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道常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约中唐前后在世。作有长篇歌行《一钵歌》,以俚俗文辞阐扬佛理,劝世警俗,唐五代时流传颇广。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法名不详。约为中唐时僧人。作有长篇歌行《一钵歌》,以俚俗文辞阐扬佛理,劝世警俗,唐五代流传甚广。事迹见《宋高僧传》卷一一。《鉴诫录》卷一〇、《景德传灯录》卷三〇皆收《一钵歌》,但文字差异较多。《全唐诗外编》录此诗。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晚唐禅僧。
嗣前关南道常,又曾游德山宣鉴门下。
后仍住襄州关南。
祖堂集》卷一九、《景德传灯录》卷一一有传。
祖堂集》及《景德传灯录》卷三〇存歌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俗姓陈,泉州仙游(今福建仙游)人。9岁出家。后嗣华州草庵法义。归住泉州龟洋山。武宗时被迫还俗。约卒于宣宗大中间。《景德传灯录》卷二三有传,录其诗偈3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禅林僧宝传·卷第十
禅师名慧忠。
泉州人。
生陈氏。
幼依龟洋山得度。
游方至华州。
谒草庵法义道人。
留十馀年。
南还旧山。
痛自韬晦。
会昌初。
诏天下废释氏教。
及宣宗即位。
诏重兴之。
而忠笑曰。
仙去者未必受箓。
成佛者未必须僧。
遂过中不食。
不宇而禅。
迹不出山者三十年。
以三偈自见。
曰雪后始知松柏操。
云收方见济淮分。
不因世主令还俗。
那辨鸡群与鹤群。
多年尘土自腾腾。
虽著伽梨未是僧。
今日归来酬本志。
不妨留发候然灯。
形容虽变道常存。
混俗心源亦不昏。
试读善财巡礼偈。
当时岂例是沙门。
谓门弟子曰。
众生不能解脱者。
情累耳。
悟道易。
明道难。
问如何得明道去。
忠曰。
但脱情见。
其道自明矣。
夫明之为言信也。
如禁蛇人。
信其咒力药力。
以蛇绾弄。
揣怀袖中无难。
未知咒药等力者。
怖骇弃去。
但谛见自心。
情见便破。
今千疑万虑。
不得用者。
是未见自心者也。
忽索香焚罢。
安坐而化。
全身葬于无了禅师塔之东。
后数年塔忽自坼裂。
连阶丈馀。
寺将发僧视之。
是夜宴寂中。
见无了禅师曰。
不必更发也。
今为沈陈二真身。
无了生沈氏。
见马祖云。
赞曰。
近世以身徇法。
如此数老者鲜矣。
予观其言。
皆约而明。
校其履践。
诚而不杂。
故能于死生之际。
明验昭著。
然初不闻俨临万众。
四事供养者也。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龟洋禅师。
慧忠。
泉之仙游陈氏子也。
九岁出家。
具戒后。
杖锡观方。
谒草庵。
问。
何方来。
师曰。
六眸峰。
庵曰。
还见六眸否。
师曰。
患非重瞳。
庵然之。
留草庵十年。
旋回故山。
属唐武宗废教。
及宣宗诏兴之。
师曰。
仙去者。
未必受箓。
佛去者。
未必须僧。
遂过中不食。
不宇而禅。
迹不出山者。
三十馀年。
述三偈以自见曰。
雪后始知松柏操。
云收方见济河分。
不因世主教还俗。
那辨鸡群与鹤群。
多年尘土谩腾腾。
虽著方袍未是僧。
今日修行依善慧。
满头留发候然灯。
形仪虽变道常存。
混俗心源亦不昏。
试读善财巡礼偈。
当时岂例是沙门。
谓门弟子。
众生不能解脱者。
情累尔。
悟道易。
明道难。
夫明之为言。
信也。
如禁蛇人。
信其药咒力。
以蛇绾弄揣怀袖中无难。
未知者。
怖骇弃去。
但谛见自心。
情见便破。
今千疑万虑不得用。
是未见自心也。
一日。
忽索香焚罢。
安坐而化。
全身葬于无了禅师塔之东隅二百步。
目为东塔。
后数年。
塔忽坼裂。
主塔者。
将发视之。
夜寂中见无了。
曰。
不必更发也。
今为沈陈二真身。
沈无了姓。
见马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22—908 【介绍】: 唐僧。泉州南安人。俗姓曾。年十七出家,谒芙蓉山恒照大师。后北游吴、楚、梁、宋、燕、秦,受具足戒于幽州宝刹寺。懿宗咸通中归芙蓉山,后住雪峰山广福院,因称雪峰义存。四方僧人,云集法席,门徒常数千人。僖宗赐号真觉大师。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22—908 俗姓曾,泉州南安(今福建南安)人。12岁出家,17岁落发。宣宗大中间,北游吴楚、梁宋等地,于幽州受戒。后至武陵,嗣德山宣鉴。懿宗咸通六年(865)归住福州芙蓉山。后于福州西二百里雪峰山建院而居,世称雪峰和尚。僖宗时赐号真觉大师。四方禅侣从学者,常年有1500人,历40年而不衰。唐末五代间,其门人遍布闽粤江浙一带,开云门、法眼二宗。《祖堂集》卷七、《宋高僧传》卷一二、《景德传灯录》卷一六有传。《续藏经》有《雪峰义存禅师语录》二卷,录其谈禅之语,并录诗偈43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姓曾氏。泉之南安人。家世奉佛。九岁求脱俗。父母以其幼。未许也。年十二。父游莆田之玉润寺。存侍焉。寺有律师庆玄。操行峻特。存见而遽拜之曰。我师也。遂留不肯归。十七年落发。谒芙蓉山恒照大师。属会昌之祸。遂遁止其所。久之大中既中兴大法。北游吴楚梁宋燕秦。受具戒于幽州之宝刹寺。历揽名山。遍扣禅会。卒获益于武陵之德山。咸通六年。始营雪峰之居。天下锡衲响应影随。乾符中。观察使京兆韦公。中和中。司空颍川陈公。俱仰入府。问道要。或以闻之僖宗皇帝。遣闽人陈延效赐紫伽梨。并真觉师号。岁辛亥。杖屦游丹丘四明。明年王氏审知。始以侍中入闽。据有其地。而存适不在。若相避然。后二年。还自吴。王氏大加礼异。斋僧构宇。设像铸钟。复时迎而馆之于府之东西甲第。或油幢。临席听法。其熊罢之士。渔猎之民。皆变情易行。薰其德而善矣。 僧问。祖意教意是同是别。存云。阇梨行脚为什么事。 存问僧。近离什么处。僧云离浙中。存云。船来陆来。僧云。二途不涉。存云。争得到者里。僧云有什么隔碍。存便打。 上堂。举拂子云。者个为中下。僧问上上人来如何。存举拂子。僧云。又道者个为中下。存以拂子蓦口打。 存因举六祖风幡话。乃云。大小祖师。龙头蛇尾。好与二十柱杖。时大原孚上座侍立。闻之咬齿。存云我适来与么道。也好与二十柱杖。 戊辰年。春三月示疾。王使医以药进。存却不受。夏五月二日夜乃灭。寿八十七。腊五十九。其月十五日入塔。嗣其法者。则玄沙师备。云门文偃。洞岩可休。鹅湖智孚。长庆慧棱。鼓山神晏。
宋高僧传·卷第十二 习禅篇第三之五
释义存。
长庆二年壬寅生于泉州南安县曾氏。
自王父而下皆友僧亲佛清净谨愿。
存生而鼻逆荤血。
乳抱中或闻钟磬或见僧像。
其容必动。
以是别垂爱于膝下。
九岁请出家。
怒而未允。
十二从家君游蒲田玉润寺。
有律师庆玄持行高洁。
遽拜之曰。
我师也。
遂留为童侍焉。
十七落发来谒芙蓉山恒照大师。
见而奇之。
故止其所。
至宣宗中兴释氏。
其道也涅而不缁。
其身也袖然而出。
北游吴楚梁宋燕秦。
受具足戒于幽州宝刹寺。
讫巡名山扣诸禅宗。
突兀飘飖云翔鸟逝。
爰及武陵一面德山。
止于珍重而出。
其徒数百咸莫测之。
德山曰。
斯无阶也吾得之矣。
咸通六年归于芙蓉之故山。
其年圆寂大师亦自沩山拥徒至于怡山王真君上升之地。
其徒孰(就师已嗣德山)累累而疑关。
存拒而久之。
则有行实者。
始以存同而议曰。
我之道魏魏乎。
法门围绕之所不可造次。
其地宜若布金之形胜可矣。
府之西二百里有山焉。
环控四邑峭拔万仞。
崷崒以支圆碧。
培楼以𤫽群青。
怪石古松栖蛰龟鹤。
灵湫邃壑隐见龙雷。
山之巅先冬而雪盛夏而寒。
其树皆别垂藤萝。
䒠茸而以为之衣。
交错而不呈其形奇姿异景不可殚状。
虽霍童武夷无以加之。
实闽越之神秀而古仙之未攸居。
诚有待于我也。
祈以偕行去。
秋七月穿云蹑藓陟险升幽。
将及之。
存曰。
真吾居也。
其夕山之神果效灵。
翌日岩谷爽朗烟霞飞动。
云庵既立月构旋隆。
繇是柅法轮于无为。
树空门于有地行实乃请名其山曰雪峰。
以其冬雪夏寒取鹫岭猴江之义。
斯则庚寅逮于乙未。
存以山而道任。
山以存而名出。
天下之释子不计华夏。
趋之若召。
乾符中观察使京兆韦公。
中和中司空颖川陈公。
每渴醍醐而不克就饮。
交使驰恳。
存为之入府从人愿也。
其时内官有复命于京语其道。
其侪之拔俗悟空者。
请蜕浮华而来脱屣。
僖宗皇帝闻之。
翰林学士访于闽人陈延效得其实奏。
于是乃锡真觉大师之号。
仍以紫袈裟俾延效授焉。
存受之如不受。
衣之如不衣。
居累夏。
辛亥岁朔遽然杖屦。
其徒启而不答。
云以随之。
东浮于丹丘四明。
明年属王侍中之始据闽越。
乃洗兵于法雨致礼于禅林。
馥存之道常东望顶手。
后二年自吴还闽大加礼异。
及闽王王氏誓众养民之外雅隆其道。
凡斋僧构刹必请问焉。
为之增宇设像。
铸钟以严其山。
优施以充其众。
时则迎而馆之于府之东西甲第。
每将俨油幢聆法论未尝不移时。
仅乎一纪勤勤恳恳。
熊罴之士因之投迹檀那。
渔猎之逸其或弭心鳞羽。
戊辰年春三月示疾。
闽王走医。
医至粒药以授存曰。
吾非疾也。
不可罔子之工。
卒不饵之。
其后札偈以遗法子。
函翰以别王庭。
夏五月二日鸟兽悲鸣云木惨悴。
其夜十有八刻时灭度。
俗寿八十有七。
僧腊五十有九。
以其月十五日塔而藏之。
尔日奔走闽之僧尼士庶。
巷无居人。
闽王涟如出涕。
且曰。
师其舍予一何遽乎。
遣子延禀躬祭奠之。
复斋僧焉。
存之行化四十馀年。
四方之僧争趋法席者不可胜算矣冬夏不减一千五百。
徒之环足其趋也。
驰而愈离。
辩而愈惑。
其庶几者。
一曰师备。
拥徒于玄沙(今安国也)次曰可休。
拥徒于越州洞岩。
次曰智孚。
拥徒于信州鹅湖。
其四曰惠棱。
拥徒于泉州招庆。
其五曰神晏。
住福州之鼓山分灯化物。
皆膺圣奖赐紫袈裟。
而玄沙级宗一大师焉。
系曰。
雪峰道也恢廓乎骏奔四海学人。
所出门生形色不类何邪。
玄沙乘楞严而入道。
识见天殊。
其犹谚曰青成蓝蓝谢青。
师何尝在明经。
故有过师之说。
一则雪峰自述塔铭。
已尽其致也。
一则玄沙安立三句决择群见。
极成洞过欤。
今江表多尚斯学。
此学虚通无系了达逍遥勿拘。
知乘急也。
雪峰化众切乎杜默禅坐。
知戒急也。
其能各舍一缓以成一全。
则可乎。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懿宗咸通间禅僧。
法名不详。
嗣关南道常
住漳州罗汉院,故世以罗汉和尚称之。
景德传灯录》卷一一有传,并录其歌偈2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