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杨溥

相关人物:共 39 位
共 39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95—1447 【介绍】: 明山东临朐人,字性和。宣德二年进士,授翰林修撰。正统元年充经筵讲官,迁侍读学士。正德五年,以侍讲学士入直文渊阁,参预机务,官至礼部右侍郎。卒官。为人端重简默,门无私谒,论事务宽厚。有《澹轩文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性和,临朐人。宣德丁未赐进士第一,仕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讲学士有澹轩集
明诗纪事·乙签·卷十六
愉字性和,临朐人。
宣德丁未第一人及第,授修撰。
正统中,再迁至侍读学士,入内阁参预机务,进礼部侍郎。
卒赠尚书。
有《澹轩集》七卷。
(《翰林记》:大学士杨荣家于长安东门之南,宣德三年三月,学士杨溥掌院事,率僚友迎首甲马愉等三人宴其中,扬士奇因名其堂曰「聚奎」,为文以识之,众皆赋诗,自是遂为例。
不知何时此礼遂废,然馆阁相与宴集,犹谓之「聚奎宴」,盖自此始也。
维基
马愉(1395年—1447年),字性和,号澹轩、璞庵,山东临朐县朱位村人,明朝状元、政治人物。官至文渊阁学士。马愉为汉伏波将军马援之后,明宣德二年(1427年)成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正统元年(1436年)充经筵讲官,正统三年(1438年)迁侍读学士,参修《宣宗实录》,升侍讲学士。正统五年(1440年)入内阁,参与机要。正统十二年(1447年)病故,赠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谥襄敏,赐御葬。
卢枢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人。
仕吴。
杨溥时官御史台主簿。
武义元年,禁民间私蓄兵器,盗贼益繁。
枢上言,谓宜团结民兵,使之习战,自卫乡里。
从之。
韩阳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山阴人,字伯阳。
韩经子。
永乐十五年举人。
为苏州、松江两府府学司训。
转丹阳县教谕。
以荐升南京监察御史,直言论事,不避权贵。
礼部尚书杨溥以其学行优长,荐为湖广按察佥事,提督学政。
景泰七年监省试,同官欲私所亲,为阳所斥。
后以广西左布政使致仕。
有《思庵集》。
孙鼎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孙鼎(?
—1457年),字宜铉,江西吉安府庐陵县人。
永乐十二年(1414年)甲午科江西乡试举人,二十二年(1424年)甲辰科会试中副榜。
历松江府教授。
明英宗正统八年,因杨溥举荐为监察御史,董南畿学政。
期间撰写「本源录」,录诸生善行。
通州旱饥,奏蠲粮三千四百余石。
之后以亲老致仕,天顺元年(1457年)卒于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54—1402 【介绍】: 明江西泰和人,名德,以字行。少孤力学,洪武末举明经,为霍丘县学训导,建文间为衡王府纪善,留京师,预翰林纂修。好荐士,屡陈国家大计。燕兵入京城,自经于应天府学尊经阁。尝辑古今忠节事为《观感录》。
明诗纪事·乙签·卷一
是修名德,以字行,泰和人。
洪武末举明经,为霍丘训导。
擢周府奉祀正,迁纪善,改衡府。
靖难兵入,走应天府学自经死。
有《刍荛集》六卷。
《四库总目》:《刍荛集》风骨棱棱,溢于楮墨,望而知为忠臣义士之文。
田按:建文二年,敕儒臣取古今君道臣道人事之载于典籍可为鉴戒者,纂为《类要》。
总裁则方孝孺、唐愚士、楼琏、胡靖。
分修则陈好义、徐好古、叶仲泛、郑孟宣、章谨、苏伯厚、李铎、王汝玉、张拱、高可大、王真、刘仲美、李敏、方叔衡、朱子建、史维时、陆伯赡、赵友同、周思、颜子明、萧用道、杨士奇,先生与焉。
催纂则王艮、杨溥,极一时之选。
黄才伯《翰林记》称,「洪武戊寅,诏编辑经史百家之言为《类要》,侍读唐愚士等纂修未成。
」即指此事,其曰洪武戊寅,盖遵革除令讳之也。
先生诗逸情古调,寄托遥深。
先生嗣孙希韩,为馀妹婿,尝假《刍荛集》于其家录之。
申渐高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人。
吴杨溥为乐工,常吹三孔笛。
乾贞时,赋税重,都城旱,中书令徐知诰谓左右曰:“近郊颇得雨,都城不雨,何也?”渐高作谐语曰:“雨畏抽税,不敢入京耳。
”知诰大笑,明日遂弛额外税。
大和中,知诰欲害弟知询,以毒酒与之,知询疑,分酒之半。
渐高舞袖升堂,掠二酒并饮之,趣出,中毒死。

人物简介

维基
石彦诚,一名作彦成,字诚之,江西南昌人。
进士。
建文二年(1400年),石彦成中式三甲第五十七名进士。
担任徐闻知县,多有政绩。
后参与修编《永乐大典》。
大学士杨溥欲举荐,可惜早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江西南昌人,字诚之。
建文二年进士。
授武义县丞。
下车召父老立厅事,再拜请相助为理,曰“吾诚心必能动人”。
召修《永乐大典》,父老泣送。
书成,迁徐闻知县,虽有急事,不妄挞一人,公事亦未尝不集。
大学士杨溥以学术醇正宜居近侍荐。
未及征用卒。
僧匡白 朝代:五代吴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五代吴时庐山东林寺僧。
让帝大和六年(934)作《江州德化东林寺白氏文集记》,署“管内僧正讲论大德赐紫沙门”。
赐号文通大师。
与诗人左偃为友。
事迹散见《庐山记》卷四与卷五、《全唐文》卷九一九《白氏文集记》、《全唐诗》卷七四〇左偃诗。
崇文总目》卷五载其诗集10卷,已佚。
庐山记》存其诗2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全唐文·卷九百十九
匡白。太和中沙门。
徐知證 朝代:五代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5或896—947 【介绍】: 五代时海州朐山人。徐温第五子。历仕吴、南唐。吴时累州刺史至节度使。入南唐,封江王,改魏王。至李璟时犹见优礼,内宴辄用家人礼,起舞拜跪为寿。知證亦以叔父自处,无所让。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海州朐山(今江苏连云港)人。
五代吴时丞相徐温第五子。
吴时历任刺史、节度使。
吴让帝天祚二年(936)为奉化节度使。
南唐烈祖升元元年(937)封江王,三年改韩王。
后又改魏王。
元宗时卒,年43岁。
马令《南唐书》卷八、陆游《南唐书》卷八有传。
庐山记》卷四收录徐知證在江州与幕僚同游庐山东林寺时所作联句诗1首,《全唐诗外编》收入此诗。
全唐文·卷八百七十
知證。徐温第五子。仕吴历州刺史至节度使。入南唐。封江王。改封魏王。
共 39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