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道恭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6—622 【介绍】: 唐僧。娄县曲阜人,字圆朗。俗姓赵。少出家,师事法流水寺僧滔法师。陈亡,迁居马鞍山慧聚寺。工草隶,通图史,尤善篇什。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九 持志科
字圆朗。
姓赵氏。
其先徐州下邳人。
晋渡江。
徙娄县之曲阜。
性姿超邈。
小学之岁。
事流水寺滔法师出家。
服勤左右。
无怠寸阴。
未几。
负笈趋大庄严爝法师。
以理前业。
为留一纪。
未惬所怀。
逮金陵失守。
海宇混一。
自尔东归。
开弘大法。
久之徙居马鞍山慧聚寺。
而晦迹焉。
俄复出山。
利济群众。
既而江都发难。
天下土崩。
乃泛然无系。
而与道俱。
武德五年七月五日。
以疾终于天策城南。
武州刺史薛士通舍。
春秋六十有七。
是年十一月二十日。
途路夷静。
弟子法度等。
始克奉柩。
归于山中。
贞观四年二月十五日。
弟子慧满等。
设圆坟于西岭以葬。
惟周静研心性。
远谢识情。
提奖后昆。
崇尚先达。
兼善图史篇什。
篆隶草楷。
与兄宝爱。
并著名南北。
而事功之伟。
则周莫之让焉。
时有回向寺沙门道恭
为之赞文。
多不载。
续高僧传·卷第十九 习禅四
释智周。
字圆朗。
姓赵氏。
其先徐州下邳人。
有晋过江居于娄县之曲阜也。
然其神用超邈彰于青绮。
小学年中违亲许道。
师事法流水寺滔法师。
为力生也。
滔乃吴国冠冕。
释门梁栋。
周服勤左右分阴请业。
受具之后志在博闻。
时大庄严䂃法师者。
义府经笥道映雄伯。
负帙淹留专功一纪。
究尽端涯更同寒水。
自金陵失御。
安步东归。
本住伽蓝开弘四实。
学侣同萃言晤成群。
但久厌城傍早狎丘壑。
遂超然高举。
晦迹于马鞍山慧聚寺。
仁智斯合终焉不渝。
而止水致鉴问道弥结。
旧齿晚秀咸请出山济益道俗不拘小节。
乃又从之。
横经者溢坐。
杖气者泥首。
炎德既销僧徒莫聚。
乃翻飞旧谷。
又遭土崩瓜剖。
顺时违难泛然无系。
寂动斯亡。
武德五年七月五日遘疾。
终于大莱城南武州刺史薛仕通舍。
春秋六十有七。
其年十一月二十日。
贼退途静。
弟子法度等。
奉迎神柩归于本山。
当时人物凋疏茔隧未理。
以贞观四年二月十五日。
弟子慧满等。
于寺之西岭改设圆坟。
惟周风情闲澹识悟淹远。
容止可观进退可度。
量包山海调逸烟霞。
得丧一心慈恻万类。
穷通不易其虑。
喜愠不形于色。
崇尚先达提奖后进。
道俗闻望咸取则焉。
加以笃爱虫篆尤工草隶。
傍观图史大善篇什。
与兄宝爱俱沐法流。
陈氏二方俱驰声绩。
讲成论小招提玄章涅槃大品等。
各十馀遍。
兼造殿阁。
门廊周匝壮丽当阳。
弥勒丈六夹纻并诸侍卫。
又晋司空何充所造七龛泥象。
年代绵远圣仪毁落。
乃迎还流水。
漆布丹青彫缋绮华。
允开信表法。
回向寺释道恭曰。
余以拥肿拳曲不中规绳。
而匠石辍斤忽垂顾眄。
赏激流连殆逾三纪。
披云对月。
赋曹陆之诗。
跂石班荆。
辩肇融之论。
故人安在。
仰孤帐而荒凉。
景行不追。
望长松而咽绝。
惧陵谷易迁竹素难久。
托徽猷于贞绀。
扬清尘于不朽。
其铭曰。
五荫城郭六贼丘陵。
胶固爱网萦回业绳。
雄猛调御慈悲勃兴。
危涂倏静秽海俄澄。
八树潜晖五师系轨。
纂此遗训克应开士。
皎洁戒珠波澜定水。
有道有德知足知止。
学总群经思深言外。
乐说河写餐风云会。
七众关揵四部襟带。
振纲颓网繄其是赖。
世途沦丧适化江湄。
去来任物隐显从时。
坏瓶何爱净土为期。
有生有灭何喜何悲。
窀关昔隧封兴旧陇。
春郊草平故山松拱。
林昏鸟思径深寒拥。
妙识归真玄坰虚奉。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一作慧宣、僧宣。
唐初常州弘业寺僧。
高祖武德九年(626)撰《释道庆圹铭》。
太宗贞观五年(631)撰《释慧頵砖塔铭》。
二十二年与苏州僧道恭同奉召至洛阳。
卒年不详。
生平事迹散见《续高僧传》卷一四与卷一六、《广弘明集》卷三〇、《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七。
存诗5首、断句2,《全唐诗》分别收归法宣、慧宣名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73—754 【介绍】: 唐僧。
乌程人,字慧明。
俗姓傅。
九岁出家。
后至光州从岸律师受具足戒。
博览经论,尤精《涅槃经》。
曾从天台宗慧威学《法华》等经,又依恭禅师重修观法。
隐居左溪岩,世称“左溪尊者”。
有《法华经科文》。
全唐文·卷九百十五
玄朗字慧明。俗姓傅氏。东阳乌伤人。大士六世孙浦江。江夏太守拯公之后。九岁出家。如意元年敕度清泰寺。天宝十三年卒。年八十二。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字慧明。姓傅氏。其先浦阳郡人。自江夏太守拯避地江左。遂占藉婺之乌伤。朗则梁大士翕之六世孙也。母葛氏梦。乘羊车行虚空中。寤有妊。逮产笑而不啼。甫九岁即出家。依师诵竺典。日能覆习七纸。如意元年。五月十九日。诏度配居清泰寺。弱冠依岸律师受具于光州。学贯毗尼。后于经论。无不研究。而尤善涅槃。稔闻天台宗旨之妙。乃诣东阳天宫寺。禀慧威师止观法门。遁迹左溪岩中。世因以为号。发愿期生兜率。尝于寺之殿壁。缋观音宾头卢像。偶焚香敛念。辄感五色神光。观者群拥。时有盲狗。每至则长嗥宛转于地。朗怜之为忏悔。仅旬浃狗双目竟明。 优游丘。壑。诲饬徒众。日不怠。疏衣粝食。四十馀年。无小变。且使弟子禀灵营构屋庐。缮治像设。复砖累二塔。而所居之规抚益。备。天宝十三年九月十九日。以微疾终。春秋八十二。僧夏六十一。灵舆塔之岩中。其平生所著。法华经科文二卷。以付弟子道宾慧徒法源神邕守真。道遵道原清辨等。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六 兴福篇第九之一
释玄朗。
字慧明。
姓傅氏。
其先浦阳郡江夏太守拯公之后。
曹魏世避地于江左。
则梁大士翕之六代孙。
遂为乌伤人也。
母葛氏初妊梦乘羊车飞空蹑虚。
而觉身重。
自兹已后荤血恶闻。
殆乎产蓐亦如初寐。
觉后心轻体安。
婴儿不啼唍尔而笑。
九岁出家。
师授其经日过七纸。
如意元年闰五月十九日敕度配清泰寺。
弱冠远寻光州岸律师受满足戒。
旋学律范。
又博览经论搜求异同。
尤切涅槃。
常恨古人虽有章疏。
判断未为平允。
往在会稽妙喜寺。
与印宗禅师商确秘要。
虽互相述许大旨未周。
闻天台一宗可以清众滞。
可以趣一理。
因诣东阳天宫寺慧威法师。
威禀承括州智威。
时传威是徐陵后身灌顶师之高足也。
朗亲附之不患贫苦。
达法华净名大论止观禅门等。
凡一宗之教迹研覈至精。
后依恭禅师重修观法。
博达儒书兼闲道宗。
无不该览。
虽通诸见独以止观以为入道之程。
作安心之域。
虽众圣继想而以观音悲智为事行良津。
游心十乘谛冥三观。
四悉利物六即体遍。
虽致心物表身厌人寰情捐旧庐志栖林壑。
唯十八种十二头陀。
隐左溪岩。
因以为号。
独坐一室。
三十馀秋。
麻纻为衣粝蔬充食。
有愿生兜率宫必资福事。
乃构殿壁。
缋观音宾头卢像。
乃焚香敛念。
便感五色神光。
道俗俱瞻叹未曾有。
此后或猿玃来而捧钵。
或飞鸟息以听经。
时有盲狗来至山门。
长嗥宛转于地。
朗悯之焚香精诚为狗忏悔。
不踰旬日双目豁明。
至开元十六年。
刺史王上客屈朗出山暂居城下。
朗辞疾仍归本居。
厥后诲人匪倦讲不待众。
一郁多罗四十馀年。
一尼师坛终身不易。
食无重味居必偏厦。
非因寻经典不然一烛。
非因觐圣容不行一步。
其细行修心盖徇律法之制。
遂得远域沙门邻境耆耋拥室填门。
若冬阳夏阴弗召而自至也。
其寺宇凋弊。
乃指授僧灵禀建其殿宇。
形像累二砖塔。
缋事不用牛胶。
悉调香汁。
天台之教鼎盛何莫由斯也。
一日顾谓门人曰。
吾众事云毕年旦暮焉。
以天宝十三年九月十九日薄疾而终。
春秋八十有二。
僧夏六十一。
置塔于岩所。
生常撰法华经科文二卷。
付法弟子衢州龙丘寺道宾。
净安寺慧从。
越州法华寺法源神邕。
常州福业寺守真。
苏州报恩寺道遵。
明州大宝寺道原。
婺州开元寺清辩。
龆年慕道志意求师。
不踰三年思过半矣。
行其道者号左溪焉。
第其传法号五祖矣。
禹山沙门神迥著乎真赞矣。
系曰。
观其唐世已上求戒者。
得自选名德为师。
近代官度以引次排之。
立司存主之。
不由己也。
朗之求戒不其是乎。
如是师资相练恩义所生。
脱临事请为则喻同野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