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何致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46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复雨(五月廿四日)(乾隆庚辰) 清 · 弘历
连朝雨略勤,群称麦回青。
过旬雨略间,群称旱象成。
譬如娇养子,怙赖其父兄。
与之谓当然,少靳则怨生。
人情太浇薄,返淳愧不能。
安得邀天鉴,绥我屡丰亨。
且休举去年,六月雨始零。
曷不看今岁,实事公论评。
麦亦未回青,旱亦何致成。
饼饵已鬻市,禾黍绿云平。
即今泽复霈,优渥沟浍盈。
幸灾乐祸流,汝口奚由腾。
然而总吾过,化民责实膺。
夕阴(乾隆庚辰) 清 · 弘历
田盘雨优渥,西来觉不逮。
曾无百里隔,何致顿尔异。
因悟云依山,宾主自殊势。
傍晚云低田,设雨必滂沛。
又不能无望,惟是殷祈岁。
思训光乎前,睎古振乎后。
小景纪缘起,香光细评剖。
节取兹重叙,未能戒绮口。
抑以便览观,用备遗忘候。
宣和旧博士,南渡随奔走。
八十仍故官,画史无双手。
真迹中合作,把玩消卯酉。
去情已得神,课无复责有。
竖峰既峥嵘,漩流更洄纠。
风生虎咆唬,云从龙蚴蟉。
六鳌背上山,非他气以负。
渲刷镇如新,神呵霉不受。
归韩诚得所,子胡溺色酒
质金不能赎,乃告香光叟。
摒挡画禅室,剑合延津吼。
太尉党家风,宜乎不复取(明史朱希孝掌锦衣卫宋太尉职也)
行穰答韩情,江山归董守(亦见其昌跋语)
武林务材家,谁复论存否。
挹斋薰莸殊,何致袒其右。
言不可不慎,思翁未思久
史馆问鼎时,博古珍瑶玖。
讵知市江宁,重价程空扣
争名真必丧,趋利心斯蔀。
披图鉴戒存,宁曰遣兴偶。
论世论其人,实无足尚友。
贉尾或脱落,何以传不朽(董程诸跋皆在贉尾后)
檃括书图中,藉以永厥寿。
⑴ 董其昌跋馆师韩宗伯得之朱太尉及韩长公朝延游武林有所惑溺质之好事家云云按韩世能仕礼部侍郎教习己丑科庶吉士其昌以是科馆选因称为师长公盖世能长子而朝延则其名也
⑵ 其昌跋挹斋遗荣勇退因以江山小景赠别云云挹斋周延儒别号而其昌与之友且称其勇退非择交之道然亦足以知其昌矣
⑶ 见后程正揆跋亦记董周相赠及已曾见之故
读龚遂传(乾隆戊子) 清 · 弘历
卖剑令买牛,卖刀令买犊。
千古传名谈,此义欠三复。
卖必有买者,刀剑仍齐俗。
力耕果谁是,何致有积蓄。
设曰售他方,道远舂粮宿。
以邻国为壑,亦非王政穆。
王生所教言,天子悦谦牧。
日日不相视,悤忙醉相告。
少卿本通政,明经蕴以夙。
数语谁弗知,奚待彼私淑。
马迁已好奇,孟坚继其躅。
不如斯者多,史策诚难读。
无尽意轩作歌(乾隆丙申) 清 · 弘历
轩称无尽意,无尽意堪味。
壁学然后知不足,其不足即无尽义。
又如莅政与临民,实鲜一劳永逸事。
小之问景及阅画,一往穷焉有何致
富而好礼贵牧谦,留馀纯嘏方来备。
虽然转语听我云,意无尽亦忧无际。
岁暮杂感 其九 (乙未稿,清光绪二十三年) 晚清 · 丘逢甲
七言律诗
寒宵读史一灯深,眼底浮云变古今。
卒懦无狐篝楚火,士愚有狗斗秦金。
故应积气天难坠,何致清谈陆便沉。
上界不知人事苦,但闻开宴奏元音。
喜雨(闰五月廿四日)(乾隆辛丑) 清 · 弘历
夏日雨多何致喜,喜雨知其为时矣。
自至山庄率逢晴,便有阵云霏即已。
昨夜连纤遂达晨,历辰卓午疏密继(叶)
是诚优渥利大田,麦收况入仓囷里。
而予未免有后言,鲁论注云适可止。
庚午守岁戏笔 明末清初 · 张萱
西园公,无名氏,老向人间亦徒尔。
六身二首是耶非,人说明朝七十四。
七十四,可若何,一不为少百不多。
踽踽凉凉心悄悄,行吟泽畔空婆娑。
觌面相逢人不识,缩踵却行犹畏迹。
莫怪穷猿好择林,自是放豚难入笠。
非仙非佛亦非儒,半农半圃半樵渔。
有时冠履自桎梏,儿童笑唾鬼揶揄。
自惜当年好身手,转瞬如何成老丑。
头童齿落面冻梨,两足蹒跚柳生肘。
目昏耳聩非故吾,掉头不受人招呼。
昔为长物今弃物,止有一口常胡卢。
终日胡卢有何意,傀儡登场满街市。
一双白眼瞪不开,两豆何妨坚塞耳。
尚留一腕能匠心,赋成不换长门金。
据梧时读太昊易,拥膝惟赓梁甫吟。
今夕何夕云除夕,儿女灯前皆绕膝。
柏酒椒盘争献翁,愿翁百岁皆康吉。
翁言尔且打灰堆,如意今从彭蠡来。
餔糟请共醉司命,沿街更莫卖痴呆。
痴呆还与阿翁买,买得痴呆长自在。
痴呆若早还阿翁,何致胸中常磊磈。
问翁何事耳失聪,鹖冠免洗将无同。
烱烱欲收岩下电,得无负此青方瞳。
知翁视听故无患,聪明自误常嗟叹。
雷霆过耳若罔闻,不放乾坤入吾眼。
阿翁好语儿与孙,今宵婪尾须盘桓。
李畋深宵喧嚗竹,山魈白昼如云屯。
虎皮金目竟何益,自昔高明鬼瞰室。
且将竿燎照污邪,共祝明年瓶满粒。
儿孙酒罢休嗷嗷,副在名山付汝曹。
有口须吞豫让炭,疗饥不乞于陵螬。
园公名氏亦难记,交绝途穷踪迹秘。
但闻常入鸟兽群不惊,可是崇祯四年混沌氏。
近得平原祭侄稿,兹收内翰抚颜文。
词严义正固无间,一是二非了莫分。
王髓颜筋真弗爽,米临程拓又何须
欲题欲罢难措意,卷首挥毫意怯吾。
兼存节录石渠中,流丽端庄活鲁公。
笔不能佳酒气勃,允宜自诩昔人同
尔时政治率堪知,何致军容猖至斯。
若论文中切已句,难于末路惕予思。
⑴ 米芾有临本争坐位帖见袁桷清容居士集兹张照所临自跋云程莼乡有宋拓坐次帖世所希有借临一通云云照此卷摹仿逼真得平原之筋髓米迹虽未见有过之无不及也
⑵ 石渠宝笈向贮照所节临坐位帖一轴末自跋云颜平原争坐位帖所为酒气勃勃从十指间出又贫不能得笔故若是也今日临之略得其意
去年此际未登程,蒇绩今朝凯宴迎。
来往算仍先一月,驱驰真是赖群英。
国威海峤扬惟烈,祖德山庄佑实明。
回忆旰宵斯擘画,不徒劳耳慰犹诚。
慰中岂不自怀惭,何致愚民蹈法甘。
论武边防乃就弛,曰文诸吏率为贪
偾辕方悉诚吾过,伏锧奚辞信彼堪
善后虽云大端定,犹馀廑念望东南
善后详陈十六条,用斯两月驻成遥
抒猷山海安万姓,锡宴君臣会一朝。
念汝父当惬怀永,视如子合受恩饶。
受恩饶处人知否,不嗜杀邀天惠昭
西域金川宴紫光,台湾凯席值山庄。
敢称七德七功就,又报一归一事偿
戒满持盈增惕永,安民和众系怀长。
养年归政应非远,益此孜孜励自强。
⑴ 福康安于上年八月初旬由山庄奉命前往督剿今以七月望后凯旋来此复命计期尚未及一年
⑵ 台湾设立总兵道府大员如果皆能实心整顿奸匪何由匿迹乃武职不以操防为事文职专以肥橐居心于是彼此牟利遂致吏治兵防日以废弛而逆匪无所顾忌竟至酿成大案
⑶ 逆首林爽文等滋事之始总兵柴大纪始则以回郡调兵为辞继则迁延不即前往剿贼方以困守诸罗邀予怜悯及福康安等至彼方悉其偾事之由已令革职拿解治罪彼实不能巧言置辩也
⑷ 福康安于平定台湾后命留彼详酌善后事宜大端已定惟是有治人无治法因思普吉保于台湾总兵名望未足以资弹压而奎林获咎尚轻其操守训练乃所深信即令往代普吉保为总兵庶可望其整励戎行俾东南海隅永臻宁谧
⑸ 台湾善后事宜必得福康安之忠诚明练方可筹画及详陈事宜十六条果皆悉中弊源命廷臣集议准行而福康安归期以此遂迟两月
⑹ 逆匪林爽文等固属罪大恶极然亦有良民被其迫胁者悉予骈诛亦殊可悯濒行时因即谆戒以胁从罔治之义而福康安果能体予之心专意生擒渠魁惟抗拒者痛加剿洗凡归降者概从宽贷即此不嗜杀一念乃其克膺恩眷者也
⑺ 予自即位以来弗敢轻言用兵然前此平伊犁定回部收金川诛王伦剪苏四十三洗田五及兹俘林爽文而七要皆不得已而用之故皆仰邀功则天鉴俱获成功若唐太宗之侈陈七德以为已实自恧耳
⑻ 往岁缅甸之役亦由事非得已彼时将计日蒇事予以水土恶劣怜我将士多受病者适缅酋亦吁求贷罪遂令撤兵乃二十年来业已置之度外近据云南督臣富纲奏新掌缅甸国事孟陨进贡称臣是此一事虽未就于当年而此日之归诚亦可偿予夙愿矣
共 46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