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周邦彦

相关人物:共 24 位
共 24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汪东(1890-1963) 初名东宝,字旭初,号寄庵、寄生、梦秋。吴县人,早年就读于上海震旦大学,1904年东渡日本,在早稻田大学毕业,结识孙中山,入同盟会,鼓吹革命,任《民报》主编。民国时,历任中央大学文学院教授、中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解放后,先后任苏州市政协常委、副主席、江苏省政协常委、民革苏州市主任、民革江苏省副主任等职。为章太炎弟子,凡经史百家,无不研习,在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等诸方面,都有创获。精于词学,又擅书画,能山水,精画梅。在南京与黄季刚居近,为绘《量守庐图》并集联:"此地宜有词仙,山鸟山花皆上客;何人重赋清景,一丘一壑也风流。"死葬吴县越溪陆墓山。 有《词学通论》、《梦秋词》、《汪旭初先生遗集》等。
梦秋词
1890-1963.6.13,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原名东宝,后改名东,字旭初,号寄庵,别号寄生、梦秋。江苏吴县人。著名词学家。1890年生于江苏吴县东北街(今位于苏州市城内),有书房名曰“寄庵”。早年就读于上海震旦大学,1904年东渡日本,入早稻田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哲学馆(后改为“东洋大学”)学习。同时结识孙中山,参加同盟会,鼓吹革命,任《民报》编辑、主编。1908年,师从章太炎习文字学,与黄侃、钱玄同、吴承仕同为章门四弟子。1910年回国,参与江苏光复活动。1912年,担任《大共和报》撰述,并参加“南社”,对抗北京北洋政府。1913年,任北洋政府内务部佥事。1923年,与章太炎等人在上海创办了《华国月刊》。1925年,任江苏省长公署秘书。1927年,受第四中山大学校长张乃燕之聘担任该校教授兼中文系主任。1928年学校改为“国立中央大学”(中大校歌由汪东作词,程懋筠谱曲,歌词是:"维襟江而枕海兮,金陵宅其中。陟升皇以临睨兮,此实为天府之雄。焕哉郁郁兮,文所钟。宏我黉舍兮,甲于南东。干戈永戢,弦诵斯崇。百年树人,郁郁葱葱。广博易良兮,吴之风。以此为教兮,四方来同。")。1930年,文学院院长谢寿康奉调出任比利时大使,由汪东继任文学院院长。1932年罗家伦任中大校长后聘任的各院院长为文学院汪东,法学院童冠贤、理学院孙洪芬、教育学院黄健中、工学院卢思绪、农学院邹树文、(当时的医、商两学院已独立,在上海建成“中大上海医学院”和“中大上海商学院”)。1937年,随中央大学入川,曾于1938年改任国民党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至1943年任重庆的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抗战胜利后担任国立礼乐馆(该馆成立于1943年,直属于民国政府教育部)馆长,1947年与柳诒徵、夏敬观、冒鹤亭、汪辟疆、顾颉刚等教授同任国史馆(1946年12月由国民党政府成立,后迁台湾)修纂。解放后,于1950年被选为苏州市人民代表、人民委员会委员。1954年起,先后任苏州市政协常委、副主席、江苏省政协常委、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苏州市委员会主任、民革中央团结委员、民革江苏省委员会副主任等职。汪东为章太炎弟子,凡经史百家,无不研习,在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等诸方面,都有创获。1963年6月13日,汪东因患胃癌医治无效,病故在苏州,享年74岁。遗体葬于吴县越溪陆墓山。

耆卿用六朝小品赋作法,层层铺叙,情景兼融,一笔到底,始终不懈。
美成特行,以张弛控送之笔,使潜气内转,开合自如,一篇之中回环往复,一唱三叹。
作者深得此诀,可谓善学周柳者也。
其最上乘者泯迹蹊径,直入堂奥,意到辞谐,超然神理,功力至此,曷胜佩赞。
丁亥初秋,吷庵夏敬观识。
才丰志广,力能兼取南北宋之长。
其涉南宋者亦多佳什,惜杂厕一编之中,稍嫌色泽不纯,宜另列为集外词。
吷庵又识。
卅年前乍见君所为词,即惊叹当世能学周清真者莫君若。
丁亥春至秣陵,携君词前五卷归,审谛数月,益明君旨,喜余往昔所称不诬也。
今年春君以第六卷以次及近今所作相示,余病瞑眩且两年,得君词,就床诵之,若投药受之遽起,君偕吕君贞白来,辄相与谈所心得互证,欢笑乐甚。
君词从清真入,堂庑之大,不待言矣,近更析腔寻律及耆卿乐章。
夫词有俚有雅,祖之三百篇。
俚者,风也;雅者,雅也。
就一词言,则又有史野之别,不可偏胜。
质直语则其文质和钧者,君学周柳,能为其质直语,造谊之至极也。
握其环中,降猎旁涉,游戏朋交间,亦不至堕第二境地,终能以拙克制一切,然余以为止至善,成一家言,君所优为也。
新建夏敬观。
能为周柳,今世惟君一人无可疵议。
浮签所揭,吹毛求疵,聊以塞君要求是正之望耳。
吷庵读竟敬识。

人物简介

水明楼诗词集
1918.1-2004.5.21,字梅庵,室名水明楼,四川成都人,祖籍河北通州。
曾就读于四川大学,毕业于华西大学中文系,与屈守元、王文才、王仲镛等并为近世蜀中学者綦江庞石帚先生高弟。
古典文学研究家。
1942年起历任成都县中等学校语文教师,华西大学中文系助教,成华大学中文系讲师,波兰华沙大学东方语文学院中文系讲师,成都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成都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李白学会副会长,杜甫研究学会顾问等。
主要研究宋代文学与晚清文学,于陈与义研究用力尤勤,精校雠考证之学,擅诗词。
有《水明楼诗词集》。
著有《陈与义年谱》、《宋诗略论》,笺注有《陈与义集校笺》、《巢经巢诗钞笺注》、《彊村语业笺注》,主编有《周邦彦词赏析集》,整理辑印有《养晴室遗集》等。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刘斯奋,1944年生,广东中山人。
196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
广东省文联第五届主席,中国文联第六届全委。
著有《陈寅恪晚年诗文及其他》、《苏曼殊诗笺注》、《黄节诗选》、《周邦彦词选》、《姜夔张炎词选》,编著《唐宋诗词彩图辞典》、《岭南三家诗选》(与周锡䪖合作)等。
长篇历史小说《白门柳》三部曲:《夕阳芳草》、《秋露危城》、《鸡鸣风雨》分别穫广东省第二、四、六届鲁迅文学奖,第一、二部穫中国作协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蝠堂诗词钞
余髫龄习诗至今,所作大备于是,录之以存心迹,工拙所不计者。乙酉秋,余弟斯翰试为作评点。因复邀陈永正、梁守中、周锡䪖诸先生续评之,以增声价。数君与余订交于总角之年,灯下展读,得无鸿爪雪泥,白驹过隙之感乎! 斯奋并记于蝠堂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缪钺(1904-1995) 字彦威。江苏溧阳人。生于河北省迁安县。北京大学文科肄业。曾任河南大学、浙江大学、华西大学中文系教授、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有《元遗山年谱汇纂》、《诗词散论》、《杜牧年谱》、《冰茧庵丛稿》、《冰茧庵剩稿》、《冰茧庵诗词稿》等,与叶嘉莹合著《灵溪词说》、《词学古今谈》。
冰茧庵集外诗词稿·缪元朗
缪钺先生(1904—1995),字彦威。
江苏溧阳人。
1924年肄业于北京大学文预科。
历任省立保定中学和私立培德中学国文教员、河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广州学海书院教授兼编纂、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华西协合大学中文系教授兼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1952年后,专任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
缪钺先生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中国古典文学、历史文献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生前出版有《元遗山年谱汇纂》、《中国史上之民族词人》《诗词散论》、《杜牧诗选》、《杜甫》、《三国志选》、《读史存稿》、《杜牧传》、《杜牧年谱》、《三国志选注》(主编)、《冰茧盦丛稿》、《灵溪词说》(合著)、《三国志导读》(主编)、《冰茧盦序跋辑存》、《冰茧盦剩稿》、《词学古今谈》(合著)等专著,发表论文120馀篇,多数收入上述各论文集。
1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博士生导师。
曾任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中国唐史学会、中国唐代文学会、中华诗词学会等学术机构和学术团体的顾问。
先生性嗜古典,喜诗词。
在中学时,就练习写作古文、诗、词,与同学共结诗社。
18岁高中毕业后,即以诗词作品就教于籍忠寅、张尔田等前辈。
上世纪40年代,还曾加入由章士钊、沈尹默、乔大壮、江庸等先生发起创办的“饮河诗社”。
先生曾在《自传》中叙述自己诗词创作的特点:“我从小就喜欢作诗词,后来治史之馀,不废吟咏。
我作诗词,都是抒写真情实感,不为敷衍酬应之篇、无病呻吟之作。
至于艺术风格,则是在承继古人之基础上以求创新。
我熟读《诗经》、《楚辞》以及汉魏至明清诸名家诗集之后,拟取阮籍、陶渊明之寄兴深微,李商隐之情韵绵邈,黄庭坚、陈与义之笔致峭折,而熔于一炉,自创新境,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
至于作词,则因才性之所近,小令取法秦观、晏几道,慢词取法周邦彦、姜夔,亦兼采他家之长,蕲向于深美闳约。
” 先生生前只在报刊上发表过部分诗词作品,但手订了三卷《冰茧盦诗词稿》。
1990年10月5日,缪钺先生收到程千帆先生寄来的先生致刘永济先生的书信复印件,其后给程先生的回信说到:“钺致友人书札,多未存稿。
此次重读诸复制件,恍如隔世。
其中诗词,亦有未存稿者,可以补入也。
”秉承先生之意,笔者开始留心收集先生手订《冰茧盦诗词稿》以外的作品,渐有收穫。
近年来,笔者因为撰写《缪钺年谱》和编选《冰茧盦论学书札》(暂名),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从报刊书籍(如《学衡》、《国风》、《四川大学校刊》、《人民川大》、《文献》、《吴宓日记续编》、《茅于美词集》、《方豪六十自定稿》等)和先生致友人(如刘永济先生、陈槃先生、张志岳先生等)的书信中,又陆续读到较多先生手订《诗词稿》以外的作品,于是就编成了现在呈现给大家的这份《冰茧盦集外诗词》。
此处的“集外”,是在《缪钺全集》版《冰茧盦诗词稿》之外的意思。
2011年5月10日于晴轩
共 24 首上一页 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