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陆贽

相关人物:共 17 位
共 17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1—1218 【介绍】: 宋临江军人,字茂献。
以兼经中乡荐。
孝宗即位,应诏上万言书,礼部奏名第一,孝宗称其文似陆贽
调道州教授,召对,授太学录。
历太学、太常博士、左司谏。
宁宗立,迁侍御史兼侍讲,权兵部侍郎。
因请留赵汝愚,忤韩侂胄而罢官。
侂胄诛,除集英殿修撰,累官礼部尚书。
乞修改《甲寅龙飞事迹》,诏令考订削诬,从实上之。
晚年奉祠家居。
卒谥文肃。
有《南渡十将传》。
全宋诗
章颖(一一四一~一二一八),字茂献,临江军(今江西樟树西南)人。以兼经领乡荐。孝宗下诏求言,颖上万言书,礼部奏名第一,调道州教授。召为太学录。添差通判赣州。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召为太常博士。宁宗即位,迁侍御史兼侍讲,与韩侂胄不合,罢。侂胄诛,起为集英殿修撰,累迁礼部尚书兼侍读。嘉定十一年卒,年七十八。《宋史》卷四○四有传。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六二六七
章颖(一一四一——一二一八),字茂献,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以兼经中乡荐。孝宗即位,应诏上万言书,礼部奏名第一。调道州教授。召对,除太学录,历太常博士、左司谏。宁宗即位,除侍御史兼侍讲,寻权兵部侍郎。韩侂胄用事,请留赵汝愚,罢。起知衢州,寻知赣州。侂胄诛,除集英殿修撰,迁刑部侍郎兼侍讲,乞修改《甲寅龙飞事迹》。除吏部侍郎,寻迁礼部尚书,升侍读。丐去,奉祠,以嘉定十一年卒,年七十八,谥文肃。颖操履端正,生平风节不为穷达所移。著有《中兴四将传》四卷(存)、《宋朝南渡十将传》十卷(存)、《舂陵图志》十卷、《文州古今纪》十二卷。见《宋史》卷四○四本传及卷二○四、二○七《艺文志》,《直斋书录解题》卷八,雍正《江西通志》卷五○。

人物简介

列朝诗集
西陵董氏,小字少玉。
麻城周弘礿之继室也。
弘礿字元孚,抗直谈经济,以贾生陆贽自命。
元配汪封安人,生五子一女,少玉抚之如己出。
元孚抗疏两遭贬谪,间关万里,少玉皆共之。
贬雁门厄于灵丘、广昌间,三日不火食,僮仆皆悲泣,少玉哦诗自如。
量移括苍道,彭蠡湖舟将覆,口咏唐子方平生仗忠信之句,以慰元孚。
居括踰年,以羸病死,年二十有九。
元孚属冯开之为立传,而辑其遗稿,求序于王元美。
元孚曰:“少玉自于归后,始从余学诗,诗既成,欲序而行之。
少玉笑曰:‘妾幸而为君妇,得稍知诗,亦不幸而为君妇,即有一二佳句,而人必以为出君手也,何以诗?
’为今吾悲少玉之死,乃辑其遗诗,而又悲其早死而未见其止也。
”元美曰:“固也。
今少玉不死,其诗日进,元孚它时篇什,流传又安知人不以为出少玉手乎?
”槜李戚云雁曰:“元孚诗,渔猎百家,牢笼诸体,而少玉则居然唐调。
少玉今日之诗,固已能自别于元孚,而元孚它日之诗,亦前知其不为少玉所掩,元美何虑之深也。
元孚好自负其诗,又谓少玉之诗经其指授故。
”二公之微词如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金契丹人,字履道,号忘言居士。辽东丹王七世孙。博学多艺,通《》、《太玄》,精阴阳历数。以搜检烦琐,不应举。荫补国史掾。章宗朝,累迁礼部尚书,特赐进士第。官至尚书右丞。
中州集
履,字履道,东丹王之七世孙。
学通易、太玄,至于阴阳历数,无不精究。
尝以乡赋一试有司以露索为耻,遂不就举。
荫补国史掾。
兴陵朝,累迁蓟州刺史,入翰林为修撰,历直学士、待制、礼部尚书,特赐孟宗献榜进士第。
俄预淄王定册功,拜参知政事。
明昌元年,进右丞。
薨,年六十一。
兴陵尝问宋名臣孰为优,履道以苏端明轼对。
上曰:吾闻轼与王诜交甚款,至作歌曲,戏及姬侍,非礼之甚,尚何足道耶!
履道进曰:小说传闻,未必可信,就使有之,戏笑之间,亦何得深责。
世徒知轼之诗,文人不可及。
臣观其论天下事,实经济之良才,求之古人,陆贽而下,未见其比。
陛下无信小说传闻,而忽贤臣之言。
明日,录轼奏议上之,诏国子监刊行。
自号忘言居士,有集传于世。
三子:辨才,武庙署令;善才,工部尚书;楚才,中书令。
四孙:钧、弦、镛、铸。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万年人,字相门,一作德门。
玄宗天宝末登进士第,补崇文馆校书郎。
出为巴州刺史。
历迁谏议大夫、知制诰、礼部侍郎,朝廷大典册必出其手。
擢三司使,治薛邕狱,失德宗旨,贬桂州刺史。
复为太子宾客,与陆贽不睦,出为杭州刺史。
久疾求告,贬衢州别驾,徙江州。
卒年八十一。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16?—796? 字相门,一作德门,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玄宗天宝十四载(755)登进士第,书判超绝,授校书郎。累佐使府,入为起居郎,迁比部郎中。代宗大历五、六年(770、771)间出为巴州刺史。十四年任谏议大夫兼知制诰,德宗建中元年(780)迁中书舍人兼史馆修撰。二年知贡举,四月贬桂州长史。贞元元年(785)入为原王傅,迁太子宾客,袭常山公。八年贬衢州别驾,约卒于十二年。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全唐诗》存诗5首。
全唐文·卷四百二十三
邵字相门。京兆万年人。天宝末进士。授崇文馆校书郎。累迁兵部郎中。拜谏议大夫知制诰。再迁礼部侍郎。贞元初除太子宾客。出为杭州刺史。以疾请告。贬衢州别驾。移江州。卒年八十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28—796 【介绍】: 唐河中河东人。
历迁太常博士、司农少卿,权领度支。
延龄素不善财计,乃广钩距,取宿奸老吏与谋。
擢户部侍郎,益事搜括,以险伪罔上。
德宗颇知其诈,但以其不隐,欲闻外事,故特亲厚之。
宰相陆贽尝极论其谲变不可任,帝以为媢嫉,卒为延龄所构,贬外。
后延龄卒,人语以相安,唯帝悼不已。
宪宗元和中,有司谥缪。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6—805 【介绍】: 唐定州北平人,徙居陕州夏县,字亢宗。
性好学,家贫不能得书,乃求为集贤院写书吏,窃官书读之,昼夜不出房,经六年,无所不通。
登进士第后,隐中条山,远近慕其德行,多从之学。
李泌为宰相,荐为著作郎。
德宗召为谏议大夫。
时裴延龄、李齐运等以奸佞相次进用,诬谮宰相,毁诋大臣,陆贽等咸遭枉黜,无敢救者。
城乃伏阁上疏,论延龄奸佞,等无罪。
贬国子司业,出为道州刺史,有善政。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36—805 字亢宗,定州北平(今河北顺平)人,徙居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
家贫无书,遂求为集贤院书吏,昼夜读书。
登进士第。
隐居中条山中,以德行闻于世。
终身不娶。
德宗贞元三年(787),李泌荐为著作郎,寻迁谏议大夫。
每日饮酒,不言朝政。
韩愈作《争臣论》讥之,仍不为所动。
十年,陆贽被诬罢相,几被杀,乃伏阁上疏,慷慨陈言,陆贽因而得免。
坐是贬国子司业。
在国学,躬讲经籍,为诸生所重。
十四年,得罪贬刺道州,国子生200余人叩阙请留,终未果。
守道州7年,有善政。
顺宗即位后,诏追赴京,诏至而已逝。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光绪《道州志》卷一一存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卢迈 朝代:中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7—798 【介绍】: 唐幽州范阳人,字子玄。
两经及第。
又以书判拔萃,充集贤校理。
朝臣荐其文行,迁右补阙,侍御史,擢右谏议大夫,累上表言时政得失。
德宗贞元中,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寻又迁中书侍郎。
时大政决在陆贽、赵憬,迈谨身中立,守文奉法而已。
后以疾罢为太子宾客。
全唐文·卷四百三十八
迈字子元。范阳人。明经第。补太子正字。累迁尚书右丞。贞元九年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中书侍郎。以疾乞休。除太子宾客。十四年卒。年六十。赠太子太傅。
王础 朝代:中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99 【介绍】: 唐京兆万年人。
王崟子。
代宗大历七年进士。
德宗贞元中,累官至祠部郎中。
八年,陆贽知贡举,础与梁肃佐之,号称得士,人谓之龙虎榜。
迁秘书少监。
十一年,授黔中观察使,兼御史中丞。
何士干 朝代:中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02 【介绍】: 唐庐江人。
代宗永泰二年登进士第。
大历十二年,上疏谏葬贞懿皇后事,诏褒之,除左补阙。
德宗建中三年,为浙西判官。
帝奔奉天,节度使韩滉遣其送绞练十万匹赴行在。
既至,陆贽表荐其堪重任。
贞元四年,自谏议大夫出为鄂岳观察使。
在镇十五年,有善政,享大名于时。
全唐文·卷四百三十六
士干。肃宗时擢书判拔萃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09—1559 【介绍】: 明福建晋江人,字道思,初号南江,更号遵岩。嘉靖五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在职与诸名士讲习,学大进。令诏简部属为翰林,众首拟慎中,大学士张璁欲见之,固辞不赴,乃稍移吏部郎中。官终河南参政,以忤夏言落职归。古文卓然成家,师法曾、王,与唐顺之齐名,而自以为过之。诗体初宗艳丽,工力深厚,归田后搀杂讲学,信笔自放。有《遵岩集》。
明诗纪事·戊签·卷九
慎中字道思,晋江人。
嘉靖丙戌进士,授户部主事。
改礼部,复改吏部,历员外、郎中,谪常州通判。
迁南户部主事,历礼部员外,出为山东提学佥事。
历江西参议、河南参政。
有《遵岩集》四十卷。
(《四库总目》:正、嘉之际,北地、信阳声华藉甚,教天下无读唐以后书。
然七子之学得于诗者较深,得于文者颇浅,故其诗能自成家,而古文则钩章棘句,剽袭秦、汉之面貌,遂成伪体。
史称慎中为文,初亦高谈秦、汉,谓东京以下无可取。
巳而悟歇、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
演迤详赡,卓然成家。
与唐顺之齐名,天下称之曰王、唐。
诗则初为藻艳之格,归田以后,又杂入讲学之语,颓然自放,亦与顺之相似。
朱彝尊明诗综乃谓其五言文理精密,嗣响颜、谢。
而论者辄言文胜于诗,未为知音。
今考集中五言,如《游西山普光寺》、《睡起》、《登金山》、《游大明湖》诸篇,固皆邃穆简远。
七言如「每夜猿声如舍里,四时山色在城中」,「万井遥分初日下,群山微见远烟中」。
「琴声初歇月挂树。
莲唱微闻风满川」,亦颇有风调。
然综其全集之诗舆文相较,则浅深高下,自不能掩。
文胜之论,殆不尽诬。
彝尊之论,不揣本而齐末矣。
《中麓闲居集》:遵岩在留都与龙溪王畿讲解王阳明遗说,参以己见。
曩惟好古,汉以下著作无取焉。
至是始发宋人书读之,觉其味长,而曾、王、鸥氏文尤可喜。
眉山兄弟犹以为过于豪而失之放。
以此自信,乃取旧所为文如汉人者焚之。
唐荆川见之,以为头巾气。
遵岩言此大难事,君试举笔自知之。
未久,唐亦变而随之矣。
尝言:「吾之诗文不外古人,而有高出古人者。
中麓止知敬服唐荆川,殊不知荆川特得吾之绪馀也。
」其大言如此。
《艺苑卮言》:王道思诗,如惊弋宿鸟,扑刺遒迅,殊愧幽闲之状。
国史唯疑》:拟人必于其伦。
王道思《序唐荆川集》,谓「江左自季劄、言偃之后,惟唐一人」,涉过誉,吴中閧然。
薛方山答王槐野书:「吴如唐陆贽,宋范仲淹,邹浩,非尽乏人,唐岂得偃然其上乎!
」唐亦有自嘲诗:「力希颜氏何能望?
窃比言游未敢安。
」为王序发也。
列朝诗集》:道思诗体初宗艳丽,工力深厚。
归田以后,搀杂讲学,信笔自放,颇为饲林口实,略舆唐应德相似。
《东南峤外诗话》:道思诗「世事浮云机久息,故圆芳草梦空还」,「世态无端争梦里,人生何事胜樽前」,蕴藉自然,令人三复不厌。
田按:道思五律与同时皇甫子安、华子潜辈相较,略无愧色。
陈卧子明诗选不录道思一篇,毋亦为弁州、历下之论所慑欤!)
维基
王慎中(1509年—1559年),字道思,初号南江,更号遵岩居士。因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福建泉州府晋江县泉安(又称安平,今安海镇)人,历官山东学政、河南参政等。慎中为唐宋派宗师,崇尚内容丰富、文字朴实的唐、宋古文,反对前、后七子复古文风。正德四年(1509年),王慎中出生于晋江泉安(今安海镇)。四岁能诵诗,嘉靖五年(1526年)进士,授吏部员外郎,进郎中。又谪常州通判,改户部主事,不久改礼部祠祭司。历任吏部员外郎、山东提学佥事、江西参议、河南参政。侍郎王杲爱其才,欲议进用,唯慎中昔曾忤大学士夏言,故为夏所黜落。
共 17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