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解扬

共 9 首
大唐纪功颂 初唐 · 高宗皇帝
四言诗
若夫元功攸宰。丕业光于帝先。神用斯冲。峻道辉于象外。至于炯诫千祀。昭训百王。则有彫金扬不朽之基。镂玉启无疆之迹。而阪泉师律。旌德之范未章。畴野兵钤。铭徽之典犹阙。乘巢革夏。恧先觉于丹碑。济鲔戡殷。愧生知于翠碣。惟睿之失。其大者欤。自否运辞炎。垫宇之灾梗极。馀灵泣素。稽霄之浸滔天。风夏癸以昏初。则忠良既逐。政殷辛之虐往。则邦国斯悴。縠霏黄而雾地。下黩方祇。绳乱赤而雨天。上墋圆象。人怨神怒。语亡之兆遽彰。众叛亲离。规存之谋遂爽。月弓宵而空桂。则蚀屡金波。星箭夕而奔榆。则妖飞玉弩。尘埋五岳。见陵谷之迁移。水竭百川。睹江湖之腾沸。鼎巳问于轻重。裂周网者七雄。德遂寝于休明。绝秦纲者几国。天工是代。紫庭无享覜之宾。神道克恭。元冕乏郊禋之辟。故以邹瀛眇眇。同结向隅之悲。亥迹茫茫。共轸推沟之怨。妖精紊象。宝库延灾。萃绿林者烟霏。屯黑山者雾合。战龙于野。则乱起干戈。飞鸿在陆。则害生戎马。先文皇帝悯黎元之巳燎。救焚洪燄之炉。悼品物之将沦。拯溺横流之澨。握宝符于代北。肇建丹旗。剖神珠于汉东。方撝白羽。运五材而杖顺。阴阳未测。悬两耀而龚行。幽明叶契。而武关先入。楚猴之暴未诛。渐台虽覆。蜀蛙之声犹振。王充盗移凤扆。诖误伊瀍。窦德假署龙官。虔刘赵魏。同恶相济。共为唇齿。先帝威□有截。思入无方。穷幽测神。研几作圣。薛公三策。明出下科。陈相六奇。悬符上略。亲御姬钺。问罪晋京。墨守屡殚。般攻益赡。凿脩□之壤。举覆匮而成山。引曲洛之波。沃滥觞而为沼。飞冲业业。降临负户之危。长隧悠悠。上窥析骸之急。奔鲸之穴。染锷非遥。封狶之林。倒戈斯在。建德驱白波之众。济马颊之津。据青犊之资。践牛口之谷。吞沙石而贾勇。召风雨而成枭。图解邺城之围。规降上党之守。蜂飞万旅。猬起千偫。竭汜水之洪流。褫岯山之崇堵。羽书狎至。驲遽交驰。夕照赵烽。晨惊鲁柝。于时谋臣钳口。息其请箸之谈。猛将含牙。弭其穿札之气。或请退师函谷。以避前锋。或请反旆崤陵。以图后举。先帝乃谓诸将曰。本欲先定瀍东。次平河朔。今既远投天网。自取膏原。建德若擒。王充必败。虢亡虞灭。理有固然。韩并魏从。义无或爽。天实赞我。不可失乎。兵道尚奇。属斯举也。牵裾之议。践幕庭而局影。断鞅之规。望辕门而□息。独决神衷。总排舆诵。留偏裨之将。分拒王城。引趫武之师。移和制邑。荥波远派。遥疏官渡之滨。广武斜临。迥据成皋之险。严闉概日。巨防陵云。寰中逐鹿之郊。宇内□□之地。兴亡之道。楚汉之迹犹存。得丧之途。曹袁之基未泯。以代藩之贵。均士伍之劳。处唐侯之尊。等更徭之膳。越醪沾惠。赴白刃以求仁。楚纩衔恩。捐苍璧而取义。乃率数百骑。入其境五十馀里。观其部列。摩垒而旋。于是丑类相奔。凶渠竞进。短兵交战。长围亟合。望柘弧而尽殪。类棋布于中原。应萧斧而咸摧。若星罗于平隰。仅而获反。□无一焉。□夫赵主入秦昭之关。事从权免。晋后察王敦之垒。道以诈全。业蹈往辰。功优昔载。自是锋芒遂衄。钲鼓载衰。夺林父之心。破姜维之胆。退归漳滏。恐天讨之乘奔。远□轘辕。惧王师之兼弱。深沟板渚。敛辔车关。数十罪而不惊。示三驱而未款。乃休牛洛汭。暂息桃林之墟。牧马河阳。聊驾襄城之野。樵苏巳远。虚月垒以招兵。雉堞不修。偃日羽而延寇。建德深然楚閒。不疑秦谍。空峭壁以径前。沈轻舟而直进。先帝勒兵背水。列骑依山。光流阙巩之甲。声振武安之瓦。神规岳镇。未许代御之辞。圣略川凝。无受致师之请。欲战不可。求反无路。肇自霞初。迄于景晏。汤风烂石。溽暑流金。赢粮不从。壶浆莫继。思仇饷于葛野。想蠲渴于梅林。齐侯绝华泉之游。楚将无谷阳之饮。穷鱼失水。望清汉而摧鳞。暍乌倾巢。仰曾天而折翮。先帝别命旌麾。以乘其背。亲当矢石。以击其心。表里夹攻。远迩同至。始见开行迹雁。分彼阵以弱其锋。终乃合势形蛇。离敌众而孤其力。冀马追风彩桃花而翼路。燕犀夺日辉若枝而镜野。摐金愤关陇之气。淩险若夷。浴铁惋熊罴之心。陷坚如朽。应龙画角。百川为之震荡。灵鼍制鼓。九镇所以倾颓。投石蒙轮。霜映彫戈之末。翘关拔距。电流文剑之端。举长彗以布新。卷崩云以袪祲。攻虚匪实。尘靡藉于曳柴。击众以寡。火无劳于结燧。俘虏十馀万。斩首三千级。生擒建德。徇于城下。腼颜流汗。曾无解扬之言。怀德畏威。翻有蒯通之说。然后操袂□□伏锧旗亭。脐燃董卓之膏。头饮智瑶之器。王充牵羊请服。刑马求盟。开定鼎之郊。献测圭之邑。义贞白水。信缛丹书。赦其缧榇之辜。宥其挻埴之命。情安共主。忘鲠气于田横。怨切周天。忍终凶于魏豹。于时沴卷东浸。镜万里而河清。妖敛西氛。阵千重而云散。昔高宗鬼方致伐。远克三年。周武牧野陈师。尚劳再驾。未有胸吞宇宙。掌握乾坤。正西北之倾天。轴东南之毁地。英谋一振。功成晷刻之閒。勍敌双擒。业茂须臾之顷。故能基大宝于王业。锡祉元圭。扫元凶于天步。臻祥绿错。国八纮而绩禹。功迈叙伦。家六合而心勋。德超则大。牺皇语圣。既桀往而尧今。农帝方神。遂昏前而□□奇谋冲秘。非假书于黄石。雄断纵横。讵窥符于元女。近以五载巡初。省方伊洛。九冬狩晚。讲戎许郑。举鸾旗而遐指。飞翠盖以长驱。垣垒肃而未迁。山川俨而无改。徘徊丹浦。事求闻礼之辰。顾步青邱。情异抚军之日。波瞻旧溆。水变沈沙之奇。堞望前墉。城馀拔帜之所。是以餐哀霜露。攀日月而不追。茹痛风枝。怀天地而莫报。金墀在御。方九仞以悲深。玉案升珍。拟万钟而□切。麟图□范。义百楹书。凤篆留规。道千裘冶。虔守天位。忧辍峻于洪基。肃奉帝猷。诫亏光于宝祚。属辞抽思。实无觊于扬名。相质披文。庶有裨于纪德。乃为颂曰。
乾纲肇绝。神鼎初飞。
妖淩三季。兵缠九围。
元功孰纂。神器无归。
瞻乌逐变。即鹿乘机。
穆穆圣祖。桓桓神武。
电击河汾。云飞京宇。
克清龙战。载安鳌柱。
礼叶禋宗。乐谐率舞。
漳滨猬起。洛汭鸱张。
荐惊权□。亟犯封疆。
裂冠称帝。犯跸图王。
岂知吴灭。未辩虞亡。
睿后生知。谋绝偫彦。
云輣西伐。霜戈东战。
元恶悬首。凶渠革面。
一纵□擒。义多昔卞。
冰销日域。雾敛星区。
龙庭受吏。凤穴来苏。
虔奉天禄。恭膺帝图。
陶甄太素。亭育尊卢。
启光夏政。诵恢周道。
滥以菲躬。聿承大宝。
宅侔宇宙。业均牺昊。
岂□英明。实资衡保。
载省王风。顺驱月驷。
津由漂卤。途经绝辔。
思动则天。慕缠因地。
敬爱攸属。明发奚洎。
寒移暑谢。律变星回。
阵云先灭。月垒犹开。
毁垣残柳。塞井荒苔。
水侵□石。燧掩飞灰。
泗水词班。济阳纪蔡。
式传经略。敢竭虚昧。
坤纽方舆。乾张圆盖。
腾实万古。飞英百代。
督府杨侯锐见访 明 · 邵宝
七言律诗
督府新衔旧总戎,独将一郡障江东。
图南预誓三年日,逐北兼乘两夜风。
何处解扬能致命,向来余阙未成功。
千秋谁秉昌黎笔,闻道平淮论已公。
和古公愚不次韵(补)(乙亥) 清末至民国 · 陈衍
五言律诗
古公存古道,乍见酷相亲。
一集冰兼雪(君集名层冰。),十年交已神。
奇疑由霍虎,博雅比僧鳞(上二句有本事,余知君由李审言。)
蓄念同怀旧,审言谁替人。
厓山 其二 明 · 陈文辅
七言律诗
伤心国步艰难际,安得中兴似少康。
海寓徒闻频击楫,宸居无复更垂裳。
尘蒙凤辇应难洗,风折龙旗不解扬
胡虏只今何处在,厓山千古自苍茫(明黄淳《厓山志》卷五)
按:陈永正整理
章江门枕大江流,船尾乘高瞰敌楼。
楚赦解扬(张子明。)终霸国,汉忘纪信(韩成。)不封侯。
冲涛战鼓虫沙散,沿岸渔罾荻火秋。
指点康郎祠畔树,灵旗萧飒暮云愁。
未即降旗出石头,帝秦割地尽悠悠。
解扬自致楼车命,辛苦忠门只姓刘解扬谓孙晟。)
都惜风吹落,吹开亦藉风。
玉瀛解扬白,银烛惭(去声)摇红。
活脱春林态,霏微日午融。
乍如访姑射,漫拟猎崆峒。
大将 其五 清 · 徐时栋
七言律诗
飞炮如雷晓夜喧,羽书历历望兵援。
帐中四面歌声惨,海外孤城士气冤。
犹使解扬来诓宋,可怜先轸竟归元。
江心古寺招魂奠,何日奇功慰九原。
萝卜 当代 · 谷海鹰
七言律诗
野老行踪半隐藏,平生最爱土泥香。
曾饶西席充佳对,又代人参入妙方。
百味堪调无染著,一心恒顺任欺诳。
清寒谁识原仙品,淡酿辛甘涤俗肠。
按:【注】古医籍有萝卜九蒸九制代人参法。
【江南雨评】才说此诗似有中药气味,呵呵。唤云师姐感慨颇深。
【晦窗评】海鹰此律似与往昔所作风格迥异,初读只觉其妙切所咏之物,细细品味,始知此实乃恬淡人格之写照也。“百味堪调无染著,一心恒顺任欺诳”一联,质朴无华,清醇有味,淡定之心,孤高之性,曲曲传出,此等佳句,并不显眼,放翁所谓“诗到无人爱处工”是也。又,“曾饶西席充佳对”,语出古人笑话,偶忘出处,懒于寻索,略谓某东家悭吝,供西席塾师三餐下菜物均萝卜耳。一日,东家出联试西席之才。东家曰“芫荽”, 西席对曰:“萝卜”;东家又曰“管弦”, 西席对曰“锣钹”;东家再曰“绮绫”, 西席复对曰“罗帛”,盖以谐音嘲讽东家也。唤云翻用此典,谓西席与东家均不能免俗,故不解此实“仙品”也。
【仰斋评】幼年曾读一书,书名似为《笑林广记》,此中有关萝卜的对联与梅云先生所说的一样。但东家不是考西席先生之才,而是考先生在自己小孩身上教出的效果。先生知道今天午餐时东家要出对,便对小孩说:“待会儿你爸要你对对联,你看我指什么,就对什么。”吃饭时,桌上只有一碗菜,当然还是萝卜。席上,东家问先生近来的教学内容,先生说“教他对两字的对联。”于是东家便先后出了“芫荽、管弦、绮绫”三次上联,先生每次都用筷子指一下桌上唯一的菜,小孩就连用三次“萝卜”来应对。因为是语音回答,东家也不知小孩吐的是什么字。后来先生代为一一详述,分别说成是“萝卜、锣钹、罗帛”,对仗很工整。这里,他也暗示了东家:你只让我吃萝卜,太刻薄了,还想我把你的儿子教得很好吗?诳,今读阳平,旧读居况切,去声,二十三漾。
【晦窗评】关于诳字读音,仰翁所说颇有见地。《唐韵》:居况切。《集韵》、《韵会》、《正韵》:古况切。《说文》:欺也。《玉篇》:惑也。《礼·曲礼》:幼子常视无诳。《释文》:欺也。《集韵》或作迋。《诗·国风》:无信人之言,人实迋女。《传》:迋,与诳同。按:迋,《集韵》、《韵会》:古况切,音诳。《正韵》:去王切,音匡。《集韵》:渠王切,音狂。又,《韵会》亦作诓。《史记·郑世家》:晋使解扬诓楚。按:《字汇》谓“诓”曰:“今律为诓骗,字读平声。”可知诳、诓二字,在欺骗义项中可相通,有平仄二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