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吕升卿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人。工画花鸟。
全宋诗
吕源,晋江(今福建泉州)人。徽宗宣和四年(一一二二),以朝请郎提举广西常平。七年,知桂州(清乾隆《广西通志》卷五一)。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添差江淮等路制置发运副使(《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三年,以临敌遁逃邵武军羁管(同上书卷一九、二一)。绍兴二年(一一三二),为浙东、福建沿海制置使(同上书卷五八)。十二年,为广西转运副使(同上书卷一四七)。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三四○一
吕源,字成之,晋江(今福建泉州)人,升卿子。
以父荫入官,大观中任发运副使。
宣和四年提举广西常平,宣和末自军器少监除两浙转运副使。
建炎二年知扬州。
绍兴三年为浙东沿海制置使。
十二年为广西转运副使。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二之三三、食货五三之二二、兵一三之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七,《宋史翼》卷四○。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兴福篇
永公者。
不知何许人。
法云圆通秀禅师之嗣也。
缘契都城。
大作佛事。
名震四方。
赐紫方袍师号。
江宁府天禧寺。
旧葬释迦真身舍利。
后寺废。
至南唐时为营。
宋初营废。
祥符中。
僧可政。
上奏得请复为寺。
政即其光相表见之地建塔。
赐号圣感舍利宝塔寺。
据山水形势。
坐乙向辛。
以越王台。
为案塔之。
后地势倾下。
政失于迁就。
不能培筑相。
因姑以北廊造院。
为安僧之地。
虽规模仅足。
而狭小陋劣。
事爽缘违。
以故寺不复振。
元符二年。
知府事温陵吕公升卿曰。
是一大丛林。
特主者未得其人耳。
遂请于朝延。
改十方住持。
即报可。
即迎致永公。
为开山第一祖。
永公入寺。
顾瞻叹息曰。
真福地也。
所以不振者。
正坐不正耳。
乃于塔后。
筑福增叠。
凡下而上。
积二丈三尺。
深入四十尺。
横亘二十丈。
将建法堂。
次第以正其位。
已而信士南昌魏德宝。
同其妻王氏。
见而喜曰。
如此更易方见形胜。
顾其妻曰。
此地不植福。
更将何之。
乃独许作堂。
且曰。
不计其资。
惟成是务。
师即鸠材庀工。
未几堂成。
高明静深。
万象俱废。
庞丽雄特。
为一方丛林之冠。
俯视畴昔无异。
发覆破闇。
如出云霄之外。
凡甓甃髹绘。
总用钱五百万。
永公又建寝堂方丈。
尽所增之深。
资藉缔搆。
又建僧堂厨库。
移经藏于故院。
随向展演。
各适其正。
焕然一新。
真一大丛林矣。
异时德宝再至。
踊跃称赞曰。
非师正眼炤彻道力超异。
则不能有所举。
非我信向经始。
则众缘何从而应。
遂请僧众。
转大藏经。
修水陆斋。
落成其事。
又曰。
丛林既新。
将不下五六百众。
其将何以备斋粥。
永公曰。
亦在子耳。
德宝曰。
请为师置田产。
买芦洲。
收其所入以继之。
永公曰。
子果有是愿。
则功德圆满矣。
自是众有恒食。
山门赖之。
师后不知所终。
明河曰。
德宝何人。
能倒箧倾囊为佛事。
若拔毛遗唾。
脱然如与己无与者。
虽则见相兴心。
然亦永公道德。
故有以启之。
运虚空心。
为解脱事。
我本无舍。
师亦非受。
反觉家材沉海者多事也。
德宝高风可想而见。
而曰永公见圆通。
则其天禧一局。
乃其逢场作戏。
今观其所为。
不见其所说。
孤负永心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