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黄颇

相关人物:共 1 位
共 64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
蛰以寒闭。春以阳和。
闭者得时而后振。和者煦物而无颇
万穴之中。或羽毛而栉比。
积块之下。或鳞甲而骈罗。
或蠢蠢以潜发。应熙熙之屡过。
则知出处有时。变通为贵。
煦妪斯感。严凝罔畏。
跂行喙息。负日月之融光。
蠕动蠉飞。得天地之仁气。
尔其形分土石。色动邱墟。
潜乎野处。达彼岩居。
历穷阴而兹久。当献岁之厥初。
思丽景之鸣跃。念和气以吹嘘。
顺于时比应雷之雉。感于候同上冰之鱼。
况夫勾芒整辔。太簇纪月。
蒸以絪缊。敛其觱发。
或振羽而不倦。或动股而不歇。
细则肸蚃以凌空。巨则连蜷而抉窟。
处否藏周。逢时出幽。
顺地之理。承天之休。
将昭苏而忽变。岂枯槁而为俦。
想像山川。依稀原隰。
气且布于感动。力无违于燥湿。
秘邃泥蟠。依稀土蛰。
青云之表。期蜿蜿以龙升。
绣户之前。伫翩翩而燕入。
则知离于淹滞。托彼沈潜。
苟存身而有待。必坯户而是瞻。
岂惟月令旧章。纪之而无斁。
时训前典。徵之而不厌。
客有穷屈伸之理。得行藏之体。
固无恨于陆沈。将必俟于天启。
匠人度有山之梓。相文木之理。
既因性而是度。又从绳而可拟。
故轮桷适任。栋梁资始。
阴阳之体叶时。檃括之形中轨。
饰其象乃图之以鸟兽。谐其音必均之以宫徵。
苟可择于棫朴。亦可殚夫梓。
徒观其破拥肿。斲瑰材。
攒节迸集。斜文洞开。
蜀柿落而雨足交洒。郢斤运而风声飙来。
伐之丁丁。奂蹙狸之班首。
斲之橐橐。碎空穴之青苔。
巧无匪制。庸无所施。
因心则达。触物能为。
初会方以成矩。乍投圆而得规。
削斲同功。准量成类。
方资剞劂之力。乃作馨香之器。
厥若选德以序。辨官以位。
诚当正直而无颇。亦何患乎纲纪之紊坠。
小既以此。大无不如。
文公立号以化洽。康叔省功以慎储。
仁义有常。刚柔贵识其虚实。
宽猛相济。勤苦务知其疾徐。
教在洽人。毖于出令。
亦犹代大匠斲。罕或不伤其性。
俾夫来者。式遵前圣。
且修短得丧。亦奚其为政。
森彼灌木。工则度之。
有伦有要。念兹在兹。
展矣君子。如何勿思。
思不越。乃心逸。
于人也明其采章。于木也须其丹漆。
瞻济济之榛楛。懿彬彬之文质。
虽非班扁之奇妙。敢献斲轮之良术。
叩阍辞 清末民国初 · 洪繻
海外之民同戴天,覆盆在顶天悬悬。
天所覆载无颇偏,何为此地民颠连。
乙丙之际烽燧然,丁戊之交民孔瘨。
天魔对人舞蹁跹,鱼羊食人血湔湔。
杀人如篦如草菅,民居此间如拘挛。
足如茧缚手如捲,如肉如醢在刀边。
如獐如麋狼虎前,虎则咆哮狼流涎。
耳雷鼻火涎如泉,磨牙抉爪为戈鋋。
罗刹鬼国黑风旋,人肉为粮膏为餐。
一餐未饱万骨攒,肩膊高于火焰山。
浑沌无窍亦镵镌,况为血气何能全。
不角不爪堪一叹,天骄肆虐群生孱。
人类尽为异类残,何有飞走及蠉蠉。
杀机所逞毒◆◆,蒸为疫疠及黄瘅。
纷纷跕跕堕乌鸢,死或僵仆病迍邅。
病者死者郊遂迁,不然须遭挞与鞭。
重则系缧年复年,或鸩而死即方便。
讳死讳病泪涟涟,人间万户如禁烟。
疫所不及亦苦旃,防病骈将无病牵。
瓜蔓之抄果蔓延,我且翘首一问天。
天纵彼暴何为焉,岂为气数天无权。
古有大劫经三千,劫灰未满无可填。
须将人类劫中煎,但是为劫何矫虔。
祇将一岛付炎燀,东西之海何平平。
中央一土独倒颠,文物之邦辱腥膻。
伦类之祖一线绵,未知冥漠夫何言。
高高下下皆陶甄,生人机械亦戋戋。
天岂无力为转圜,何为坐视距喙专。
山有罴貙野有豻,狰狞头角行蹒跚。
避地欲到天门难,仰空呼吁天阊关。
⑴ 编者按:乙丙,即1895年与1896年。
⑵ 编者按:丁戊,即1897年与1898年。
⑶ 编者按:「仆」,《洪弃生先生全集》误作「企」。
五箴 其三 行箴(805年12月) 中唐 · 韩愈
四言诗
行与义乖,言与法违。
后虽无害,汝可以悔。
行也无邪,言也无颇
死而不死,汝悔而何。
宜悔而休,汝恶曷瘳。
宜休而悔,汝善安在。
悔不可追,悔不可为。
思而斯得,汝则弗思。
坤元分气谓无间,南崖北崖才尺寸。
地寒地暖差之半,乾元分气谓无颇
南枝北枝能几何,春早春迟差尔多。
我来幸未全失策,南枝早退不留迹。
北枝晚出犹弄色,惊见北枝问南枝。
寒香羞受时辈知,随清风入孟郊诗。
诗之视梅类高致,孟之视诗浑细事。
至大至刚浩然气,其诗拔我尘埃馀。
其气充我情性初,吾自觉吾非故吾。
清明广大之谓乐。度曲节奏由乎器。
既克谐于五声。谅同归乎一致。
汶阳之孤筱斯有。泗滨之浮磬云备。
吹嘘爰发。搏拊遄至。
等辅车之相依。契歌诗之必类。
同夫影响。常动静而俱随。
象彼埙篪。每应感而不匮。
联绵并奏。声音相和。
用不殊途。方予唱而汝和。
动而相触。固无偏而无颇
列其容异薰莸之共器。会其理若泾渭之通波。
载清载浊。贯三才之合乐。
若浮若沉。叶六律而扬音。
将九成而备曲。比二人之同心。
如言行之相顾。成乎慥慥。
冠钟鼓之迭奏。乐彼钦钦。
雅韵复兴。时则若舞鸾凤。
和声互应。斯乃如鼓瑟琴。
音之作也。曲无误者。
倏尔合度。锵尔中雅。
宁有顾于周郎。自不惑于子野。
䜣合皇王之化迹。混同车书于天下。
远而闻也。谓偫鹤和鸣于碧空。
近而听之。如广乐调韵于春风。
铿锵间发。要妙无穷。
类金兰之坚芳。美而取媲。
配文质之彬郁。和而且同。
何异夫相应在于同声。相资在于同志。
譬权衡之并用。谓相待而成。
等韦弦之自节。则以同而异。
原夫律吕咸在。吹击惟时。
异周旋而乐只。可终始而从之。
两器元通。鸣簧与幽石相感。
二者冥合。竹声与石声相追。
审至乐之尽美。伊兹器之可持。
嘉禾合颖 中唐 · 孟简
五言排律
玉烛将成岁,封人亦自歌。
八方沾圣泽,异亩发嘉禾。
共秀芳何远,连茎瑞且多。
颖低甘露滴,影乱惠风过。
表稔由神化,为祥识气和。
因知兴嗣岁,王道旧无颇
平壤有古限田遗址。沟塍截然方正。历代相传以为箕子旧制。近世韩久庵百谦为之图画其制。且为之说。余见而感焉。为之赋云。
台圭筚之微踪兮,志慕古而嘐嘐。
乐未至于不改兮,忧屡空于箪瓢。
歌羲农其悠邈兮,溯殷周其奚及。
廓独潜而永思兮,怅盘桓而悒悒。
服圣训于典谟兮,旁通择于百家。
阅韩氏之遗稿兮,得古画之一厨。
曰兹为箕子之遗制兮,其田在乎西都。
经几番之沧桑兮,宛畦畛之无缺。
命画工使摹画兮,俾匠氏而剞劂。
设瓣香而整衿兮,羌默考而心绎。
一涵二而为耦兮,四包八而相息。
十六衍而卅二兮,六十四而数极。
一象太极而二象两仪兮,四拟四象而八拟八卦。
加为十六而倍为卅二兮,七变而衍而为六十有四。
理寓器而成象兮,象因形而成数。
登羲文而先后兮,执马龟而上下。
徵诸理而不谬兮,考诸数而无颇
非圣人而孰为兮,谅盛德之所同。
昔夏后之方隆兮,用五十而作贡。
及周人之继商兮,彻百亩而取衷。
监二代而历考兮,相禹文之所经。
制七十而为助兮,政实肇乎成汤。
斯为商家之旧典兮,果非夏而非周。
当圣师之东渡兮,君貊羯而冔瑬。
不编发而鄙夷兮,安素位而成教。
援故国之政法兮,试造邦之令号。
九畴修而伦叙兮,八政施而民庸。
既我疆而我理兮,亩或南而或东。
民何虞于艰食兮,俗自跻于时雍。
禾油油于牧郊兮,土田田于浿涘。
礼义行于九有兮,殷索偏于东陲。
历秦鞅而罔废兮,弥亿载其谁毁。
肆后人之旷感兮,假绘事而示轨。
想圣辟之居夷兮,际殷命之颠覆。
挈罔仆之危衷兮,度匪人于胡貊。
同微干而并靖兮,聿自献于先王。
悯宗祀之不永兮,衋旧章之沦亡。
遵尚白之馀俗兮,抗助法而遂荒。
惟兹土之蠢蠢兮,乃九夷之故壤。
凭山岳之崟岩兮,并辽海以为疆。
梯航所不通兮,禹迹所未由。
彼尧舜之揖逊兮,与汤武之征诛。
匪声教之可及兮,讵影响之所接。
君子居而何陋兮,善蛮貊而亦行。
变介鳞而礼让兮,易卉服而冠裳。
昔孔圣言殷礼兮,叹文献之无徵。
后夫子又千五百年兮,事尤玄远而杳茫。
紫阳议夫古田制兮,意殷制而传疑。
傥此图之取证兮,庶考信之有资。
就剡子而问官兮,谓学在于四夷。
发深叹于乘桴兮,微斯人其谁与归。
嗟吾生不遭逢于其时兮,受一廛而为氓。
闻古简于漆齿兮,将欲问津于沧溟。
系曰,辽海东南。
肃慎墟兮,楛矢石砮。
羯夷居兮,有圣焉处。
浿水傍兮,九畴既叙。
八政行兮,彻田为助。
田有疆兮,谁云陋矣。
俗虞唐兮,人亡田存。
无敢伤兮,传之绘事。
徵后王兮,必来取法。
韩氏功兮,彼不信者,曷不蒙兮。
骄虏败盟至,饮马淮之沱。
烟尘犯江汉,腥膻连岷峨。
王师因雷动,虎臣亦星罗。
灵旗荡丑类,铁马驰雕戈。
三军指故国,巨舰凌沧波。
一戎遂大定,上天佑无颇
整刷旧俗苦,扫除夷法苛。
奸谋尚济诡,既战犹连和。
复图称职尔,眇哉浯溪磨。
已悉将相力,敢献大风歌。
周郎列宿胸中罗,笔端有口如悬河。
赠我明珠六十八,一一照乘圆无颇
我学谷梁失也短,君才士衡患其多。
中兴功业要纪述,浯溪石崖当往磨。
共 64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