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冯拯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1—1034 【介绍】: 宋杭州富阳人,字济之。太宗淳化三年进士。为梓州榷盐判官。以计抵御李顺,迁观察推官,权知华阳县。改知兴国军,以治行召对,命试学士院。知曹州,时契丹入寇,曹地多盗,属县赋税多输睢阳助兵食,百姓苦于转送,涛悉留不遣。真宗天禧五年,以户部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同判吏部流内铨。进直昭文馆,累官至太子宾客。
全宋诗
谢涛(九六一~一○三四),字济之,其先阳夏人,徙家富阳(今属浙江)。绛父。太宗淳化三年(九九二)进士,为梓州榷盐院判官。真宗时历知曹、秦、歙、越诸州。仁宗天圣中迁太常少卿,权西京留守司御史台,改秘书监。明道元年(一○三二)转太子宾客。景祐元年卒,年七十四。一说年七十五(《范文正集》卷一一《谢公神道碑铭》)。事见《河南集》卷一二《谢公行状》、《宋史》卷二九五《谢绛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一八二
谢涛(九六一——一○三四),字济之,富阳(今浙江富阳)人。
登淳化三年进士第,为梓州榷盐判官,迁观察推官,权知华阳县,通判寿州、筠州,知兴国军、曹州、泰州、歙州。
冯拯荐,召试,以兵部员外郎直史馆。
判三司理欠司。
天禧五年以户部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
进直昭文馆,知越州,还判太常寺、登闻检院。
明道元年转太子宾客。
景祐元年卒,年七十四。
见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卷六二《谢公墓志铭》,《宋史》卷二九五《谢绛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4—1021 【介绍】: 宋汾州人,字希阮,号中陵子。
太祖开宝八年进士第一。
通判河州。
太宗遣武德卒潜察远方事,嗣宗械送京师,太宗怒削其秩。
至道中官至淮南转运使、江浙荆湖发运使。
真宗咸平中,以漕运称职,就拜太常少卿,复充三司户部使,改盐铁使,建言裁节冗食。
拜御史中丞。
历事三朝,轻险好进,所至以严明御下,尤傲狠,务以丑言凌挫群类,曾深诋参知政事冯拯、知制诰王曾。
任枢密副使,与使寇准不协。
官终静难军节度。
卒谥景庄。
有《中陵子》。
全宋诗
王嗣宗(九四四~一○二一),字希阮,汾州(今山西汾阳)人。太祖开宝八年(九七五)进士。补秦州司寇参军。历诸路转运使,累迁御史中丞。真宗大中祥符六(一○一三),授枢密副使。八年,求罢,知许州(《隆平集》卷一○)。以检校太尉致仕。天禧五年卒,年七十八。谥景庄。有《中陵子》三十卷,已佚。《宋史》卷二八七有传。
全宋文·卷一○四
王嗣宗(九四四——一○二一),字希阮,汾州(治今山西汾阳)人。开宝八年中进士甲科,补秦州司寇参军。太宗朝屡司漕运,历河北、京西、河东、淮南等路转运使,江浙、荆湖发运使。真宗咸平四年,为左谏议大夫,知通进、银台司,兼门下封驳事,出知并州,兼并代部署,召拜御史中丞。大中祥符六年,任枢密副使、检校太保,出知许州,移知河南府。天禧初致仕,五年卒,年七十八。著有《中陵子》三十卷。《宋史》卷二八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潭州长沙人。
太宗太平兴国八年进士第一。
淳化初,以右正言出使交州,还朝,条事迹及山川形势上之,进直史馆。
后与尹黄裳、冯拯等伏阙请立许王为太子,太宗怒,贬知蒙州,徙永州。
全宋诗
王世则,长沙(今属湖南)人。一说桂林永福(今属广西)人(《宋历科状元录》卷一)。太宗太平兴国八年(九八三)进士。淳化元年(九九○),以右正言使交州,还,直史馆(《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一)。二年,以事谪蒙州。一说知象州(同上书卷三二)。真宗至道二年(九九六)徒知永州。《楚纪》卷四一有传。
全宋文·卷一三二
王世则,潭州长沙(今湖南长沙)人。
太平兴国八年进士第一,授大理评事,寻移为州通判。
淳化元年以右正言、直史馆出使交州。
二年,与宋沆、冯拯等请立许王元僖为皇太子,太宗怒,悉贬岭外,世则知象州。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三一、三二,《宋史》卷二八五、四八八,《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之三、选举二之二,《宋历科状元录》卷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8—1091 【介绍】: 宋孟州河阳人,字肃之。
冯拯子。
以荫补右侍禁,知宪州。
历知数州,皆有能声。
仁宗皇祐中,知定州,韩琦荐为路钤辖。
徙知代州,管干河东缘边安抚事。
后进西上阁门使,四迁客省使。
以卫州防御使致仕。
与富弼、文彦博等十三人为耆英会。
全宋诗
冯行己(一○○八~一○九一),字肃之,河阳(今河南孟县南)人。历知石、保、霸、冀、莫、定、代等州。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知雄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三六)。以卫州防禦使致仕。哲宗元祐六年卒,年八十四(同上书卷四五四)。《宋史》卷二八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