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杨惠之

相关人物:共 6 位
共 27 首上一页 第 3 页
安阳亭西荐弦歌,永初诏诵丝五紽。
异哉兖公考雒水,不知乐府从孝和。
西川千年纪循吏,柱天双阙高峨峨。
大书特以郡表县,官阀次叙无差讹。
当时记实非一语,八分字字轩腾波。
缋画之工迈顾陆,武梁何足烦摩挲。
刘君米芾书画友,目视犀笋不足多。
近者渔洋役车驻,尚剔垒石加研摩。
惜哉此拓前百载,黄君踯躅空山阿。
匆匆吊古摸未尽,留此怅结情则那。
几秋二阙失其一,阙字半泐遑论它。
前者驰讯陈廉使,碑阴数画昏傍戈。
今兹册装字二十,翳比寒镜晨初呵。
洪家所藏想正尔,淳熙已误浓墨磨。
塔影园中老文学,定未获此勤切磋。
娄机弗辨灵与置,佩觿漫捡陂作颇。
百年又到黄氏阁,小蓬莱句谁共哦。
秋盦工书复工画,要补汉迹穷隶蝌。
叫绝旁观有顾八(芦汀。),寄书试傲桂(未谷。)与罗(两峰。)
待我苏斋摹本出,气压宋拓千丸螺。
⑴ 名翼圣,字子羽。
题北湖摹碑图(己巳) 清 · 阮元
秦泰山残字汉西岳华山碑三国天发神谶碑近代并毁拓本皆可宝贵予藏三碑𥿄本摹石置之北湖墓祠塾中偶检家藏王麓台山水小帧遂属画友添画碑石及刻碑者于其坡陀之上名之为摹碑图以诗绝之
吾愚未学繇与羲,唐陵宋阁多然疑。
但曾手摹十石鼓,刻画史籀誇汧岐。
下此秦碑立泰岱,石刻明白丞相斯。
延熹蔡郭华岳庙,江都皇象神谶碑。
近代数碑次第毁,一𥿄在世惊神奇。
定武各石欧褚耳,数十本尚谈姜夔。
三碑真迹下一等,况是秦汉三国时。
古人笔法入石理,何尝楮墨差豪釐。
吾斋积古见三绝,访古者至皆嗟咨。
客曰是宜并摹勒,一日不刻人嫌迟。
江南市石北湖去,九龙冈上吾家祠。
雪锋吴氏善篆隶,奏刀砉騞亲磨治。
浅深完缺尽相肖,登登林下鸣毡槌。
十夫扶起鼎足立,桓楹并视平不欹。
岩岩疑嶷双岳色,苍崖翠壁交陆离。
建业古气尽销铄,秣陵一抹无嫌卑。
甘泉山色隔湖见,朝岚浮动青松枝。
西汉殿石我手获,坟坛可配鲁祝其(余于甘泉山手获汉厉三胥冢上石)
麓台画巳百年久,林屋岂为我图之。
我来补写刻石者,三碑添在珠湖湄。
坐使此图成故实,摩挲合作摹碑诗。
瑕邱之乐古所叹,他年老倦应相思。
苍岛耕烟,绛河飞锡,细数千年如羽。
埏土流传凭妙手,海底鲸鳌轩举。
青矑斜睇雁奴,耻钵呼龙,灵山今夜停花雨
谁信露盘辞汉,铜仙还住。

因念旧迹(读上声。)毗沙,玉峰破寺,劫尘休话风絮
纵留下梵天故事,问残影庄严谁护
算乡国无多绀宇,白莲秋老汀洲路。
对蜕影精蓝,清池素月禅心古。
⑴ 中石诗云:“一僧咒钵起龙珠”,又云:“更或青矑睇雁奴”。是十八尊形式,各自不同。今止存大像。
⑵ 昆山慧聚寺,亦有杨塑毗沙门天王像,毁于宋淳熙中,见《中吴纪闻》。
⑶ 日本大村西崖著《塑残影》一书,专记此寺故实。
圣者本无师,造化资心匠。
埏埴一壁微,能穷世间相。
摧折示成坏,馀者幸无恙。
敷彩半蚀磨,形枯神乃王。
海峤坐嶙峋,力与真宰抗。
天随亦可儿,夜静闻揖让。
夙闻长沙埔,革命发祥地。
今日承君邀,岐澳客云至。
文酒会一堂,指素求绘事。
君有文举风,周旋情恳挚。
尚疑怀机心,香肉以为饵(是日君屠狗饷客)
我无板桥才,随众亦涂戏。
胜事难再逢,赋诗为之记。
挽黄霞川画友二首 其一 (一九九零年) 当代 · 余菊庵
七言绝句
交缘耽艺自青年,谁意惊传弃我先。
空忆龙环沽酒店,有人烂醉纵谈天。
挽黄霞川画友二首 其二 (一九九零年) 当代 · 余菊庵
七言绝句
自筑幽居度晚年,满庭凉荫意悠然。
而今庭树仍无恙,寥寂荒阶起暮烟。
共 27 首上一页 第 3 页