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董狐

相关人物:共 5 位
共 155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秉笔曾修史,乘轺又出城。
文知董狐直,裘似子华轻。
览事悲今古,歌诗咏性情。
要须存旧典,盗贼正横行。
一夜并州赤龙起,浩荡风尘播疆宇。
捲甲朝降十万师,夕悬烽照三千里。
真主初还建业东,储君却下金陵宫。
群臣骈首甘就戮,至今正气吞长虹。
忆昔齐黄在帷幄,首絷亲王入京洛。
书生坐失应变机,遂使貔貅暗沙漠。
同时抗节练与陈,壮怀凛凛雄三军。
伟哉正学十族死,精贯日月开浮云。
全师仅见南阳铁,独守危城破坚甲。
暴昭姚善两激昂,视死如归徇鈇钺。
皇皇周子百鍊钢,题诗自缢太学堂。
景清枉效渐离术,势孤不得抽鱼肠。
纷纷义士难悉数,力挽颓波示今古。
投河直欲拒成汤,扣马宁辞谏周武。
大厦难将一木支,江城白昼飞旌旗。
鄗南正位大统集,剑阁巡行天命移。
沉吟往事空愤切,耿耿英魂岂终灭。
四海同悲东市刑,旷代犹瞻首阳烈。
百年祀典何寥寥,明良继起登熙朝。
首录忠诚建祠宇,天书五色垂丹霄。
峨峨遗像表忠赤,报礼殷勤慰悽恻。
西日含窗鸟自过,北风吹树声犹急。
阴虫夜促霜露零,群公恍惚来精灵。
九原遗恨岂堪说,天空月落秋冥冥。
我行睹此重太息,后世谁传董狐笔。
海滨义士何足论,洛邑顽民真再出。
英英壮气摩乾坤,流光竹帛垂丹青。
千秋万代鉴往辙,君臣大义如日星,于戏君臣大义如日星。
当年紫气满关门,十日平原酒一尊。
短簿祠前吟落叶,生公石上缬芳荪。
五云缥缈龙初驾,百兽蹁跹凤独蹲。
谁谓史狐操衮钺,书麟纪蜮托空言。
甘露寺和苏轼韵(乾隆辛未) 清 · 弘历
江晓风始息,山芳春未阑。
江山有佳致,助我寻清欢。
三诏别隐士,万骑拥材官。
舍舟而遵陆,快控青骢鞍。
左右绿麦畦,曲折朱木栏。
比日多舟居,乘马意为宽。
南仰峰嵂嶊,北俯波渺漫。
寻筏步初地,参幡标刹竿。
涌出宇写莲,蹲来石貌羱。
蒲牢传天监,年月精镌钻。
其西踞算峰,卧龙筹阿瞒。
其东接象岭,锁钥壮雄观。
六朝此割据,训练列卒团。
萧梁更佞佛,云益功德澜。
长廊扶㠍嶪,拾级暂游盘。
居然得所思,古殿犹善完。
猊鼎喷都梁,鲸幡剪绮纨。
庄严获福果,俗僧多诞谩。
天人下山节,云中翔且跚。
忽为骖者龙,忽为翥者鸾。
如梦幻泡影,一语真不刊。
小阁冠峰顶,拂拂天风寒。
长烟一空碧,骋目穷江干。
卫公柏何在,空传枝屈蟠。
更闻葬舍利,七粒已出棺。
当时颇树党,布金徒致叹。
地下遇董狐,应悔迹未刓。
东坡诗中仙,五字留吟安。
豪气驱雄才,力敌扶摇抟。
倚韵成长篇,非欲为其难。
梅花率已发,梅子何时酸。
重来应首夏,无何一指弹。
蜀葵(乾隆癸酉) 清 · 弘历
蜀葵名不一,菺莃皆其类。
岂似秋葵花,正色无杂异。
秋葵知向阳,堪以兴忠挚。
蜀葵则安能,随方弄娇媚。
亦被向阳称,仿佛名滥厕。
诗人贵耳食,谁解董狐义。
青邱咏其白,应缘别寄意。
承露固且可,经寒恐弗易。
永念李绛言(绛言巧拙为真今古同病),因拟狄山刺(山论张汤为诈忠)
陈志称秽史,汉绪遂中绝。
不如诵杜诗,忠槩何惯切。
我将操玉斧,腾飞入明月。
斮彼白兔毫,制为董狐笔。
送子万里行,聊用资作述。
大义或有乖,慎尔宁勿勿。
君家兄弟森群玉,数兼八韩仍两之。
复有一人更才敏,将往京域求其师。
其师为谁子张氏,曲颏美准秀且颀。
鸡栖昂昂立孤鹤,羽翼已遂冲天飞。
昔年助教国子学,横经气夺千皋比。
顷日还当大述作,并录三史追前徽。
使者旁搜异书出,天下学士来委蛇。
春秋用例如用律,游夏犹将赞一辞。
直书无愧董狐笔,上与日月争光辉。
子今行矣快先睹,涉阅定有新闻知。
赤华之驹不受鞭,顾影独立长鸣悲。
经途九轨奇骨见,渠忍局促盐车为。
祗疑慈母手中线,密缝政恐迟迟归。
文章有神国有造,赠子脱颖双毛锥。
好音早寄南来雁,无使淄尘污素衣。
梅花后夜琴曲苦,满天明月照相思。
黄袍那得便加身,禅诏由来宿搆新。
地下董狐招不起,谁将心事许三臣。
不获辞郡志之役聊述愧 明末清初 · 施闰章
七言律诗
分曹比舍盛文儒,末议何容野老俱。
事异史裁无独断,书成官限迫须臾。
富人却米同扬子,直笔捐躯愧董狐
纵有三长那免拙,谁怜一得总为愚。
炎祚当年去不还,欲成良史恨无官。
一朝人物归吟兴,千古纲常纪笔端。
林下董狐坚直节,山中杜甫老忠肝。
后来多少偷生者,掩面西风不敢看。
共 155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