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宋祁

相关人物:共 28 位
共 28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李用和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8—1050 【介绍】: 宋杭州人,寓居开封,字审礼。真宗李宸妃弟。少穷困,访得于民间,历官至贺州刺史。所获赐公使钱,悉作军费。仁宗时官至彰信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庆历八年,进侍中。位列将相,能小心静默,推远权势。卒谥恭僖。
全宋文·卷三六二
李用和(九八八——一○五○),字审礼,先世杭州人,后徙开封(今河南开封)。
仁宗生母李宸妃之弟。
少穷困,居京师凿纸钱为业,章献太后使求得于民间,以为三班奉职。
累迁殿前副都指挥使、改彰信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景灵宫使。
列位将相,小心静默,推远权势,论者称之。
皇祐二年卒,年六十三。
谥恭禧,赠陇西郡王。
宋祁景文》卷六一《李郡王行状》,又《宋史》卷四六四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6—1066 【介绍】: 宋安州安陆人,徙开封雍丘,初名郊,字伯庠,后改字公序。
仁宗天圣二年进士第一。
累迁翰林学士。
宝元二年,除参知政事。
与宰相吕夷简论事不合,出知扬州、郓州。
复入参政,改枢密使。
皇祐元年拜相。
三年,为谏官包拯奏劾不戢子弟,无所建明,出知河南府。
旋加使相,充枢密使,封莒国公。
英宗即位,改封郑国公,请老致仕。
与弟宋祁俱以文学名,时称“二宋”。
读书至老不倦,善正讹谬。
卒谥元宪。
有《国语补音》、《宋元宪集》等。
全宋诗
宋庠(九九六~一○六六),字公序,原名郊,入仕后改名庠。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后徙安州之安陆(今属湖北)。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初仕襄州通判,召直史馆,历三司户部判官、同修起居注、左正言、翰林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深为仁宗亲信。庆历三年(一○四三)因其子与匪人交结,出知河南府,徙知许州、河阳。不久召回任枢密使,与副使程戡不协,再出知郑州、相州。英宗即位,改知亳州,以司空致仕。治平三年卒,年七十一。谥元献。宋庠与其弟祁均以文学知名,有集四十四卷,已散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得宋庠诗文,编为《元宪集》四十卷。事见王圭《华阳集》卷四八《宋元宪公神道碑》,《宋史》卷二八四有传。 宋庠诗,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元宪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诸书散见的宋庠诗,编定十四卷。另辑得集外诗七首,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四一六
宋庠(九九六——一○六六),字公序,初名郊,字伯庠,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人,后徙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进士第一,擢大理评事、同判襄州。累迁左正言、知制诰,判吏部流内铨,入翰林为学士。宝元二年以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因与宰相吕夷简不和,出知扬州,徙郓州。庆历五年复除参知政事,八年除尚书工部侍郎,充枢密使。皇祐元年拜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三年,以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出知河南府,徙河阳,再充枢密使,封莒国公,出判郑州、相州。英宗即位,改封郑国公,判亳州。治平三年卒,谥元宪。与弟祁以文学名擅天下,著《国语补音》(存)、《纪年通谱》、《掖垣丛志》、《谈苑》等,有集四十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7—1055 【介绍】: 宋并州榆次人,徙卫州,字敏之。仁宗天圣二年进士。强学善记,精于天文,兼通医书。累官起居舍人、知谏院。时范仲淹坐言事夺职,余靖、尹洙相继贬斥,欧阳修移书责若讷,若讷忿,奏贬修夷陵令。累官至参知政事、枢密使。皇祐五年因事被劾,罢为观文殿学士。卒谥文庄。有文集。
全宋文·卷四七九
高若讷(九九七——一○五五),字敏之,卫州(治今河南汲县)人。
天圣二年进士及第,补彰德军节度推官,累迁起居舍人、知谏院。
时范仲淹坐言事贬,余靖、尹洙论救,亦遭贬斥。
欧阳修移书责若讷身为谏官,不辩曲直。
若讷怒,奏贬修,以此为时论所讥。
擢天章阁待制,判吏部流内铨,出为河东都转运使,加龙图阁直学士,权御史中丞,枢密副使。
皇祐元年参知政事,三年,迁枢密使。
五年,罢为观文殿学士、尚书左丞、同群牧制置使。
至和二年卒,年五十九,谥文庄。
若讷彊学善记,尤喜申韩之书,颇明历学,兼通医书。
著《素问误文阙义》一卷、文集二十卷,又与文彦博同著《大飨明堂记》二十卷。
见文彦博《高公神道碑》(《文潞公集》卷一二),宋祁《高观文墓志铭》(《景文》卷六○),《宋史》卷二八八本传。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七○
姜屿,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端拱二年进士。
太宗时尝官于浙西,有治绩。
至道中为秘书丞、直史馆、判太常礼院。
真宗、仁宗时仍直史馆,为太常博士。
曾与修《册府元龟》。
著有《明越风物志》七卷。
见《宋会要辑稿》礼一四之九、礼五一之四、崇儒四之四,宋祁《崇祀录序》(佚存丛书本《景文公集》卷九六),衢州本《郡斋读书志》卷八,《玉海》卷五四,《宋史》卷一六○《选举志》六,雍正《江西通志》卷四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62—1240 【介绍】: 金真定人,字叔献,别字天粹。章宗承安二年经义进士。调莒州军事判官。宣宗时,累官大理丞,与台官行关中,劾奏奸赃之尤者十数人。总帅牙吾搭违制纵掠,璧承诏查办,驰入营中,夺其军。累官集庆军节度使。致仕。金亡后家居,卒年七十九。
中州集
璧字叔献别字天粹承安二年进士历州县召入翰林再为曹郎宣宗朝屡以使指鞫大狱权贵如归德知府宿州总帅声势焰焰朝廷知其跋扈而不能摧伏者叔献以法临之毛发不贷也幼有重名就所长论之馆阁台谏与宾客言乃其选也徒以小心奉法不畏彊禦故屡以城旦书屈之识者有用违其长之叹兴定末以同知集庆军节度使事致仕居崧山龙潭者十馀年诸生从之㳺与四方问遗者不绝赋诗饮酒放浪山水间人望以为神仙焉山中多兰每中春作华山僧野客人持数本诣公以香韵清绝为胜少劣则有罚谓之斗兰所酿松醪东坡所谓叹幽姿之独高者惟叔献能尽之客有以京国名酒来与之校者味殊不能近正如深山草衣木食人语觉佣儿贩夫尘土气为不可向也是后松醪斗兰遂为山中故事叔献少日在太学赋声籍甚其学长于春秋诗笔清峻似其为人字画楚楚有魏晋间风气雅为閒閒公所激赏制诰典丽当代少见其比尺牍又其专门之学风流蕴藉不减前世宋景文左丞董公绍祖奉使江左得其诗饯行喜见颜间诗四韵每诵一句辄为一举觞李右司之纯谈笑此世为不足玩见叔献则必为之𢥠然王延州从之公于鉴裁为海内称首敬其名德至不敢以同年生数之北渡还乡里年七十九终于家(墓碑云所贵于君子者三曰气曰量曰品有所充之谓气有所受之谓量气与量备而才行不与存焉本乎才行气量而绝出乎才行气量之上之谓品品之所在不风岸而峻不表襮而著不名位而重不耆艾而尊是故为天地之美器造物者靳固之不轻以予人阅百千万人之众历数十百年之久乃一二见之同乎其时非无孤隽伟杰之士从容于礼文之域角逐乎功名之地唯其俗不可以为雅劣不可以为胜故自视缺然陈太丘事业无闻而名重天下房次律坐镇雅俗而举世以王佐许之施之当时未必适用然千载而下有为之歛衽者非品何以得之元光正大以来天下大夫士论公平生者盖如此)子渭字清甫以门资叙仕为密院机察清慎而文天下有冯孝子之目今居镇阳
柳灏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一○五五
柳灏,大名(今河北大名)人,柳肩吾次子。
进士及第,庆历中曾官转运使,秘书丞,工部郎中。
事见宋祁《柳灏可工部郎中制》(《景文》卷三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五八,《宋史》卷三○四《曹颖叔传》、卷四四○《文苑传》二,《宋史新编》卷一六九。
吕奉天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一六四
吕奉天,福州闽县(今福建福州)人。
太平兴国五年登进士第。
至道二年官屯田员外郎,上言请撰新历,谓「不出百日,其书必成」。
诏许之,然书终不就。
真宗时尝知江州。
见《宋景文集》卷六二,《淳熙三山志》卷二六,《宋史》卷七○《律历志》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7—1072 【介绍】: 宋吉州庐陵人,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
欧阳观子。
少贫,从母郑氏学。
仁宗天圣八年进士。
调西京推官,与尹洙、梅尧臣以歌诗唱和。
景祐间为馆阁校勘,作文为范仲淹辩,贬夷陵令。
庆历中召知谏院,改右正言、知制诰,赞助新政。
新政失败,上疏反对罢范仲淹政事,出知滁、扬、颍等州。
召为翰林学士。
嘉祐二年知贡举,倡古文,排抑“太学体”,文风大变。
五年,擢枢密副使,次年拜参知政事。
英宗初,以尊英宗父濮王为皇,起濮议之争。
神宗立,请出知亳、青、蔡三州。
以反对王安石新法,坚请致仕。
能诗词文各体,为当时古文运动领袖,后人称唐宋八大家之一。
平生奖掖后进,曾巩、王安石、苏洵父子俱受其称誉。
亦擅史学,与宋祁等修《新唐书》,自撰《新五代史》。
有《欧阳文忠公集》、《集古录》、《六一词》等。
全宋诗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为峡州夷陵令。四年,移乾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复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为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为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为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谥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为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系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證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词学图录
欧阳修(1007-1072) 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卒谥文忠。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史》有传。有《新五代史》、《集古录》、《欧阳文忠集》、《六一词》。
全宋文·卷六六三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幼孤力学,天圣八年第进士,任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初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以范仲淹谪降事致书责谏官高若讷,贬峡州夷陵令,移光化军乾德令。康定初召还复职,庆历间历知谏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出为河北都转运使。以支持「庆历新政」,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初召为翰林学士,修《唐书》。累擢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治平末,出知亳州。神宗立,徙知青州。议青苗法与王安石异,再徙蔡州。熙宁四年致仕归颍,明年卒于汝阴,年六十六,谥文忠。尝集三代以来金石铭刻为一千卷,撰《新唐书》纪、志、表七十五卷,《五代史》七十四卷,《诗本义》十四卷,后人集其文为一百五十三卷。见吴充撰行状、韩琦撰墓志铭,《宋史》卷三一九有传。
房庶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益州人。
登进士第。
通晓音律,尝著《乐书补亡》。
仁宗皇祐中,以宋祁、田况荐,被召见,详论尺律古制之法,撰《律吕旋相图》以进。
时胡瑗、阮逸制乐,已有定议,其说遂弃不行,补试秘书省校书郎,遣之。
全宋文·卷一三五八
房庶,益州华阳(今四川成都)人,仁宗朝举进士。
庶通晓音律,皇祐中为宋祁、田况所荐,召诣阙。
其论律尺之法,甚为范镇所重而力主之,请依法作为尺律。
后补试秘书省校书郎。
著有《补亡乐书》三卷。
见《宋史》卷七一《律历志》四。
黄炳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九
黄炳(一作炳),仁宗朝曾为镇安节度判官,除太子中允,迁太常博士。
嘉祐中为职方员外郎。
宋祁景文》卷三一,胡宿《文恭集》卷一五《黄炳可太常博士制》,《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六。
共 28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