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高铢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简介

简介
权汉功(권한공),朝鲜人,高丽王朝官员。
本贯安东权氏。
权汉功于忠烈王在位期间等第直史馆。
忠烈王与忠宣王父子都在元朝的时候,王惟绍等人离间王父子,权汉功为忠宣王的从臣,出仕忠宣王府邸,与崔诚之主选法。
忠烈王薨,忠宣王归国后,赐冠带,常常出入宫禁,时不时召见,拜密直副使骤升佥议评理。
当时忠宣王经常滞留元朝不归国,从臣们都想要回国。
汉功、诚之同掌铨注,贪其贿赂,无意东还。
李思温、金深弹劾于徽政院,将权汉功逮捕下狱。
忠宣王怒,将此事告诉皇太后。
于是权汉功被释放,李思温、金深遭到流放。
忠肃王即位后,表彰权汉功、崔诚之、朴景亮跟随父亲忠宣王之功。
忠宣王奉御南游江浙,权汉功与李齐贤跟随。
权汉功、崔诚之、李光逢等人跟随忠宣王在大都之时大肆收受贿赂,滥封亲戚故旧为官,使得忠肃王非常不满。
1323年,上王忠宣王被流放吐蕃后,权汉功、李光逢、金廷美(金怡)、蔡洪哲、裴廷芝等人被逮捕。
权汉功欲自厕所逃跑,但仍被逮捕,同李光逢、蔡洪哲一起籍没家产流放远岛,金廷美则被释放。
权汉功、李光逢、蔡洪哲三人没有进入海岛,而是在洪州界聚众扰民。
不久后,元朝派人赦免了三人。
权汉功怨恨忠肃王,于是投靠了沈王王皓。
权汉功纠集沈王的党羽,在慈云寺聚集百官,要求在废黜忠肃王、改立王皓的请愿书上签字。
当时忽降大雨冰雹,监察执义尹宣佐便说此是猪狗不如的事,聚集签字,百官纷纷效仿,于是失败了。
权汉功多年跟随忠宣王,为忠宣王所重用,忠宣王在流放吐蕃的时候还向权汉功寄诗,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忠惠王继位后,得知权汉功二室康氏有姿色,派护军朴伊刺赤纳之宫中。
伊刺赤先将其强奸,忠惠王得知后大怒,皆扑杀之。
忠惠王被逮捕送到了元朝,群臣聚集在旻天寺,商议上书其鸣冤。
权汉功说:「昔殷太甲不明于德,伊尹放诸桐三年,然后悛心改行,复于君位。
又有一国,介于要冲之地,杀其朝觐诸侯及天子之使,于是天子遣人诛之。
又有一国之臣使于他国,及其还,天子之使斩其君首而去,其臣诣尸所陈祭而哭,亦令斩之。
今王无道,天子诛之,何得而救乎?
」后来权汉功官至都佥议政丞、醴泉府院君。
曾奉元朝之命,为太子左赞善。
忠定王元年卒,谥文坦。
著有文集《一斋逸稿》。
权汉功有二子:权仲达、权仲和。
其中权仲和在朝鲜太宗在位期间担任过领议政之职。
《高丽史》将权汉功列为奸臣。
韩乂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人。
韩梓材子。
幼随父居越。
文宗大和初进士。
初辟沈传师江西、宣城二府,又佐唐扶福建幕,官大理评事。
府罢,隐居镜湖。
高铢观察浙东,欲辟以自佐。
乂以父没于浙东幕府,不愿复为越宾。
宣宗大中初,节度陈许,厚礼辟之。
登朝,历拾遗、主客员外郎,出为随州刺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字弱金。
高铢弟。
宪宗元和九年登进士第,又擢宏辞科。
历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
文宗开成元年,权知贡举。
文宗自以题畀有司,锴以籍上,文宗以为所上胜往年,即以锴为礼部侍郎。
锴掌贡部三年,选擢虽多,颇得实才,抑豪华,擢孤进,人所称之。
寻转吏部侍郎,出为鄂岳观察使,转河南尹。
卒。
全唐文·卷七百二十五
锴字弱金。赠兵部尚书釴弟。元和九年进士。又中宏词科。累迁中书舍人。开成中拜礼部侍郎。迁吏部。出为鄂岳观察使。卒赠礼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