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裨灶

共 2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观象赋 北魏 · 张渊
《易》曰:天垂象,见吉凶,圣人则之。又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然则三极虽殊,妙本同一;显昧虽遐,契齐影响。寻其应感之符,测乎冥通之数,天人之际,可见明矣。夫机象冥缅,至理幽玄,岂伊管智所能究畅。然歌咏之来,偶同风人,目阅群宿,能不歌吟?是时也,岁次析木之津,日在翼星之分,阊阖晨鼓而萧瑟,流火夕叹以摧颓,游气眇其高搴,辰宿焕焉华布。睹时逝怀川上之感,步秋林同宋生之戚,叹巨艰之未终,抱殷忧而不寐,遂彷徨于穷谷之里,杖策陟神岩之侧。乃仰观太虚,纵目远览,吟啸之顷,懔然增怀。不览至理,拔自近情。常韵发于宵夜,不仕咏歌之末,遂援管而为赋。其辞曰:
秀峰遐眺,望灵象于九霄(陟,升。遐,远。九霄,九天也。)
睹紫宫之环周,嘉帝坐之独标
瞻华盖之荫蔼,何虚中之迢迢
观阁道之穹隆,想灵驾之电飘
尔乃纵目远览,傍极四维,北鉴机衡,南睹太微,三台皦皦以双列,皇座囧囧以垂晖,虎贲执锐于前阶,常陈屯聚于后闱
遂回情旋首,次目文昌
仰见造父,爰及王良
傅说登天而乘尾,奚仲托于津阳
织女朗列于河湄,牵牛焕然而舒光
五车亭柱于毕阴,两河侠井而相望
灼灼群位,落落幽纪,设官分职,罔不悉置
储贰副天,庭延三吏
论道纳言,各有攸司
将相次序以卫守,九卿珠连而内侍
天街分中外之境,四七列九土之异
左则天纪、枪、棓、摄提、大角,二咸防奢,七公理狱
库楼炯炯以灼明,骑官腾骧而奋足
天市建肆于房、心,帝座磊落而电烛
于前则老人、天社,清庙所居
明堂配帝,灵台考符(21)
丈人极阳而慌忽,子孙嘒嘒于参嵎(22)
天狗接狼以吠守,野鸡伺晨于参墟(23)
右则少微、轩辕,皇后之位,嫔御相次,尊卑有秩(24)
御宫典仪,女史执笔(25)
内平秉礼以伺邪,天牢禁愆而察失(26)
于后则有车府、传舍,匏瓜、天津(27),扶匡照曜,丽珠佩珍(28)
人星丽玄以闲逸,哭、泣连属而趋坟(29)
河鼓震雷以𥔀磕,腾蛇蟠萦而轮菌。
河鼓十二星在南斗北,此星昏中南方而震雷。
《易》曰「鼓之以雷霆」此之谓也。
此星主声音,故曰𥔀磕,腾蛇二十二星在营室北,形状似𥔀蛇,故曰轮菌。
于是周章高眄,还旋辰极(辰极,北极。)
既觌钩陈中禁,复睹天帝休息(30)
渐台可升,离宫可即(31)
酒旗建醇醪之旌,女床列窈窕之色(32)
辇道屈曲以微焕,附路立于云阁之侧(33)
其列星之表,五车之间,乃有咸池、鸿沼、玉井、天渊、建树、百果、竹林在焉(34)
江河炳著于上穹,素气霏霏其带天(35)
神龟曜甲于清冷,龙鱼摛光以英连(36)
又有南门、鼓吹,器府之官,奏彼丝竹,为帝娱欢(37)
熊、罴绵络于天际,虎、豹傥煜而晖烂(虎、豹、熊、罴四星在狼星傍。)
弧精引弓以持满,狼星摇动于霄端(38)
其外则有燕、秦、齐、赵列国之名(39)
雷电霹雳,雨落云征(40)
陈车策驾于氐南。
天驷骋步于太清(陈车三星在氐南,房星一名天驷。)
园、苑周回以曲列,仓、廪区别而殊形(41)
内则尚书、大理、太一、天一之宫(42),柱下著术,传示无穷(柱下史一星在北极东。)
六甲候大帝之所须,内厨进御膳于皇躬(43)
天船横汉以普济,积水候灾于其中(44)
阴德播洪施以恤不足,四辅翼皇极而阐玄风(45)
恢恢太虚,寥寥帝庭(46)
五座并设,爰集神灵(47)
乃命荧惑,伺彼骄盈(48)
执法刺举于南端,五侯议疑于水衡(49)
金、火时出以成纬,七宿匡卫而为经(50)
炜烨昱其并曜,粲若三春之荣(言星辰布曜,若春日之荣华也。)
睹夫天官之罗布,故作则于华京(51)
及其灾异之兴,出无常所(52)
归邪缤纷,飞、流电举(53)
妖星起则殃及晋平,蛇乘龙则祸连周楚(《春秋》鲁襄公十年春正月戊子,妖星出于婺女,见于申维。婺女属齐,申为晋分。梓慎见妖星出,知晋侯以戊子日死。蛇乘龙,谓襄公二十八年,岁星次天津,于玄枵十五度,在虚下。岁星主木,位在东,体合房、心,故名龙。虚在坎,坎子位,次玄枵,龟蛇之类。岁星失次,行虚之外,出其下,故曰蛇乘龙。龙位寿星,宋、郑之分。梓慎见蛇乘龙,知饥在宋、郑。然裨灶以为周王及楚子皆死。二人推变不同,所见各异。梓慎、裨灶,古之良史也。)
或取证于逢公,或推变于冲午(逢公,齐邑,姜之先。言逢公死时,亦有此星见,梓慎推星,以此方之,知晋平公将死。冲午,谓虚宿对午。午为张、翼,张、翼周楚之分,裨灶占知周王、楚子死,故言推变于冲午。)
乃有钦明光被,填逆水府(54),洪波滔天,功隆大禹(55)
此则冥数之大运,非治纲之失绪(56)
盖象外之妙,不可以粗理寻,重玄之内,难以荧燎(言玄理微妙,不可知见也。)
至于精灵所感,迅逾骇向。
刑轲慕丹,则白虹贯日而不彻(57)
卫生画策,则太白食昴而摛朗(58)
鲁阳指麾,而曜灵为之回驾(59)
严陵来游,而客气著于乾象(60)
斯皆至感动于神祇,诚应效于既往。
尔乃四气鳞次,斗建辰移。
虽无声言,三光是知(61)
星中定于昏明,影度以之不差。
测水旱于未然,占方来之安危(62)
阴精乘箕,则大飙暮鼓,西南入毕,则淫雨滂沲(63)
譬犹晋钟之应铜山,风云之从班螭(64)
若夫冥车潜驾,时乘六虬。
大仪回运,万象俱流(65)
北斗俄其西倾,群星忽以匿幽(幽,暗也。)
望舒纵辔以骋度,灵轮浃旦而过周(66)
尔乃凝神远瞩,晒目八荒。
察之无象,视之眇茫。
状若浑元之未判别,又似浮海而睹沧浪。
幽遐迥回希夷,寸眸焉能究其傍(67)
于是乎夜对山水,栖心高镜。
远寻终古,攸然独咏。
美景星之继昼,大唐尧之德盛(68)
嘉黄星之靡锋,明虞舜之不竞(69)
畴吕尚之宵梦,善登辅而翼圣(70)
钦管仲之察微,见虚、危而知命(71)
叹荧惑之舍心,高宋景之守政(72)
壮汉祖之入秦,奇五纬之聚映(73)
尔乃历象既周,相佯岩际(74)
寻图籍之所记,著星变乎书契。
览前代之将沦,咸谴告于昏世(75)
桀斩谏以星孛,纣酖荒而致彗(76)
恒不见以周衰,枉蛇行而秦灭(77)
谅人事之有由,岂妖灾之虚设(78)
诚庸主之难悛,故明君之所察(79)
尧无为犹观象,而况德非乎先哲(80)
⑴ 紫宫垣十五星在北斗北,天皇大帝一星在紫宫中,天帝位尊,故言独标也。
⑵ 华盖七星,杠九星,合十六星,在大帝上。迢迢,高远之貌。
⑶ 阁道六星在王良东北,天帝之所乘摄,灵驾之所由从。电飘,疾也。
⑷ 四维,四方之维。机衡,谓北斗星。太微宫十星,在翼轸北。
⑸ 三台凡六星,两两而居,起文昌,极太微。皇座一星在太微星中。皦皦、囧囧,皆星光明之貌也。
⑹ 三台谓之太阶,虎贲一星在下台南,故言前阶。常陈七星,如毕状,在皇座北,皆宿卫天帝前后,备非常。阐门,宫中之门也。
⑺ 文昌七星,在北斗魁前,别一宫之名,皆相位次也。
⑻ 造父五星,在传舍河中。造父,周穆王御。死,精上为星。王良五星,在奎北。王良者,晋大夫,善御,九方湮之子。良一名邮无正,为赵简子御。死,精托于星,为天帝之驭官。
⑼ 傅说一星在尾后。傅说,殷时隐于岩中,殷王武丁梦得贤人,圜画其象,求而得之,即立为相。死,精上为星。乘尾,在龙驷之间。奚仲四星,在天津北,近河傍。太古时造车舆者,死而精上为星。水北曰阳,在河北,故曰津阳也。
⑽ 织女三星在纪星东端,牵牛六星在河鼓南。世人复以河鼓为牵牛。
⑾ 五车三柱,都十四星,在毕东北。在宿北,故谓之阴。两河,南河、北河。六星侠东井,东西遥相对,故曰相望也。
⑿ 灼灼、落落,皆星光明希疏之貌。群位,谓天设三公九卿之官,皇后嫔御之位。分,谓分其所司,而各有所典。罔,无。悉,尽。言无不尽备,官职亦有之也。
⒀ 储贰,谓太子一星,在帝座北。三吏,三公星,在太微宫中也。
⒁ 论道,谓三公坐而论道。纳言,谓尚书献可替否
⒂ 大微宫十星,皆有上将上相次将次相之位。九卿三星在太微庭中,行列似珠之相连而内侍。
⒃ 天街二星,昴毕间,近月星,阴阳之所分,中国之境界。天街以西属外国,旌头毡褐,引弓之民皆属焉。天街以东属中国,搢绅之士冠带之伦皆属焉。四七二十八宿,角、亢,郑国兖州;氏、房、心,陈国豫州;尾、箕,燕国幽州;斗、牛,吴国扬州;女、虚、危,齐国青州;营室、东壁,卫国并州;奎、娄,鲁国徐州;胃、昴、毕,赵国冀州;觜、参,魏国益州;井、鬼,秦国雍州;柳、星、张,周国洛阳、三河;翼、轸,楚国荆州。天有十二次,日月之所经历,地有十二州,王侯之所国。方土所出之物,各有殊异不同者。
⒄ 天纪九星在贯索东,天枪三星在北斗杓东,天棓五星在女床东北。摄提六星侠大角,大角一星在摄提间。二咸:东咸四星在房东北,西咸四星在房西北,此星主防奢淫诌佞之事。七公七星在招摇东,接近贯索。贯索为天狱。刑狱失中,则七公评议,理其冤枉。
⒅ 库楼十星在大角南。骑官二十七星在氐南。骑官典乘,故曰腾骧也。
⒆ 天市二十四星在房、心北,帝座一星在天市中心。
⒇ 老人一星在弧南,常以春秋分候之。天社六星亦在弧南。清庙十四星在张南。
(21) 明堂三星在太微西南角外,灵台三星在明堂西。
(22) 丈人二星在军市西南。星在南方,故称极阳。慌忽,谓星细小,远邈难见。《老子》曰:「忽兮慌兮,其中有象;慌兮忽兮,其中有物。」子二星,在丈人东。嘒,小貌。孙二星,在子东。《诗》云:「嘒彼小星,三五在东。」此之谓乎?
(23) 天狗七星在狼北,野鸡一星在参东南。天市中街,主警怖,故曰吠守。鸡能候时,故曰伺晨。
(24) 少微四星在太微西,南北列,白衣处士之位。轩辕十七星在七星北,有皇后嫔御之位,尊卑相次,皆秩序之也。
(25) 御宫四星在钩陈左傍,此星主典司礼仪、威容步趋之事。女史一星在柱下史北。女史记识昼夜昏明,节漏省时,在钩陈右傍。
(26) 内平四星在中宫南,有邪媚之事,以礼正之。天牢六星在北斗魁下,有过失则惩其愆也。
(27) 车府七星在天津东,传舍五星在华盖上,匏瓜五星在丽珠北,天津九星在匏瓜北。
(28) 扶匡七星在天津东,丽珠五星在须女北。丽桂、衣珠、佩珍,后夫人之盛饰。其星主皇后之服也。
(29) 人星五星在车府南,丽,附;玄,天。言人星近于闲逸。《易》曰:「日月星辰丽于天。」《石氏经》曰:「人星优游,人乃安宁。」,哭二星在虚南,泣三星在哭东。坟墓四星在危南。哭、泣星行列趋向坟墓,故曰连属。
(30) 钩陈六星在紫宫中,天皇大帝之所居。诸宫别馆及天床星,皆是休息寝卧而游也。
(31) 渐台、离宫皆天宫台之名。渐台四星在织女东足下。离宫六星与营室相连。言天帝或升渐台而睹,或就离宫而游。即,就也。《礼记》曰「即宫于宗周」也。
(32) 酒旗三星在轩辕左角,天设置酒官为饮燕之事,故建牙旗为标。女床三星在纪星东北端,奉侍天王之女。侍卫天王,必有《关雎》窈窕之美,无妒忌之心,乃可侍卫天王左右,故言列窈窕之色也。
(33) 辇道五星在织女西足,屈曲而细小,故言微焕也。附路一星在阁道傍,言天帝出入由阁道附路。豫防败伤,故言天帝立于云阁之侧。
(34) 列宿之外谓之表。咸池三星在天潢东,鸿沼二十三星在须女北,玉井四星在参左足下,天渊十星在龟星东南,建树、百果星在胃南,竹林二十五星在园西南。
(35) 江,天江星。天江四星在尾北,言天江星乃炳然著见于天上。素气者,天河白气。素,白。霏霏然,带著于天也。
(36) 神龟,龟星也,有五星在尾南。龟知来事,故称神。在河中,故言清冷。鱼龙,谓鱼一星,在尾后河中。尾为龙宿,故言龙鱼。此星在河中,以鱼星之映,水有光曜也。
(37) 南门、鼓吹二星在库楼南,翼西南。器府三十二星在轸南。器府典掌丝竹之事,以娱乐天帝也。
(38) 狼一星在参东南,弧九星在狼东南。《星传》云:「天下兵起,则弧弓张天。」
(39) 外,谓列宿之外,复有诸国之名。齐一星在九坎东,赵二星在齐北,郑一星在赵北,越一星在郑北,周二星在越东,秦二星在周东,代二星在秦南,晋一星在代南,韩一星在晋西,魏一星在韩北,楚一星在韩西,燕一星在楚南。诸列国之名,凡有十二星也。
(40) 征,行也。雷电六星在营室南,霹雳五星在上公西南,云雨四星在霹雳南。
(41) 天园十四星在苑南,天苑十六星在昴、毕南,天仓六星在娄南,天廪四星在昴南,言形象殊别不同也。
(42) 尚书五星在紫微宫门内东南维。大理二星在紫徽宫中。太一、天一各一星,相近,在紫宫门南。
(43) 六甲在华盖下,内厨二星在紫宫西南角外。
(44) 天船九星在大陵北,积水一星在天船中。
(45) 阴德二星在尚书西,四辅四星侠北极。播,布。洪,大。玄,天也。阴德之官,必有阳报。夫阴施阳报,自然之常数,贫穷困死,生民之极艰。以至困乏□死,遭阴德之终。故穷者不希周恤而惠与自至,施者无求于报而酬答自来。斯乃冥中之理,大象岂虚构其曜哉?四辅星既翼佐北极之枢,又能阐扬天帝之风教,故言阐玄风也。
(46) 恢恢、寥寥,皆广大清虚之貌。《老子》曰:「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帝庭,谓太微宫也。
(47) 五座,谓太微宫中五帝座也。黄帝灵威仰位东方,赤帝赤熛怒位南方,白帝白招矩位西方,黑帝汁光纪位北方,黄帝含枢纽位中央。五帝各异,并集诸神之宫,与之谋国事。《孝经·援神契》曰:「并设神灵集谋。」此之谓也。
(48) 荧惑常以十月、十一月入太微,受制伺无道之国,故曰伺彼骄盈也。
(49) 太微南门,谓之执法。刺举者,刺奸恶,举有功。五侯五星在东北。东井为水衡,辨疑狱,五侯议而评之也。
(50) 金、火,荧惑、太白也。七宿,谓一方七宿。天文谓五星为纬,二十八宿为经,故举金火七宿为言,则五星二十八宿可知也。言五星出人,伏见有时,不常出也。
(51) 言天官罗布于上,王者法效于下。《论语》曰:「惟天为大,惟尧则之也。」
(52) 言灾异出无常宿,随其善恶而处之。假使郑国有事,则变见角、亢也。
(53) 如星非星,如云非云,谓之归邪。夹以微气,故称缤纷。飞,飞星也。流,流星也。飞星与流星各异,飞星焱去而迹绝,流星迹存而不灭。电举者,似焱电长。
(54) 昔尧遭洪水,填星逆行入水府。《书》曰:「钦明文思,光被万邦。」
(55) 言洪水既出,尧命鲧治之而功不成,乃复命禹治而平之,禹有济世之难,治水之功。《书》曰:「洪水滔天。」又曰:「禹锡玄圭,告厥成功。」
(56) 言尧遭洪水,致填星逆行之异,非不德所致,此乃运数应尔也。
(57) 昔荆轲慕燕太子丹之义,入秦为刺客,虽至精感上,而事竟不捷。
(58) 昔卫先生为秦画策于长平,昭王疑而不信,太白有食昴之变。
(59) 鲁阳,古之贤人,以手麾日,能再回也。
(60) 昔光武为白衣时,与严陵相厚善,及登帝位,陵来入见,太史奏曰:「客星犯帝座。」光武诏曰:「乃严子陵,非客。」
(61) 言四时代谢不常,每月斗移建一辰,天无声言语止以星辰见变谴,以示人也。
(62) 孟春正月,昏参中,旦尾中。仲春之月,昏弧中,旦建星中。季春之月,昏七星中,旦牵牛中。孟夏之月,昏翼中。旦婺女中。仲夏之月,昏亢中,旦危中。季夏之月,昏心中,旦奎中,孟秋之月,昏建星中,旦毕中。仲秋之月,昏牵牛中,旦觜晼中。季秋之月,昏虚中,旦柳中。孟冬之月,昏危中,旦七星中。仲冬之月,昏东壁中,旦轸中。季冬之月,昏娄中,旦氐中。冬至之日,建八尺之标,影长一丈三尺五寸也。夏至之日,影长一尺六寸也。影长为水,影短为旱。
(63) 阴精,月也。东北失道入箕则多风。移而西南,失道入毕,则多雨。雨三日为淫雨。《诗》曰:「月丽于毕,俾滂沲矣。」《书》曰:「星有好风,星有好雨。」此之谓也。
(64) 言云从龙,风从虎,同气相求,同类相应,蜀山崩而晋钟鸣也。
(65) 六虬,六龙。《易》曰:「时乘六龙以御天。」此皆是天回运转。
(66) 望舒,月也。月,日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周天凡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天一日一夜运转过周一度。浃,匝也。至旦晓而过匝,故曰浃旦而过周也。
(67) 凝神,精不动也。言极远傍视,茫然若造化之始,元气未分,似浮海远望而不见其边。《论语》曰:「乘桴浮于海。」《老子》曰:「听之不闻其声,名曰希;视之不见其形,名曰夷。」
(68) 《瑞应图》曰:「景星大如半月,生于晦朔,助月光明。」当尧之时,有此星见,故美尧之德能致之也。
(69) 昔舜将受禅于尧,先有星见,圆而无锋芒。言舜当用土德王天下。星见而无芒角者,示揖让而受,不以兵事争竞也。
(70) 昔太公未遇文王时,钓鱼于磻溪,夜梦得北斗辅星,神告尚以伐纣之意。事见《尚书·中侯篇》也。
(71) 昔管仲与鲍叔牙商贾于南阳,见三星聚虚、危之分,知齐将有霸主,遂共戮力,来投齐地也。
(72) 当春秋时,荧惑守心,景公不从史韦之言,荧惑退舍,而延二十年。
(73) 昔汉祖入秦,五星聚于东井,秦之分。
(74) 相佯,倘佯也。《尚书》曰:「历象日月星辰。」
(75) 言先代之君将沦亡,天必告灾异之徵也
(76) 夫景星见则太平应,彗、孛作而祸乱兴,天之常也。昔夏桀无道,斩关龙逢而极恶,孛星见,汤伐之,放于鸣条之野。殷纣设炮烙之刑,彗星出,武王悬之白旗也
(77) 昔鲁庄公十年夏四月,恒星不见,自是以后,周室衰微。枉矢出,蛇行而无尾,自昔项羽入关,有此变。见《汉书》
(78) 言天以冥应,玄象为变,要由人事,岂妖灾而已。
(79) 言庸君暗主,玄象谴告,不能改行自新以答天变。贤君明主则不然,见天灾异,惧而修德也。
(80) 夫唐尧至治,犹历象璇玑,窥七政,况德不及古,而不观之乎。《魏书·张渊传》,又见《十六国春秋》六十九。无注。案:「张渊」《北史》作张深,《文选·月赋注》引作「张泉」,皆避唐讳。《初学记》一略载此赋,作宋张镜。《隋志》有《宋新安太守张镜集》十卷,岂此赋又见《张镜集》邪?疑《初学记》「宋」字误。
浑天赋(679年6月) 初唐 · 杨炯
显庆五年。炯时年十一。待制宏文馆。上元三年。始以应制举补校书郎。朝夕灵台之下。备见铜浑之象。寻返初服。卧病丘园。二十年而一徙官。斯亦拙之效也。代之言天体者。未知浑盖孰是。代之言天命者。以为祸福由人。故作浑天赋以辩之。其辞曰。
客有为宣夜之学者。
喟然而言曰。
旁望万里之横山。
而皆青翠。
俯察千仞之深谷。
而皆黝黑。
苍苍在上。
非其正色。
远而望之。
无所至极。
日月载于元气。
所以或中而或昃。
星辰浮于太空。
所以有行而有息。
故知天常安而不动。
地极深而不测。
可以为观象之准绳。
可以作谈天之楷式。
有称周髀之术者。
冁然而笑曰。
阳动而阴静。
天回而地游。
天如倚盖。
地若浮舟
出于卯入于酉而生昼夜。
交于奎合于角而有春秋。
天则西北既倾。
而三光北转。
地则东南不足。
而万水东流。
比于圆首。
前临胸者。
后不能覆背。
方于执炬。
南称明者。
北可以言幽。
此天与而不取。
恶遑遑而更求。
太史公有睟其容。
乃盱衡而告曰。
楚既失之。
齐亦未为得也。
言宣夜者。
星辰不可以阔狭有常。
言盖天者。
漏刻不可以春秋各半。
周三径一
远近乖于辰极。
东井南箕。
曲直殊于河汉。
明入于地。
葛稚川所以有辞。
日应于天。
桓君山由其发难。
假苏秦之不死。
既莫知其为说。
傥隶首之重生。
亦不能成其算也。
二客尝亦知浑天之事与。
请为左右扬搉而陈之。
原夫杳杳冥冥。
天地之精。
混混沌沌。
阴阳之本。
何太虚之无碍。
俾造化之多端。
南溟玉室之宫。
爰皇是宅。
西极金台之镇。
上帝攸安。
地则方如棋局。
天则圆如弹丸。
天之运也。
一北而物生。
一南而物死。
地之平也。
景短而多暑。
景长而多寒。
太阴当日之冲也。
成其薄蚀。
众星傅月之光也。
因其波澜。
乾坤阖辟
天地成矣。
动静有常。
阴阳行矣。
方以类聚。
物以偫分。
吉凶生矣。
在天成象
在地成形。
变化见矣。
部之以三门。
张之以八纪
其周天也。
三百六十五度。
其去地也。
九万一千馀里。
日居而月诸。
天行而地止。
载之以气。
浮之以水。
生之育之。
长之畜之。
亭之毒之。
盖之覆之。
天聪明也。
圣人得之。
天垂象也。
圣人则之。
其道也。
不言而信。
其神也。
不怒而威。
验之以衡轴
考之以枢机。
三十五官为偫生之系命。
一十二次当下土之封畿。
中衡外衡。
每不召而自至。
黄道赤道。
亦殊涂而同归。
表里见伏。
圣人于是乎发挥。
分至启闭。
圣人于是乎范围。
可以穷理而尽性。
可以极深而研几。
天有北斗。
杓携龙角。
魁枕参首。
天有北辰。
众星环拱
天帝威神。
尊之以耀魄。
配之以勾陈。
有四辅之上相。
有三公之近臣。
华盖岩岩。
俯临于帝座。
离宫奕奕。
旁绝于天津。
列长垣之百堵。
启阊阖之重闉
文昌拜于大将。
大理囚于贵人。
泰阶平而君臣穆。
招摇指而天下春。
东宫则析木之津。
寿星之野。
箕为傲客
房为驷马。
天王对于摄提。
皇极临于宦者。
左角右角。
两曜之所巡行。
阴间阳间。
五星之所次舍。
后宫掌于燕息。
太子承于冢社
宗人宗正。
内外惇叙于邦家。
市楼韨垣。
货殖毕陈于天下。
北宫则灵龟潜匿。
螣蛇伏藏。
瓠瓜宛然而独处。
织女终朝而七襄。
登渐台而顾步。
御辇道而徜徉。
闻雷霆之隐隐。
听枹鼓之硠硠
南斗主爵禄。
东壁主文章。
须女主布帛。
牵牛主关梁。
羽林之军所以除暴乱。
垒壁之阵所以备非常。
西宫则天潢咸池。
五车三柱。
奎为封豕。
参为白虎
胃为天仓
娄为众聚。
旄头之北。
宰制其边陲。
天毕之阴。
蓄泄其云雨。
大陵积尸之肃杀。
参旗九斿之部伍。
樵苏之地。
出入于园苑。
万亿之赀。
填积于仓庾。
南宫则黄龙赋象。
朱鸟成形。
五帝之座。
三光之庭。
伤成于钺。
诛成于锧。
福成于井。
德成于衡。
执法者。
廷尉之曹。
大夫之象。
少微者。
储君之位。
处士之星。
天弧直而狼顾。
军韨晓而鸡鸣。
三川之交。
鹑火通其耀。
七泽之国。
翼轸宇其精。
南河北河。
象阙于是乎增峻。
左辖右辖。
边荒于是乎自宁。
乃有金之散气。
水之精液。
法渭水之横桥。
像昆池之刻石。
岁时占其水旱。
沧溟应其潮汐。
织女之室。
汉家之使可寻。
饮牛之津。
海上之人易觌。
日也者。
众阳之长。
人君之尊。
天鸡晓唱。
灵乌昼踆。
扶桑临于大海。
若木照于昆崙。
太平太蒙。
所以司其出入。
南至北至。
所以节其寒温。
龙山衔烛。
不能议其光景。
夸父弃策。
无以方其骏奔。
月也者。
偫阴之纪。
上天之使。
异姓之王。
后之事。
方诸对而明水洽。
重晕匝而边风驶。
裁盈蚌蛤。
则虏骑先侵。
适斗麒麟。
则暗虎潜值
五星者。
木为重华。
火为荧惑。
镇居戊己。
斯为土德。
太白土西。
辰星主北。
俯察人事。
仰观天则
比参右肩之黄。
如奎大星之黑。
五材所以致用。
七政于焉不忒。
同舍而有四方。
分天而利中国。
赤角犯我城。
黄角地之争。
五星同色。
天下偃兵。
趋前舍为盈。
退后舍为缩。
盈则侯王不宁。
缩则军旅不复。
或向而或背。
或迟而或速。
金火犯之而甚忧。
岁镇居之而有福。
观众星之部署。
历七耀而驱驰。
定天下之文。
所以通其变。
见天下之赜。
所以象其宜。
然后播之以风雨。
威之以霜霰。
或吐雾而蒸云。
或击雷而鞭电。
一旬而太平感。
肤寸而天下遍。
白日为之昼昏。
恒星为之不见。
尔乃重明合璧。
五纬连珠。
青气夜朗。
黄云昼扶。
握天镜。
授河图。
若曰赐之以福。
此明王圣帝之休符。
至如怪云祅氛。
冬雷夏雪。
日晕长虹。
星流伏鳖。
阴有馀而地动。
阳不足而天裂。
若曰惧之以灾。
此昏主乱君之妖孽。
昔者颛顼之命重黎。
司天而司地。
陶唐之分仲叔。
宅西而宅东。
其后宋有子韦。
郑有裨灶
魏有石氏。
齐有甘公。
唐都之推星。
王朔之候气。
周文之视日。
吴范之占风。
有以见天地之情状。
识阴阳之变通。
诗云谓天盖高。
语云惟天为大。
至高而无上。
至大而无外。
四时行焉。
万物生焉。
偫神莫尊于上帝。
法象莫大于皇天。
灵心不测。
神理难诠。
日何为兮右转。
天何为兮左旋。
盘古何神兮立天地。
巨灵何圣兮造山川。
螟何细兮师旷清耳而不闻。
离娄拭目而无见。
鹏何壮兮搏扶摇而翔九万。
运海水而击三千。
龟与蛇兮异其短长之质。
椿与菌兮殊其大小之年。
钟何鸣兮应霜气。
剑何伏兮动星躔。
列子何方兮御风而有待。
师门何术兮验火而登仙。
鲁阳挥戈兮转于西日。
陶侃折翼兮登乎上元。
女何冤兮化精卫。
帝何耻兮为杜鹃。
争疆理者有零陵之石。
闻弦歌者有盖山之泉。
若怪神之不语。
夫何述于此篇。
以天乙之武也。
焦土而烂石
以唐尧之德也。
襄陵而怀山。
以颜回之仁也。
贫居于陋巷。
以孔子之圣也。
情希乎执鞭。
冯唐入于郎署也。
两君而未识。
扬雄在于天禄也。
三代而不迁。
桓谭思周于图谶也。
忽焉不乐。
张衡术穷于天地也。
退而归田。
我无为而人自化。
吾不知其所以然而然。
鲁大夫登大库。观上元。
端北辰以正象。望南极之穹天。
辨列宿之高映。见丈人之独悬。
色荧煌以夺目。形皎洁而临边。
候德至而浮彩。副时和而应𨇠。
尔其元鸟司分。苍龙御历。
节春秋而隐见。当丙丁而的皪。
且遗光以表庆。亦应祉而纯锡。
故经曰。其国泰。
其星明。天垂象。
物与祯。循晷度而靡替。
顺璇衡而则呈。其座也一。
符帝者之一位。其义也寿。
契烝哉之寿名。元武宵中。
侦西陆以凝质。白藏气杪。
直南郊以散精。夫有开必先。
无福不应。若政事中律。
则嘉祥叶證。五纬分影而交朗。
九月腾华而吐孕。此乃王泽宏。
天瑞作。恒星转耀而同焕。
布景摇辉以相薄。初升穹昊。
月午而孤烛犹然。末映疏林。
夜久而圆珠未落。景贶繁集。
灵机众夥。臣望气以敷奏。
君向阳而拱坐。虽戬谷而自天。
实休徵之在我。骍芒下射。
灭草莽之飞萤。紫燄旁融。
掩榆关之流火。老人彰矣。
成此乾文。老人出矣。
赞此明君。书玉牒以垂范。
纪缃图而播芬。自古为天官者。
莫不察时变。纪殊尤。
唐昧擅誉于南楚。史佚专美于西周。
宋则子韦遐鉴。郑乃裨灶深求。
殷馗纵眺。识曹公之肇迹。
李合凝目。知汉使之将游。
余非曩昔之偫彦。愧懵学于前修。
徒循甘石之遗旨。愿献祜而归休。
茅舍(814年) 中唐 · 元稹
引用典故:一襦五裤
楚俗不理居,居人尽茅舍。
茅苫竹梁栋,茅疏竹仍罅。
边缘堤岸斜,诘屈檐楹亚
篱落不蔽肩,街衢不容驾。
南风五月盛,时雨不来下。
竹蠹茅亦乾,迎风自焚灺
防虞集邻里,巡警劳昼夜。
遗烬一星然,连延祸相嫁。
号呼怜谷帛,奔走伐桑柘。
旧架已新焚,新茅又初架。
前日洪州牧(韦大夫丹),念此常嗟讶
牧民未及久,郡邑纷如化。
峻邸俨相望,飞甍远相跨。
旗亭红粉泥,佛庙青鸳瓦
斯事才未终,斯人久云谢。
有客自洪来,洪民至今藉。
惜其心太亟,作役(一作后)无容暇。
台观亦已多,工徒稍冤咤(冤咤:因有所不满而抱怨。)
我欲他郡长,三时务耕稼
农收次邑居,先室后台榭。
启闭既及期,公私亦相借。
度材无强略庀役定价(庀役:雇用工匠、役夫。)
不使及僭差,粗得禦寒夏。
火至殊陈郑(“火至“句:失火时不祸及邻家,损失与陈、郑迥异。《左传·昭公十七年》:“若火作,其四国当之,在宋、卫、陈、郑乎?宋,大辰之虚也;陈,大皞之虚也;郑,祝融之虚也。皆火房也。……卫,颛顼之虚也,故为帝丘,其星为大水。水,火之牡也。其以丙子若壬午作乎!水火所以合也。若火入而伏,必以壬午,不过其见之月。郑裨灶言于子产曰:‘宋、卫、陈、郑将同日火,若我用瓘斝玉瓒,郑必不火。’子产弗与。”),人安极嵩华
谁能继此名,名流袭兰麝。
五裤有前闻,斯言我非诈。
⑴ 茅苫:编成片状以覆盖屋顶之草席。
⑵ 亚:低。低垂。张相《诗词曲辞汇释》卷五:“亚,犹低也;俯也。”
⑶ 焚灺:燃烧。灺,馀烬。《说文·火部》:“灺,烛烬也。”灺,蜀本作“化”。
⑷ 原作“邻”,据蜀本、杨本、董本、马本、全诗改。
⑸ (去声)。(“前日”八句:《新唐书·韦丹传》(卷一九七):“(元和二年)徙为江南西道观察使,……始,民不知为瓦屋,草茨竹椽,久燥则戛而焚。丹召工教为陶,聚材于场,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人能为屋者,受材瓦于官,免半赋,徐取其偿。逃未复者,官为为之。贫不能者,畀以财,身往劝督。”飞甍,甍之两端扬起,有飞举之势,故曰飞甍。旗亭,酒楼悬旗为酒招,故称。青鸳瓦,黑色之屋瓦,一俯一仰,如鸳鸯然,故称。瓦,蜀本、杨本、全诗下有“去声”)
⑹ 三时:指春、夏、秋三季农作之时。《左传·桓公六年》:“洁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杜预注:“三时,春、夏、秋。”
⑺ 启闭:古代称立春、立夏为启,立秋、立冬为闭。《左传·僖公五年》:“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杜预注:“启,立春,立夏;闭,立秋,立冬。”
⑻ 略:掠夺,强取。《方言》卷二:“略,强取也。”
⑼ 僭差:僭越失度。僭,原作“潜”,据蜀本、杨本、全诗、胡本、何焯校改。
⑽ “人安”句:意谓居陶瓦之屋,风雨不动,安如嵩山、华山。嵩华,嵩山与华山之并称。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不动安如山”。
⑾ 五裤:据《后汉书·廉范传》,廉范字叔度,为蜀郡太守,政治清明,百姓富足。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灾,而更相隐蔽,烧者日属。范乃毁削先令,但严使储水而已。百姓为便,乃歌之曰:‘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裤。’”此指官吏惠施于民之德政。
夫潮之生。因乎日也。其盈其虚。系乎月也。古君子所未究之。将为之辞。犹惮人有所未通者。故先序以尽之。肇始窥尧典。见历象日月以定四时。乃知圣人之心。盖行乎浑天矣。浑天之法著。阴阳之运不差。阴阳之运不差。万物之理皆得。万物之理皆得。其海潮之出入。欲不尽著。将安适乎。近代言潮者。皆验其及时而绝。过朔乃兴。月弦乃小嬴。月望乃大至。以为水为阴类。牵于月而高下随之也。遂为涛志。定其朝夕。以为万古之式。莫之逾也。殊不知月之与海同物也。物之同。能相激乎。易曰。天地暌而其事同也。男女暌而其志通也。夫物之形相暌。而后震动焉。生植焉。譬犹烹饪。置水盈鼎。而不爨之。欲望膳羞之熟。成五味之美。其可得乎。潮亦然也。天之行健。昼夜复焉。日傅于天。天右旋入海。而日随之。日之至也。水其可以附之乎。故因其灼激而退焉。退于彼。盈于此。则潮之往来。不足怪也。其小大之期。则制之于月。大小不常。必有迟有速。故盈亏之势。与月同体。何以然。日月合朔之际。则潮殆微绝。以其至阴之物。迩于至阳。是以阳之威不得肆焉。阴之辉不得明焉。阴阳敌。故无进无退。无进无退。乃适平焉。是以月之与潮。皆隐乎晦。此潮生之实验也。其朒其朓。则潮亦随之。乃知日激水而潮生。月离日而潮大。斯不刊之理也。古之人或以日如平地执烛。远则不见。何甚谬乎。夫日之入海。其必然之理乎。且自朔之后。月入不尽。昼常见焉。以至于望。自望之后。月出不尽。昼常见焉。以至于晦。见于昼者。未尝有光。必待日入于海。隔以映之。受光多少。随日远近。近则光少。远则光多。至近则甚亏。至远则大满。此理又足證夫日至于海。水退于潮。尤较然也。肇适得其旨。以潮之理。未始著于经籍间。以类言之。犹乾坤立。则易行乎其中。易行乎其中。则物有象焉。物有象而后有辞。此圣人之教也。肇观乎日月之运。乃识海潮之道。识海潮之道。亦欲推潮之象。得其象亦欲为之辞。非敢衒于学者。盖欲请示千万祀。知圣代有苦心之士如肇者焉。赋曰。
开圆灵于混沌。包四极以永贞。
赩至阳之元精。作寒暑与晦明。
截穹崇以高步。涉浩漾而下征。
回龟鸟于两至。曾不愆乎度程。
其出也。天光来而气曙。
其入也。海水退而潮生。
何古人之守惑。谓兹涛之不测。
安有夫虞泉之乡。沃焦之域。
栖悲谷以成暝。浴濛汜而改色。
巨䲡隐见以作规。介人呼吸而为式。
阳侯玩威于鬼工。伍胥泄怒乎忠力。
是以纳人于聋昧。遗羞乎后代。
曾未知海潮之生兮自日。而太阴裁其小大也。
今将考之以不惑之理。著之于不刊之辞。
陈其本则昼夜之运可见其影响。言其徵则朔望之候不爽乎毫。
岂不谓乎有耳目之疾。而㸌将判乎神医者也。
粤若太极。分阴分阳。
阳为日。故节之以分至启闭。
阴为水。故霏之以雨露雪霜。
虽至赜而可见。虽至大而可量。
岂谓居其中而不察乎渺漠。亡其外而不考其茫洋者哉。
故水者阴之母。日者阳之祖。
阳不下而昏晓之望不得成。阴不升而云雨之施不得睹。
因上下之交泰。识洪涛之所鼓。
胡为乎历象取其枝叶而迷其本根也。策其涓滴而丧其泉源也。
于是欲抉其所迷而论之。采其所长而存之。
光乎廓乎。汨磅礡乎。
差瀴溟之无际。曷鸿濛而可以尽度乎。
乃知夫言潮之初。心游六虚。
索蜿蜒乎乾龙。驾轇轕乎坤舆。
知六合之外。洪波无所泄。
识四海之内。至精有所储。
不然。何以使百川赴之而不溢。
万古揆之而靡馀也。是乃察乎涛之所由生也。
骇乎哉。彼其为广也。
视之而荡荡矣。彼其为壮也。
欱乎其沆沆矣。其增其嬴。
其难为状矣。当夫巨浸所稽。
视无巅倪。汹涌澒洞。
穷东极西。浮厚地也体定。
半圆天而势齐。谓无物可以激其至大。
故有识而皆迷。及其碧落右转。
阳精西入。抗雄威之独燥。
却众柔之繁湿。高浪瀑以旁飞。
骇水汹而外集。霏细碎以雾散。
屹奔腾以山立。巨泡邱浮而迭起。
飞沬电烻以惊急。且其日之为体也。
若炽坚金。圆径千里。
土石去之。稍迩而必焚。
鱼龙就之。虽远而皆靡。
何海水之能逼。而不澎濞沸渭以四起。
故其所以凌铄。其所以薄激者。
莫不魄落焯烁。如爨巨镬。
赩兮不可探乎蓅蓅之内。呀焉若天地之有龈腭
其始也。漏光迸射。
虹截宇县。拂长庚而尚隐。
带馀霞而未殄。其渐没豿兮。
若后羿之时。平林载驰。
驱貙虎与兕象。慑千熊及万罴。
呀偃蹇而矍铄。忽划砾而𪙉𪘲。
其少进也。若兆人缤纷。
填城溢郭。蹄相蹂蹙。
毂相摩错。閧闉澶漫。
凌彊侮弱。倏皇舆之前跸
孰不奔走而挥霍。及其势之将极也。
涾兮若牧野之师。昆阳之众。
定足不得。骇然来奔。
腾千压万。蹴搏沸乱。
雄棱后阏。懦势前判。
慑仁兵而自僵。倏谷呀而巘断。
此者皆海涛遇日之形。闻者可以识其畔岸也。
赋未毕。有知元先生讽之曰。
斯义也。古人未言。
吾将挥乎文墨之场。以贻永久。
为天下称扬。爰有博闻之士。
骇潮之义。始盱衡而抵掌。
俄䫴齘而愕眙。揽衣下席。
蹈足掀臂。将欲致诘。
领画天地。久之而乃谓先生曰。
伊潮之源。先贤未言。
枚乘循涯而止记其极。木华指近而未考其垠。
焉有末学后尘。遽荒唐而敢论。
先生矍然而疑。乃因其后。
推车捧席。执腒伺颜。
言之少间。请见徵之所如。
客乃曰。人所不知而不言。
不谓之讷。人所未识而不道。
不谓之愚。彼亦何敢擅谈天之美。
斡究地之羭。指溢漭之难悟。
欲蛊听于偫儒。今将尽索乎彼潮之至理。
何得与日月而相符。且大章所步。
东西有极。容成叩元。
阴阳巳测。阳秀受乎江政。
元冥佐乎水德。莫不穷海运。
稽日域。及周公之为政也。
则土圭致晷。周髀作则。
裨灶穷情乎天象。子云赞数于幽默。
张衡考动以铸仪。淳风述时而建式。
彼皆凝神于经纬之间。极思乎圆方之壸。
胡不立一辞于兹潮。以明乎系日之根本也。
先生苟奇之。胡不思之。
先生将宝之。胡不考之。
苟由日升。当若准若绳。
何春夏差小。而秋冬勃兴。
其逾朔也当少进。何遽激而斗增。
其过望也当少退。何积日而冯陵。
昼何常微。夜何常大。
何钱塘汹然以独起。殊百川之进退。
何仲秋忽尔而自兴。异三时之霶霈。
日之赫焉。犹火之烈。
火至水中。其威乃绝。
入洪溟以深渍。何日光而不灭。
潮之往来。既云因日。
日惟一沉。潮何再出。
万流之多。匪江匪河。
发自畎浍。往成天波。
终古不极。盍沉四国。
何成彼潮。而小大一式。
为潮之外。水归何域。
又云水实浮地。在海之心。
日潜其下。而逢彼太阴。
且其土厚石重。山峻川深。
投块置水。靡有不沉。
岂同其芥叶。而泛以蹄涔。
繄坱圠之至大。何水力之能任。
吾闻之。天地噫气。
有吸有呼。昼夜成候。
潮乃不踰。岂由日月之所运。
作誇诞以相诬者哉。先生阅赋之初。
深通厥旨。及闻客论。
䜣然启齿。于是谓客徐坐。
善听厥辞。盖闻南越无颁冰之礼。
郑人有市璞之嗤。常桎梏于独见。
终沉溺于偫疑。既别白而不悟。
爰提耳而告之。然事有至理。
无争无胜。犹权衡之在悬。
审锱铢而必应。稽海潮之奥旨。
谅余心之足證。当为子穷幽而洞冥。
岂止于揆物而称哉。夫日北而燠。
阳生于复。离南斗而景长。
迩中都而夜促。当是时也。
气蒸川源。润归草木。
既作云而泄雨。乃襄陵而溢谷。
鱼龙发坼于胎卵。鸟兽含滋于孕育。
且水生之数一。而得土之数六。
不测者虽能作于溟渤。苟穷之当无羡于升掬。
其散也为万物之腴。其聚也归四海之腹。
归则视之而有馀。散则察之而不足。
春夏当气散之时。故潮差而小也。
及其日南而凉。阴生于姤。
退东井而延夕。远神州而减昼。
当是时也。草木辞荣。
风霜入候。水泉闭而土涸。
滋液归而下凑。瘁万物以如燖。
运大泽而若漏。缩于此者盈于彼。
信吾理之非谬。秋冬当气聚之时。
故潮差而大也。两曜之形。
大小唯敌。既当朔以制威。
阳虽盛而难迫。其离若争。
其合如击。始交绥而并斗。
终摩垒而先释。日沮其雄。
水凝其液。既冒威于一朝。
信畜怒乎再夕。且潮之所恃者月。
所畏者日。月违日以渐遥。
水畏威而乃溢。亦犹偫后纳职。
来造王门。获命以出。
望宁而奔。引百寮而尽退。
何一迹之敢存。此潮象之所以逾朔二日而斗增也。
黄道所遵。遐迩巳均。
肆极阳而不碍。故积水而皆振。
自朔而退。退为顺式。
自望而进。进为干德。
伊坎精之既全。将就晦而见逼。
势由望而积壮。故信宿而乃极。
此潮之所以后望二日而方盛也。自晓至昏。
潮终复始。阳光一潜。
水复迸起。复来中州。
逾八万里。其势涵澹。
无物能弭。分昼于戌。
作夜于子。子之前日下而阴滋。
子之后日上而阳随。滋于阴者。
故铄之于水而不能甚振。随于阳者。
故迫之为潮而莫肯少衰。此潮之所以夜大而昼稍微也。
尝信彼东游。亦闻其揆。
赋之者究物理。尽人谋。
水无远而不识。地无大而不搜。
观古者立名而可验。何天之造物而难筹。
且浙者折也。盖取其潮出海屈折而倒流也。
夫其地形也。则右蟠吴而大江覃其腹。
左挟越而巨泽灌其喉。独兹水也。
夹偫山而远入。射一带而中投。
夫潮以平来。百川皆就。
浙入既深。激而为斗。
此一览而可知。又何索于详究。
偫阴既归。水与天违。
当宵分之际。避至烈之辉。
因圆光之既对。引大海以偫飞。
夫秋之中而阴盛。亦犹春之半而阳肥。
事苟稽于已著。理必辨于犹微。
故涛生于八月之望者。尤岌岌而巍巍也。
万物之中。分日之热。
叩琢钻研。其火乃烈。
吹烟得燄。传薪就爇。
附于坚则难消。焚于槁则易绝。
所依无定。遇水乃灭。
太阳之精。火非其匹。
至威无燄。至精无质。
入四海而水不敢濡。照八纮而物莫能屈。
就之者咸得其光辉。仰之者不知其何物。
其体若是。岂比夫寒灰死炭。
遇湿而同漂汨哉。方舆之下。
阳祖所回。历亥子而右盛。
逾丑寅而左来。右激之远兮远为朝。
左激之远兮远为夕。既因月而大小成。
亦随时而前后隔。此日之所以一沉。
而潮之所以两析也。天地一气也。
阴阳一致也。其虚其盈。
随日之经。界寒暑之二道。
将无差于万龄。故小大可法。
而乾坤永宁也。若夫云者雨者。
风者雾者。为雪为霜者。
为雹为露者。雷之所鼓者。
龙之所赴者。偫生之所赋者。
万物之所附者。彼皆与日而推移。
所以就其衰而成其茂也。然后九围无馀。
而万流为之长辅。谈未竟。
客又剿而言曰。若乃寒暑定而风雨均也。
吾闻之洪范云。豫常燠。
急常寒。狂乃阴雨为沴。
僭则阳气来干。苟日月之躔一定。
又何远于王政之大端。彼有后问。
姑纾前言。夫三才者。
其德之必同。天以阳为主。
地以阴为宗。参二仪之道。
在一人之功。一人行之。
三才皆协。德顺时则雨霁均。
行逾常则凶荒接。僭慢所以犯阳德也。
故暴尪莫之哀。狂急所以犯阴德也。
故离毕为之灾。此则为政之所致。
非可以常度而剸裁也。客曰唯。
其馀如何。复从而解之曰。
惟坤与乾。余常究焉。
清者浮于上。浊者积于渊。
浊以载物为德。清以不极为元。
载物者以积卤负其大。不极者以上规奠其圆。
故知卤不积则其地不能载。元不运则其气无以宣。
夫如是。山岳虽大。
地载之而不知其重。华夷虽广。
卤承之而不知其然也。气之轻者。
其升乃高。故积云如岳。
不驻鸿毛。轻而清也。
而物莫能劳。及其干霄势穷。
霏然下坠。随坳壑而虚受。
任畎浍之疏溃。著则重也。
故舟楫可以浮寄。至夫离九天。
堙九地。作重阴之胶固。
自坚冰以驯致。固可以乘鸿溟以自安。
受万有而不圯者也。听兹言。
较兹道。定一阳之所宗。
何众理之难考。且合昏知暮。
而翰音司晨。安有怀五常之美。
预率土之滨。苟无谅乎此旨。
亦何足齿于吾人。子以天地之中。
元气噫哕。为夕为朝。
且登且没。泛辞波而甚雄。
处童蒙而未发。孰观地喙乎深泉之涯。
孰指天吭乎巨海之窟。既无究于兹源。
宁有因其呼吸而腾勃者哉。客谢曰。
辞既已矣。欲入壸奥。
愿申一问。先生幸以所闻教之。
尝居海裔。觌潮之势。
或久往而方来。或合沓而相际。
曷舛互之若斯。今幸指乎所制。
先生撰屦旁眄。亦穷其变。
吾因讯夫墨客。当大索其所见。
彼亦告于余曰。日往月来。
气回天转。其激也大。
则体甚而相疏。其作也小。
则势接而相践。惟体势之可准。
故合沓而有羡。其何怪焉。
客乃跽躯敛色。交袂而辞。
彼圆元方赜。古惑今疑。
叹载籍之不具。恨象数之尚遗。
方尽迷于阃域。非先生亲得于学者。
而孰肯论之。于是乎若卵判雏生。
鼓击声随。雷电至而幽蛰起。
蛟龙升而云雨滋。形开梦去醒至酲离。
既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乃避席而称诗为贺。演知元先生之辞。
辞曰。噫哉古人。
迷潮源兮。刓编齾翰。
曾未言兮。罗虚列怪。
无藩垣兮。名儒幽讨。
理可尊兮。高驾日域。
窥天门兮。潮疑一释。
永立言兮。若和与扁。
袪吾惛兮。昔之论者。
何其繁兮。意摩心揣。
祇为欢兮。阴阳数定。
水长存兮。进退与日。
游混元兮。一升一降兮寒暑成。
下凝浊兮上浮清。随盈任缩兮浮四溟。
釜镉蒸爨兮拟厥形。愿扬此辞兮显为经。
高誇百氏兮贻亿龄。先生曰。
彼能赋之。子能演之。
非文锋之破镝。何以解乎偫疑。
客乃酣然自得。由然而退也。
天赋 北宋 · 吴淑
太初之始,玄黄混并。
及一气之肇判,生有形于无形。
于是地居下而阴浊,天在上而轻清。
斯盖群阳之精,积气而成。
澒洞苍莽,不可为象,溟涬濛鸿,莫知其终。
其气皓𤽂,其体穹隆。
观文以察时变,垂象而见吉凶。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
定辰极于保斗,验日星于磨蚁。
其运也,转如车毂;
其速也,流如弩矢。
半覆地上,半居地下。
或似卵以含黄,或若奁而抑水。
方既见于王充,安亦闻于虞喜。
落下准之于地中,耿询测之于室里。
悠哉博厚,倬彼昭回,榆称历历,网说恢恢。
雪霜降而风雨施,无非教也;
四时行而万物茂,复何言哉!
懿彼秉阳,本乎亲上。
著不息而行健,列三光而成象。
抑高见张弓之道,临下识覆盆之状。
若夫玄景映璧,繁星贯珠,究宣夜之说,习《周髀》之书。
申须言之而尽妙,裨灶论之而有馀。
亦闻九野为称,十端是纪,为万物之祖,用四时作吏。
惊郑国之再旦,悟齐公之仰视。
苌弘违之而支坏,穆子梦之于压己。
至若黄帝盖象,颛顼浑仪,可以表测,谁能管窥。
道悠久而闻《礼》,步艰难而见《诗》。
既居高而治下,亦常正而无私。
尝论冒笠之象,宁知倚杵之期。
仁已喻于放勋,高仍同于仲尼。
授之人时,正以璿玑。
唐尧羲和之命,高辛重黎之司。
故王者被衮以象矣,燔柴而祭之。
南郊就阳之位,圆丘父事之仪。
以灾异而垂谴,岂玄远而难知?
故其德表清明,道称柔克,瞻浩浩之元气,仰苍苍之正色。
亏以东南,奥以西北,街指毕昴,宫称营室。
难谌而靡常,无亲而辅德。
常亏盈而益谦,每无为而成物。
邹衍曾谈,保章是职。
雨粟既见于神农,降种亦闻于后稷。
共工触山而折柱,女娲补阙而鍊石。
秦密尝陈于辩对,裴楷亦昭于敏识。
若夫域中为大,得一而清,立圆仪之八尺,识《太玄》之九名。
制既闻于陶景,妙或说于张衡。
旋转识弹丸之状,覆焘见欹盖之形。
尔其运以六气,承之八柱,既警晋而启魏,亦与唐而授楚。
故当钦若,岂宜戏豫。
传虞炳之妙识,伏姚信之精虑。
至若巫咸叫阍,陶公击门,《诗》称云汉,柱识昆崙。
闻汤王之仰舐,传邓后之曾扪。
推耿、落于扬子,一浑、盖于灵恩。
既识左旋,亦云周复。
尝闻不足而裂,每为盖高而跼。
思真之论精微,道养之言委曲。
或云历于两地,或云通于飞谷,斯皆臆度之谓,岂见闻于耳目也!
按:《事类赋》卷一,嘉靖十六年秦汴刊本。
上天如之何?
匪谦莫益;
张弓如之何?
匪高莫抑。
瞻倚杵之为状,考弯弧而取则。
所以老氏赜之以立玄言,王者法之而建皇极。
岂不以天实亏盈,弓唯审固,既命中以有式,若无亲而设喻。
善恶之效,自应弦而靡差;
祸福之祥,同流矢之所注。
吾尝观善射之人,如天道兮有伦。
下者举其势,高者俯其身。
左马右人,落彀中而不失;
十发九中,视掌上而弥亲。
又尝观上玄之理,与张弓兮匪异。
损有馀以示诫,补不足而平施。
小人用壮,唯六极而是罹;
君子好谦,乃百祥而咸萃。
又尝观上圣之姿,法天道兮缉熙
令先禁于强暴,心不忘于茕嫠。
百姓与能,自乐财成之道;
四时咸序,爰归辅相之宜。
天之道也既如彼,弓之义也又如此。
懿乎男子之事,克叶圣人之旨。
自可移于邦,求诸己,盖裒多益寡者焉,唯举下抑高而已。
夫如是,则张其弓,挟其矢,体由基之所长;
天道远,人道迩,非裨灶之能量。
是以君者抚其弱,抑其强,如猿臂之尽妙,中鹄心而允臧。
向使天理或爽,君道靡常,自然反时而反德,又乌可称帝而称王者哉?
故曰:孰能以有馀奉天下?
唯有道者。
勿谓乎天之在上,能覆于人;
勿谓乎人之在下,不覆于君。
政或施焉,乃咈违于民意;
民斯叛矣,同谪见于天文。
在乎观百姓之劳逸,岂止仰一气之絪缊而已哉!
徒观乎浩浩玄穹,蚩蚩黔首,覆盂之状何在,倚杵之形莫有。
茍知乎御之以道,亦类乎戴之而走。
悠也久也,固无杞人之忧;
养之育之,宛其娲皇之手。
取彼穹昊,方兹兆民,匪在苍苍之色,勿轻蠢蠢之人。
虽令不从,反时之焚是比;
抚我则后,无亲之义斯陈。
可仰兮匪独高明,可畏兮亦惟黎庶。
每虑其一夫不获,窃比于六龙以御。
验恶纣以归周,似厌秦而授楚。
是知察彼哀乐,同兹惨舒,但人心之悦矣,任天道之何如。
教以文章,似列星辰之际;
示之淳朴,疑归混沌之初。
想夫君既柔怀,民同刚克,姑寅畏以则可,苟暴殄而安得?
舆人歌颂,乃大舜之升闻
自我聪明,信惟尧之是则。
大矣哉!
善化民者,以天为则;
善知天者,以民为先。
若天人之理洞达,则帝王之道敷宣。
宁资裨灶之言,斯为妄矣;
自取夷吾之说,不亦明焉。
今我后子育兆民,砥平九野。
上惟奉于穹昊,下每矜于鳏寡。
自然以百姓为天,万方归也。
前王诏多士,咸以德为先。
道从仁义广,名由忠孝全。
美禄报尔功,好爵縻尔贤。
黜陟金鉴下,昭昭媸与妍。
此道日以疏,善恶何茫然。
君子不斥怨,归诸命与天。
术者乘其隙,异端千万惑。
天道入指掌,神心出胸臆。
听幽不听明,言命不言德。
学者忽其本,仕者浮于职。
节义为空言,功名思苟得。
天下无所劝,赏罚几乎息。
阴阳有变化,其神固不测。
祸福有倚伏,循环亦无极。
前圣不敢言,小人尔能臆。
裨灶方激扬,孔子甘寂默。
六经无光辉,反如日月蚀。
大道岂复兴,此弊何时抑。
末路竞驰骋,浇风扬羽翼。
昔多松柏心,今皆桃李色。
愿言造物者,回此天地力。
伤贤赋(1040年) 北宋 · 宋祁
为先友公孙子正作也。
盖子正官于太学八年,与予尝僚者二岁。
观其为人,事亲孝,与士信,深中夷澹,毅然持正。
阳休德辉,见于颜间。
难进而易其禄,急病而后于己。
亲之无令色,远之无里言。
都中士大夫走高门,趋下陈,无寒暑之避,与槐柳皆列者,荡以成俗。
而子正为礼侯官长初无造诣。
居常著书,尤邃礼学。
默而好深沉之思,神期数千载间。
属文而辞迩雅,临帖而书臻妙。
予尝谓子正加于人一等矣。
无鬼责,无人非,《大易》之懿文德,《洪范》之考终命,宜其享之。
而禄不过上农,位不登宁定,禀焉早世,命也奈何!
矧无儿应门,有女未傅,斯亦生民之大穷者欤!
予辱于缔交,托在奔走。
出均辔组,宴衔杯酒。
信誓旦旦,要之白首,今又弱一个焉。
死生交情,俯仰陈迹,向之欢绪,今成悲端。
呜呼!
天非裨灶之知,辅仁罔验;
命为鬼伯之促,赍恨何穷。
追为助绋之词,以代焚芝之感。
天生若人,好是懿德。
左佩规而右矩,前陈绳而后墨。
鉴玉水以论方,殚翠毛而取饰。
席至珍之百汰,咀永味乎千蹠。
莳固蒂于文林,犍洪枢于圣域。
澡重氛之耳目,栖灏气乎胸臆。
遘帝华之显时,与多士而来思。
掩辉山以待价,顿宏罗而见羁。
士惟君养,爵乃吾縻。
敛以越砥,御以新羁。
入胄筵而鸣鼓,退私室而垂帷。
或东观以雠籍,或平台而见师。
或连蜷第赋,或竞病论诗。
包左氏之富艳,无枚皋之诋欺。
有冽匪泉,有直伊矢。
蹇不挠于亮节,遂无言于膴仕。
不谄笑以在畦,不处嫌而纳履。
年四十而介然,食九人而近止。
彼君子之知命,方无愠而无喜。
误叶县之好龙,叹山梁之拱雉。
天难谌斯,皇肯照微。
如何不淑,邦哲其萎。
竭灵涛于鹭壑,倾怒翼于鹏池。
况复颜徒非寿,伯道无儿。
未嫁兮左思之女,独拜兮任咸之妻。
使积善之无报,信至神之我欺。
悽悽草长,寥寥露晞。
熏蒿掩乎野土,神明济乎天陲。
对秣陵之旧简,乏南楚之招辞。
恸寝门而投赋,彼厚穸兮何知。
共 2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