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唐介

相关人物:共 13 位
共 13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5—1096 【介绍】: 宋抚州临川人,字和甫。王安石弟。仁宗嘉祐六年进士。累官直舍人院、同修起居注。神宗元丰二年,苏轼因作诗涉及新法下狱,无人敢救,唯安礼从容为神宗言之,轼得救。进知制诰,以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决断滞讼,勤于政事,辽使知而叹息夸异。后历尚书左丞,七年,罢知江宁府。官终知太原府。有《王魏公集》。
全宋诗
王安礼(一○三四~一○九五),字和甫,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安石弟。
仁宗嘉祐六年(一○六一)进士(清同治《临川县志》卷三六)。
从河东唐介辟。
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为著作佐郎、崇文院校书(《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三○)。
八年,迁直集贤院(同上书卷二六○),出知润州、湖州,召为开封府判官,直舍人院,同修起居注。
进知制诰。
元丰四年(一○八一),为翰林学士(同上书卷三一一),知开封府。
七年,以端明殿学士知江宁府(同上书卷三四七),出知扬、青、蔡三州。
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知舒州(同上书卷四五四)。
七年,知宣州(同上书卷四七八)。
绍圣初知永兴军。
二年,知太原府。
卒,年六十二。
有文集二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王魏公集》七卷,其中诗一卷。
宋史》卷三二七、《东都事略》卷七九有传。
 王安礼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胡志敬《豫章丛书》所辑本(简称丛书本),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一七九八
王安礼(一○三五——一○九六),字和甫,抚州临川(今属江西抚州)人,安石弟。嘉祐进士。熙宁中为崇文院校书,迁直集贤院,出知润州、湖州。召为开封府判官,直舍人院,进知制诰,以翰林学士知开封府。苏轼下御史狱,尝言于神宗救之。元丰五年拜尚书右丞,转左丞,七年罢,移知江宁府。元祐中历知扬、青、蔡、舒州。绍圣初移知永兴军,徙太原府。三年九月卒,年六十二。著有《重修开封府熙宁编》十卷,《天文书》十六卷,《二仪赋》一卷,文集二十卷。事见《宋会要辑稿》礼四一之四六、礼四四之一七,《东都事略》卷七九,《宋史》卷二○四、二○六、二○八。《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唐淑问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江陵人,字士宪。
唐介子。
第进士。
官殿中丞。
神宗初,擢监察御史里行。
河北饥,流民就食京师,条三策上之。
滕元发为中丞,淑问力数其短,帝以为邀名,出判复州。
久之,提点湖北刑狱,言新法不便,黜知信阳军,以病免官。
后起知宣州,入为吏部员外郎,又引疾求外,降监抚州酒税。
哲宗立,召为左司谏,以病致仕卒。
全宋文·卷一六六四
唐淑问(?——一○八六),字士宪,江陵(今湖北江陵)人,介子。第进士,官殿中丞。神宗时擢监察御史里行,后出判复州,久之,知真州,提点湖北刑狱,言新法不便,乞解使事,黜知信阳军。数年起知宣州,徙湖州,入为吏部员外郎,降监抚州酒税。哲宗立,以司马光荐,召为左司谏,寻卒。《宋史》卷三一六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江陵人,字士宣,一字君益。
唐介子。
神宗熙宁中以辟召为司农管勾文字、管当公事。
从曾孝宽使河东,还奏利害以闻,擢湖南转运判官。
因事免归。
哲宗元祐中起知齐州,以文彦博荐加集贤修撰,帅荆南,转湖北转运使,讨降杨晟秀。
官终知颍昌府。
全宋文·卷一七四九
唐义问,字士宣,江陵府江陵(今湖北江陵)人,介次子。熙宁中以辟召为司农管勾文字,从曾孝宽使河东,还奏事,擢湖南转运判官。元祐中,起知齐州,提点京东刑狱,河北转运副使。文彦博荐,加集贤殿修撰,帅荆南,后拜湖北转运使。进直龙图阁,知广州。章惇秉政,贬舒州团练副使。久之,复故官,建中靖国元年知颍昌府,卒。《宋史》卷三一六有传。
共 13 首上一页 第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