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绍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1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李公登饮处,因石为洼尊(真卿)
人事岁年改,岘山今古存(刘全白)
榛芜掩前迹,苔藓馀旧痕(裴循)
叔子尚遗德,山公此回轩(张荐)
维舟陪高兴,感昔情弥敦(吴筠)
蔼蔼贤哲事,依依离别言(强蒙)
岖嵚横道周,迢遰连山根(范缙)
馀烈暧林野,众芳揖兰荪王纯
德晖映岩足,胜赏延高原(魏理)
远水明匹练,因晴见吴门(王修甫)
陪游追盛美,揆德欣讨论(颜岘)
器有成形用,功资造化元(左辅元)
流霞方泔淡,别鹤遽翩翻(刘茂)
旧规倾逸赏,新兴丽初暾(颜浑)
醉后接䍦倒,归时驺骑喧(杨德元)
迟回向遗迹,离别益伤魂(韦介)
览事古兴属,送人归思繁(皎然)
怀贤久徂谢,赠远空攀援(弘)
八座钦懿躅,高名播乾坤(仲宣)
松深引闲步,葛弱供险扪(陆羽)
花气酒中馥,云华衣上屯(权器)
森沈列湖树,牢落望郊园(陆士修)
白日半岩岫,清风满丘樊(裴幼清)
旌麾间翠幄,箫鼓来朱轓(柳淡)
闲路蹑云影,清心澄水源(释尘外)
萍连浦中屿,竹绕山下村(颜颛)
景落全溪暗,烟凝半岭昏(颜须)
去日往如复,换年凉代温(颜顼)
登临继风骚,义激旧府恩(李崿)
先生姓李氏。讳含光。广陵江都人。本姓宏。以孝敬皇帝庙讳改焉。二十一代祖宏。江夏太守。避王莽。徙居晋陵。遂为郡人。高祖文嶷。陈桂阳王国侍郎。曾祖荣。皇朝雷州司马。祖师龛。隐居以求其志。徙于江都。父孝威。博学好古。雅修彭聃之道。与天台司马练师子微为方外之交。尤以笃慎著于州里。考行议谥。曰正隐先生。母琅琊王氏。贤明有德行。先生孩提则有殊异。晬日独取孝经。如捧读焉。羁丱好静处。诵习坟典。年十八。志求道妙。遂师事同邑李先生。游艺数年。神龙初。以清行度为道士。居龙兴观。尤精老庄周易之深趣。执丧过哀。口不尝甘旨之味。食惟穬麦而已。封植膳羞。皆出其手。号毁骨立。亲族莫不伤之。开元十七年。从司马练师于王屋山。传受大法。灵文金记。一览无遗。综核古今。该明奥旨。元宗知先生偏得子微之道。乃诏先生居王屋山阳台观以继之。岁馀。请居茅山。纂修经法。频徵。皆谢病不出。天宝四载冬。乃命中官赍玺书徵之。既至。延入禁中。每欲咨禀。必先斋沐。他日。请传道法。先生辞以足疾。不任科仪者数焉。元宗知不可强而止。先生尝以茅山灵迹。剪焉将坠。真经秘箓。亦多散落。请归修葺。乃特诏于杨许旧居紫阳以宅之。仍赐绢二百匹。法衣两副。香炉一具。御制诗及序以饯之。又禁于山侧采捕鱼猎。食荤血者。不得辄入。公私祈祷。咸绝牲牢。先生以六载秋到山。是岁诏书三至。渥泽频繁。晖映崖谷。初山中有上清真人许长史杨君陶隐居自写经法。历代传宝。时遭丧乱。散逸无遗。先生捧诏搜求。悉备其迹。而进上之。先时元宗将求大法。请先生为师。先生竟执谦冲。辞疾而退。洎七载春。元宗又欲受三洞真经。其年春之三月。中官赍玺书云。其月十八日。尅受经诰。是日。于大同殿洁修其事。遂遥礼先生为元师。并赐衣一袭。以伸师资之礼。因以元靖为先生之嘉号焉。仍诏刻石于华阳洞宫以志之。是岁夏五月。隐居先生合丹之所。有芝草八十一茎。散生于松石之间。诏俾先生与中官启告灵仙。缄封表进。夏。又诏以紫阳观侧近二百户。太平崇元两观各一百户。并蠲其官徭。以供香火。秋七月。又徵先生。既自请居道观以养疾。九载春。辞归旧山。其年夏六月。前生灵芝之所。又产三百馀茎。煌煌秀异。人所莫睹。先生又图而奏之。是岁冬。又徵先生。于紫阳别院馆之。十载秋。先生又恳辞告老。御制序诗以饯之。十有一载。先生奉诏。与门人韦景昭等。于紫阳之东郁冈山。别建斋院。立心诚肃。是夜仙坛林间。遍生甘露。因以上闻。特诏嘉异。初隐居先生以三洞真法传升元先生。升元付体元先生。体元付正一先生。正一付先生。自先生距于隐居。凡五叶矣。皆总袭妙门大正真法。所以茅山为天下道学之所宗矣。于戏。是非可齐也。我物均焉。生死可忘也。觉梦同焉。如此者。何域心于变化之际哉。先生以大历已酉岁冬十一月十有四日。遁化于茅山紫阳之别院。春秋八十有七。其年十二月八日。门人赴丧而至者凡数千人。号奉冠舄。迁窆于雷平山之西陲。遗命以松棺竹杖木几水瓶香奁香炉置于藏内。门弟子等仰奉嘉猷。克遵俭德。先生识思真淳。业行高古。道穷情性之本。学冠天人之际。所以优游句曲。郁为王者之师。出入明庭。特宠肩舆之贵。是知顺风而问。昔称于黄帝。望山而请。今见于元宗矣。又博览偫言。长于著撰。尝以本草之书。精明药物。事关性命。难用因循。著音义两卷。又以老庄周易。为洁净之书。著学记义略各三篇。内学记二篇。以续仙家之遗事。皆名实无违。词旨该博。初先生幼年。颇工篆籀。而隶书尤妙。客或赏之云。贤于其父。因投笔不书。元宗诏山人王旼。强请先生楷书上经一十三纸。以备杨许之阙。先生能于阴阳术数之道。而不以艺业为能。极于转鍊服食之事。而不以寿养为极。但冥怀素朴。妙味元津。非夫博大之至人。孰能尽于此。真卿乾元二年。以升州刺史充浙西节度。钦承至德。结慕元微。遂专使致书于茅山。以抒诚恳。先生特令韦鍊师景昭复书于真卿。恩眷绸缪。足励超然之志。然宗师可仰。望紫府而非遥。王事不遑。寄白云而攸远。洎大历六年。真卿罢刺临川。旋舟建业。将宅心小岭。长庇高踪。而转刺吴兴。事乖夙愿。徘徊郡邑。空怀尊道之心。瞻望林峦。永负借山之记。而景昭洎郭闳等。以先生茂烈芳猷。愿铭金石。乃邀道士刘明素来托斯文。真卿与先生门人中林子殷淑遗名韦渠牟尝接采真之游。绪闻含一之德。敢强名于巷党。曷足辨于鸿蒙。其词曰。
抱一混茫,人之纪纲。
先生以之,气王神强。
乃启元旨,元门以彰。
乃为帝师,帝道惟康。
甘露呈瑞,灵芝效祥。
上士云感,高风载扬。
鹤返仙庙,云辞帝乡。
退归而老,妙识行藏。
德本无累,道心有常。
实曰形解,孰云坐忘。
伐石表墓,勒铭传芳。
谷变陵迁,厥迹弥光。
宿君湖上宅,琴韵静参差。
夜雪入秋浦,孤城连贵池。
流年看共老,衔酒发中悲。
良会应难再,晨鸡自有期。
惨澹十堵内,吴生纵狂迹。
风云将逼人,神鬼如脱壁(成式)
其中龙最怪,张甲方汗栗。
黑云夜窸窣,焉知不霹雳(希复)
此际忽仙子,猎猎衣舄奕。
妙瞬乍疑生,参差夺人魄(符)
往往乘猛虎,冲梁耸奇石。
苍峭束高泉,角膝惊欹侧(成式)
冥狱不可视,毛戴腋流液。
苟能水成河,刹那沈火宅(升上人)
蒙闽王改赐乡里 唐末至五代 · 翁承赞
七言律诗
乡名文秀里光贤,别向钧台造化权。
阀阅便因今日贵,德音兼与后人传。
自从受赐身无力,向未酬恩骨肯镌。
归阙路遥心更切,不嫌扶病倚旌旃。
寄语人间学道人,无真可学乃为真。
施郎昔日投竿处,直下寻纶透海滨。
学道多年未得仙,漫将芝草种瑶田。
索纶不起龙吞钓,为问渔翁直几钱。
水鸦山鹊语相传,风阻归航未得前。
老桧一株坛石静,道人无事看残年。
来寻遗事问神仙,坐石垂纶不记年。
水鸟自来云自去,月和蟾影几回圆。
共 1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