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赵无恤

相关人物:共 13 位
共 57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盗蹠死牖下,伯牛遭恶疾。
报应似无徵,苍苍意难悉。
乃考竺乾教,其旨明踰日。
业以三世论,事匪二生讫。
伊余本好道,执善长虑失。
无端六腑病,每苦我形质。
百骸失调畅,四时少安逸。
今岁夏云满,秋熟如火室。
脾疾因兹生,顿觉减寝食。
无何误服药,到泻苦非一。
过客为忧惶,儿童亦战慄。
吾心暗且喜,浮生从此毕。
发言嘱后学,此事汝无恤
吾年四十五,去矣非短屈。
至理无去来,妄想分凶吉。
我先凿山窟,汝宜即藏密。
不用报亲朋,无学世哭泣。
四时为送葬,庶物甚充给。
遗文三百卷,空言或可习。
见恶如探汤,见善如不及。
湛湛无生源,深浅当自挹。
嘱之语方终,忽觉病小醒。
扶几起暂坐,渐渐四体轻。
又过三五日,倚杖登危亭。
俯首视群物,仰面观太清。
秋山叠叠翠,夜月圆圆明。
岂意今之日,犹存危脆形。
凭栏不忍归,聊适我心情。
虚幻三界中,旅泊非久停。
受命者。谓文王受天命而王。文王以纣时为岐侯。躬修道德。执行仁义。百姓亲附。是时纣为无道。刳肥斮涉。废坏仁人。天统易运。诸侯瓦解。皆归文王。其后有凤皇衔书于文王之郊。文王以殷帝无道。虐乱天下。皇命已移。不得复久。乃作凤皇之歌。其章曰:○逯案。《乐府诗集》作文王操。引琴操曰:纣为无道。诸侯皆归文王。其后有凤皇衔书于郊。文王乃作此歌。据此本篇以作文王操为是。
翼翼翱翔彼鸾皇兮,衔书来游以命昌兮。
瞻天案图殷将亡兮,苍苍昊天始有萌兮。
神连精合谋于房兮,与我之业望羊来兮(○琴操上。《乐府诗集》五十七及《诗纪前集》四作文王操。又《类聚》十二、《御览》八十四所引无末句。○逯案。孔子世家。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心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云云。《韩诗外传》、孔子《家语》所记与此略同。据此。前汉人所传文王操。尚仅有弦无歌。是以桓谭新论谓文王操声纷以扰。骇角震商。只从声曲言之。又此歌望羊二字。沿袭《史记》、《家语》眼如望羊。乃以形容文王者。而《论衡》骨相篇云。武王望阳。语增篇云。武王之相。望羊而已。又白虎通圣人篇云。武王望羊。是谓摄阳。盱目陈兵。天下富昌。是后汉时望羊之说已转属武王。与《史记》、《韩诗外传》不同。今琴操言与我之业望羊来兮。或与我之业望羊来兮。明是文王希冀子发兴集王丛之意。与后汉说同。与前汉说不同。可见歌辞为后汉人之所作也。又歌辞望羊来。来字与前韵不叶。疑当作来望羊三字。)
平阳勘双江狱事 明 · 罗洪先
七言律诗
圣朝阅狱体群臣,功罪还将问吏民。
无恤共怜沈灶地,不疑岂愬诳金人。
胡来借箸谋安出,事往吹毛语太频。
回首晋阳成乐土,安危当日属谁身。
石劫赋 南梁 · 江淹
海人有食石劫,一名紫𧄤。(《艺文类聚》作「嚣」。)蚌蛤类也。春而发华,有足异者,戏书为短赋。
我海若之小臣,具品色于沧溟。
既炉天而铸物,亦翕化而染灵。
比文豹而无恤,方蚌蛤而自宁。
冀湖涛之蔽迹,愿洲渚以沦形。
故其所巡,左委羽,右穷发。
日照水而东升,山出波而隐没。
光避伏而不耀,智埋冥而难发。
何弱命之不禁,遂永至于天阏。
已矣哉!
请去海人之仄陋,充公子之嘉客。
傥委身于玉盘,从风雨其何惜(《本集》,《艺文类聚》九十七。)
铜剑赞 南梁 · 江淹
四言诗
永明初,始造旧官,凿东北之地,皆平网迤陇,尤多古冢墓,有人得铜剑,长尺五寸,余既借看,叹其古异。客有谓余曰:「古时乃以铜为兵乎?其可得而闻不?」余笑而应曰:「此证据甚多,殆不俟言。卿既欲知,辄具言之。余案《山海经》曰:「昆吾之山,其上多赤铜」。郭璞注曰:「此山出金如火,以之切玉,如割泥也。周穆王时,西戎献之,《尸子》所谓昆吾之剑也。」越绝书曰:「赤瑾之山,破而出锡,若邪之溪,涸而出铜,欧冶铸以为纯钩之剑。」又汲冢中得一铜剑,长三尺五,及今所记干将者,亦皆非铁,明古者以铜锡为兵器也。《周书》称,「穆王时征犬戎,得昆吾之之剑、火浣布,长尺有咫。又有练铜赤刀,割玉如泥焉。」又《左传》僖公十八年,「郑伯始朝于楚,楚赐之金,既而悔之,盟曰:无以铸兵。故以铸三钟。杜预注云,「楚金利故也。」古者以铜为兵,故《禹贡》云,「荆扬贡金三品。」余以为古者语质而难解,今者语文而易了,独诗云,「元龟象齿。」其实象牙也。书云,「厥包橘柚。」乃黄柑也。金品,上则黄,中则赤,下则黑,黑金是铁,赤金是铜,黄金是金,黄金可为宝,赤金可为兵,黑金可为器。《韩子》称:「昔智伯繇之伐赵襄子。初,晋阳襄子金将尽,问于张孟谈,孟谈对曰:『吾闻董安于治晋阳也,公室悉以铜为柱质,君可发而用之。』于是发之,有馀金矣。」谓此据盖可知焉。又昔夏后氏使九牧贡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于昆吾氏之墟,白若甘搀之地,图其山川奇怪,以形于鼎,使民知神奸,不逢其害,以定其祥,鼎成三足而方,不炊而自沸,不舁而自藏,不迁而自行,九鼎既成,定之国都。桀有昏德,鼎迁于商,殷纣暴虐,鼎迁于周。每人主休明,鼎虽小而重,其奸回昏乱,虽大而轻。及周显王三十二年,姬德大衰,乃沦入泗水。秦始皇之初,见于彭城。二十七年,始皇东游,大发徒出之,而不能得焉。后汉武帝宾礼百神于汾阴,得大鼎,时人以为九鼎,其详不可得而审也。且荆轲刺秦王之日,匕首击铜柱,铜柱火出,则古者非直以铜为匕首,亦以为殿柱也。且始皇之世,长狄十二,见于临洮,身长三丈,足迹六尺,于是始皇敛天下之兵,铸而象之。故西京赋云,「高门有闶,列坐金狄」是也。又造阿房之宫,其门悉用磁石,磁石噏铁,以防外兵之入焉。以此推之,明知春秋迄于战国,战国至于秦时,攻争纷乱,兵革互兴,铜既不充给,故以铁足之,铸铜既难,求铁甚易,是故铜兵转少,铁兵转多,年甚一年,岁甚一岁,渐染流迁,遂成风俗,所以铁工比肩,而铜工稍绝,二汉之世,逾见其微,及汉建安二十四年,魏文帝为太子时,铸三宝刀,二匕首,天下百炼之精利,而悉是铸铁,不能复铸铜矣。按张华《博物志》亦称,「铸铜之工,不复可得,唯蜀地羌中,时有解者。」由此言之,斯妙久绝。余谓不复能铸铜者,正当不能使利如霜雪,光如云霞,陆斩犀兕,水断蛟龙,岂复不能铸铜炉碗灯耶?然今太极殿前两大铜镜,即周景王铸也。制作精巧,独绝晚世,今之作必不及古,犹今镜不及古镜,今钟不及古钟矣。昔余为吴兴令,凿池,又获铜箭镝数十枚。时有人复于彼山中伐木,得铜斧一口。古铜铸为兵,岂为一据?故备言其详,以发子之蒙矣。古贵铜贱铁,非独此事,按《皇览·帝王冢墓记》,称吴王阖闾冢,铜椁三重,汞池六尺,玉凫之流,扁诸之剑三,盘郢鱼肠之剑在焉。秦始皇冢,亦以铜椁水银为江河,关东贼发之,至铜椁而取铜,深大不可多得,因此穴墓。汉思王冢,时奢侈,皆生葬,取爱幸奴婢,蓄谷,为铜窗,以通殉葬者气息,兼以水火,守冢给呼召,数十年乃不复闻声矣。晚世之葬,无复此例,然犹自大奢大富大盛,或倾一国之财,或竭一家之宝,或争为宏丽,或竞相高尚,前汉奢于后汉,魏时富于晋世,中原既夷,至于江左,时天下凋丧,制度日衰,富贵之家,犹或厚葬,然论古论曩,亦减损千万倍矣。世愈贫狭,哀礼愈薄。又往古之事,棺皆不用钉,悉用细腰,其细腰之法,长七寸,广三寸,厚二寸五分,状如木秤,两头大而中央小,仍凿棺际而安之,因普漆其外,一棺凡用细腰五十四枚,大略如此,亦可谓至巧矣。其法既绝,亦有铜钉,铜钉之体,皆如今柘钉形也。铜钉既滑,多被发掘,自义熙以来,乃以柘代铜,爰及明器之属,亦多减省,必不得已,乃用乌牙焉,相与皆用素棺,不得施漆,及自棺之外,一无所设,既由贫富之悬,兼以避患之及耳,故为此赞,以明古今铜铁之兵刃,葬送之事焉,乃成赞曰。
悠悠开辟,或圣或贤。
蚩尤铸铜,为兵几年。
天生五才,实此为先。
既古既曩,谁测谁传。
纷纶百代,事无不异。
况乃金铁,国之利器。
风胡专精,欧冶妙思。
于昔则出,于今则秘。
闻之释经,万物澹薄。
在古必厚,在今必恶。
徒侈徒异,徒铲徒削,聊举一概,以明鸿略(《本集》。)
神州不古兮战火纷披,皇穹冥冥兮燥湿不时。
旱魃为灾兮桑麻枯而新苗死,酷吏索租兮时难年荒而不知。
耕于东皋兮泉枯而土坼,土无所出兮抚耒耜以长悲。
宵小蜂起兮入于乡而掠无恤,蝗蝻振振兮集于野而食无遗。
尘飞野马兮痴龙睡,饿莩皇皇兮将何之?
枵腹转雷兮空厨而绝粒,仰屋无策兮胡以为爨火之炊。
思乞食于他乡兮羞沿门而托钵,顾饥渴之驱人兮乃行行而回迟。
携子女以远出门兮停出门而欲绝,坐邮亭而叹息兮就长途之逶迤。
风萧萧兮路漫漫,望三叉之歧路兮羌徘徊而无所依。
酣笙歌于高楼兮酒肉薰天饱欲死,我独何辜兮去离乡井而穷困若兹。
兔窟深而鹰巢危兮各有托,我独何尤兮块独穷愁而奔走流离!
泪尽兮肠绝,心碎兮颜衰,衣百结兮风侵骨,首如蓬兮鬓如丝。
子女饥索饼兮呱呱其不已,人生到此兮堪斫地问天以长噫!
故许州长史赵公墓志铭(720年11月) 唐 · 张九龄
四言诗
公讳某。天水陇城人。其先受赐于周。所食者赵。下逮襄子。大为诸侯。贻子谋孙。克用保国。有功有伐。无代无之。曾祖某。隋尚书左右仆射淮宁郡公。祖某。金紫光禄大夫殿中监。赠工部尚书武强公。父某。符宝郎。皆发闻馨香。系祚蕃衍。不高位者。则人望焉。公惇师旧业。允迪渊懿。包君子大雅之量。有古人获心之赏。修词以达其道。则质文相半。履行以顾其言。则刚柔并克。弱冠以门子调补湖州参军。转相州司兵参军。学以入官。思不出位。格言清论。始诵今行。属太上皇养德在藩。择贤为吏。公首其举。王曰尔谐。于是引为相王府户曹参军。转法曹参军。及龙德既亨。鹤鸣有应。往而利见。縻以好爵。乃授朝散大夫雍州录事参军。纲领诸曹。罔有不率。秩满。除洛州伊阙县令。事举其中。敛从其薄。惠小镇大。徇公灭私。政之在人。今而遗爱。俄迁徐州司马。未几。转陕州司马许州长史。千里将骋。六辔斯柔。得之自心。动而中节。故其四参州事。再入府寮。一宰畿邑。三为郡佐。莫不所居而绩宣其用。所去而颂因其迹。岂伊苟然。厥繇尚矣。开元八年春二月。疾作革。乙丑。终于官舍。春秋若干。某年冬十有一月庚午。归葬。夫人崔氏祔焉。公自然淡泊。不屑势利。守道贞固。与命推迁。故历年多所。移官数四。不过参佐而巳。岂亦直道之云乎。然而卑以自牧。约而能济。推厚居薄。内居其仁。急病让夷。外多其义。不曰君子。其能尔乎。有子曰令言。次曰令则。泣血加人。抑情就礼。哀愬窀穸之事。恭惟先君之德。验之所履。附之斯文。以传无穷。以慰罔极。铭曰。
猗嗟令德,宽仁合道。
景行行止,风流肆好。
名取公器,善为身宝。
志所以立,政所以宣。
入官惟允,莅事其然。
是仪是式,不忘不愆。
今也终古,后之克祚。
子孙禋祀,春秋霜露。
茫茫九原,斯焉永慕。
白头老翁发垂领,牵孙与客摩孙顶。
翁年八十死无恤,怜汝孩童困饥馑。
去年虽旱犹禾熟,今年飞霜先杀菽。
去年饥馑犹哺糜,今年饥馑无馀粟。
客谢老翁将孙去,泪下如丝不能语。
零丁老病惟一身,独卧茅檐夜深雨。
梦回犹自误呼孙,县吏催租正打门。
义士负奇节,所重在知己。
让也慷慨流,恩仇惟一匕。
将以酬智伯,势必危襄子
一往志不返,肯以彼易此。
所重者一言,所轻者一死。
荒桥至今在,过者犹兴起。
立马对斜阳,汤汤听汾水。
述祖诗 元 · 赵由侪
四言诗
悠悠我祖,始于轩丘。
抚历高阳,秩秩大猷。
爰自伯益,舜锡皂斿。
中衍事商,造父御周。
征彼徐方,熊熊有功。
邑于赵城,大河之东。
建氏晋国,耿先其封。
成宣喻日,畏夏爱冬。
岸贾作难,婴臼立孤。
襄子始大,常山得符。
于赫列侯,懋建丕图。
肃矣武灵,兆配有虞。
西汉子都,生长河间。
暨于唐末,合族居燕。
卜迁大梁,世系绵绵。
厚德丰功,宜永其传。
中罹多难,南历江沱。
眷焉吾宗,丰水居多。
百川有源,众条有柯。
庸修家牒,克俾无讹。
固余伯仲,忧患多更。
瞻叹古烈,自怜其生。
其生岂偶,三辰垂精。
德业未进,敢不战兢。
我心伊何,常念厥初。
感彼霜露,怆焉踟蹰。
奉先如在,宗戚相于。
亦有萱草,高堂可娱。
惟忠惟孝,立身有本。
嗟尔后进,勖哉自勉。
万有能销,斯道无泯。
温恭朝夕,云胡不谨。
显亲扬名,俾昌俾炽。
善保家声,期于勿替。
尚念前人,留心谱系。
受天之庆,远及苗裔。
共 57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