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宋庠

相关人物:共 26 位
共 2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文洎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五
文洎,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人,彦博父。
本姓敬,太宗时其父避宋翼祖赵敬讳,改姓文。
洎以儒学进,历十三官,天圣中以司勋员外郎判三司开拆磨勘司,迁主客郎中,历三河白波发运使,河东转运使,卒。
后以彦博贵,赠太师、中书令,燕、周、魏三国公。
见司马光《司马文正公集》卷七九《文潞公家庙碑》,宋庠元宪》卷二二,王安礼《王魏公集》卷二,《宋会要辑稿》方域一四之一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3—1030 【介绍】: 宋淄州长山人,字从式。真宗咸平三年进士。累官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开封府判官。利州路饥,遵为体量安抚。迁知邢州。仁宗即位,徙滑州,为京东转运使,徙京西。天圣六年拜枢密副使,迁给事中。长于吏事,为治尚严猛,所诛残者甚众。
全宋诗
姜遵(九六三~一○三○),字从式,淄州长山(今山东邹平)人。
真宗咸平三年(一○○○)进士,为蓬莱尉。
大中祥符中累迁监察御史。
仁宗即位,知滑州,充京东路转运使,换京西路。
天圣四年(一○二六),拜右谏议大夫、知永兴军。
六年,为枢密副使。
七年,迁给事中。
八年卒,年六十八。
事见《宋元宪集》卷三三《姜公行状》,《宋史》卷二八八有传。
全宋文·卷一九五
姜遵(九六三——一○三○),字从式,淄州长山(今山东邹平东)人。咸平三年进士及第,为蓬莱尉,历官登州司理参军、知庐陵县,迁殿中侍御史、开封府判官,判三司户部句院,出知邢州。仁宗立,充京东、京西转运使,三司户部副使,知永兴军。天圣六年,以右谏议大夫充枢密副使,迁给事中。八年卒,年六十八。见宋祁《景文集拾遗》卷二一《姜副枢行状》,又《宋史》卷二八八有传。

人物简介

孤竹遗稿
崔庆昌。黄海道海州人。字嘉运。孤竹。其号也。才高气豪。风采动人。少与白光勋。游青莲李后白之门。中戊辰科。官至钟城府使。
孤竹集·宋时烈序
余少也。则闻孤竹诗词是近世绝调。时余未能晓事。不知他求于公也。壮岁。得依金文敬公门墙。获与公嗣孙镇安公父子游。因想像公家法之懿。风流之美。而惜其只以诗闻也。及其老也。遍阅公遗事。又从先辈长者。得公之事迹尤详。然后乃喟然而叹曰。是将以人掩诗。而乃反以诗而掩人耶。自恨其浅之为知公也。盖撮而言之。则公之所与游。牛,栗两先生也。朴思庵郑松江辛白麓诸公也。古语云。不见其山。愿见其木。斯实语也。栗谷尝以冰霜素履称公。盖其清苦之节。人有所不堪。而处之悠然。见山海等闪奸之状。便绝旧要。以故。玉堂湖堂铨郎之选。皆被阻遏。而终不悔焉。其以先见之明。讽切栗谷。又似献可之于司马文正。而其言之符合。如左契焉。然则公之为人。不待胪列而可知也。公之诗虽逼于天宝元和。岂足以掩其人乎。抑公之诗。栗谷先生称之以清新俊逸。有人合刊于白玉峰诗集。则崔简易岦以为非所班。而著说以难之。华使朱给事之藩。叹赏不已。并与郑圃隐诸贤之作。刊布于中朝。若是者。诗可以掩人乎。人可以掩诗乎。必有能辨之者矣。公。海州人。讳庆昌。字嘉运。孤竹。其号也。隆庆戊辰及第。官止钟城府使。镇安公讳振海。今收辑公诗而绣梓者。其季胤硕英。尝游文敬公门下者也。镇安公亦清疏喜为诗。文敬公尝称其固穷之节云。时崇祯癸亥仲夏。恩津宋时烈。叙。
孤竹集·朴世采后序
世采尝观欧阳公所述苏子美,石曼卿事。
每惜其风流才力。
不得用于当世。
使人往往感叹。
想见其人也。
及读程,朱二夫子书。
以谓曼卿乐意生香语。
为能形容浩气。
又谓其胸次极高。
非他人可及。
然后益知欧公所以见赏非偶然者。
况有生于偏季。
能以才气词章。
被诸贤所推。
仍且上而遇知明主。
远而闻名中华。
如孤竹崔公者。
其盛美曷可少哉。
公讳庆昌。
字嘉运。
文宪公冲十八世孙也。
天资豪爽俊迈。
风采耸然。
见者恍若神仙中人。
少与玉峰白光勋。
游学松川梁公,青莲李公之门。
未弱冠。
同栗谷李先生,龟峰宋翼弼东皋崔岦诸才子。
唱酬于武夷洞。
世号八文章稧。
同松江郑澈,万竹徐益诸名流。
游三清洞。
人又称二十八宿会。
其文艺夙成。
交游亲附。
为一时艳慕者。
可知也。
二十三岁。
登上庠。
隆庆戊辰。
阐大科。
久之。
历北评事礼兵二曹员外郎司谏院正言。
万历丙子。
赞价朝京师。
还出守灵光。
公既才高气豪。
不屑屑于功名。
益以廉白简贵自厉。
与世寡合。
其亲脂韦躁竞者。
不啻若浼己也。
公素与时宰李山海相驩。
后见其秉心不公。
因绝往还。
至是。
许篈在要地。
持论颇僻。
然悦公文才。
连一旬来候。
公深恶之。
未尝有假贷色。
许怒甚。
累泥瀛馆铨郎之选。
仍黜补外郡。
思庵朴公为之周旋。
不能得。
岂亦所谓趍舍大节。
无一悖于理者然耶。
明年。
弃官归。
复贬为大同察访。
壬午春。
宣庙特授钟城府使。
台谏论以骤升。
不从。
乃赴官。
会。
北帅纳谗。
驰启言戎政不修。
台论复发。
始命改正。
授直讲。
道卒于镜城客馆。
实癸未三月某甲也。
年堇四十五。
葬于坡州某原。
初李先生际遇宣庙。
时辈如李泼者。
多浮慕尊事之。
公知其险巧难信。
作养虎词以寓讽。
比公殁而先生果被敲撼。
泼又累死逆狱。
人服公先见焉。
公于诗。
天才绝高。
必皆轨范于盛唐。
操觚家以为国朝所未有。
兼通书射。
书法清遒劲紧。
殆与玉峰相埒。
其佐北幕。
军帅金禹瑞亦以射名。
约与较艺。
各中四十九矢。
最后禹瑞复中侯。
公遽号曰。
将军负矣。
遂中鹄。
宣庙尝会文武士试才。
有一善射者心惮公。
公笑曰。
无忧。
吾今日病矣。
乃虚发一矢。
善射者即以魁升绯。
公居其次。
受皋比厩马之赐焉。
又妙琴笛。
少时寓居灵岩。
值倭寇猝至。
乘舟以避。
贼围之急。
时月光如昼。
海波不动。
公取所藏玉箫。
朗吹一阕。
声更清越。
贼众闻之。
皆怀思还乡。
瞿然相顾曰。
此围中必有神人。
遂解一面。
公得脱归。
其才高旁通。
多此类。
第今距公世远矣。
言行实迹。
殆无所徵信。
惟东皋公之言曰。
吾嘉运才隽风流。
可谓少却盛之白玉堂者。
其或放迹在外。
犹得高牙大纛。
轻裘缓带。
横槊赋诗。
逞气象也。
至李先生尝以诗赠公曰。
俊逸清新子庶几。
穿杨又道似君稀。
金銮未著词臣迹。
玉帐还伸虎旅威。
此实并世君子目击而心挹者。
固不减于欧公序表之所赏矣。
况公当被物议时。
宣庙教曰。
崔某有文武全才。
吾将大用。
尔等敢为是耶。
斯又可以观公君臣之际者。
其后皇朝学士兰嵎朱公。
奉诏东来。
得公诗。
亟加歆叹曰。
当归布江南。
以彰贵国文物之盛。
今见于列朝诗选者是已。
然则公虽挫揠弃外于当时。
乃能卒以才气词章。
获上而施远如此。
其视苏,石二公徒得前后诸贤所为悼惜称赏者。
是将愈信而愈久也。
呜呼盛矣。
公之曾孙硕英。
以世采粗知慕公。
请叙其本末。
俾有后考。
兹谨不揆而为之辞。
时昭阳大渊献八月上浣。
潘阳朴世采。
拜书。
孤竹集·李敏叙跋
先君外王考孤竹崔先生。抱大才负重名。文采冠一诗。少壮登第。与群贤汇进。所与游皆当世名儒钜公。且受人主知奖。见褒以文武全材。是其去大用尺寸间耳。宜达而窒。落拓不进。年又不永。而殁于边陲。是果孰使之然哉。夫才与名。不但为人所畏恶。亦鬼神之所深忌也。自古贤豪奇杰之士。坐此而不振者。不可胜记。若先生清苦之节。豪隽之才。卓绝之艺。皆间世一觏者。而萃于一身。名以是章彻。其阨于人而畸于天。何足怪哉。国朝以诗名家者。虽有铺张藻丽之称。而才不逮意。气局而语卑。罕能自拔于流俗。先生力追先古。深造正始。翛然清远。卓尔高蹈。发剔振厉。而不入于狂怪。隐约闲静。而不病于枯槁。霭然有一唱三叹之遗音。呜呼盛矣。此乃天机之自动。正色之自美耳。岂郊,岛之伦。雕琢絺绘。以求知于一世者比哉。顾其遗篇。尽失于兵燹。收拾散亡者。不能其什一。重可惜也。虽然。诗不云乎。诚不以富。亦秖以异。又奚以多为哉。先生孙硕英惧其寝远而愈失也。及守淮阳。遂鸠材刊板。而以敏叙亦在诸孙之列。而粗知好斯文者。俾相其役。而责一言以示后。敏叙敢以平昔所概于心者。书诸卷末而归之。峕癸亥仲秋。甥孙正宪大夫行江华府留守兼镇抚使李敏叙。再拜谨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1—1035 【介绍】: 宋开封考城人,字仲豫。真宗景德初进士。为永康军判官,历大理寺丞,通判益州、晋州,迁右司谏。在谏职数言事。因请太后归政仁宗,出知济州。后迁刑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上言请申儆庶官侥幸请托,为朝廷所纳。使契丹,以足疾不能跪拜,被劾,出知信州,徙宜州、应天府。官终天章阁待制。
全宋文·卷二七六
刘随(九七一——一○三五),字仲豫,开封考城(今河南兰考旧考城县东南)人。
景德初进士及第,授永康军判官。
改大理寺丞,为详断官。
通判益州。
转太常博士,改左正言,左迁掌济州商算。
稍徙通判晋州。
还朝,迁右司谏,为三司户部判官。
以忤刘太后,出知济州,改起居郎。
改尚书刑部员外郎,入兼侍御史知杂事。
权同判吏部流内铨。
改三司盐铁副使。
再迁工部郎中、知应天府。
召为户部副使,改天章阁待制。
景祐二年卒,年六十五。
随为言事官,以清直闻。
著有《谏草》二十卷。
宋庠《宋故朝请大夫尚书工部郎中充天章阁待制刘府君墓志铭》(《元宪》卷三四)。
宋史》卷二九七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赵世长,涿郡(今河北涿州)人。
宋宗室。
真宗时知河南府陵台令兼永安令(《元宪》卷二八《赐祠部郎中知河南府陵台令兼永安县赵世长敕书》)。
官至解州防禦使。
事见《宋史》卷二四四《燕王德昭传》。
全宋文·卷三一八
赵世长,燕懿王德昭孙,守约之子。大中祥符间判宗正寺,天禧中以度支员外郎知滑州。官终左武卫大将军、解州防禦使,赠张信军节度观察留后、济阳郡公。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二○之五五,《宋史》卷二四四《宗室传》一《燕王德昭传》,民国《重修滑县志》卷五。
王从政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五
王从政,天禧中为入内内侍省内西头供奉官,见《越中金石记》卷二。
按胡宿、宋庠、王圭、欧阳修诸集中有王从政,历诸司、崇仪、六宅、左藏、西上閤门等使,为都监、钤辖,至侍卫亲军步军、马军都虞候(《文恭集》卷二六,《元宪》卷二二,《华阳集》卷三○,《欧阳文忠公集》卷八○),或即此人。
洪鼎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九二
洪鼎,升州上元(今江苏南京)人,湛子。
大中祥符四年进士,官至度支员外郎、直史馆、盐铁判官、判吏部南曹,曾知舒州。
见《宋史》卷四四一《洪湛传》,《宋会要辑稿》职官一一之一○,宋庠元宪》卷二八《赐知舒州洪鼎敕书》。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九
韩渎(?
——一○四三),明道二年宰相李迪奏除为殿中侍御史,寻出知岳州。
景祐初复入为侍御史,为开封府判官。
三年五月,希吕夷简意,请以范仲淹「朋党」榜朝堂,迁刑部员外郎、直史馆、知澶州。
后任京东转运使,迁兵部员外郎。
宝元中又曾为益州转运使。
终工部郎中、直史馆,庆历三年卒。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一一三、一一六、一一八、一二七等卷,《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三之五,宋庠元宪》卷二六《韩渎可兵部员外郎制》,司马光《司马文正集》卷七五《玉城县君墓志铭》。
王克明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六七
王克明,景德间为同管勾客省閤门公事,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三四之一九。
又王审琦曾孙亦名克明,明道初为四方馆使、连州刺史,左降为左武卫大将军、寿州都监,景祐中复官,勾当皇城司,至西上閤门副使,见宋庠元宪》卷二○《王克明可四方馆使制》,《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二,《宋会要辑稿》职官五一之四六、五七之三五,《宋史》卷二五○《王审琦传》。
未知是否一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建州浦城人,字唐卿。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进士。历太常博士、国史院编修官。曾预修《两朝国史》,同修《三朝宝训》。文词为同乡杨亿所称道,入其门下,由是知名。累擢直集贤院,以母老出通判苏州。编录有《杨文公谈苑》。
全宋诗
黄鉴,字唐卿,浦城(今属福建)人。
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一○一五)进士(《宋史新编》卷一七○),为桂阳监判官。
迁国子监直讲。
仁宗天圣中为国史院编修官。
擢直集贤院,通判苏州。
年未四十,卒。
有《杨文公谈苑》(《元宪》卷三五《谈苑序》)。
宋史》卷四四二有传。
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四○二
黄鉴(?
——一○三一),字唐卿,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
大中祥符八年第进士,补桂阳监判官。
历秘书丞,为国子监直讲。
同郡杨亿尤善其文词,延置门下,由是知名。
天圣中,曾参与校勘《南史》、《北史》、《隋书》、《文选》等。
累迁太常博士,充国史院编修官。
天圣八年,真宗朝国史成,擢直集贤院。
又尝与修《三朝宝训》。
后以母老,出通判苏州。
天圣十年二月,《宝训》成,时鉴已卒,年未四十。
至景祐元年,以李淑言,录其子敏为斋郎。
纂集有《杨文公谈苑》十五卷。
宋史》卷四四二《文苑传》四有传。
又见宋庠《谈苑序》(《杨文公谈苑》卷首),《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一一五,《宋会要辑稿》崇儒四之四、四之六,民国《福建通志·选举志》。
共 2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