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神清

相关人物:共 29 位
共 29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0—1101 【介绍】: 宋泉州同安人,徙居丹阳,字子容。苏绅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知江宁。皇祐五年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迁集贤校理,编定书籍。英宗即位,为度支判官。神宗立,擢知制诰,知审刑院,因奏李定拜官不合章法,落知制诰,出知婺州。元丰初,权知开封府,改沧州。奉旨编纂《鲁卫信录》。哲宗元祐初,除吏部尚书兼侍读,以邃于律历提举研制新浑仪。元祐七年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相务使百官守法遵职,量能授任。后罢知扬州,徙河南。绍圣末致仕。有《苏魏公集》、《新仪象法要》、《本草图经》。
全宋诗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
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
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
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
六年,出知颍州。
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为三司度支判官。
四年,出为淮南转运使。
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
二年,因奏事不当免。
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
七年,授秘书监、知银台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
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
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
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
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
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八年,罢为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
复知扬州。
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
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
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
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为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
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
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为第十五卷。
全宋文·卷一三○八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泉州同安(今属福建厦门)人,徙居丹阳(今江苏丹阳)。绅子。庆历二年进士,授宿州观察推官,徙知江宁县,调南京留守推官。皇祐五年召试,除馆阁校勘,历集贤校理、同知太常礼院,编定集贤院书籍。出知颍州,迁度支判官,为淮南转运使。召修起居注,擢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知审刑院。出知婺州,徙亳州。召归,勾当三班院,出知应天府。复知银台司,再出知杭州。元丰初,权知开封府,降知濠州,坐事罢。起知沧州,召判尚书吏部。元祐初。授刑部尚书,迁吏部,兼侍读,改翰林学士承旨。五年三月,拜尚书左丞。七年,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八年三月,罢为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出知扬州。绍圣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建中靖国元年五月卒,年八十二。赠司空、魏国公。南宋理宗时追谥正简。尝校订《神农本草》等医书多种,主持研制水运仪象台,著《新仪象法要》,为宋代杰出科学家。又编《华戎鲁卫信录》二百卷。为文驯雅有体,有文集七十二卷。见曾肇《赠司空苏公墓志铭》(《曲阜集》卷三),《宋史》卷三四○有传。
李闻诗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李闻诗(1585年—?
年),字兴予,号圉思,云南鹤庆府民籍应天府江宁县人。
癸卯云南乡试第二十二名举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科会试二百八十四名,廷试三甲一百三十九名进士。
户部观政,授湖广公安县知县,改顺天府学教授,升国子监助教。
四十三年升户部四川司主事,四十六年管理临清钞关。
升员外郎,四十七年五月,出为南直隶徽州府知府,调浙江温州府知府。
王尚学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王尚学(1509年—?
),字敏叔,号抑滨,广西柳州府马平县人。
嘉靖十三年(1534年)甲午科广西乡试第三名举人,十七年(1538年)中式戊戌科三甲进士。
授福州府推官,治狱明察。
升户部主事,督临清钞关,累迁郎中,总督辽东粮储,因连坐被谪戍宁远,后赦免释放归乡。
黄翱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黄翱(15世纪—16世纪),四川夔州府巫山县人。
黄翱是成化十九年(1483年)举人,弘治十二年(1499年)成进士,获授云南临安府知府,为政宽松平和、行事严密,操守和学行都有名声,升副使,后任户部管理临清钞关主事。
许鼎臣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许鼎臣,河南汝宁府固始县人。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河南乡试举人,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进士,初授庆阳府推官,擢户部主事,榷临清钞关,三十七年九月,抚宁侯朱继勋自南京守备回至临,时任钞关主事的许鼎臣征其税,留之数日,继勋愤恚,投水而死,许鼎臣被免官回籍听堪。
三十九年京察被处以浮躁而降级。
后起复,累官至南京兵部郎中,四十六年升山东兖东道佥事,泰昌元年(1620年)十月升浙江右参议,寻转左。
天启二年以纠察被罢斥。
崇祯元年起升陕西河西道副使。
四年,再起为江西副使,累官陕西参政。

人物简介

维基
王时和(1580年—?
年),字元调,号旭谷,直隶大名府魏县人。
己酉顺天府乡试第一百九名举人,万历三十八年庚戌科会试二百十二名,廷试三甲一百五名进士,吏部观政,授山东济南府淄川县知县。
四十四年升礼部主客司主事。
调户部山西司主事,天启五年(1625年)八月榷临清钞关,发内监私货,迁苏州府知府,敕建魏忠贤生祠,主者欲屈之拜,时和曰:有断头太守,无屈膝太守也。
主者怒,飞骑报珰,比至而珰败,遂得免。
寻卒,文震孟赠之以文。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广东香山人,字伯襄。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教习庶吉士。崇祯间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性孝友廉介。诗祖《三百篇》,书法祖魏晋,草篆隶楷皆工。有《建霞楼集》。
全粤诗·卷五四一
李孙宸(一五七六—一六三五),字伯襄。
香山(今中山)人。
明神宗万历万历四十年(一六一二)乡试第二,四十一年(一六一三)成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四十三年(一六一五),予告还里,登罗浮、西樵诸山,与樵牧狎处,游屐所至,赋咏成帙。
泰昌元年(一六二〇)秋入京直《起居注》,旋掌堂,不欲与中涓作缘,求改掌诰敕,言辞庄严有体。
天启二年(一六二二),较礼闱,晋掌春坊左庶子奉纂修之命。
五年(一六二五)春,赴京途次,晋南国子祭酒除纳班准拨之例。
六年(一六二六)春,晋詹事府侍读,学士教习庶吉士,以节义相砥砺,晋南礼部右侍郎,摄礼、户两尚书事,中官矫旨命礼部竖逆阉祠额,孙宸竟寝不行。
崇祯初,晋礼部左侍郎掌翰林院察典,晋经筵,充日讲,寓箴规于部析。
崇祯三年(一六三〇)回部颁程式以挽程式以挽浮,禁异服以还朴茂。
四年,知贡举,进士井济文误犯光庙,读及礼部主事,冯起纶回奏魏光绪参邓之沛事俱下部从重议处,孙宸代为引罪,极力申救,得轻议。
五月亢旸,诏上书陈言,孙宸具疏,隐刺时政。
七年,三疏乞骸,俱奉旨慰留。
还山念切,赋《金陵归思》百韵,年五十有五,卒于官。
赠太子太保,赐谥文介,谕祭葬,有五门人经纪其丧。
祀郡乡贤。
有《建霞楼诗集》。
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三有传。
李孙宸诗,以广东中山图书馆藏清刊本《建霞楼诗集》二十二卷为底本,校以清钞二卷本。
维基
李孙宸(1576年—1634年),字代玄,一字伯襄,号小湾,广东香山(今中山市)小榄人,进士出身。李孙宸生于明万历四年(1576年)。其家族为小榄望族。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登癸丑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泰昌元年(1620年)掌内书堂,晋詹事府春坊左庶子。天启五年(1625年)进南京国子监祭酒。次年晋侍读学士,教习庶吉士,晋南京礼部右侍郎,摄礼、户两部尚书事。天启六年(1626年)为了抵抗清军入侵,被任命为南京兵部左右侍郎。崇祯初年(1628年)晋礼部侍郎,掌翰林院察典。崇祯三年(1630年)回礼部视事,晋南京礼部尚书。崇祯六年(1633年)三上疏乞退归隐,奉旨慰留。崇祯七年(1634年)八月病故于任,终年五十五岁。
杜文焕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杜文焕(1577年—?
),字伯闇,号明华,河南开封府太康县人。
万历三十一年癸卯科举人,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进士,吏部观政,三十八年授户部主事,四十年管理临清钞关,升员外郎,四十一年升郎中,出为池州府知府,四十三年调任宁国府,四十六年五月,升为陕西督粮道副使。
天启元年(1621年)闰二月,升为山西布政使司右参政、军驿传道,三年丁忧。
按《太康县志》:李氏,参政杜文焕妻,寇至,坠楼而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普州安岳人,字允南。初名献能。时称鸿硕先生。嘉祐二年进士。熙宁末,为秘书丞、通判梓州。邓绾荐为台官,不就,退居二十年。后范祖禹荐于朝,官终祠部郎中。有《春秋通解》、《冯安岳集》。
全宋诗
冯山(?
~一○九四),字允南,初名献能,安岳(今属四川)人。
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两宋名贤小集》卷七五《安岳吟稿》序)。
神宗熙宁中为秘书丞、通判梓州。
九年(一○七六),邓绾荐为台官,不就(《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七三)。
哲宗元祐间,范祖禹荐于朝。
绍圣元年卒(《安岳集》刘光祖序),官终祠部郎中,追赠太师。
有文集三十卷,今存诗十二卷。
事见《宋史》卷三七一《冯澥传》。
 冯山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安岳集》为底本,校以一九一五年南城李氏宜秋馆刊《宋人集》乙编《冯安岳集》(简称宜秋馆本)、清汪文柏跋清钞本《安岳冯公太师文集》(简称清钞本,藏北京图书馆)及《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安岳吟稿》(简称小集)。
另从《永乐大典》辑得集外诗二首,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一七○八
冯山(一○三一——一○九四),初名献能,字允南,号鸿硕先生,普州安岳(今四川安岳)人。嘉祐二年进士及第,与苏轼兄弟为同年。熙宁中,为秘书丞、通判梓州。熙宁九年,御史中丞邓绾举为台官,不就。元祐八年,范祖禹荐于朝,次年卒,年六十四,官终祠部郎中。著《冯太师集》三十卷(今存诗十二卷)、《春秋通解》十二卷。见《安岳集》卷首刘安世所撰序,《范太史集》卷二五《荐冯山张举劄子》,《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七三,《宋史》卷三七一《冯澥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0—1020 【介绍】: 宋陕州陕县人,字仲先,号草堂居士。不求仕进,自筑草堂,弹琴赋诗其中。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帝祀汾阴,与表兄李渎同被举荐,上表以病辞,诏州县常加存抚。与王旦、寇准友善,常往来酬唱。为诗精苦,有唐人风格,多警策句。有《东观集》、《草堂集》。
全宋诗
魏野(九六○~一○二○),字仲先,号草堂居士,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东都事略》卷一一八作蜀人)。
一生不仕,居陕县东郊。
真宗大中祥符四年(一○一一)被荐徵召,力辞不赴。
广交僧道隐者,与当时名流寇准、王旦等亦有诗赋往还。
天禧三年(一○一九)十二月九日卒,年六十。
卒后赠秘书省著作郎。
有《草堂集》,生前已行于世。
死后,其子魏闲总其诗重编为《钜鹿东观集》十卷。
宋史》卷四五七、《东都事略》卷一一八有传。
 魏野诗,前十卷以一九二五年贵池刘氏影宋刊本《钜鹿东观集》为底本,校以宋绍定元年严陵郡斋刻本(残四~六卷,以明抄本配足,简称明抄配宋本,藏北京图书馆)、旧山楼藏清钞本(简称旧山楼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张蓉镜藏清钞本(简称张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章钰藏清钞本(简称章本)、宋筠录温忠翰校跋本(简称温校)、赵氏峭帆楼一九一四年刊本(简称赵本)、傅增湘批校本(简称傅校)、陈思辑《两宋名贤小集》(初钞本,收《草堂集》三卷,简称草堂集本)等。
另从《草堂集》、《全芳备祖》等书辑得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一八二
魏野(九六○——一○一九),字仲先,号草堂居士,蜀(今四川)人,卜居陕州陕县(今河南陕县)东郊,遂又为陕州人。家世为农,及长,不求闻达,惟嗜吟咏,当世显人多与之游。寇准镇北都,尝召野置门下。大中祥符四年三月,与中表兄李渎同被荐,辞疾不至,诏州县长吏常加存抚。天禧三年十二月,无疾而卒,年六十。四年正月,诏赠秘书省著作郎。子闲,亦不仕,有父风,赐清逸处士。野为诗精苦,有唐人风格,契丹使尝求其集。所著有《草堂集》三卷(存)、《钜鹿东观集》十卷(存)。事迹见《宋史》卷四五七本传,《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东都事略》卷一一八,《梦溪笔谈》卷一六。
共 29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