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了宣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一
释法铠,字忍之,亦号澹居,姓赵氏,江阴人也。
世称巨族,母梦僧趺坐于堂上而生铠,故幼性颖悟,知有夙慧,长习举子业,才名奕奕,乃尘视世荣,志性命之学。
父母方为聘室,铠愀然不乐。
父卒,乃杖策孤游,登太和山,遇羽士授长生之术,过武昌遇讲良知学者,皆掉头弃去。
一日入僧舍,见《金刚经》,读至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忽有省,乃曰:“是吾所归也。
”还过浮山,坐三曲洞,沥血写《孝经》。
癸巳,游皖城,达观禅师过江上,铠往参,再谒乃见,求度未许。
达登马祖庵,铠偕阮自华至。
达夜梦披白铠人侍其侧,及见铠著白衣恳求剃度,达许之,因命今名。
薙发受具,时年三十有三。
未几,入天目,诛茅于分经台,吊影藏修,单提向上,蔬食不糁,敝衣露肘,每降妄心,燃香爇臂,如是者三载,大有开发。
石帆岳公入山,见铠蓬首垢面,腰镰采薪,因太息曰:“真道人也。
”久之下天目,复过宣城,掩关于西乐。
乃习荷重负肩,试经行,以苦箸骨调昏睡,其道益进。
后出关行脚,至匡庐,每过丛林,坐廊下,忽焉达旦。
辛丑,至都门,省达于慈寿。
初入室便问生死大事,愿师指示。
达即痛棒,如是者再。
一日又问:“永嘉云:了得业障本来空。
只如师子尊者,二祖、肇公等是了得也未?
”声未绝,达连捧之。
铠猛省,但点首而已,自是见地隐密。
壬寅秋,南还入浮山会圣岩,乃宋远录公与欧阳六一因棋说法处,久为俗业。
皖城澹宇阮公谋复之,请铠以居,重新远公塔。
沥血书《梵网经》,日课《金刚般若》为母寿。
戊申,应太史观我吴公请,住持浮山大华严寺,居常以本分为念,四方衲子至者唯示直捷处。
乃集诸祖入道缘梓之。
初,达刻大藏,以双径寂照为刻场,后灵龛亦归之。
铠欲满其愿,遂往。
庚戌至山,见雾湿浓浓,宜求爽垲。
下有化城故址,为宋佛日宣禅师道场。
太史具区冯公议修复为藏版处。
铠简得手札,示左方伯本如吴公为按址画界,夺诸豪右,仍为佛地,又赎临安太平寺田百亩以资供赡,于是藏事有归。
甲寅吴公开府于蜀,铠以刻藏因缘往议之,遂登峨嵋礼普贤。
乙卯春,同直指若谷徐公出蜀。
是年秋,还径山,颇疲于津梁。
辛酉 秋七月,遍辞诸檀越,过白门以藏事托本如吴公。
冬十月,归双径。
一日倚杖立堂下,顾谓众曰:羚羊挂角,不出十二。
众罔测。
至晚,爇香礼佛,沐浴更衣,趺坐默然,至旦忽脱去。
天启辛酉十二月十三日也。
寿六十有一,腊二十有八。
弟子元亮具状,走匡山乞憨山为之塔铭。
李端遇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李端遇字小岩,号青渠散人,山东安丘人。
清朝官员。
李端遇是同治二年(1863年)癸亥恩科进士。
留京历任吏部考功司主事、员外郎、郎中等职务。
后来,升任光禄寺少卿、鸿胪寺正卿、太仆寺正卿、通政使司通政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工部侍郎兼钱法堂事务。
李端遇多次出任考官。
光绪二十一年三月《马关条约》签订后,光绪二十一年闰五月十三日,光绪帝发布保举人才的明发上谕。
该旨下达后,保举人才的奏折纷至。
其中,光绪二十三年九月初六日,通政使安徽学政李端遇保直隶候补道钱奎元。
清朝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一日,京师义和团正兴盛,慈禧太后命李端遇和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充京师团练大臣。
清廷颁布了宣战诏书之后,李端遇奉慈禧太后之命“统带义和团,会五城稽查,参与京城防守事宜”。
光绪二十六年七月初六日,奉命兼署吏部右侍郎。
八国联军攻占天津后,李端遇等人急奏:“天津失守,系倭人装扮拳民,夜赚城门,京城重地,不可不予为防备。
”庚子事变结束后,李端遇不得志,翌年逝世。
释善荣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了宣,四明人,肄业于宝林。
因慕南湖之盛,投之,精究三观十乘之旨,阅大藏教,无不知其大义,修法华忏法二十七年。
与释善荣为同志相善。
凡所脩进,必偕荣。
尝金书《法华》、《棱严》、《净名》、《圆觉》等经,亦为助。
或遇西资会则施人手画水墨观音像。
二人结誓往生。
每说法则谆谆劝人皆求安养,从之念佛者众。
一日,诣荣之室默坐,荣故问之,对曰:“我西归有期矣,难忘若道义,与若净土重会也。
”荣曰:“正所幸愿。
即集众告别,命诵经号佛,端坐书偈曰:“性相忘情,一三无寄。
息风不行,摩诃室利。
”合掌而逝。
时正炎暑,停龛七日,颜色红润,口角有微涎,观者以帕裛之则异香喷人,倾城士庶来裛,香涎愈滋。
阇维舍利无算。
入寂三年,荣忽取经像分施亲故,讽《普贤行法经》、《小弥陀经》,令众同助念佛,跏趺乃曰:“我为赴宣公之约。
”言毕,蜕然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