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黄石公

相关人物:共 6 位
共 922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
建中靖国元年,以修奉景灵西宫,下吴兴、吴郡采太湖石四千六百枚,而吴郡实采于包山。
某获目此瑰奇之产,谨为赋云:
吴吏采石于包山也,洞庭乡三老趋而进、揖而言曰:「惟古浑浑,物全其天。
金藏于穴,珠安于渊。
机械既发,剖蚌椎矿。
不翼而飞,无胫而骋。
刳山探海,阶世之竞。
乃若富媪赘瘤,则为山岳,茂草木于毛肤,包崭岩于骨骼。
与瓦甓其无间,何于焉而是索
今使者窥复穴、荡沉沙,搜奇礓于洞脚,劂巧势于丘阿。
呼灵匠以运斤,指阳侯使息波。
竖江山之崿崿,积剑阁之峨峨
莫不剔山骨、拔云根。
贞女屹立,伏虎昼奔。
督邮攘袂以相睨,令史临江而抗尘。
虽不遭于醯沃,岂有恨于苔痕。
嗟主人之不见,信羊牧之犹存。
何一拳之足取,笑九仞之徒勤
既而山户蚁集,篙师云屯,输万金之重载,走千里于通津。
使山以为骨,则土将圮;
使玉以为璞,则山将贫。
煮粮之客,叹终年之无饱;
谈玄之老,持一法其谁论(《神仙传》:白石生煮为粮。)
尝闻不为无益,则用之所以足;
惟土物爱,则民之所以淳。
怪斯取之安用,非野夫之得闻。
敢请使者」。
吏呼而语曰:「醯鸡不可与语天,蟪蛄不可与论岁。
矧齐侯之读书,岂轮人之得议」。
三老曰:「极治之世,樵夫笑不谈王道;
至圣之门,鄙夫问而竭两端。
野人固愿知之」。
对曰:「上德光大,孝通神明。
阐原庙之制,妥在天之灵。
以谓物不盛则礼不备,意不尽则享不精。
故金瑰珠琲,天不秘其宝;
樟楠楩梓,地不爱其生。
而青州之怪,犹未足于充庭,故于此乎取之。
且太行之石英,采谷城之文石,以起景阳于芳林者,魏明之侈陋也;
菲衣恶食,卑宫室以致美乎祭祀者,夏禹之勤俭也。
上方罢后苑之作,缓文思之程,示敦朴以正始,尽情文而事神。
此固上德之难名者矣。
抑尝闻之,西有未夷之羌,北有久骄之虏,顾蹀血之未艾,乍游魂而送死。
方将不顿一戈,不驰一羽,殄丑类于烟埃,瞰幽荒于掌股,庶黄石之斯在,傥素书之可遇。
抑又闻之,三德虽修,不去指佞之草;
万国虽和,犹豢触邪之兽。
盖邪佞之蛊心,犹膏肓之自腠。
惟属镂之无知,顾尚方之奚救?
故将铸采石以为剑,凛竖毛于佞首。
若是,则在边无汗马之劳,在廷无履霜之咎也
抑又闻之,尧不能无九年之灾,汤不能无七年之旱,虽阴阳之或盭,岂闲纵之可缓?
故将放鞭石于宜都,回雨旸于咳眄
抑又闻之,扶耒之子,有土不毛;
抱瓮之老,有茅不薅。
富者侈而贫者惰,游者逸而居者劳。
虽齐导之有素,奈狡焉而是逃。
故将取嘉石以列坐,平罢民于外朝。
抑又闻之,日不蔽则明,川不阏则清,听之广者视必远,基之固者构不倾。
方披旒而出黈,俾伐鼓而扬旌。
盖萧墙之戒,坐远于千里;
朽索之驭,益危于薄冰。
矧四者之无告,尤圣人之所矜。
故将尽九山之赤石,达万县之穷民」。
三老悚然而兴曰:「圣治盖至此乎」!
吏曰:「此犹未也。
若其造化掌中,宇宙胸次,弥纶两仪而执天之行,燮理二气而袭气之母,此包牺之妇所以引日星之针缕,方将鍊五色以补天,育万生于一府。
既无谢于襄城之师,又何惊于藐姑之处?
吾亦与汝饮阴阳之和而游万物之祖矣,又何帝力之知哉」!
三老稽首再拜曰:「鄙朴之人,聋瞽其知,鹿豕其游,窃亿妄议,乃今知之」。
按:《北山小集》卷一二。又见《吴都文粹》卷六,绍定《吴郡志》卷二九,正德《姑苏志》卷一四,《历代赋汇》卷二三,《古今图书集成》坤舆典卷一六,山川典卷二八一。
⑴ 《晏子春秋》:灵山以石为身,以草木为毛发。
⑵ 江淹《江上之山赋》曰:「百里兮崿崿。」张载《剑阁铭》:「岩岩梁山,积石峨峨。」
⑶ 王韶之《始兴记》:「中宿县有贞女峡,水际有石,似女子。」《幽明录》:「宜都建平界有倚石,如二人。俗谓一郡督邮,争界于此。」《南康记》:「湘源有长濑,其旁石或像人二,人名为令史。」卢仝《赠石诗》:「主人虽不归,长见生人面。」又:「自惭埋没久,满面苍苔痕。」
⑷ 《穆天子传》:「天子升于采石之山,取采石焉,铸以成器于黑水之上。」
⑸ 《荆州图副》:「宜都有石穴,穴有二石,俗云其一为阳,其一为阴。旱鞭阳石则雨,雨鞭阴石则晴。」
⑹ 卢仝诗:「女娲伏羲妇,引日月之针、五星缕。」
走虽不能及奔马,力虽不能挽强弓。
平生揣摩五千卷,略则黄石韬太公。
料天下事屡奇中,视贼伎俩掌上同。
傥使参谋向帷幄,未必不成分寸功。
况兼一枝琳瑀笔,飞书草檄颇自雄。
岂若谈空说有辈,只合束之高阁中。
茫茫宇宙无知己,仰天吐气成白虹。
侧闻江淮诸元戎,延揽似有名将风。
我欲仗策相追从,短后裤褶骑黄骢,军门长揖谁为通。
六月王师出,三秦虏祸深。
尚方烦赐剑,死士赴悬金。
秘法通黄石,先声陨绿林。
辕门看饮至,庶以答天心。
吾州隐君尝乐饥,一生高视世不羁。
西崖古屋蓬蒿衰,小亭昼闭春阴移。
我时徒步往见之,颜色渥丹霜鬓滋。
年近九十心胆奇,大书洒墨光淋漓。
短札细字如毫丝,方瞳炯如岩电垂。
仙者缥缈高莫追,浮丘洪崖世难知。
吾徒缩手归来时,赤松黄石今可师。
至人黄石公,青瞳方朱颜。
来往谷城道,隐见千万年。
上天下瀛海,游戏碣石山。
遗我丹台书,肯与世人言。
子房师黄石,太华凌垤邱。
辟谷西入关,英风渺难俦。
降心圯上老,俯视园绮流。
圣道久不作,且复为仙游。
渊明真仙人,明明凛帝旨。
太傅才英奇,至今皆不死。
伟哉东坡公,忠亮可蹈履。
三贤友黄石,万劫足相恃。
闻道龙眠山,龙眠今不眠。
白云从之去,缥缈青冥天。
一朝嘘气生紫烟,沾洒千山与万川。
先生昔时此山居,白云出岫随轩车。
自从云去山逾静,春猿秋鹤相吟呼,云今冉冉归来乎。
山前修竹林,山下芙蓉湖。
水石公钓游,花鸟公友于。
曲江荔子嗟莫致,成都桑树馀几株。
乃知贤达少俦侣,赤松黄石差可夫。
且如白云何山无,龙眠之山山不如。
子房年少时,击秦博浪中。
亡匿游下邳,折节圯上翁。
期后十三载,相见谷城东。
伏腊祠黄石,此义千古雄。
昔梦黄鹤客,绸缪蓬莱宫。
亦有山泽约,俟我乎河嵩。
河嵩不可到,谷城访遗踪。
扁舟渺然去,但见烟濛濛。
书事呈韩布殿丞 北宋 · 范仲淹
七言律诗
南宫曾荐牧之文,失足徒劳忽十春。
天上云龙期际会,山中猿鹤愧因循。
无功岂不孤黄石,有道何堪忆紫莼。
少壮由来须努力,篆铭钟鼎古何人。
共 922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