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吕公著

相关人物:共 22 位
共 2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1—1077 【介绍】: 宋范阳人,后迁河南,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
少有志,读书苏门山百源上。
北海李之才摄共城令,以《河图》、《洛书》及象数之学授之。
妙悟神契,多所自得。
富弼、司马光、吕公著退居洛中,恒相从游。
雍岁时耕稼,仅给衣食。
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中,先后被召授官,皆不赴。
创“先天学”,以为万物皆由“太极”演化而成,而社会时在退化。
卒谥康节。
有《观物篇》、《先天图》、《伊川击壤集》、《皇极经世》等。
全宋诗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
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
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先天象数之学著称。
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为生。
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为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
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
富弼、司马光、吕公著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
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
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
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为底本。
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为第二十一卷。
全宋文·卷九八六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范阳(今河北涿州)人,随父徙共城(今河南辉县)。
少为学坚苦刻厉。
周游南北,从李之才受《河图》、《洛书》及象数之学,探赜索隐,多所自得,著书十馀万言行于世。
后至洛,富弼、司马光、吕公著退居洛中,雅敬之,为市园宅,遂岁时耕种,名其居曰「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
嘉祐及熙宁中,先后被召,授将作监主簿,补颍州团练推官,皆称疾不赴。
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元祐中赐谥康节。
著《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渔樵对问》及诗集《伊川击壤集》等。
建立先天象数学,为宋代著名道学家。
见程颢《邵尧夫先生墓志铭》(《明道集》卷四),《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0—1080 【介绍】: 宋京兆万年人,字乐道。
仁宗庆历二年进士。
嘉祐初为监察御史里行。
以论事不当出知蔡州,复以右正言召。
赞韩琦决策,立英宗为皇子。
英宗立,加知制诰,进龙图阁学士、知永兴军,召为太子詹事。
神宗立,迁枢密直学士,拜御史中丞。
初受知于韩琦,骤加奖拔,至是料神宗必易置大臣,欲自规重位,遂力攻韩琦。
出知陈州。
入权三司使,为吕公著劾罢。
卒谥文恪。
有文集及《奏议》、《诗说》等。
全宋诗
王陶(一○二○~一○八○),字乐道,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调岳州军事判官。嘉祐四年(一○五九)为监察御史里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五年知卫州,徙蔡州。召为右正言。英宗治平元年(一○六四)加直史馆、颍王府翊善(同上书卷二○二)。擢知制诰。出知永兴军。神宗即位,权御史中丞。出知陈州、许州,入权三司使。熙宁四年(一○七一)判南京留司御史台(同上书卷二二三)。五年,迁给事中(同上书卷二三○)。再出知蔡州、河南府。元丰三年移汝州,道卒,年六十一。赠吏部尚书,谥文恪(同上书卷三○九)。有文集十五卷、诗十卷、《诗说》三卷,《宋史·艺文志》著录《王陶诗》三十卷、集五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二四范镇《王尚书陶墓志铭》,《宋史》卷三二九有传。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一三○六
王陶(一○二○——一○八○),字乐道,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庆历二年举进士甲科,调岳州军事判官。嘉祐初为监察御史里行。英宗即位,迁右司谏、尚书户部员外郎,擢知制诰、龙图阁学士,出知永兴军。神宗立,迁枢密直学士,拜御史中丞,权三司使,历知蔡州、河南府,许汝陈三州。元丰三年卒,年六十一。著文集十五卷、诗十卷、《诗说》三卷。见范镇《王尚书陶墓志铭》(《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集卷二四),《东都事略》卷八五,《宋史》卷三二九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3—1101 【介绍】: 宋润州丹阳人,字正仲。
仁宗庆历六年进士。
修洁自重,为欧阳修、吕公著、赵概所知。
英宗朝,历太常礼院。
素与王安石交厚,神宗熙宁中安石执政,论事不合,即不来往。
元丰初除国史编修官、修起居注,累迁知开封府。
哲宗朝,历尚书右、左丞,吏部尚书。
时朋党论炽,存进言恐滥及善人,忤任事者,出知杭州。
以右正议大夫致仕。
参与编著《元丰九域志》。
全宋诗
王存(一○二三~一一○一),字正仲,丹阳(今属江苏)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历嘉兴主簿、上虞令、密州推官。英宗治平中,入为国子监直讲,历三馆、太常礼院。神宗元丰元年(一○七八),修起居注。二年,以右正言、知制诰同修国史兼判太常寺。五年,知开封府。进枢密直学士,改兵部尚书。哲宗元祐四年(一○八九),知蔡州,改扬州、杭州。绍圣初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七十九。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曾肇《王学士存墓志铭》,《宋史》卷三四一有传。今录诗十一首。
全宋文·卷一五一六
王存(一○二三——一一○一),字正仲,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庆历六年登进士第,调嘉兴主簿,擢上虞令。治平中为国子监直讲。元丰二年知制诰、同修国史,兼判太常寺。后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进枢密直学士,改兵部尚书,转户部。哲宗立,拜中大夫、尚书右丞,出知蔡、扬、杭州。绍圣初致仕,建中靖国元年卒,年七十九。著有《九域志》十卷(存)、《枢密院诸房例》一百四十二卷、文集五十卷。见曾肇《王学士存墓志铭》(《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集卷三○),《宋史》卷二○四、二○七、二○八及卷三四一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寿州人,字稚卿。
吕公著弟。
仁宗时赐进士出身。
历知泽、颍、庐、常四州,累改陕西转运使。
神宗元丰初知永兴军,徙河阳,平洛口兵变。
哲宗时迁刑部侍郎、知开封府,为政明恕。
官终户部尚书。
卒年七十。
全宋文·卷一三六一
吕公孺(一○二一——一○九○),字稚卿,寿州(治今安徽凤台)人,夷简幼子。仁宗时任奉礼郎,赐进士出身。判吏部南曹,知泽、颍、庐、常四州,提点福建、河北路刑狱,入为开封府推官。判都水监,改陕西转运使。知渭州,徙郓州。熙宁十年坐失入死罪,责知蔡州。元丰初,知永兴军,二年徙河阳。四年五月知审官东院,十一月出知秦州。以与李宪不和,徙相州,更陈、杭、郑、瀛四州。元祐初加龙图阁直学士,二年五月任秘书监,三年迁刑部侍郎,知开封府,四年擢户部尚书。五年三月以病提举醴泉观,同月卒,年七十。著有诗集、奏议二十卷。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三九,《宋史》卷三一一《吕夷简传》附传、卷二○八《艺文志》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2—1085 【介绍】: 宋洛阳人,字伯淳,世称明道先生。程珦子。仁宗嘉祐间进士。调鄠县、上元主簿。神宗熙宁初,为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数为神宗召见,常以正心窒欲、求贤育材进说。后与王安石新法不合,出签书镇宁军判官,知扶沟县。哲宗立,召为宗正丞,未行卒。宁宗嘉定中谥“纯”。早年与弟程颐同受业于周敦颐,世称二程,同为理学奠基人。其学说以“天理”为自然界与社会之最高原则,“天”即“理”即“心”,“天人本无二”,于伦理则为“三纲五常”。其言论著作,后人编有《遗书》、《文集》、《经说》等,收入《二程全书》。
全宋诗
程颢(一○三二~一○八五),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
历鄠县、上元主簿,泽州晋城令。
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以吕公著荐,授太子中允权监察御史里行。
三年,因与新法不合,恳求外任,除权发遣京西路提点刑狱,固辞,改差签书镇宁军节度判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
七年,监西京洛河抽税竹木务。
元蚟元年(一○七八)知扶沟县。
三年,罢归居洛讲学。
六年,监汝州酒税。
八年,哲宗立,召为宗正寺丞,未行而卒,年五十四。
程颢与其弟程颐同为理学奠基人,早年从周敦颐学,世并称二程。
著有《明道先生文集》,由门人整理其日常讲录、经说等,后人与程颐著作同编入《二程全书》。
宋史》卷四二七、《东都事略》卷一一四、《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二一有传。
 程颢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明弘治八年陈宣刻本(简称弘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明万历二十年蒋春芳刻本(简称万历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同治十年涂宗瀛六安求我斋刻本(简称涂本),并从《后村千家诗》等书辑得集外诗三首,合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一七三四
程颢(一○三二——一○八五),字伯淳,号明道先生,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嘉祐进士,调鄠、上元主簿,为晋城县令。
熙宁初,用吕公著荐,为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
神宗数召见,进说甚多。
新法行,议论与王安石不合,出提点京西刑狱。
固辞,改签书镇宁军判官,徙知扶沟县。
除判武学,坐狱逸囚,责监汝州盐税。
哲宗立,召为宗正丞,未行而卒,时元丰八年,年五十四。
颢毕生治经,为一代名儒,学者称孟子之后,一人而已。
嘉定十三年,赐谥曰纯,淳祐元年封河南伯,后祀孔子庙庭。
与其弟合著《河南程氏遗书》二十五卷、《河南程氏外书》十二卷、《河南程氏经说》八卷、《河南程氏粹言》二卷,有《文集》四卷,俱存。
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2—1093 【介绍】: 宋英宗皇后。
亳州蒙城人。
仁宗庆历七年,归英宗于濮邸。
八年,生神宗。
英宗治平二年,册封皇后。
神宗即位,尊为皇太后。
哲宗嗣立,尊为太皇太后,权同听政。
以恢复祖宗法度为先务,起用司马光、吕公著等,斥逐变法派,凡熙宁、元丰所建新政,次第划革略尽,史称“元祐更化”。
临政九年,抑绝外家私恩。
卒谥宣仁圣烈。
全宋文·卷一七三八
高皇后(一○三二——一○九三),亳州蒙城(今安徽蒙城)人,英宗皇后。
曾祖琼、祖继勋,皆有勋王室。
母曹氏,慈圣光献皇后姊,故后少鞠宫中。
庆历七年,归英宗于濮邸,八年,生神宗。
治平二年,册为皇后。
神宗立,尊皇太后。
及哲宗嗣位,尊为太皇太后,权同听政。
用司马光、吕公著,斥王安石,废新法,史称元祐更化。
元祐八年九月卒,年六十二,谥宣仁圣烈太皇太后。
见《大行太皇太后谥册文》(《栾城集》卷一四)。
宋史》卷二四二《后妃传》上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3—1107 【介绍】: 宋洛阳人,字正叔,世称伊川先生。
程颢弟。
年未冠,才能为胡瑗所重,授太学学职。
英宗治平、神宗元丰间,大臣屡荐,不仕。
哲宗初,以司马光、吕公著荐为崇政殿说书,后出管勾西京国子监。
哲宗绍圣中,因政见不合,削籍送涪州编管。
徽宗即位,徙峡州。
寻复官。
崇宁中致仕。
曾与兄程颢学于周敦颐,同为北宋理学之奠基人,合称二程。
学说以“穷理”为主,强调格物致知。
因长期居洛阳讲学,故称“洛学”。
卒谥正。
有《易传》、《春秋传》等。
后人编为《遗书》、《文集》、《经说》等,收入《二程全书》。
全宋诗
程颐(一○三三~一一○七),字正叔,学者称伊川先生,河南(今河南洛阳)人。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廷试报罢,遂不复试,大臣屡荐皆不起。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奉诏赴阙,授通直郎、崇政殿说书。次年出管勾西京国子监。绍圣四年(一○九七),入元祐党籍,削籍,遣涪州编管。徽宗立,遇赦还洛,寻复通直郎权判西京国子监。崇宁元年(一一○二),再追所复官。五年,复通直郎致仕(《道命录》卷二)。大观元年卒,年七十五(《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二一《程侍讲颐传》)。颐与其兄颢并称二程,一生主要从事学术、教育活动。著有《伊川易传》,《伊川文集》等,后人与程颢著作同编为《二程全书》。事见《朱文公文集》卷九八《伊川先生年谱》,《东都事略》卷一一四。《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程颐诗见于《伊川文集》者三首,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明弘治刊康绍宗重编本(简称弘治本)、明徐必达校正本(简称徐本)。又从《古今事文类聚》等书辑得诗三首。
全宋文·卷一七五○
程颐(一○三三——一一○七),字正叔,号伊川先生,河南(今河南洛阳)人,颢弟。
少与兄同受学于周敦颐。
年十八,游太学,著《颜子好学论》,胡瑗大惊异之,处以学职。
哲宗初,以司马光、吕公著荐,召为西京国子监教授,力辞,寻召为秘书省校书郎。
既入见,擢崇政殿说书。
出管勾西京国子监,久之,加直秘阁,再上表辞,去官。
绍圣中,削籍窜涪州。
徽宗即位,徙峡州,俄复其官。
大观元年卒,年七十五。
颐于书无所不读,与兄颢同为一代大儒,人称「二程」。
平生诲人不倦,学者出其门最多。
嘉定十三年,赐谥曰正,淳祐元年封伊阳伯,从祀孔子庙庭。
与其兄有《河南程氏遗书》二十五卷、《河南程氏外书》十二卷、《河南程氏经说》八卷、《河南程氏粹言》二卷,又有文集八卷、《易传》四卷,俱存。
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9—1116 【介绍】: 宋寿州人,字原明。
吕公著子。
少师焦千之、石介、胡瑗,后复师程颢、程颐、张载。
弃科举,一意古学。
以荫入官,管库近十年,后除兵部员外郎。
哲宗绍圣初,出知怀州。
坐元祐党贬和州居住。
徽宗即位,知单州,召为光禄少卿。
旋遭崇宁党祸,夺职知相州、邢州。
有《吕氏杂记》。
全宋诗
吕希哲,字原明,寿州(今安徽凤台)人。
公著长子。
学者称荥阳先生。
以荫入官,为崇政殿说书。
哲宗绍圣初,出知太平州(《紫微诗话》)。
会党论起,以秘阁校理知怀州,俄谪居和州。
元符末,起知单州(同上书)。
徽宗初,召为秘书少监,改光禄少卿,以直秘阁知曹州。
旋遭崇宁党祸,夺职知相州,徙邢州,罢,领宫祠,羁寓淮、泗间十馀年,卒。
今存《吕氏杂记》二卷。
事见《伊洛渊源录》卷七,《宋史》卷三三六有传。
今录诗六首。
全宋文·卷二○一四
吕希哲,字原明,公著子,寿州(治今安徽寿县)人。
少从焦千之、孙复、石介、胡瑗学,复从二程、张载游。
不事科举,以荫入官,久滞管库,乃判登闻鼓院。
元祐六年为兵部员外郎;七年,以范祖禹荐,为崇政殿说书;八年擢右司谏。
绍圣党论起,分司南京,居和州。
徽宗初,召为秘书少监,或以为太峻,改光禄少卿。
力请外,以直秘阁知曹州。
崇宁元年党祸再起,夺职知相州,徙邢州。
罢为宫祠,羁寓淮泗十馀年,卒。
著有《发明义理》(存)、《吕氏杂记》(存)。
宋史》卷三三六《吕公著传》有附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建德人,字公立。
神宗熙宁间进士。
历湖北转运判官。
哲宗元祐间入为尚书度支郎,与司马光、吕公著等人善。
蔡卞用事,斥为党人,罢之。
全宋诗
李植,少名常,字成伯,濮州(今山东鄄城北)人。石介门人。仁宗嘉祐中诏举天下行义之士,植首被荐举,诏书方下而卒。事见《渑水燕谈录》卷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江宁人,字献甫。仁宗庆历间进士。调宁国军推官。以荐知阳武县,时役法初行,琮处划尽理,旁近民相率挝登闻鼓,愿视以为则。历利州路、江东转运判官,为梓州路转运副使,以宝文阁待制知杭州、永兴军、河南、瀛州。长于吏治,而所至主于掊克,为士论嗤鄙。卒年七十五。
全宋诗
李琮,字献甫,江宁(今江苏南京)人。第进士,调宁国军推官,知阳武县。擢利州路、江东转运判官。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以发遣户部判官使江、浙(《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迁淮南转运副使,徙梓州路。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黜知吉州。历相、洪、潞三州。绍圣间入为太府卿。四年(一○九七)出知杭州。元符元年(一○九八)知永丰军,历知河南府、瀛州。卒,年七十五。《宋史》卷三三三有传。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二○一八
李琮,字献甫,江宁(今江苏南京)人。
第进士,调宁国军推官。
吕公著尹开封,荐知阳武县。
役法初行,琮处画尽理,旁近民视以为则。
召对,擢利州路、江东转运判官。
进度支判官,为江东路转运副使,徙梓州路。
元祐初,言者论其括隐税之害,黜知吉州。
历相、洪、潞三州。
入为太府卿,迁户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杭州、永兴军、河南府、瀛州。
卒,年七十五。
宋史》卷三三三有传。
共 2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