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飞锡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18 首上一页 第 2 页
挽道安法师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平陆黯烟尘,方期上续千灯,长驻灵山飞锡影;
澄潭昭日月,不道东来一苇,竟虚寰宇访碑缘。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作者原注】道安法师倡议在日月潭玄奘寺建立碑林,曾与不佞数言其事,故末句及之。
道安法师(1907——1977),俗名傅锡鋆,湖南祁东县灵官镇桃源村二组人。曾办有大专佛学讲座、中华佛学研究会、《狮子吼》杂志、台湾印经处、中国佛教会文献委员会等佛教机构。先后担任过广西佛教会理事长、湖南省佛教会理事长、香港佛教协会理事兼秘书长、台湾中国佛教会常务理事,及南岳祝圣寺住持、广西能仁寺开山住持、南岳佛学讲习所所长、台湾松山寺开山住持、台湾善导寺住持、台湾玄奘寺住持等职务。著有《中国大藏经翻译刻印史》、《中国大藏经雕刻史话》、《二力室文集》三集及日记多册,惟在大陆时期者均已散失。他致力于佛教文化、教育事业,建树巨大,对近代佛教(尤其是台湾地区)有广泛的推动和深远的影响,堪为中国佛教民国时期的中流砥柱之一。
飞锡:佛教语。谓僧人等执锡杖飞空。据《释氏要览》卷下:“今僧游行,嘉称飞锡。此因高僧隐峰游五台,出淮西,掷锡飞空而往也。若西天得道僧,往来多是飞锡。”
㊀晋孙兴公(绰)《游天台山赋》:“王乔控鹤以冲天,应真飞锡以蹑虚。 ”唐李周翰注:“王乔,仙人。应真,得真道之人。执锡杖而行于虚空,故云飞也。”后谓僧徒游方为飞锡。《冷朝阳同张深秀才游华严寺》:“有僧飞锡到,留客话松间。”
㊁指游方的僧徒。 唐杜甫《大觉高僧兰若》:“飞锡去年啼邑子,献花何日许门徒。”
澄潭昭日月:指日月潭。
东来一苇:一苇渡江是达摩祖师的宗教故事。现在少林寺尚有达摩“一苇渡江”的石刻画碑。
玄奘寺:台湾玄奘寺位于南投县,是为纪念唐代到西域取经、对宣扬佛教及中华文化做出贡献的玄奘法师而建的寺院。该寺建于公元1965年。中日战争期间,日本人在南京掠走玄奘大师的顶骨舍利,供奉在日本崎玉县慈恩寺,1955年,始将部分顶骨舍利归还中华民国佛教会,并择定暂时安奉于日月潭畔之玄光寺;1965年11月,玄奘寺落成后,灵骨才迎奉入玄奘寺。
笺:保召棠 南通望海楼联 :
龛护白云,是大士双趺坐处;
楼观沧海,惟达摩一苇杭之。
峡州渡江入寺 其二 北宋 · 李复
五言律诗
江上招提古,萧疏对郡城。
延宾竹榻静,过雨石堂清。
斋接荆州供,题多蜀士名。
老僧飞锡倦,归坐听江声。
为僧赋万山孤锡 元末明初 · 钱仲益
七言律诗
高僧飞锡上神州,问法参禅到处留。
干木自随长作戏,石头原不碍行游。
凌空云雨浑无迹,卓地泉源忽涌流。
归向五台山上望,海天万里尽清秋。
春风习习天始晴,山光四照芙蓉城。
诗人宁许俗务萦,寻幽访古不计程。
来兹定陵疑蓬瀛,白云野鹤频相迎。
一泓遥隔闻铮铮,峰回渐讶琴筑声。
高僧飞锡人鬼惊,当年伏虎不使行。
虎跑泉出旧得名,须知犹异不日成。
泠泠至今千载清,光涵万象常自明。
相看彻底如晶莹,久之渐觉移我情。
从人共结物外盟,吾侪如鸟求友生。
新诗自己还自鸣,阳崖阴岭茶始萌。
古刹幸有三足铛,清腴不减烹琼英。
山僧为之四座倾,俗肠尽涤忘利名。
尘缘自觉浮云轻,清风两腋时时生。
满怀清气何所营,中泠第一有定评。
斯泉流品应可赓,爱之不敢濯我缨。
他年来此筑两楹,沧浪一勺谁能争。
秋夕忆隐山上人 明 · 冯裕
五言律诗
高僧飞锡去,野菊正芳芬。
瀛海秋宵月,滹沱日暮云。
独行山旷寂,静坐夜平分。
岁晚归禅院,焚香洗印文。
龙门避暑 元 · 郑洪
七言律诗
龙门绝顶松风冷,空翠湿衣山更深。
六月地炉长拥火,半窗云影便成阴。
悬厓果熟猿争树,白昼人惊鬼出林。
一个老僧飞锡去,不知消息到如今。
苍鳞作霖回壑里,竟化长冈飞不起。
何年老僧飞锡来,强架檐楹万山底。
碧云石梯如登天,俯视竹树行其巅。
岩恋起伏呈怪状,壮若群马奔吾前。
何仙仙去不复返(「何仙」,明正统本作「絅仙」。),满壁龙蛇惊醉眼。
可怜一半委涂泥,况复阽危混苔藓。
山翁模拓妙入神,永和茧纸且逼真。
劝君勿辞一日力,为我留为百世珍。
君不见二王旧帖皆残编,至今不惜千金传。
高僧飞锡地,锦石名桃花。
吾非勾漏令,乃此逢丹砂。
云中吠仙大,洞底流胡麻。
定有逃秦者,人烟隔暮霞。
共 18 首上一页 第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