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颜之仆

共 17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很石忽中断,势若两虎斗。
白龙来唤之,仙圣不敢救。
相当二物争雌雄,冯夷击鼓张其咮。
日车为之翻,地轴为之仆
至今两门开,天遣百水凑。
吾闻神禹疏龙门,蜿蜒偃伏夹左右。
坐令遗黎收树艺,嗟哉神龙之功独何有!
① 丙申岁避地襄阳见召掌节度书记陪幕府源公赴江陵作
升彼墟兮。遐眺荆江。
迩瞩樊沔。颓沲以隐嶙。
欹缺而嵼。野茫茫其靡极。
何人户之单鲜。怅青春兮始交。
又白日兮将晚。悲事事之艰阻。
慨征途之未返。凭寒皋以尽目。
究林莽之深浅。烟回起于残燎。
鸟偫飞于绝巘。曾是感时而恋旧。
孰不酸辛而僶俛也。矧乎宇县乖刺。
关河阻遏。去枌榆兮地表。
离骨肉兮天末。涕横堕以若注。
怀永痛其如割。悠悠苍天。
不日不月。曷其有佸。
抚艰勤之此土。偶四海而承平。
方神武之君临。尚未遑于戢兵。
警山戎之外虞。重燕代之专征。
罄帑藏之实。穷干甲之精。
陆隘幽冀。水填沧溟。
其为盛也。入师长于庶僚。
出董率于连城。冢妇降于王姬。
馀子超乎正卿。睚眦则浃日诛夷。
攀附则累岁尊荣。玉帛车舆。
钟鼓台亭。焕赫而铿鍧。
三十年中。初不戒其满盈。
终大都之偶国。逸漏网之奔鲸。
溃乱河淇。虔刘汴荥。
覆东洛。隳陕坰。
抗靡坚阵。守无完营。
呼吸三旬。遂至乎上京。
爟燧烛于王宫。潼关为之昼扃。
既而将吏逋窜。烝民骇散。
崩腾郡邑。空闾闬。
荒凉我汝颍。牢落我雎涣。
传置载驰于商邓。兵符荐集于淮汉。
彼邦畿之尹守。藩牧之垣翰。
莫不光膺俊选。践履清贯。
荣利溢乎姻族。繁华恣其侈玩。
或拘囚就戮。或胥附从乱。
曾莫愧其愚懦。又奚闻于殉难。
甚乎。昔先王之经国。
仗文武之二事。苟兹道不之堕。
实经天而纬地。邦家可得而理。
祸乱无从而至。今执事者反诸。
而儒书是戏蒐狩鲜备。忠勇翳郁。
浇风横肆。荡然一变。
而风雅殄瘁。故时平无直躬之吏。
世难无死节之帅。其所由来者尚矣。
不其哀哉。变之始也。
予旅寓于淇园。初提挈而南奔。
崩波滑台。逼迸夷门。
亡车徒于鼎城。摈图籍于轘辕。
背维嵩。遵汝坟。
回环乎郏叶。飘泊乎穰宛。
嗟岁聿之云暮。结穷阴之涸冱。
市萧条以罕人。盗充斥以盈路。
微奔走之仆御。有啼呼之幼孺
川层冰而每涉。涂积雪而犹步。
昼兮夜兮。曾莫解于驰骛。
惟寝与食。曷尝忘于恐惧。
略南乡之左鄙。淩北津之劲渡。
伟夫岘首之为镇也。峻隅百雉。
危甍万井。森松篁之荟蔚。
划𢌅街以周整。前山萦依而秀拔。
斜汉杳映以清迥。粳稌蔗橘。
杂荆衡之蓄。桑麻黍粟。
侔冀魏之境。汉之盛也。
移南国之冠盖。晋之衰也。
为北门之捍屏。今方岳之仁明。
惠久要于平生。幸羁旅而获宥。
旋载笔于戎旌。陪后车乎南纪。
俨四牡以专征。历隤墉而讯诸。
乃楚鄢之遗城。昔汉皇之标季。
间诸侯之释位。闻景升之是牧。
叹兴废于兹地。其后绥怀劲楚。
抗衡强魏。雄九域以高视。
为一方之所庇。亦谋猷所赖而致也。
于时寇盗蜂聚。生民失土。
贤虽避世。才亦择主。
有卧龙之奇英。视江汉而胥宇。
遭刘后之侧席。聿畴咨于草莽。
若游鱼之在水。尚三顾而后语。
其始也。亦将棱威汉沔。
用武荆楚。俟时观衅。
终然义举。然后包并河洛。
荡涤陈汝。迎帝配天。
不失厥序。既中流之颠覆。
故宏算而乖阻。信云长之寡谋。
亦天命之弗与。犹复廓邛峨之险。
奋賨濮之旅。铺敦陇阺。
震摄关辅。致中原于旰食。
振衰汉之遗绪。洸洸乎俾千祀而景慕。
宜其易名于忠武。不其伟欤。
方其躬耕汉渚。独咏梁甫。
轻夫管乐。莫之云许。
伊唱高而和寡。亦惆怅于前古。
道不同不相为谋。斯之谓矣。
荆云兮蔽亏。朔雁兮差池。
云有回兮雁有归。嗟予行兮怆迟迟。
谅穷愁兮莫谖。虽九酝兮奚施。
翻笑着不风流闭门的颜叔。假乖张拍案的封陟。
他不肯去笔尖上挣䦟个名和利。兀的不辱抹杀题桥的才思。
掷果的容仪。直这般无廉鲜耻。
乱作胡为。三餐饭并不曾想吃。
五车书并不肯攻习。他他他则待要美甘甘傍玉软香温。
是是是则待要悄促促在星前月底。等等等则待要喜孜孜赴燕约莺期。
奉相公省会。教老身直到那书房内在左右看详细。
只他这废寝忘餐可也因甚的。要一个明白消息。
孟夏望清风,来访万竿竹。
万竿萃一园,萧萧园中屋。
爱竹今古情,叶叶皆耐读。
读竹如读书,风翻叶叶速。
伴竹我需饮,相依称幽独。
为君举一觞,为君歌一曲。
竹为园之主,我为竹之仆
题冬心先生像(壬寅) 清 · 袁枚
彼秃者翁,飞来净域。
怪类焦先,隐同梅福。
嗜古得其三昧,观书能穷八录。
画之妙,可以上写天尊,诗之清,可以声裂孤竹。
然而觭耦不仵,嵚崎历落,好雄恶雌,污群洁独。
忽共鸡谈,忽歌狗曲。
或养灵龟,或笼蟋蟀。
挥甘始之金,餐李预之玉。
识齐桓公之尊,畜童汪锜之仆
梁鸿毕竟无家,叔夜终于忤俗。
一旦化去,公归不复。
谁把生金,铸他芳躅。
有弟子兮两峰,洗手天河,描成此幅。
充充古貌,襜襜奇服。
其志偲偲,其神毣毣。
手贝叶经,似读非读。
点三毫而辅颊宛然,取侧影而精神愈足。
观者无小无大,皆唶曰,此冬心先生之真面目。
于是妒者笑,思者哭。
慕者仰,拜者伏。
悬诸中堂,而一酹一杯,当作佛像,而三熏三沐。
虽然,吾不羡夫死后之孙叔敖,而独贤乎纸上招魂之楚宋玉。
次韵和鞠颜叔游山 北宋 · 沈遘
五言排律
吏案方无事,朋游出近山。
相从得所好,终日有馀闲。
弃置形骸外,逍遥宇宙间。
谷风吹淅淅,涧水濯潺潺。
灌木开云荫,馀花散锦班。
轻舆留石步,短棹下湖湾。
古寺群峰合,孤洲万竹环。
紫鳞惊跃起,白羽倦飞还。
对酒忘尘事,临流见病颜。
支离真可笑,光景信难攀。
且共隤然醉,谁知是闭关
⑴ 原作明,据四库本改
⑵ 自注:王仲淹云刘伶,古之闭关人也
古之所谓天下为一家者,尽日月所照以度地,极舟车所至以画疆,以八荒之际为蕃卫,以九州之限为垣墙。
列国则群子之舍,王畿则主人之堂,凡民之贤而不可远者,皆我之父兄保傅;
愚而不可弃者,皆我之幼稚获臧。
理其财,乃上所以养下之分;
责之事,乃下所以事上之常。
浑浑然一尊百长,以斟酌其教令;
万卑千幼,以奉承其纪纲。
货迁有无,而不知彼我之实;
损益上下,而不辨公私之藏。
大矣哉,外无异人,旁无四邻,无寇贼可禦,无闾里可亲。
一人之生,喜如似续之庆;
一人之死,哀若功缌之伦。
一人作非,不可不愧,亦我族之丑;
一人失所,不可不闵,亦吾家之贫。
尊贤下不肖,则父教之义;
嘉善矜不能,则母鞠之仁。
朝觐会同,则幼者之定省承禀;
巡守、聘问,则长者之教督抚存。
呜呼,周德既衰,斯道斯屈。
析为十二,并为六七。
势不相统,乱从而出。
忘祖考之训,则劫夺其屡盟之时;
轻骨肉之命,则战死于争城之日。
曲防遏籴,以幸其灾;
纵谍用间,以乘其失。
乖睽有甚于窥墙,斗很不离于同室。
迨至秦政,以强自吞。
推所不爱,以残自昏。
斧斤亲刃其九族,涂炭自隳其一门。
兴阡陌而废井田,则委货财于盗贼之手;
置郡县而罢封建,则托妇子于羁旅之屯。
贫富不均,几臣仆其昆弟;
茍简不省,皆土苴其子孙。
自汉以来,终亦不复。
虽有王侯,而不得辄预其政;
虽有守令,而不得久安其禄。
譬之锦衣玉食,纵无所用之子;
雕车良马,委不善御之仆
门庭虽存,亦何足以统制?
闺门无法,则何缘而雍睦?
豪彊日横,而略无鞭扑之制;
单弱日困,而不识襁褓之鞠。
岂天理之固然,寔人谋之不足。
尝闻之治乱有数,废兴有主。
昔既有离,则今必有合;
彼既可废,则我亦可举。
惟盛德之难偶,故旷时而未睹。
岂有待于吾君,将一还于治古。
霞阳达海沧,苏岭贯其腹。
昨自霞阳归,笋舆入林麓。
山灵讶俗客,足音响空谷。
鼓吹海山花,东风送香馥。
拾纷上翠微,俯瞰高人屋。
屋中何所有,图书千万轴。
屋外何所有,春兰与秋菊。
主人不出山,甘为花之仆
花下自读书,消受山中福。
我欲从主人,来往山路熟。
伫立苏岭头,天风吹野服。
翘首望八荒,龙蛇满大陆!
贤行颜叔,亲承尼父。
志锐所期,道尊是辅。
泥在钧陶,木就规矩。
终縻好爵,扬名东武。
按:同治《藤县志》卷七。
洙水悠悠,子叔优优。
及肩等赐,升堂并由。
元后时迈,礼成介丘。
旌此达者,爵为列侯。
共 17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