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罗隐

相关人物:共 40 位
共 40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36—898 【介绍】: 唐魏州贵乡人,字德孚。初为魏州裨将,主马牧。赵文□死,众推弘信为帅,诏擢知魏博节度留后,再迁节度使,加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豫章郡公。累官至检校太师、守侍中、临清郡王。卒谥庄肃。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36—898 《全唐诗外编》又作罗宏信。
弘信,字德孚,魏州贵乡(今河北大名)人。
少从戎役。
僖宗文德元年(888),加工部尚书,复加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右仆射,充魏博节度观察处置等使。
昭宗龙纪元年(889),加检校司空、同平章事,封豫章郡公。
累官至检校太师、守侍中、临清王。
卒谥庄肃。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
《全唐诗外编》收诗2首,皆重见于《全唐诗》罗绍威名下,《白菊》一首又见于罗隐名下。
绍威即弘信之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懿宗咸通中累举进士不第。后流寓河朔间,依魏博幕府为从事,不得众情。文章雄健,名著一方。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懿宗咸通中累举进士不第。僖宗时,流寓河朔间。光启时,依魏博节度使乐彦祯为判官,时嗣襄王李煴乱,彦祯使山甫往见镇州王镕,欲合幽、邢、沧诸镇同盟拒煴,卒未成。山甫以仕途不得意,且怨朝中大臣,遂怂恿彦祯子从训伏兵劫杀宰相王铎。后落拓不知所终。生平事迹散见《新唐书·乐彦祯传》、《南部新书》卷丁、《唐诗纪事》卷七〇、《唐才子传》卷八。山甫落魄有不羁才,能为青白眼。文笔雄健,名著一方。为诗多有托讽。故辛文房称其“诗文激切,耿耿有奇气,多感时怀古之作”(《唐才子传》)。尤长于七律,“语不忌俚”(胡震亨《唐音癸签》卷八)。《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李山甫诗》1卷、《李山甫赋》2卷,今皆佚。《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3首。
唐诗汇评
李山甫,生卒年里贯均未详。咸通中,累举进士不第。归隐河东,与太原郑从谠幕从事刘崇鲁等唱和甚多。中和中,为魏博节度使乐彦祯从事。光启二年,襄王李煴自立为帝,彦祯遣山甫使镇州,欲联河北诸镇同盟讨贼,事未成。山甫宦途失意,怨朝中大臣。四年,宰相王铎出为义昌军节度使,经魏州,山甫导彦祯子从训伏兵劫之,铎及家属吏佐三百馀人皆被害。后不知所终。有《李山甫诗》一卷。《全唐诗》编诗一卷。

作品评论

南部新书
李山甫,咸通中不第,后流落河朔,为乐彦祯从事,多怨朝廷之执政。尝有诗云:“劝君不用夸头角,梦里输赢总未真。”
《唐才子诗》
山甫诗文激切,耿耿有齐气,多感时怀古之作。
《唐诗品》
山甫诗多事刻削,殊乏神气。人微运仄,而取堙当代,不亦然哉!其《访隐》有云:“好鸟共人语,异花迎客香。”安得历历如此!
《诗薮•内篇》
唐七言律……至吴融、韩渥香奁脂粉,杜荀鹤、李山甫委巷丛谈,否道斯极,唐亦以亡矣。
唐音癸签
李山甫求名不遂,满腔怨毒,语不忌俚,如“麻衣尽举一双手,佳树只生三十枝”。既知成事概难,何必佐备鸡泊憯刃?
《诗源辨体》
初唐七言律质胜于文,盛唐文质兼备,大历而后文胜质衰,至李山甫、罗隐诸子,则文浮而质灭矣。
《诗源辨体》
七言律轻浮纤巧,虽唐末所尚,而成家者实少。
李山甫、罗隐诸子,问得一二可采,其他则多鄙俗村陋矣。
《石园诗话》
李山甫《柳》诗,善于自况。其“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技花”、“新成剑戟皆农器,旧着衣裳尽血痕”、“谁陈帝子和蕃策?我是男儿为国羞”、“镜里只应谙素貌,人间多自重红妆”,皆自然流丽。司空表圣誉以诗曰:“谁似天才李山甫,牡丹属思亦纵横。”然《牡丹》诗非其上乘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袁州宜春人,字退山,号碧池处士。懿宗咸通进士。僖宗时擢仓部员外郎。昭宗龙纪中为集贤殿图书使。博学,工诗文。有《碧池书》、《兴元圣功录》、《道林寺诗》。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退山,自号碧池处士,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
懿宗咸通六年(865)登进士第。
初佐幕府,授监察御史。
罗隐友善,有赠诗。
后任当阳县令。
黄巢克长安,僖宗奔成都,擢皓为仓部员外郎。
中和元年(881),又任虞部员外郎(《唐会要》卷一六作礼部员外郎)。
昭宗龙纪元年(889)任集贤殿图书使。
事迹散见《旧唐书·礼仪志五》、《唐会要》卷一六、《新唐书·艺文志四》、《唐诗纪事》卷六七。
皓博学多识,能诗善文,著有《兴元圣功录》3卷、《碧池书》30卷、《道林寺诗》2卷,均佚。
全唐诗》存诗4首。
全唐文·卷八百十一
皓。宜春人。咸通进士。僖宗幸蜀。擢仓部员外郎。龙纪中迁集贤殿图书使。自称碧池处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并州晋阳人,字茂业,隐居鹿门山,自号鹿门先生。唐持子。师温庭筠,工七言诗。多通技艺,负才无所屈。僖宗乾符末,避乱汉南。王重荣镇河中,辟为从事,累表为节度副使,历晋、绛州刺史。光启末,重荣军乱,彦谦贬兴元参军事。节度使杨守亮表为判官,迁副使。官终阆、壁州刺史。有《鹿门先生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93? 字茂业,自号鹿门先生,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才高负气。应进士举,10余年不第(一说咸通末登进士第,疑误)。僖宗广明元年(880)后,避乱汉南,专事著述。中和时,王重荣镇河中,辟为从事,旋擢为河中节度副使。二年(882),任晋州刺史,寻转绛州。光启三年(887),重荣被杀,贬为兴元参军事。后兴元节度使杨守亮署其为判官,迁节度副使。历阆、壁二州刺史。昭宗景福二年(893)前后,卒于汉中。生平事迹见郑贻《鹿门诗集叙》、《旧唐书·文苑传》、《新唐书·唐俭传》、《唐诗纪事》卷六八、《唐才子传》卷九。彦谦博学多才,少时诗学温庭筠、李商隐,颇纤丽。后尚杜甫,诗风乃变为淳雅。尤擅七言,文词壮丽。用事精密,对偶工切,颇得宋代西昆诗人杨亿、刘筠之称赏。《新唐书·艺文志四》录《唐彦谦诗集》3卷,《郡斋读书志》卷四中录《鹿门诗》1卷。今存晨风阁丛书本《鹿门集》。然其中混入元人诗40余首。《全唐诗》存诗2卷又11首,《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
唐诗汇评
唐彦谦,生卒年不详,字茂业,自号鹿门先生,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少师温庭筠为诗。咸通中,应进士举,十馀年不第。或云咸通二年(861)登进士第。乾符末,避乱居汉南。中和中,王重荣镇河中,召为从事,历河中节度副使,晋、慈、绛三州刺史。光启末,重荣遇害,贬汉中掾曹。杨守亮镇兴元,署为判官,累官至副使,阆、壁二州刺史。有《唐彦谦诗集》(一名《鹿门先生集》)三卷。《全唐诗》编诗二卷。中羼入元人戴表元、许谦等诗数十首。

作品评论

郑贻《鹿门诗集序》
并山川英淑奇丽……古多豪士,事武功健马、垂光宇内,未有钩锦绣绝擅声词翰者。君出其中,翕轻清以为性,结冷汰以为质,煦鲜荣以为词。偏于逸歌长句,骏奔踔厉,往往而剧,李白、杜甫死,非君而谁哉?
旧唐书本传
彦谦博学多艺,文词壮丽,至于书画音乐博饮之技,无不出于辈流。尤善七言诗,少时师温庭筠,故文格相类。
后山诗话
唐人不学杜诗,唯唐彦谦与今黄亚夫庶、谢师厚景初学之。
《蔡宽夫诗话》
杨文公酷喜唐彦谦诗,至亲书以自随……今太白诸集犹兼行,独彦谦殆罕有知其姓名者,诗亦不多,格力极卑弱,仅与罗隐相先后,不知文公何以取之?
当是时以偶俪为工耳。
《洪驹父诗话》
山谷言:唐彦谦诗最善用事。其《过长陵》诗云:“耳闻明主提三尺,眼见愚民盗一杯。千古腐儒骑瘦马,灞陵斜日重回头。”又《题浦津河亭》云:“烟横博望乘槎水,月上文王避雨陵。”皆佳句。
石林诗话
杨大年、刘子仪皆喜唐彦谦诗,以其用事精巧,对偶亲切。黄鲁直诗体虽不类,然亦不以杨、刘为过。
唐诗纪事
鹿门先生唐彦谦,为诗綦慕玉溪,得其清峭感怆,盖其一体也,然警绝之句亦多有。
唐才子传
彦谦才高负气,毫发逆意,大怒叵禁。博学足艺,尤长于诗,亦其道古心雄,发言不苟,极能用事,如自己出。初师温庭筠,调度逼似,伤多纤丽之词,后变淳雅,尊崇工部。唐人效甫者,惟彦谦一人而已。
升庵诗话
唐彦谦绝句,用事隐僻,而讽谕悠远似李义山。如《奏捷西蜀题沱江驿》云:“野客乘轺非所宜,况将儒服报戎机。锦江不识临邛酒,幸免相如渴病归。”即李义山“相如未是真消渴,犹放沱江过锦城”之意也。馀如《登兴元城观烽火》云:“汉川城上角三呼,护跸防边列万夫。褒姒冢前烽火起,不知泉下破颜无。”《邓艾庙》云:“昭烈遗黎死尚羞,挥刀斫石恨谯周。如何千载留遗庙,血食巴山伴武侯。”此即唐人《题吴中范蠡庙》云“千年宗国无穷恨,只合江边祀子胥”之句也。《汉殿》云:“鸟去云飞意不通,夜坛斜月转桐风。君王寂虑无消息,却就真人觅钜公。”首首有酝藉,堪吟咏,比之贯休、胡曾辈天壤矣。
唐音癸签
唐彦谦诗律学温、李,“下疾不成双点泪,断多难到九回肠”,何减“春蚕”、“蜡烛”情藻耶?又“盆稻”篇亦咏物之俊者。
才调集补注
钝吟云:此君全法飞卿,时有玉溪之集,皆西昆所祖也。
一瓢诗话
唐茂业有诗极似玉溪,想亦如李洞之师贾岛,故臭味不殊。
《唐诗观澜集》
唐彦谦诗秾丽如温、李,而骨力不如义山,神不如飞唧,然亦雕章间出。
石洲诗话
唐彦谦师温八叉,而颇得义山风致,但稍弱耳。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韦苏州。而气浮伤骨,辞缛害体。律绝抽秘骋研,清拟杜、岑,艳如温、李,虽未成后者,亦备一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40—923 【介绍】: 唐末京兆万年人,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昭宗龙纪元年进士。历迁中书舍入、兵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宰相韦贻范遭母丧,李茂贞欲贻范还相,偓执不草麻。及帝自凤翔还,偓处决机密,甚合帝意,屡欲相之,皆固让。为朱温所恶,累贬邓州司马。后召还故官,偓不敢入朝,挈其族避闽,依王审知而卒。工诗,其诗多写艳情,称“香奁体”。有《韩内翰别集》、《香奁集》、《金銮密记》等。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44—923,生年—作842 字致尧(《唐诗纪事》、《唐才子传》),一作致光(《新唐书》本传)。小名冬郎,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其父韩瞻与李商隐联襟。韩偓幼年即席赋诗,李即有“雏凤清于老凤声”之称赏。昭宗龙纪元年(889)进士登第。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兵部侍郎等职。曾与宰相崔胤定策诛宦官刘季述,深为昭宗信任,屡欲拜相,偓固辞之。朱温专权,恨偓不附己,贬濮州司马,再贬荣懿尉,徙邓州司马。后召复原官,偓不敢入朝,举家入闽依王审知而终。生平详见《十国春秋》本传、《新唐书》本传、《唐诗纪事》卷六五、《唐才子传》卷九。韩偓生逢乱世,诗作多与时局离乱有关,如《乱后至近甸有作》、《乱后春日途经野塘》、《感事三十四韵》、《避地寒食》等。南依王审知后,仍多故园之思,如《故都》、《中秋寄杨学士》等。他如怀古、咏物、写景等诗,均有可诵之作。《遁斋闲览》称其作“词致婉丽”(《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三引)。南依王审知后“其词凄楚,切而不迫”(《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五引《潘子真诗话》)。早年所作《香奁集》,人或以为“丽而无骨”(《许彦周诗话》)。沈括《梦溪笔谈》卷一六以为和凝作,假名韩偓,后人已辨明此说之非。其《已凉》《重游曲江》等作,清丽可诵。诗集以四部丛刊《玉山樵人集(附香奁集)》为通行。《全唐诗》存诗4卷,《全唐诗续拾》补断句1。
唐诗汇评
韩偓(844-923?),字致免,一云字致光。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韩瞻之子,小字冬郎,十岁能诗,李商隐赠诗有“雏凤清于老凤声”之句。龙纪元年(889),登进士第,佐河中暮。召乞左拾遗。乾宁末,以刑部员外郎为凤翔节度掌书记。光化中,自司勋郎中兼侍御史知杂入翰林充学士,迁左译议大夫、中书舍人、兵户二部侍郎、学士承旨。昭宗数欲以为相,皆辞让。天复三年,以不附朱全忠,贬濮州司马,再贬荣懿尉,徙邓州司马。天祐二年,复召为学士,仅不敢归朝,入闽依王审知,卒。有《韩偓诗》一卷、《香奁集》一卷、《金銮密记》五卷,今存《香奁集》。后人辑有《韩轮林诗集》(或名《玉山樵人集》)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
词学图录
韩偓(约842-923) 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名冬郎,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人。有《韩内翰别集》、《香奁集》,人称香奁体。王静安辑《香奁词》一卷。
全唐文·卷八百二十九
偓字致光。京兆万年人。第进士。佐河中幕府。召拜左拾遗。累迁左谏议大夫。宰相崔允判度支。表以自副。入翰林为学士。迁中书舍人。从昭宗幸凤翔。迁兵部侍郎。进承旨。朱全忠恶之。贬濮州司马。再贬荣懿尉。徙邓州司马。挈其族南依王审知。卒。

作品评论

李商隐《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徘徊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梦溪笔谈
唐韩偓为诗极清丽,有手写诗百馀篇,在其四世孙奕处……庆历中,予过南安见奕,出其手集,字极淳劲可爱。
彦周诗话
高秀实又云:“元氏艳诗,丽而有骨;韩偓《香奁集》,丽而无骨。”时李端叔意喜韩偓诗,诵其序云:“咀五色之灵芝,香生九窍;咽三危之瑞露,美动七情。”秀实云:“动不得也,动不得也。”
周紫芝《书韩承旨别集后》
渥(偓)为唐末宗社颠隮之际,窜身于戈戟森罗之中,虽扈从重围,犹复有作。当是之时,独能峥嵘于奸雄群小之间,自立议论,不至诡随,唐史臣称之,以谓有一韩渥尚不能容,况于贤者乎?则知渥非荏苒于闺房衽席之上者,特游戏于此耳。
薛季宣《香奁集叙》
偓为诗有情致,形容能出人意表……富才情,词致婉丽。
张侃《跋楝词》
偓之诗,淫靡类词家语,前辈或取其句,或剪其字,杂于词中。欧阳文忠尝转其语而用之,意尤新。
对床夜语
韩偓在唐末粗有可取者,如“沙头有庙青林合,驿步无人白鸟飞”、“细水浮花归别浦,断云含雨入孤村”、“白髭兄弟中年后,瘴海程途万里长”,五言如“鸟啼深不见,人语静先闻”,虽神气短缓,亦微有深致。其《秋夜忆家》绝句云:“垂老何时见弟兄,背灯悲泣到天明。不知短发能多少,一滴秋霖白一茎。”凄楚可悲,亦善于词者。若“挟弹少年多害物,劝君莫近五陵飞”,又“萧艾转肥兰蕙瘦,可能天亦妒馨香”,是直讪耳。诗人比兴扫地矣。
唐才子传
偓自号“玉山樵人”,工诗,有集一卷。又作《香奁集》一卷,词多侧艳新巧。
唐音癸签
韩致尧冶游情篇,艳夺温、李,自是少年时笔。翰林及南窜后,顿趋浅率矣。
《诗源辨体》
韩偓《香奁集》皆裙裾脂粉之诗,高秀实云:“元氏艳诗,丽而有骨;韩偓《香奁集》,丽而无骨。”愚按:诗名《香奁》,奚必求骨?但韩诗浅俗者多,而艳丽者少,较之温、李,相去甚远。
《唐诗韵汇》
唐诗七律……韩致光香奁秀丽,别自情深。
《古欢堂集•论七言律诗》
温飞卿、韩致光辈,比事联词,波属云委,学之成一家言,胜于生硬干酸者远矣。
《唐诗笺注》
韩偓、韦庄,亦宗中唐,而砥柱晚唐。
《四库全书总目》
其诗虽局于风气,浑厚不及前人,而忠愤之气,时时溢于语外。性情既挚,风骨自遒。慷慨激昂,迥异当时靡靡之响。其在晚唐,亦可谓文笔之鸣凤矣。变风变雅,圣人不废,又何必定以一格绳之乎!
纪昀《书韩致尧<香奁集>后》
《香奁》一集,词皆淫艳,可谓百劝而并无一讽矣。然而至今不废,比以五柳之闲情,则以人重也。著作之士,惟知文之能传人,而不知人之能传文,于此亦可深长思矣。……《香奁》之词,亦云亵矣。然但有悱恻眷恋之语,而无一决绝怨怼之言,是亦可以观其心术焉。
纪昀《书韩致尧<翰林集>后》
致尧诗格不能出五代诸人上,有所寄托,亦多浅露。然而当其合处,遂欲上躏玉溪、樊川,而下与江东相倚轧,则以忠义之气发乎情,而见乎词,遂能风骨内生,声光外溢,足以振其纤靡耳。然则,诗之原本不从可识哉?
石洲诗话
韩致尧《香奁》之体,溯自《玉台》。虽风骨不及玉溪生,然致尧笔力清澈,过于皮、陆矣。何逊联句,瘦尽东阳,固不应尽以脂粉语植场也。
《七言律诗钞》
韩致光哀音怨乱,不害其为丹山雏凤。
《蛾木编》
晚唐有许用晦、曹尧宾、韩致尧、罗昭谏诸人,专为近体,古意寖哀。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唐末七言律,韩致尧为第一,去其香奁诸作,多出于爱君忧国,而气格顿近浑成。
《石园诗话》
韩致尧……富于才情,词旨靡丽。初喜为闺阁诗,后遭故远遁,出语依于节义,得诗人之正。
《唐七律诗钞》
诗至晚唐,各体俱不振,独七律不乏名篇。韩致尧完节孤忠,苍凉激楚之音,洵属一时无两。
《东目馆诗见》
韩致尧身遭杌捏,激而去国,托之香奁,具有寄意。即论艳体,亦是高手。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李益、卢纶,而专思律体,柔姿婉骨,最工言情。末遭乱离,故忧爱词多,虽于诗格少衰,要自情芳可选。
《唐宋诗举要》
吴北江曰:晚唐唯韩致尧为一大家,其忠亮大节,亡国悲愤,具在篇章,盖能于杜公外自树一帜。
《诗境浅说》
致尧少年,喜为香奁诗。其后节操岳然,诗格亦归雅正。
《唐人绝句精华》
偓以香奁诗得名一时,《唐诗纪事》以为五代间和凝嫁名,葛立方《韵语阳秋》据《香奁集》中《无题》诗序证为偓作,许学夷《诗源辨体》又举出吴融集荷和偓《无题》三首,与《香奁集》中《无题》诗同韵,断定香奁非和嫁名。考晚唐诗有两种:一沿白居易新体乐府道路,诗中多寓讽刺,流为宋代以议论为诗;一效温、李绮丽之体,而有香奁一类之作,流为五代之闺情词。盖风气推移有如此者,不足怪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莆田人,字文江。昭宗乾宁进士。光化中除四门博士,寻迁监察御史里行,充威武军节度推官。工诗文。有集,又编有《泉山秀句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40?—? 字文江,泉州莆田(今福建莆田)人。
困于举场20余年,至昭宗乾宁二年(895)方登进士第。
光化中任四门博士。
天复元年(901),以监察御史里行充王审知威武军节度推官。
生平见洪迈《唐黄御史集序》、《十国春秋》本传。
滔工诗善文,尤擅律赋,多“雄新隽永,称一时绝调。
”(《十国春秋》本传)洪迈称“其文赡蔚有典则,策扶教化;其诗清淳丰润,若与人对语,和气郁郁,有贞元、长庆风概”(《唐黄御史集序》)。
黄滔交游颇广,与当时著名文士罗隐、林宽、崔道融、徐寅、翁承赞等尤善,迭有唱酬。
时中原板荡,文士如韩偓、王涤、崔道融辈多南奔依王审知,闽中文学之盛,可称空前,此与黄滔之援引招徕,不无关系。
其诗多酬唱赠别、感慨身世,而较少反映唐末动荡崩析之社会现实。
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黄滔集》15卷,所纂《泉山秀句集》30卷。
宋史·艺文志七》则记其《编略》10卷、《莆阳黄御史集》2卷。
今存四部丛刊影印明刻本《唐黄御史文集》8卷、《天壤阁丛书》本《莆阳黄御史集》10卷,后者搜辑较完备。
全唐诗》存诗3卷,《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
唐诗汇评
黄滔,生卒年不详,字文江,莆田(今属福建)人。咸通末即应举,久不第。乾宁二年(895),登进士第,授校书。光化中,任四门博士,迁监察御史。天复元年(901),归闽,以监察御史充威武军节度使王审知推官。卒。滔工诗能文,尤长律赋。有《黄滔集》十五卷,又集唐闽人诗为《泉山秀句集》三十卷,均佚。宋人辑有《莆田黄御史集》十卷行世。《全唐诗》编诗三卷。
全唐诗补逸
黄滔字文江,莆田人。补诗一首。
全唐文·卷八百二十二
滔字文江。泉州莆田人。乾宁二年进士。光化中除四门博士。天复元年受王审知辟。以监察御史里行充威武军节度推官。

作品评论

唐音癸签
黄文江力孱韵清,妮妮如与人对语。
《闽书》
中州名士避地于闽者,若李绚、韩偓、王涤、崔道融、王标、夏侯淑、王拯、杨承休、杨赞图、王倜、归传懿辈,悉主于滔。有《泉山秀句集》及文集行世。洪迈序滔文瞻蔚典则,策扶教化;诗清淳丰润,若与人对语,郁郁有贞元、长庆风。
《诗学渊源》
(滔)诗类韦庄,源出齐梁,惟七言高华,气力自胜,无卑靡之习。
苌凤 朝代:唐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末人。
笔工。
罗隐喜其笔,愿助其取高价,遂赠以雁头笺百幅。
士大夫闻之,怀金问价,或以彩罗大组换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睦州桐庐人,一说杭州钱塘人。章孝标子。僖宗乾符进士。后流落不知所终。工诗。尝创变体诗,单句押仄韵,双句押平韵,时人效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诗人章孝标之子。登僖宗乾符进士第,咸通、乾符间,颇著诗名,后流落江湖,不知所终。生平事迹散见《唐诗纪事》卷六一、《唐才子传》卷九。其诗多为七律,颇有愤激之音,如“尘土十分归举子,乾坤大半属偷儿”(《癸亥岁毗陵登高会中贻同志》)。《沧浪诗话·诗体》:“有律诗上下句双用韵者。”原注:“唐章碣有此体,不足为法。”而方干《赠进士章碣》诗称“织锦虽云用旧机,抽梭起样更新奇”,当指此种风行一时之创格变体而言。《全唐诗》存诗26首,《全唐诗续拾》补断句1联。
唐诗汇评
章碣,生卒年不详,字鲁封,桐庐(今属浙江)人,后移居钱塘(今浙江杭州)。
或云章孝标之子。
咸通中,屡试不第。
乾符四年,高湘知贡举,擢其所知邵安石为进士,碣作《东都望幸》诗刺之。
归乡,钱镠召为表奏孔目官,碣拒之,受笞,乃受命。
或云后典苏州。
罗隐,方干友善。
有《章碣诗》一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一卷。

作品评论

唐摭言
章碣……咸通末,以篇什著名。
《蔡宽夫诗话》
文章变态,固亡穷尽,然高下工拙,亦各系其人才……唐末有章碣者,乃以八句诗平侧各有一韵。如“东南路尽吴江畔,正是穷愁暮雨天。鸥鹭不嫌斜雨岸,波涛欺得送风船。偶逢岛寺停帆看,深羡渔翁下钓眠。今古若论英达算,鸱夷高兴固无边。”自号变体,此尤可怪者也。
唐诗纪事
碣未第时,方十赠诗云:“织锦虽云用旧机,抽梭起样更新奇。何如且破望中叶,未可便攀低处技。藉地落花春半后,打窗斜雪夜深时。此时才子吟应苦,吟苦鬼神知不知?”
沧浪诗话
有律诗上下句双用韵者:第一句,第三、五、七句押仄韵;第二句,第四、六、八句押一平韵。唐章碣有此体,不足为法。漫列于此,以备其体坏。
唐才子传
碣有异才,尝草创诗律,于八句中足字平侧,各从本韵……自称变体。当时趋风者亦纷纷而起也。
围炉诗话
晚唐章碣八句诗,平仄各押韵:一畔、二天、三岸、四船、五看、六眠、七算、八边。无聊之思,亦将以为格而步之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64—948 【介绍】: 五代时僧。
晋陵人,俗姓商,字顺之。
幼家贫,佣书于罗隐家。
年二十五,出家于温州开元寺。
吴越王钱元瓘造十佛伽蓝,召为寺主,署曰文光大师。
能诗文,长于《》。
有《会释记》、《增晖录》等。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字顺之。
姓商氏。
世居晋陵。
后徙湮阳。
而觉生焉。
素业儒。
唐季之乱。
窘乏无所归。
尝以佣书获事给事中罗公隐于其家。
公偶与语。
哀之曰。
儿何至此。
因多与之直而劝之学。
文德初。
时年二十有五。
乃游温州。
依开元寺出家。
龙纪中。
受具戒。
即究律部于西明慧则律师。
则盖法宝大师之上足。
广明中。
自关辅逃难浙浒。
觉始见之天台。
及则长往。
觉继讲训于温州。
俄而武肃钱王之季弟铧来牧。
礼貌加重。
或诬以微过。
释不问。
徙居钱唐之大钱寺。
文穆王。
命主千佛新伽蓝。
仍借赐紫服。
私暑以文光大师号。
未几。
以老病乞解职。
啸傲山房。
以道自乐。
示寂之年。
八十五矣。
其所作有增晖集二十卷。
拟江东谗书五卷。
杂诗赋十五卷。
宋高僧传·卷第十六 明律篇第四之三
释希觉。
字顺之。
姓商氏。
世居晋陵。
觉生于溧阳。
家系儒墨。
属唐季丧乱累被剽略。
自尔贫窭尝佣书于给事中罗隐家。
偶问名居。
曰。
毗陵商家儿何至于此。
叹息再三。
多与顾直劝归乡修学。
至年二十五叹曰。
时不我与。
或服晚乘轩。
皆一期尔。
忽求出家于温州开元寺。
文德元年也。
龙纪中受戒。
续揣摩律部。
禀教于西明寺慧则律师。
时在天台山也。
则乃法宝大师之高足。
广明中关中丧乱。
避地江表。
觉始窥其墙。
终见室家瑰富。
以则出集要记解南山钞。
不称所怀何耶古德妄相穿凿各竞师门。
流宕忘返。
觉遂著记。
广之曰增晖录。
盖取曹植云。
萤烛末光增晖日月。
谦言增晖集要之日月也。
二十卷成部。
浙之东西盛行斯录。
暨乎则公长往。
乃讲训于永嘉。
武肃王钱氏季弟铧牧是郡。
深礼重焉。
寻为愚僧所诬塑。
释而不问。
徙于杭大钱寺。
文穆王造千佛伽蓝。
召为寺主。
借紫私署曰文光大师焉。
四方学者骋骛而臻。
觉外学偏多长有易道。
著会释记二十卷。
解易至上下系及末文甚备。
常为人敷演此经。
付授于都僧正赞宁。
及乎老病乞解见任僧职。
既遂所怀。
唯啸傲山房以吟咏为乐。
年八十一。
然犹抄书籍异本。
曾无告倦。
未终之前。
舍衣物作现前僧得施。
复普饭一城僧。
自此困惫每睡见有一人。
纯衣紫服。
肌肤软弱。
如绵纩焉。
意似相伴。
才欲召弟子将至。
此人舒徐下床。
后还如故亲向。
赞宁说此。
某知是天人耳。
嘱托言毕而绝。
享年八十五。
生常所著拟江东谗书五卷。
杂诗赋十五卷。
注林鼎金陵怀古百韵诗杂体四十章。
觉之执持未尝弛放。
勤于讲训切于进修。
学则弥老而不休。
官则奉身而知退。
可谓高尚其事名节俱全。
长者之风蔼然如在所居。
号释氏西斋。
慕吴兢之蕴积编简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信州永丰人,字有道。
昭宗乾宁中擢进士第。
授校书郎。
天复时昭宗被宦官劫持往凤翔,贞白即退居著书。
有诗名,尝与罗隐、方干、贯休等唱和。
有《灵溪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有道,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人。昭宗乾宁二年(895)登进士第。久之,任校书郎。后因世乱,退居著书,不复仕进。事迹散见《唐摭言》卷七、《诗话总龟》卷一一、《唐诗纪事》卷六七、《唐才子传》卷一〇。贞白笃志于诗,播名当时。其诗“清润典雅”(《唐才子传》)。所作《御沟水》诗,自以为冠绝,其中有句云:“此波涵帝泽,无处濯尘缨。”以示诗僧贯休,休改“波”为“中”字,遂叹服,结为至交。作诗颇多,曾手编诗300首及赋文等为《灵溪集》,今已佚。《全唐诗》存诗1卷又12首。《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2首、断句3句。
唐诗汇评
王贞白,生卒年不详,字有道,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南)人。
乾宁二年(895),登进士第。
七年后,方授校书郎。
天复中,朱全忠犯阙,昭宗奔凤翔,遂退居著书,不复仕进,年于家山。
明《》能诗,与罗隐、方千、郑谷、贯休等唱和。
自编《灵溪集》七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一卷。
全唐诗补逸
王贞白字有道,永丰人。乾宁二年张贻宪榜进士。补诗十二首。

作品评论

唐摭言
王贞白《寄郑谷郎中》曰:“五百首新诗,缄封寄去时。只凭夫子鉴,不要俗人知。火鼠重浣布,冰蚕乍吐丝。直须天上手,裁作领巾披。”
唐诗纪事
昭宗皇帝颇为寒畯开路,崔合州凝典贡举,但是子弟,无问文章厚薄,其间屈人不少。孤寒中唯程宴、黄滔擅场之外,其馀以呈试考之,滥得亦不少矣。然如贞白、张蠙诗,赵观文古风之作,皆臻前辈之阃阈者也。
直斋书录解题
(贞白)诗虽多,在一时侪辈,未为工也。
唐才子传
贞白学力精赡,笃志于诗,清润典雅,呼吸间两获科甲,自致于青云之上。文价呵知矣。深惟存亡取舍之义,进而就禄,退而保身,君子也。
唐音癸签
王贞白《御沟》一律,吟家喜谈其事,亦由微含比兴,故佳。咏苇排句,轻趣可追姚监。馀概少快心。
共 40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