翰,祖籍广东中山,1947年生,号童轩,岭南著名诗人、学者。出版过《曲江集校注》、《海绡词笺注》、《汉赋:唯美文学之潮》、《史与诗》等著作十多种,有《童轩词》一卷。曾任广东省《学术研究》杂志社主编,广州《诗词报》总编辑。
童轩词·自序
词盛于五代北宋,南渡后一变,元明之际又变,而词几亡,及清,号为复兴,而又一变,凡三变以迄于今。
南渡之变也,以诗为词,不复合乐,虽有白石、梦窗辈之解音,盖亦鲜矣。
元明可不置论。
有清一代,乘王朝复古之风,肆力为词,名家蜂起,流为别派,其鼎盛浸浸然有过前古,然而求其能跻身北宋欧、晏、耆卿、子野、小山、东坡、少游、方回、清真、易安诸家列者则无。
晚清至今,又将百载,词统之亡,可以遽断,而词道之兴,信者何人?
昔王国维氏作《人间词》,自许超今迈古,余深赏之,为其审美趣味、襟怀思致,兼采西方,突过古人,迥非清词所得拘囿。
其所抱负,或即陈子昂之伦乎?
然而王氏不解音,又寡于情,则大违词之正道,是其所短也。
以余之见,词可歌不可歌,乃一巨限。
可歌,则利以声情动人,不可歌,则利以理法炫人。
余以是思词道倘复兴,终当系于与乐复合,而以写情为主。
然耶?
否耶?
余非有志者也,爱词,不忍见其亡,聊发斯言,以俟来哲。
  丁亥处暑刘斯翰序于童轩
童轩词·徐晋如跋
右童轩词一卷,吾师童轩先生治史之隙所为也。集中多有和余词者,而和作每胜原唱。尝作长相思词,请于吾师。云:行销魂。止销魂。衣上何尝著片云。深南旧岁尘。 天一痕。水一痕。新月平林已二分。知君颦未颦。师和词云:风之魂。雨之魂。并作巫山一段云。翩翩自绝尘。 花一痕。月一痕。梦似来时却又分。双蛾淡欲颦。识者莫不愀然动容。岂中年心事,不为儿辈觉耶?假我二十年,或能勉侪吾师之境。语云: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即是之谓也。
童轩词·王晓峰跋
诗以道志,乐以致和。情动于中,浑浑噩噩,洞达人心,乐之用所以别于礼也。赋诗永言,期于同情尔。原夫长短句之制,无论嶰管弦柱,鼓角骑吹,流波漫衍,曰刚曰柔,其以律度动人则一。清室既亡,处极盛之难继,惩变体之亟兴,或颇居词道已穷之地;其所效也,清空则白石,缜密则梦窗,稍稍平正则清真,翻书排藻,描红成章,而情窒矣。夫学术有摩荡之势,世运无一定之恒。羽民东向,洞天斯开,于是雄杰之士,勃勃阳阳,探昭回于云汉,究邃初以献疑,与夫中古之元韵交相辉映,亦生新之一法已。 且人处世间,不可以无怀。四时代谢,不息落花之风;萤窗飞响,偶度片霎之雨。抑双桨纤纤,孤鸿渺渺,岂物理之必然,而人心实有以遇之也。放棹江湖,莫非罾罻;静居斗室,不染纤尘。漼然叶落,夐乎雨绝,花底馀生裙之香,中庭悬冷怀之月,何造化之不仁,而恒处人心于不预也。春永蛰,秋夙霜,物情所不测;而雷雨作则万物感,鸟径绝而风云通。夫江导于沱沱,冥淩之地也。一寒三燠,涓滴泮焉,潆洄漩澓,然后潜行。披巫峡,合九派,灌五湖,拎幽络阻,协气通神,浩浩瀼瀼,激波腾霄,清氛霁岳阳之楼,舟子唱西塞之曲,其至也,曾一阳初复、度越丛薄时所必见哉。含章可贞也,所居不可规也,则诧作者之神者,勿问制作之迹,且绎其初心而可矣。 予与先生凡一见。乙酉初,候人京师琉璃厂,无憀购海绡词,先生所注且笺也。海绡词严若金城,赏音用希。先生察虚实,导窾郤,示以离合顺逆之法,读之,不自觉词之可乐也。予由是而爱词焉。越二年,徐先生康侯知予慕先生,为予电问之。戊子秋,先生旅京,次北大,予与康侯谒先生,得尽一日之欢。先生因付词稿,属予昌言。予以学陋,草成而未敢报也。今之视昔,又二年矣,徒惭季诺之久违,乃悉更旧评,缮呈先生。先生小令至者早摩北宋,长调则密含神机,欲开一局面。读者体其情,察其志,反复涵泳,庶几得之尔。且文体流别,各有相因,先生之词,固能补著述之未尽也。世之有慕先生学者,其将验心于兹集焉。 庚寅春节前一日后学镇海王晓峰敬跋。
共 10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