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灵一

相关人物:共 9 位
共 9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66—748 【介绍】: 唐僧。江都人,俗姓郭。工翰墨。少誓齿空门,志不可夺。依太原寺东塔,体解律文,绝其所疑,时贤推服,有声京师。寻归居扬州龙兴寺,食不求饱,居不易坐。朝士途经者,以不践其门阈为大羞。复召至长安,房琯、崔涣等皆争与之交。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生江都之郭氏。稍具知识。即念出家。父母虽爱。不能夺也。既从瑶台成律师受具戒。旋于太原东塔寺究律藏。言入希微。理参玄要。识者推伏焉。众请任以纲领职。乃默然东归。率诵金刚般若经如意轮心咒。化乡里。诸所设施。莫克尽述。大略皆以隆显教门。敷弘法席而已。且维扬东南之冲要。朝廷土大夫。所从来往。必脩刺门下。然尤以得见为𢠢。以不得见为大辱。故黄门侍郎卢藏用退而叹曰。宇宙之内。信有高人。若太子少保陆象先。兵部尚书毕构。少府监陆馀庆。吏部郎中严挺之。河南尹崔希逸。太尉房琯中书侍郎平章事崔涣。礼部侍郎李憕。著作郎綦母潜。名士王昌龄。佥所赡奉。愿同洒扫。 天宝七载。十月十四日。晨兴盥漱。就胡床跏趺。默睹西方。既曛而灭于龙兴寺之别院。春秋八十三。夏六十二。缁素弟子北距泗沂。南踰领徼。望哭者千族。送葬者万人其得法上首。曰会稽昙一福建怀一等。树塔于城西蜀冈之原。吏部员外郎赵郡李华。撰文勒碑。大理司直张从申书。赵郡李阳冰篆额。
宋高僧传·卷第十四 明律篇第四之一
释法慎。
姓郭氏。
江都人也。
孩抱之岁誓齿空门。
亲爱所钟志不可夺。
从遥台成律师受具戒。
依太原寺东塔体解律文绝其所疑。
时贤推服。
或一言曲分于象表。
精理自得于环中。
声振京师如晞爱日。
诸寺众请纲领。
乃默然而东归。
既还扬都俯允郡愿恒诵金刚般若经如意轮。
般若佛心我得此心。
众生亦得。
如意胜愿我如此愿。
众生亦如。
谓天台止观包一切经义。
东山法门是一切佛乘。
色空两亡定慧双照。
不可得而称也。
慎暑不摄齐。
食不求饱。
居不易坐。
四方舍施归于大众。
一身有无均于最下。
朝廷之士衔命往还。
路出维扬终岁百数。
不践门阈以为大羞。
仰承一盻如洗饥渴。
慎与人子言依于孝。
与人臣言依于忠。
与人上言依于仁。
与人下言依于礼。
佛教儒行合而为一。
学者流误。
故亲校经论延来者听受。
故大起僧坊将警群迷。
故广图菩萨因地。
善护诸命。
故曲济众生寿量。
以文字度人。
故工于翰墨。
以法皆佛法。
故兼采儒流以我慢为防。
故自负衣钵。
以规规为任故纲正缁林。
以发挥道宗。
故上行恭礼。
以感慕遗迹。
故不远他邦。
以龙象参议。
故再至京国。
以轨度端明。
故研精律部欤。
黄门侍郎卢藏用才高名重罕于推挹。
一见于慎慕味循环不能离坐。
退而叹曰。
宇宙之内信有高人。
黄门于院中置以经藏严以香灯。
天地无疆像法常在。
太子少保陆象先兵部尚书毕构少府监陆馀庆吏部侍郎严挺之河南尹崔希逸太尉房琯中书侍郎平章事崔涣礼部尚书李憕辞人王昌龄著作郎綦母潜佥所瞻奉愿同洒扫。
感动朝宰如此。
以天宝七载十月十四日。
晨兴盥漱就胡床加趺。
心奉西方既嚑而灭于龙兴寺别院。
春秋八十三。
夏六十二。
缁素弟子北距泗沂南踰岭徼。
望哭者千族。
会葬者万人。
其上首曰会稽昙一闽僧怀一南康崇睿晋陵义宣钱塘谭山寺惠鸾洛京法瑜崇元鹤林寺法励法海维扬惠凝明幽灵祐灵一等。
罔不成乐说辩才入法华三昧。
众所知识物之依怙。
天上甘露正味调柔。
人中象王利根成熟。
音乐树下长流福慧之泉。
雪山峰顶仰见清凉之月。
金刚决定烦恼无馀优昙开敷香洁盈满。
法施之恩郡居之感。
哀奉色身经始灵塔于芜城西蜀冈之原。
像教也幽公自幼及衰恒所亲侍。
后请吏部员外郎赵郡李华为碑纪述。
大历八年癸丑十二月也。
大理司直张从申书赵郡李阳冰题额其塔。
亦幽公经度建塔之地。
广袤如素高卑得中。
周临四衢平视千里。
门人环莳列柏荐以名香。
其塔属会昌中例皆毁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常州晋陵人。住兴宁寺,以明律称。与慧宣、德宣并称“三宣”。有《折中记》。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晋陵人。姿性聪利。翛然有出俗态。纳法后。孜孜律科其砥砺之益虽寸阴无废。天宝初。依杨州法慎律师。慎抚而叹曰。孔子以为后生可畏。其子之谓乎。后听周律师讲终南事钞。考覈精致。著折中记。折中者。折非而中是也。中我之是而折慊融济崿胜诸师之非。则犹未晚乎是非也。然于宗门。则不得不尔。其晚年化风尤盛。竟亦莫知其所终云。
宋高僧传·卷第十五 明律篇第四之二
释义宣者。
晋陵人也。
宿植利根翛然出俗。
不烦师训砥砺厥心。
纳法后孜孜律科时无虚度。
玄儒旁综长在篇章。
卒问捷给。
而禀延陵恭让之风。
雅得毗尼之体。
初扬州法慎传于旧章。
淮甸之间推为硕匠。
天宝初宣敛衽抠衣。
咨询弥久辈流率服。
慎且叹赏曰。
可畏乎。
宣讲终南事钞请业于周律师之庭。
考覈尤精。
乃著折中记六卷以解之。
盖慊。
融济崿胜诸师有所纰谬故也。
使是非各尽其分。
人免据宗而阿比。
从此立称耳。
毗陵多出名士。
僧有三宣慧德义是欤。
时于江都习业。
与会稽昙一闽川怀一庆云灵一同门为朋也。
晋陵既有三宣。
慎门复出三一焉。
江表资为美谈。
宣天宝末盛行化导。
罔究其终。
系曰。
夫名以制义所出无穷。
奈何师资踵武而犯教祖之讳乎。
通曰。
春秋贵贱不嫌同号也。
或曰。
滕齐不敌俱书侯。
乃曰。
不嫌同号。
号与名岂得例诸。
通曰。
号大不嫌。
名小岂嫌乎。
矧以义宣始为名者。
安知弟子成事于南山之门邪。
然出家者必也无妨。
一则姓既以华从梵。
咸称释氏。
一则西域无讳。
此合从旃。
具讳者周人以事鬼神。
夏商无讳明矣。
况乎宣师已生兜率。
小为天人大为菩萨。
岂宜以鬼神事之。
致令唐初高德胜士往往止存一字名。
职由讳之极矣。
属今修撰。
乃阙文也。
乃知真谛无讳。
俗谛闻似则惧。
或曰。
今沙门姓既为释。
名复不讳。
言我不随俗谛。
云何对君主称臣。
莫西域有否。
通曰。
姓名不对王者。
臣妾表疏合然。
昔齐帝问王俭。
遂令对见称名。
自汉至唐肃宗朝。
始见称臣。
由此沿而不革。
良以沙门德薄日就衰微。
一往无复矣。
又以法委国王诚难改作。
王谓为是楷定莫移。
故佛言。
虽非我制诸方为清净者不得不行也。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诗僧,与灵一同时,约于玄宗天宝间至代宗初年在世。
有关事迹据灵一诗考知。
全唐诗》存诗3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吴兴人。俗姓谢,字清昼。谢灵运十世孙。幼入道,肄业湖州杼山,与陆羽同居妙喜寺,为莫逆之交。颜真卿为刺史,集文士撰《韵海镜源》,皎然预其论著,至是声价藉甚。李端在匡狱,依止称门生。一时名公,俱相友善。登戒于灵隐。文章隽丽,当时号为释门伟器。贞元中卒。有《诗式》及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20?—798前 字清昼,晚年以字行,俗姓谢,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人。自称谢灵运十世孙,实为谢安十二世孙。玄宗天宝三载(744)前后出家于润州江宁县长干寺,七载登戒于常州福业寺。天宝后期曾漫游各地名山,安史之乱后定居湖州,与历任州县长吏、过往士大夫及江南隐士词客交游唱酬不绝。曾与刘长卿、李季兰、陆羽、朱巨川、阎伯均、灵澈、刘禹锡、孟郊、陆长源、韦应物等人唱酬。其唱酬活动之最著称者在大历八年至十二年(773-777),颜真卿时刺湖州,召集包括皎然在内共32位文人修撰韵编类书《韵海镜源》,并以颜、皎为中心,形成一个多达95人之联唱诗人群,其唱和作品结集为《吴兴集》10卷。受其师守真影响,皎然对律宗、天台宗、密宗、南北禅宗兼收并蓄,自大历后期起则日益倾心于南宗禅。生平事迹见《宋高僧传》本传,今人贾晋华有《皎然年谱》。文章清丽,诗名甚著,并长于诗歌理论。有《昼上人集》(又题《皎然集》、《杼山集》)10卷,于頔编于贞元八年,今存。另著有论诗著作《诗式》5卷,今存;《诗议》(一作《诗评》)3卷,今存1卷。又有《儒释交游传》、《内典类聚》40卷、《号呶子》10卷、《茶诀》1篇,今皆不传。《全唐诗》存诗7卷,另收其所参与联句诗22首,《全唐诗续拾》补2首。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福州(今属福建)人。五代时闽僧。嗣雪峰义存。后住福州长生山,世称长生和尚。《祖堂集》卷一〇、《景德传灯录》卷一八有传,《祖堂集》存其诗偈2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唐诗汇评
皎然(约720-约800),俗姓谢,晚年字清昼,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人。早年勤学,出入经史百家,中年暮神仙。玄宗时,曾访名山,游长安,千王侯。后隐庙霅溪,皈依佛教。从杭州灵隐寺僧守直受戒。复居湖州杼山妙喜寺,与陆羽、吴季德、李㟧、皇甫曾、崔子向等交游。颜真卿守湖州,修《韵海镋源》,皎然亦襄其事。历任湖州刺史如崔论、卢幼平、陆长源、于頔等,俱与之交游唱和。工诗、著述甚多,与清江并称“会稽二清”。贞元五年(789),撰成《诗式》五卷,乃唐代较系统之诗论专著,今存。八年,集贤院征其文集,刺史于頔编其诗文十卷,纳之。有《杼山集》(一名《皎然集》)十卷行世。《全唐诗》编诗七卷。
全唐文·卷九百十七
清昼字皎然。俗姓谢氏。宋灵运十世孙。住吴兴兴国寺。有诗名。与刺史颜真卿诸名士酬唱。预撰韵海镜源。贞元中。敕写其文集入秘阁。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字如昼。吴兴长城人。姓谢氏。康乐侯灵运十世孙也。幼负异材。不为世俗所羁绊。遂削染。登具于灵隐戒坛。复依守真律师。究毗尼学。儒编老什。靡弗臻其极。尤工著述。辞章俊丽。吟咏尤造微赜。与会稽灵彻钱塘道标齐名。故时谚曰。越之彻洞冰雪。杭之标摩云霄。霅之昼能清秀。中年遍访禅席。南能北秀之指。皆所参扣。贞元初。居东溪草堂。叹曰。使虽有仲尼之博识。胥臣之多闻。终朝目前矜道侈义。适足以自挠性真。岂若孤松片云。蒲团相对。无言而意得。至静而神谐者哉。于是作文谢遣笔砚。遁居杼峰。五年五月。会前御史中丞李洪。自河北负谴。再移守吴兴。一见语合。请益宗乘大略。异日汎论及诗。皎命门人出藁一卷以视。且言近日废置之故。洪惊曰。向尝读沈约品藻。慧休翰林。庾信诗箴。三子所论。殊不及此宜益自力。以鼓舞天下。而乃中辍。以弃其成可乎。 每夜施鬼神食。旧居京之兴国寺。军吏沈钊德清人。暮乘马抵骆驼桥。月色如练。见数人盛衣冠立。钊问其故。曰项王祠东兴国寺皎公。脩斋召我耳。长城赳卒钱沛。泊舟吕山南。见数百人。持食负帛。笑语而过。问之则曰。赴皎公斋归。 后终于抒峰。皎平生所交游士大夫。则有韦应物卢幼平吴季德李萼皇甫曾梁肃薛逢吕渭杨达陆羽。其制作。则有号呶子十卷。内典类聚四十卷。儒释交游传。外有韵海二十卷。盖相国于公頔。鲁公颜真卿所脩。而皎寔裨其行云。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九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一
释皎然。名昼。姓谢氏。长城人。康乐侯十世孙也。幼负异才性与道合。初脱羁绊渐加削染。登戒于灵隐戒坛守直律师边听毗尼道。特所留心于篇什中。吟咏情性。所谓造其微矣。文章俊丽。当时号为释门伟器哉。后博访名山。法席罕不登听者。然其兼攻并进。子史经书各臻其极。凡所游历京师则公相敦重。诸郡则邦伯所钦。莫非始以诗句牵劝令入佛智。行化之意本。在乎兹。及中年谒诸禅祖了心地法门。与武丘山元浩会稽灵澈为道交。故时谚曰。之昼能清秀。贞元初居于东溪草堂。欲屏息诗道非禅者之意。而自诲之曰。借使有宣尼之博识胥臣之多闻。终朝目前矜道侈义。适足以扰我真性。岂若孤松片云禅座相对无言而道合至静而性同哉。吾将入杼峰与松云为偶所著诗式及诸文笔并寝而不纪。因顾笔砚曰。我疲尔役尔困我愚。数十年间。了无所得。况汝是外物何累于人哉。住既无心去亦无我。将放汝各归本性。使物自物不关于予。岂不乐乎。遂命弟子黜焉。至五年五月会前御史中丞李洪自河北负谴再移为湖守。初相见未交一言。恍若神合。素知公精于佛理。因请益焉。先问宗源次及心印。公笑而后答。他日言及诗式。具陈以宿昔之志。公曰不然。固命门人检出草本。一览而叹曰。早年曾见沈约品藻慧休翰林庾信诗箴。三子所论殊不及此。奈何学小乘褊见以宿志为辞邪遂举邑中辞人吴季德。梁常侍均之后。其文有家风。予器而重之。昼以陆鸿渐为莫逆之交。相国于公頔颜鲁公真卿。命裨赞韵海二十馀卷。好为五杂徂篇。用意奇险实不忝江南谢之远裔矣。昼清净其志高迈其心。浮名薄利所不能啖。唯事林峦与道者游。故终身无惰色。又兴冥斋盖循燋面然故事施鬼神食也。昼旧居州兴国寺。起意自捐衣囊施之。尝有军吏沈钊。本德清人也。夕从州出乘马到骆驼桥。月色皎如。见数人盛饰衣冠。钊怪问之。如何到此。曰项王祠东兴国寺然公修冥斋。在兹伺耳。钊翌日往覆。果是鬼物矣。又长城赳胥钱沛。行役泊舟吕山南。见数十百人得非提食器负束帛怡然语笑而过。问其故云。赴然师斋来。时颜鲁公为刺郡。早事交游而加崇重焉。以贞元年终山寺。有集十卷。于頔序集。贞元八年正月敕写其文集入于秘阁。天下荣之。观其文也亹亹而不厌。合律乎清壮。亦一代伟才焉。昼生常与韦应物卢幼平吴季德李萼皇。甫曾梁肃崔子向薛逢吕渭杨逵。或簪组。或布衣。与之交结必高吟乐道。道其同者则然始定交哉。故著儒释交游传及内典类聚共四十卷号呶子十卷。时贵流布。元和四年太守范传正会稽释灵澈。同过旧院。就影堂伤悼弥久。遗题曰。道安已返无何乡慧远来过旧草堂。余亦当时及门者。共吟佳句一焚香。其遗德后贤所慕者相继有焉。又唐黄州大石山释福琳。姓元氏。荆州人也。父为襄阳判司。素崇释氏。琳幼好佛门恒循检操。早知割爱。就玄静寺谦著师下剃染登满足法已。躬礼荷泽祖师乃契真心。后至黄陂剪茅营舍。终成大院安集四方禅侣。琳终时年八十二。兴元二年四月入塔。

作品评论

权德舆《送灵澈上人庐山回归沃州序》
吴兴长老昼公,撰六义之精英,首冠方外。
于顾《释皎然抒山集序》
有唐吴兴开士释皎然,字清昼,即康乐之十世孙,得诗人之奥旨,传乃祖之菁华,江南词人,莫不楷范。极于缘情绮靡,故辞多芳泽:师古兴制,故律尚清壮。其发明之理,则深契真如,又不可得而思议也。
因话录
吴兴僧昼,字皎然,工律诗。尝谒韦苏州,恐诗体不合,乃于舟中抒思,作古体十数篇为贽。韦公全不称赏。昼极捻。明日,写其旧制献之。韦公吟咏,大加叹咏,因语昼云:“师几失声名。何不但以所工见投,而猥希老夫之意?人各有所得,非卒能致。”昼大伏其鉴别之精。
唐语林
僧灵一,律行高洁,而能为诗。
吴僧皎然,一名昼一,工篇什,著《诗评》三卷。
及卒。
德宗遣使取其遗文。
中世文僧,二人首出。
沧浪诗话
释皎然之诗,伤唐诸僧之上。
对床夜语
唐僧诗,除皎然、灵澈三两辈外,馀者率皆衰败不可救,盖气宇不宏而见闻不广也。
唐才子传
(皎然)外学超然,诗兴闲适,居第一流、第二流不过也。
《唐诗品》
皎师卧深山壑,思绕沧州,游从既胜,兴致复远。其诗深窥色相,骋其才力,在诸衲间,一公之外,卓非等等。然禅悟未彻,机锋犹近。
唐诗归
钟云:僧诗有僧诗气习,僧而必不作僧诗,便有不作僧诗气习。皎然清淳淹远,当于诗中求之,不当于憎中求之。
李维桢《汪文宏诗序》
皎然不能为唐初盛诗,而谈诗得唐初盛法,时代所限,难以自超。
唐音癸签
皎然《抒山集》清机逸响,闲淡自如,读之觉别有异味,在咀嚼之表,当由雅慕曲江,取则不远尔。
《诗辩坻》
皎然精于诗法,而己作不能称,较之清江气骨,故应却步。
《唐七律隽》
皎公诗婉隽,不特为诗僧冠,可与文房、仲文并辔中原。
《东目馆诗见》
皎然兴高词瞻,各体皆备,诗僧中豪者也。昔人评永师书有冷斋饭气。昼诗不然,知非菜肚阿师矣。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东海(今江苏连云港)人。
肃宗时与诗僧灵一为友。
代宗大历间在越州,与严维、鲍防等30余人联句,后编为《大历年浙东联唱集》。
事迹见《宋高僧传》卷一五。
会稽掇英总集》卷一四收其联句诗。
《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87或788 【介绍】: 唐襄州人,字长通。初,居临汉水。后移居越州,隐剡溪、镜湖间。代宗大历中,嗣曹王皋镇江西,辟为节度参谋。德宗贞元初召为左拾遗,不就。工诗,以清越萧散称。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88? 字长通,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早年居襄阳,安史之乱中移居剡县,代宗宝应、广德间又移居山阴。德宗建中三年(782)征为江西节度参谋,兴元元年(784)辞职,隐居丹阳。贞元二年(786)征为右拾遗,旋谢病返吴。四、五年间卒于扬州。事迹散见《极玄集》卷下、《新唐书·艺文志四》、《唐诗纪事》卷二六。放有诗名。顾况称其“能以烟霞风景,补缀藻绣,符于自然。……离声乐友之什,情思最切”(《右拾遗吴郡朱君集序》)。《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
唐诗汇评
朱放(?
-约788),字长通,襄州(今湖北襄樊)人,郡望吴郡(今江苏苏州)。
初,居于襄州汉滨,后移家越州,在山阴有别业,与刘长卿、皇甫冉、皇甫曾、硕况及诗僧灵一、皎然等为诗友。
建中中,嗣曹王李皋镇江西,辟为节度参谋,未儿罢归。
贞元二年,诏举韬晦奇才,召为左拾遗,赴命上都,然终未莅职,卒于广陵之舟中。
有《朱放诗》一卷,《全唐诗》编诗一卷。

作品评论

顾况《右拾遗吴郡朱君集序》
朱君能以烟霞风景,补缀藻绣,符于自然。山深月清,中有猿啸,复如新安江水,文鱼彩石,历历可数。其杳琼翛飒,若有人衣辟荔隐女萝,立意皆新,可创离声乐友之什,情思最切。
唐才子传
放工诗,风度清越,神情萧散,作寻常之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幽州人,字季直。工弈棋。后折节读书,遂入诗境。肃宗时仕为左卫仓曹参军。后避乱居扬州,难平再召,未及赴而卒。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季直,排行二,幽州(今北京)人。玄宗天宝末任试左右卫仓曹参军。肃宗至德元载(756)避地苏州,后闲居扬州。代宗大历中移居宣州宣城。德宗建中初至贞元二年(786)前再召,未赴,卒。事迹散见《中兴间气集》卷下、《新唐书·艺文志四》、《唐诗纪事》卷四一。南史本为弈棋者,中年折节学文。高仲武赏其“已被秋风教忆脍,更闻寒雨劝飞觞”句为“物理俱美,情致兼深”(《中兴间气集》卷下)。《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断句2句。
唐诗汇评
张南史,生卒年不详,字季直,幽州(今北京西南)人。
善弈棋,中岁苦节学文,遂入诗境。
曾任左卫仓曹参军。
安史乱起,避难居婺州,后寓居杨子。
大历十一年前后,移居宣城。
曾再被徵召,因病,未赴任,卒,窦常、李端有诗悼之。
南史与刘长卿、钱起、皇甫冉、耿炜、灵一、朱放等交往唱酬,与李纾尤善。
有《张南史诗》一卷。
全唐诗》存诗一卷。

作品评论

唐诗纪事
南史好弈棋,其后折节读书,遂入诗境。李端哭之云:“谏草文犹在,围棋智不如。”
唐才子传
中岁感激,始苦节学文,无希世苟合之意,数年间稍入诗境。调体超闲,情致兼美,如并、燕老将,气韵沉雄,时少及之者。
《大历诗略》
季直五言高格,可匹懿孙(张继),非戎昱诸人所及。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6—816 【介绍】: 唐僧。会稽人,俗姓汤,字澄源。幼年出家。读书勤苦,受诗法于严维。后抵吴兴,与皎然居何山游讲,又与刘长卿、皇甫曾等以诗唱和,为包佶激赏。德宗贞元中,游长安,名振辇下。因流语激怒中贵,遭诬奏,徙汀州,后赦归东吴。有诗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6或749—816 一作灵彻。诗僧。俗姓汤,字源澄(一作澄源),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出家后,住越州云门寺。长于律学,著有《律宗引源》21卷(今不存),为僧徒所称。尤善诗文。初从严维学诗。自代宗大历初年起,即名播一时。约于大历末移居吴兴何山,与诗僧皎然游,常相唱和。德宗兴元元年(784),皎然致书于文坛盟主包佶、李纾,盛称其诗。灵澈旋入长安,名振辇下。约于贞元三四年间,经庐山、洪州,复归越州。约于贞元六年(790),再入京师。约于贞元末因僧徒所疾,被诬获罪,徙居汀州。宪宗元和初遇赦北归。元和四年(809)住庐山东林寺,与江西节度使韦丹相往还。旋东归湖州。后因宣歙观察使范传正之邀,往住宣州开元寺。元和十一年(816)卒。生平事迹散见刘禹锡《澈上人文集纪》、《宋高僧传》卷一五、《唐才子传》卷三。灵澈以善诗擅名江南达数十年之久。当时诗人如皎然、刘长卿、权德舆、柳宗元、刘禹锡、吕温等,皆与其有过从。平生作诗凡2000首,由其门人删取300篇,编为诗集10卷,另取其自大历至元和50年间与时人唱和酬别之作,编为《酬唱集》10卷。二集今皆不存。今存诗以送别酬寄之诗为多,其中《东林寺酬韦丹刺史》、《归湖南作》等篇,颇为后人所称道。《全唐诗》编其诗为1卷,仅存16首及残句10余则。另《澈上人文集纪》、《会稽掇英总集》尚存其诗1首及残句2则,《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唐诗汇评
灵澈(746一816),字源澄,俗姓汤,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于云门寺出家,虽受经论,笃好篇章,从严维学诗。建中末,居吴兴何山,与皎然游。皎然以书荐于包佶、李纾。贞元初,北游长安,曾居嵩山兰若。南返,至庐山,后归越州。贞元中复至京师,为飞语所中,得罪徙汀州。后遇赦归越。元和初,复游江西,又至涧州、湖州,终于宣州开元寺。有《灵澈诗集》及《酬唱集》各十卷,均佚。《全唐诗》存诗十六首,残句若干。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禀赋纯粹。笃学善属文尤工诗章居越溪之云门寺。成立之岁。即声誉远播以毗尼讲训。从之游者。如趋阛阓。秘书监严维隋州刺史刘长卿殿中侍御史皇甫曾。岂徒谐黄绢色丝 辞。亦且悟翠竹黄华之指。过吴兴杼山。时皎然如昼。方获重名。一见遂定林下交。尽予包佶中丞书。推致殊甚。及彻见佶。礼貌非常人所得。后权德舆。又移书问彻于昼。昼答之。如前书。其为侪辈所许如此。著律宗引源二十一卷。
宋高僧传·卷第十五 明律篇第四之二
释灵澈。不知何许人也。禀气贞良执操无革。而吟咏性情尤见所长。居越溪云门寺。成立之岁为文之誉袭远。讲贯无倦生徒戾止如阛阓焉。故秘书郎严维刘隋州长卿前殿中侍御史皇甫曾。睹面论心皆如胶固。分声唱和名散四陬。澈游吴兴与杼山昼师一见为林下之游。互相击节。昼与书上包佶中丞盛标拣其警句最所重者归湘南作。则有山边水边待月明。暂向人间。借路行。如今还向山边去。唯有湖水无行路句。此僧诸作皆妙。独此一篇使老僧见欲弃笔砚。伏冀中丞高鉴深量。其进诸乎。其舍诸乎。方今天下有故大贤勤王。辄以非急干请视听。亦昭愚老僧不达时也。然澈公秉心立节不可多得。其道行空慧无惭安远。复著律宗引源二十一卷。为缁流所归。至于玄言道理应接靡滞。风月之间亦足以助君子之高兴也。其为同曹所重也如此。昼又赍诗附澈去见。佶礼遇非轻。又权德舆闻澈之誉。书问昼公。回简极笔称之。建中贞元已来。江表谚曰。越之澈洞冰雪。可谓一代胜士。与杭标霅昼分鼎足矣。不测其终。

作品评论

皎然《答权从事德舆书》
灵澈上人,足下素识,其文章挺拔瑰奇,自齐梁以来,诗僧未见其偶。但此子迹冥累迁,心无营营,虽然,至于月下风前,犹未废是。
刘禹锡《澈上人文集纪》
世之言诗僧多出江左,灵一导其源,护国袭之,清江扬其波,法振沿之。
如么弦孤韵,瞥入人耳,非大乐之音。
独吴兴昼公,能备众体,澈公承之。
至如《芙蓉园新寺》诗云:“经来白马寺,僧到赤乌年。
”《谪汀州》云:“青蝇为吊客,黄太寄家书。
”可谓入作者阃域,岂独雄于诗僧间耶!
苕溪渔隐丛话
《雪浪斋日记》云:灵澈诗,僧中第一,如“海月生残夜,江春入暮年”、“窗风枯砚水,小雨慢琴弦”、“经来白马寺,僧到赤乌年”,前辈评此诗云:“转石下千仞江”。
唐才子传
(灵澈)上人诗多警句,能备众体……里结念云壑,而才名拘牵,罄息经微,吟讽无已。所谓拔乎其萃,游方之外者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吴郡吴县人。德宗贞元八年进士。官东宫卫佐。工诗。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33?—? 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早年曾在镜湖、若耶溪漫游,与诗僧灵一唱和。
德宗贞元四年(788)戴叔伦赴任容州刺史,陈羽有诗相送。
七年由桂州起解入京应试。
八年登进士第。
历东宫卫佐。
生平见《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唐诗纪事》卷三五、《唐才子传》卷五。
辛文房评其诗云:“写难状之景,了了目前;含不尽之意,皎皎言外。
如《自遣》诗……二十八字,一片画图。
”(《唐才子传》卷五)张为《诗人主客图》列其为瑰奇美丽主升堂者之一。
全唐诗》存诗1卷,其中杂有贾岛、郎士元作品。
《全唐诗续拾》补诗3首。
唐诗汇评
陈羽(约753-?),吴(今江苏苏州)人。贞元八年(792),登进士第。游蜀。仕历东宫卫佐。羽工诗,与韩愈、戴叔伦、杨衡等交往唱酬。《全唐诗》存诗一卷。
全唐文·卷五百四十六
羽。江东人。贞元八年进士第二人。历官乐宫尉佐。

作品评论

唐才子传
羽工吟,与灵一上人交游唱答。
写难状之景,了了目前,含不尽之意,皎皎言外。
如《自遗》诗云:“稚子新能编笋笠,山妻旧解补荷衣。
秋山隔岸清猿叫,湖水当门白鸟飞。
”此景何处无之,前后谁能道者?
二十八字,一片图画,非造次之谓也。
警句甚多。
竹庄诗话
鉴诫录》云:“陈羽秀冰题破吴夫差庙、江遵先辈咏万里长城,……以上名公称为孛绝,千百集中无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